查看原文
其他

岩上亭:螺丝山上的远眺

罗宇杰 瀫石光
2024-09-07

瀫石光·艺术生态走廊的每个方案背后,

是一个个与场地文脉相连、

和在地文化相关的故事…



 青年创造者 / 罗宇杰

 / 岩 / 上 / 亭 / 

////////////////////////////////////////


设计师:罗宇杰

LUO studio罗宇杰工作室主持建筑师,中央美院建造课题教师。


曾获得:德国DTEA WINNERS 设计教育奖建筑类别最终大奖(2022,2021);世界建筑新闻网大奖 World Architecture News Awards(WAN )桥梁类别 GOLD金奖(2022);加拿大AZ awards基础建设类别 People's Choice大奖(2022);“自然建造·Architecture China Award”技术探索奖得主(2020);WA中国建筑奖-城市贡献奖WA City Regeneration Award优胜奖Winner(2020);加拿大《木结构设计与建筑》Wood Design & Building Awards 最高奖Honor奖(2020);罗宇杰曾受邀于Universidad de Buenos Aires、清华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大、湖南大学、方站CUBE STATION等国内高校、学术机构发表演讲。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岩上亭 

岩上亭由建筑师罗宇杰设计,罗宇杰工作室(LUO Studio)关注可持续的建造方式,主张以更少的材料,去创造更通用的空间。


设计团队推崇以自然材料进行建造,运用木建筑(钢木装配式建造技术)进行了持续的研究和实践。除了常规的工作室运营项目外,团队关注对城市和乡村空间场所和材料的创新再利用;推进基于朴门永续理念下的生态农场(社区)组织和搭建;参与和开展可持续理念下的建造营活动。


基于一贯的设计理念,在龙游的红砂岩高地上,在瓜果丰盈的农田旁,按照自然韵律的数理结构向上生长的岩上亭应运而生。


△ 岩上亭





////////

村落边岩 


在相对远离河岸的村落边,有一处红砂岩高地,村民们称它为:螺丝山,山岩有转旋之型而得名。山体坡台有不少村民垦种的菜地、瓜田,行走在山间田地的路径上,偶遇到正在种瓜的村民吕叔,正好也是此山头的看护者,他对此次艺术搭建活动似乎并不陌生,乐于攀谈,言语间期望和构想着这次活动带动村庄更好的发展,这种质朴的守望,给了设计团队关于建造的切入契机。


△ 因山岩旋转而得名的螺丝山


△ 建筑师罗宇杰在岩上亭现场踏勘(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水岸距离


不少艺术构筑物都临近河岸,然而山岩场地到沿河的堤岸有挺远的距离,在如此远离河岸的地方,需要搭建一定高度、体量的构筑物才能获得视觉上的阅读力,然而建造的经费是基本恒定的,高效的建造时间也至关重要。这导向了一个:相对理性、构件标准、向上生长的建造构架设定。


△ 远离河岸向上生长的建造构架





////////

岩上瓜亭


岩上亭从村民的农事出发,以自然生长的型态立架,于山岩上的迎瀫缓坡面生根,营造一处可供村民、游者停留坐靠、栖息之处,村民在这构架之中可以陈放自己的瓜果、蔬菜、种子,游者在乡野踏访远眺之余,亦可采购纳需有机农产。节庆假日,也可将架下当台,开展农事歌咏、瓜田乐会。


△ 为村民们提供亭下的休憩





////////

向上生长


乡野自然间,大到一棵参天乔木,小若一株伏地的草本,都自下而上呈现着杆、枝(茎)、叶的分型生长,看似大小不一、无规无律,却蕴藏着极其合理的几何数律,它们知晓在何处应该生叉、分型、会集,所有的形态都不是主观臆造,特别恰如其分,就是自然美的内里所在。设计团队学习效仿这些生长韵律,将这些数理、抽象而向上生长的形态归纳、提炼,赋之于岩上亭。


△ 结构搭建

△ 构架抽象自然形态的生长与分叉

△ 岩上亭金属构件

△ 工厂中木料压制





红砂岩的看护者在山野间遍种瓜果,

建筑师在“艺术品”设计的感性之后,

对艺术装置的功能进行探索,


种植瓜果的村民、休闲纳凉的游客,

赋予了空间“人”的意义,

岩上亭是艺术,又不只是艺术 




△ 岩上亭点位位置


工作团队成员:卢焯健、王蓓蕾、洪轮

现场搭建指导:洪轮


▽ 更多精彩点击阅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瀫石光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