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墟剧场:绯红色的呢喃
瀫石光·艺术生态走廊的每个方案背后,
是一个个与场地文脉相连、
和在地文化相关的故事…
青年创造者 /程博+李博
/ 石 / 墟 / 剧 / 场 /
////////////////////////////////////////
建筑师:程博+李博
程博
瑞士工程师与建筑师协会 SIA 注册建筑师
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 ETH Zürich 建筑学 硕士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学士
李博
瑞士工程师与建筑师协会 SIA 注册建筑师
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 ETH Zürich 建筑学 学士及硕士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士
二人为「岚·建筑设计」主持建筑师/合伙人、「建筑工房」联合发起人。
//石墟剧场
「岚·建筑设计」关注当代的建造及空间伦理,并为当代不断萎缩的感受力设计有氧运动。
在艾公洞前的树林中,用想象中从岩洞凿出的石块构成一片剧场。U形围合的矮墙成为坐台,树荫为顶,岩洞为背景。
这里的「石块」是想象的虚构。通过将常见的加气混凝土砌块做砍劈和上色,呈现出石材的粗粝断面以及红砂岩的质感,异化出虚构的张力。
剧场的局部呈现废墟状,坐台缺口落下的石块散布在场地中,画出两条虚线指向两个小型装置,分别是田野中观看自我的镜面装置,以及树林深处一处独处的小废墟。
待衢江发水时,这片剧场的坐台将被一级一级缓缓淹没,直到完全成为水下的一片废墟,在水面映射出隐约可见的红色。
△ 石墟剧场
////////
岩壁与树林
在龙游的现场,我们沿着衢江的岸线穿过竹林和田野,来到一处蔓延的岩壁。这处岩壁称作「翠光岩」,岩壁下方草丛间的溪流汇聚成岩洞下方的水潭。水潭映射着环境中的各种颜色:岩石的红、植物的绿和天的蓝。岩洞在水潭深处向内伸去,阴影中看不出深远,一时间像是站在了桃花源的入口。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沿着岸线穿过竹林和田野,来到翠光岩(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经过水潭,沿溪前行,来到一片小树林。中间宽阔的轴线空间将树林拨开两边,轴线一端指向着岩壁上的「艾公洞」,另一端开口则随着地坪缓缓抬升,回到衢江的堤岸。据考,岩洞是当时文人吟诗作赋和欣赏衢江美景之处,衢江水就在洞前流过的。*
*龙游翠光岩古洞室群及周边环境的保护策略初探,方建平,2014,P16,P18
△「翠光岩」艾公洞(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洞内洞外
我们让艾公洞如其所是,并在洞前的轴线空间展开想象。想象岩洞的石材被挖出后,在前场的树荫下进行重组编排,形成一个废墟般的石构剧场。斧凿后的石块,在轴线两侧堆叠出三级高的台阶,在开口一侧也叠出较低的坐台。台阶每一级的高度恰为座高,当人们围坐其上时,U形的边界让中央空间成为天然的舞台,头顶的树荫成为顶棚,艾公洞则是舞台的背景。
△艾公洞内外(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剧场
U形的坐台在局部如断墙般留出几个缺口,如同一个曾经完整的场所成为了废墟。这些缺口落下的石块散落在田间和树林,画出两条虚线,分别连向田野和树林深处的两个小型装置。我们在田野中的装置设置了镜面,让观众观看田野的同时也观看到站在在田野中的自己。而树林深处的装置,则被设计为一个独处的小空间。
////////
沉默的石
这些呈现废墟般的石块,是我们「想象中的石」,所以在建造上它们若不是真的红砂岩便会提供多一层反转的揭示。因预算及施工条件的限制,团队选择了加气混凝土砌块,它易于获得,是常见的建材。下一步,则是让日常材料异化出虚构的张力。在工作室经过大量实验后,砍劈和上色两个低难度的操作,让这个日常的材料呈现出了非常接近红砂岩的质感。
△材料表面颜色工艺测试,空调机穿孔板的影子很好地模拟了树影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材料打样
△地面火山石选型,大小、舒适度测试(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建造现场,图片来源:沈雯
△建造现场,图片来源:沈雯
△建造现场,图片来源:黄昊盛
△建造现场,图片来源:黄昊盛
△建造现场,图片来源:黄昊盛
////////
水来时
我们甚至可以期待这样的场景:待衢江发水时,这片剧场的坐台将被一级一级缓缓淹没,直到完全成为水下的一片废墟,水面上映射出隐约的红。
△现场效果预览,图片来源:戴琼
△现场效果预览,图片来源:戴琼
△现场效果预览,图片来源:戴琼
△现场效果预览,图片来源:戴琼
△现场效果预览,图片来源:戴琼
△现场效果预览,图片来源:范倩
△现场效果预览,图片来源:范倩
△现场效果预览,图片来源:范倩
用想象虚构石块,
从岩洞中凿出剧场,
在田野中用镜面观看自我,
在树林深处的废墟里独处;
衢江发水时,
剧场坐台被缓缓淹没,
水面映射出红色的“废墟”。
△ 石墟剧场点位位置
设计团队:程博、李博、黄昊盛、高丽娜、彭丁良、刘忆、郭颖怡
落地执行团队:岚·建筑设计
施工负责人:舒明洋
项目经理:林祥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