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临产,结束20年北漂,80后夫妇顶着疫情飞清迈,他们逃离教育焦虑的漩涡了吗?
写在前面:
儿子面临幼升小,要么接受家门口菜小,要么咬咬牙上国际学校,他和太太做出一个重大决定:一家三口以及肚子里的二宝,顶着疫情,离开了生活20年的北京,飞去清迈。
曾是高考受益者的他们,却选择拒绝内卷,不想让儿子重复同样的人生。他们为什么坚定地“出走”?放弃熟悉的环境和安稳的生活,他们在清迈过得更好吗?
以下是童书妈妈同事小齐老师的自述。
01
拒绝内卷
我离开了生活20年的北京
听说我们一家三口要离开北京去清迈生活,身边朋友的反应大多是“诧异”。
没错,在别人眼中,我们在北京有房有车,我和太太都有稳定且不错的工作,为什么要离开安定的环境,去陌生的国家重新开始生活呢?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孩子的教育。
2020年夏天,疫情好转,北京的学校开始陆续复课,儿子幼儿园也通知了开园时间,我们突然意识到,一个重大的问题已摆在我们面前:升入蒙氏幼儿园第三年,同时转为幼小衔接班,儿子将在第二年(2021年)升入小学——那么,小学去哪里读?
要么读家门口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学,坚信孩子跟他爸妈一样能当个小镇做题家最后金榜题名,要么咬咬牙去北三环租房陪读国际学校,想着一年二十几万硬开销,住比我还老的老破小,真咽不下这一口气。
我们夫妻都是应试教育体系下成长过来的,享受过高考红利,也见证了20多年中国应试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大方向不曾变化,只是高考的独木桥扩建成了快速路。
孩子还没出生就要考虑户籍、幼儿园排位、学区房、择校、高考、职业……我们不想让孩子重复这样的人生,被激烈的竞争消耗,在孩子3岁入幼儿园之前,我们就达成了共识——“拒绝被卷”。
于是,在即将升入小学的重要节点,我们开始考虑海外读书的可能性,做了大量功课,查找各类资料,基于性价比,最终选择了清迈。
我和太太,骨子里都是不喜欢“一成不变”生活的人,不想三十多岁就看到一生的结局,而孩子让我们跨出了这重要一步。
同时也有其他几个因素让我们坚定了出国选择。
因为疫情,我们的工作几乎都搬到了线上,公司也迅速构建了网上工作的模式,让“在世界各地”工作成为了可能。
经济状况也是不能忽视的,身无分文或没有持续的生活保障,这个想法也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钱”要多少才算够?在职场中拼搏的人有多少能够放下挣钱的机会、或者认为自己已经挣够了钱可以体验不同的生活了?说到底,更重要的还是人生态度问题。
说服家中四老的工作进展得较为顺利,万幸他们都属于生活自理能力强,且身体健康的类型,除了少许担心,更多的是送祝福发红包,我上一次被当成孩子一样叮嘱还是离开家读大学那一年。
我们一家三口,在北京分别生活了20年、12年、5年。与大多数北漂一样,在这里读书、工作、摇号、买房、结婚、生子,但是我们没选择在这里老去。
02
孩子舍不得自己的小床
没有告别就没有开始
2021年的春节,我们知道这很可能是在北京过的最后一个春节,与往年不同,今年心里多了不少事,办理签证、国际搬家、看视频租房、曼谷隔离、再到清迈,这是一个繁琐,变化多,还必须十分严谨的项目,我们一项项地进行着。
孩子五岁,不舍得自己的小床,于是答应他,除了房子、鹦鹉和小伙伴,其它东西由他自己决定,哪怕全部带走都行。
冬天,两只鹦鹉相继病死,儿子流露出从来没有过的伤心。我们很正式地把它们埋在路边的大树下,举行了追悼仪式,看着照片共同回忆与它俩的美好日子,讲述它们身体将被大树吸收,转换为另外一种能量继续存在,祝福并完成告别。
事后,儿子心情逐渐好了起来,他时不常还会念起“喳喳、哆哆”的名字,但显然已不再是伤心。
离开北京是我们一家人的决定,那就去与自己的过去告别吧,哪怕是暂时的,也不应当逃避,孩子能如此,大人亦如此。
疫情期间出国手续极其复杂,事后统计各种签字文件近100份。经过3个月准备,临近出发,终于还是遇上了曼谷疫情大爆发,每天上千例感染病例,我们悄悄地刷着泰国新闻,却不敢开启这个话题,因为聊完很容易放弃。最让我感到意外的是,两方父母都选择了用“沉默”来支持我们。
2021年4月12日,我们一家三口终于登上了飞往泰国的飞机。
3个小时后落地曼谷,10天隔离结束,我们自驾到了清迈的家里已是深夜,等待我们的是在大门口迎接的中介和房东,房东说:“现在你们是这房子的主人,你们不进屋,我们不能进去。”
那一晚,我们在新家睡得很踏实。
03
曾经不敢想的“教育自由”
在清迈实现了
我们在清迈生活的小社区,入住不到60户,小区里有很多国家的人,泰国人、美国人、法国人、印度人、荷兰人……
各个国家的孩子在社区里自由的骑车、奔跑;一个家长可以照顾一群孩子游泳,其他人回家躺平;没人在乎你家孩子考多少名,因为学校也不排名,但家长一定会互相介绍课外兴趣班哪个老师最受欢迎;孩子们会礼貌的征得大人同意后在各家玩耍,大人们也能互相赠葱借蒜,仿佛回到电视上的大院生活。
生活安定下来后,该解决孩子的学校问题了。与大多数陪读家庭不同,我们没有在国内选定学校,所以才有机会到现场了解学校再做决定。
通过简单的预约流程,我们参观了5、6所学校,几乎把主流的美制、英制、IB制、新加坡制……统统盘了一遍。
对于择校标准,我们事先列了几条,但到后来发现并没什么参考价值:英语母语老师比例不低于80%、最好能有中文课、班级规模不大于12人、学校的课外活动至少可选一项艺术一项体育。
最后定下来的是一所离家很近的英制学校,从幼儿园到高中都有,其集团旗下还有一所在泰国排名前三的大学。学校很注重国际学生的母语学习,中国学生每天会有一节语文课,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
除了标准的课程教学外,学校还有一个传统是混龄运动会,入学后每个孩子都要给自己选一个队伍,之后每年都代表这个队伍参加比赛,孩子在校期间班级以外的第二个重要身份就是这个队伍的成员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运动队里也需要担任更重要的职位。
钱不能是择校的唯一标准,但钱一定可以从消费心理角度来衡量做这件事的愉悦程度。
30几所国际、双语学校,覆盖幼儿园到高中,大多数学校每年2-10万元学费。
在清迈不仅可以超市自由,居然还做到了学校自由,不包括因为语言或宗教无法进入的学校。
04
重视艺术与体育
所有项目都比北京便宜50%-80%
不过,拦在中国家庭面前的最大一道坎,毫无疑问是英语。
大多数中国孩子都得参加学校的英语强化班,各个学校都有,毕竟国际地位高,学校格外照顾不同英文水平的中国学生,开设了不同等级的英文辅导课,一个学期结束,经过老师的评估,合格的学生下一学期可以停止这个课程。
儿子进校面试时校长给的英语能力评价是low,1个月后他竟然已经跳到4-5年级的英语强化班了。
我们家属于英语起步早,但不抓结果的一类,出发前半年才开始上国内某知名在线1V1外教课,来到清迈第一时间又报了英语线下课,每天跟着北美外教学1小时国家地理教材,同时在Ipad上自学可汗、牛津树,每天晚上爸妈陪着抄写词句、复习英文对话。
手机换成英文,Youku换成Youtube,努力打造一个沉浸式的全英文环境,支撑我信念的是20年前的四六级证书和英语某某说APP,此时我们夫妻之间的沟通尽量以眼神交流为主。
因为是低年级,一个班主任会同时教授英语、科学、数学和全球视野多门课,每节课的时间灵活,有时20分钟,有时超过1小时,班主任每天还会安排2-3次操场运动和专门做作业的时间。
也正因为是低年级,自从恢复线下课,家长就再也见不到书本了,课堂小测验每周都有,不排名,也不打分,只有测试错误达到一定数量才会被要求改正。
儿子说:“我喜欢线下课,在学校可以做很多实验,同学们一起完成一个项目,课堂上经常讨论问题,但都没有标准答案,老师上完课还能陪我们写作业,回家就是玩耍的时间。”
学校十分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特点,考试成绩还没发出来,各科老师就已发来了本学期的文字反馈,不仅仅是主学科,连艺术、体育老师都会看到孩子的进步。
这里的教育氛围是宽松的,国际学校很重视艺术与体育的培养,校外辅导的所有项目都比北京便宜50%-80%。
几个月前,“双减”降临,曾经受冷落的乐器和体育都翻了身,冰壶、藤球、管风琴,玩得人越少,价格越高,就越封神,就越素质。
素质教育圈体育类项目鄙视链第一名马术,在这里一节课只要140元,教练和马都是伦敦腔。在杭州骑马叫素质教育,在内蒙古大草原骑马叫素质教育吗?
在清迈,素质教育回归了它的本质。基于尊重孩子选择的原则,用最小的成本让孩子完成不同体验,然后找1、2个最感兴趣的项目去发展,几乎是大多数家长的选择。
05
全世界自由职业者的聚集地
我们也加入其中
清迈的生活节奏很慢,大多数商场10点开门,有些餐厅和咖啡厅每周营业时间非常少,有一家叫Long Glan Cafe的咖啡厅开在距离市区1小时车程的一片稻田里,每周五到周日开三天,而且18:00就休息了,去那里可以发一天呆,喝咖啡之余,在农场漫步,完全一副美丽的乡间画卷。
到清迈之初,我们也迫不及待照着小红书上的网红餐厅、景点去打卡,喝咖啡、吃甜品、拍照,然后去古城边喂鸽子。
既然要长期待下去,就得像当地人一样生活,去菜市场买菜,去咖啡厅办公,陪孩子去亲近大自然,偶尔逛逛市集,用各式各样的语言交流,本地人也很友善,交朋友他们也会说:“加个LINE”。
当初选择清迈作为第一站旅居目的地,是听说清迈是数字游民的聚集地,加上生活成本低、教育资源丰富、咖啡馆密集、自然风光优美,许多国家的远程办公人士、自由职业者都聚集到这里。
来到清迈后,果然如此。各国的摄影师、画家、作家、手工艺者还有很多自媒体人,都来这里搞艺术创作,这里也有类似北京宋庄的艺术村,就在清迈大学附近。
一对美国摄影师夫妇几年前来到清迈,在山里参与大象救助,并创立了一个大象营地,后来用接待游客的收入继续照顾大象;
邻居家孩子在一个美术班上课,老师是从北京来清迈的陪读妈妈,租了一间教室,闲暇之余教教孩子画画;
我太太是童书妈妈的写作导师,疫情缘故,写作课堂转为线上,通过网络就能完成研发、上课、备课,视频会议是每天工作的主要工作方式,而我的工作也全部在线上完成,自由的工作方式,让我们即使身在国外,也可以持续做自己热爱的工作。
06
经历这一趟
我们更像一个团队了
转眼间,来清迈生活已经半年多了。
今年七月份,小女儿顺利出生,清迈天气很舒适,进入冬季也不用穿很多衣服,每天都可以在户外吹风晒太阳,医疗条件也是极好的,价格还很便宜。
出发前三人,增员到了四人,为了避免隔代养育中间的各种问题,我们婉拒了老人来帮忙带娃的提议。
因为疫情没办法找到保姆,我们两个大人要同时照顾两个孩子,小女儿除了吃饱、睡觉暂时还没其他需求,儿子在融入新的学习生活环境时需要陪伴和帮助,我们也经历了手忙脚乱的一段日子。
经历这次搬家、适应新生活,发现矛盾又去解决矛盾,我们都在彼此帮助下得到了成长。
儿子说:“到了清迈你们吵架次数明显少了”;
妈妈说:“经历这一趟我们更像团队了”;
我说:“我现在才知道,我们每个人都很坚强”。
在北京时,进游乐场需要套上地板袜,而在清迈,一双凉拖走天下,孩子们进了游乐场都是光脚。刚到这里时,儿子宁肯不玩儿也不光脚,在我们各种力度鼓励、怂恿,和小伙伴们的多次带动下,他终于踏出了“光脚第一步”。
跟其他家长聊天得知,孩子刚从国内城市来清迈的时候都不适应,特别是大一些的孩子,怕光脚,怕脏,怕虫子,怕晒黑,怕流汗,后来,也都是在环境的浸染下一寸一寸发生改变的。
而对于我和太太而言,生活的物理半径小了,不再需要耗费时间在交通拥堵上,每天的有效时间比在北京多出了2、3小时,生活节奏慢了,幸福感也在提升。
未来几年,我们一家人会一起去真切地了解清迈,了解泰国,因为这里不仅是孩子读书的地方,不仅是一个赏心悦目的旅游地,也是与我们一家人的生命状态紧紧连接的地方。
都说生活需要仪式感,那么,旅居一定是最盛大的仪式,伴随旅居的断舍离,让人清楚自己更想要什么,更想留下什么。
顺其自然,享受当下,我坚信少有人走的路线,会看到更美好的风景。
END
撰文:小齐 编辑:晓理
值班编辑:李华
童书妈妈
幸福教师计划
童书妈妈幸福流写作导师培训,用专业的写作教育,激发孩子的生命力和深度阅读、写作的能力。
如果你想成为幸福流写作导师、想把更专业的写作教育带给孩子,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咨询。
幸福流写作导师采取线上培训方式,不管你在十八线城市还是远在非洲,不管你是20岁还是99岁,不管你以前做律师还是产品经理,都可以接受师培。
成为我们的幸福流写作导师后,你就拥有了一份自由事业,不限地域,在世界各地,只要打开电脑就可以和孩子们一起享受课堂。
到童书妈妈市集逛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