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草树云山如锦绣 暮春访川西植物

一休哥 一休哥博物志
2024-09-04
成都暮春正值草木葱郁而百花争艳之时。此番再随小美姐访川西植物,途经雅安荥经、成都大邑以及汶川卧龙。除了观花外,意在与花友们多多交流并拓宽视野。与《通往世界的植物 台湾高山植物的时空旅史》作者游旨价结识,他不仅是世界屈指可数的小檗科专家,更通晓高山植物与植物地理。大家从天南海北齐聚川西,为了共同的爱好一道在这锦绣云山间漫步,一边观花一边学习知识,分享感悟,幸甚至哉!

“要有光”
此行荥经的春雪与云雾,西岭雪山的地形雨以及巴朗山上的日晕景观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虽然五日行程并不长,在空间上也跨越了两个植被地区(盆边西部中山植被地区、川西高山峡谷植被地区)兼及一小段亚高山针叶林、高山灌丛和草甸(巴朗山),海拔从约500m(成都平原)上升到3850m的巴朗山隧道口,并眺望了5364m的大雪塘主峰和6250m的四姑娘山幺妹峰。

暮春大雪倏忽而至,远眺瓦屋山的翠绿紧接着莹白,可看到一条清晰的雪线
从贝母坪眺望大雪塘北峰(5340m)和其后的中峰(5364m,成都最高峰)

巴朗山上遇见22度日晕和环地平弧,由太阳光折射大气层中悬浮的冰晶产生

从猫鼻梁眺望四姑娘山幺妹峰
途经的大部分地方为常绿阔叶林,这里年均温度>15℃,冬季温暖,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植物可忍耐暂时性的霜冻。夏季炎热潮湿,雨热同期,有利于植物生长。年降水量大于1000mm,而在华西雨屏带的部分区域,降水量超过2000mm,素有“西蜀漏天”之谓。这里常年云雾弥漫,年日照时数仅900小时,比我国同纬度地区少600小时以上,成为中国的“雨雾之极”。为争夺有限阳光,许多植物都有了攀缘上树的本领,虽然不在热带,但也呈现出类似热带雨林的多层森林结构,各种附生植物令人目不暇接。

烟云缭绕的森林

一棵大树上有树生杜鹃、苔藓、蕨类等多种附生植物,俨然树上花园
第一站雅安荥经,我们进入大相岭深处,沟谷海拔约1500m,最高2900m,地处华西雨屏的中心地带,为此行降水最丰沛的地方,远眺可见一片云雾森林随着山峦起伏。这里水热条件优裕,一些对热量要求较高的植物如壳斗科的栲树、樟科以及山茶科植物常常是构成低山中山常绿落阔叶林的建群种。适逢花期,一些明星树木则从森林中脱颖而出。比如珙桐、天师栗、赤杨叶和伯乐树。在更高处的亚高山针叶林中多为铁杉和冷杉,而林下的杜鹃花更偏爱近水的环境。

在樟科植物与柳杉之间一棵伯乐树(Bretschneidera sinensis)正在开花,“伯乐不常有”,伯乐树单科(叠珠树科)单属(伯乐树属),分布于云、贵、川、两广、两湖、赣、浙、闽等省区。是冰河期孑遗落叶乔木,总状花序,花萼呈钟形,故在台湾亦称“鐘萼木”

伯乐树花序(图片引自Wikimedia Commons)

珙桐白色卵形花瓣状苞片随风摇曳,远远望去似有一群群白鸽栖息在林中(下图)。与园林中栽植的不同,自然生境中的珙桐总与各种乔木构成混交林,深深浅浅的绿与白的搭配显得清新而静谧(上图)。而落在地上的苞片像极了卫生纸,总感觉有人偷偷在树林里出恭

天师栗(Aesculus chinensis var. wilsonii)为无患子科七叶树属(Aesculus)植物。佛陀涅槃于两棵娑罗树(娑罗双)间,在我国北方寺院中常栽种七叶树(A. chinensis)以替代龙脑香科的娑罗双(Shorea robusta),因娑罗双原生南亚难以在温带存活。更多关于娑罗双的信息可参见佛教美术中的动植物04。而七叶树的小叶柄较天师栗更短,仅在秦岭可见野生。

安息香科(Styracaceae)赤杨叶(Alniphyllum fortunei

附生于润楠属(Machilus)树木上的细茎石斛(Dendrobium moniliforme),我国石斛属均为二级(或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采摘它们会牢底坐穿
我们顺着水流方向下降高度,植被景观也随之变化,在2000m以上的山腰可见冷杉、箭竹与杜鹃组成的亚高山针叶林,刚被一场春雪打扮成晶莹世界,而气温并没有显著降低,因此雪很快融化。那里正是小熊猫、大熊猫与金丝猴的家园,大熊猫野化放归基地就在森林的深处。接下来穿行在1700m上下潮湿的混交林带,那里森林植物层次丰富,地面覆满了苔藓和蕨类,川西繸瓣报春点缀其中。各种落叶与阔叶树木交错,一路有木姜子的清香伴随。环顾林间,惊鸿一瞥各色杜鹃花。若抬头仔细观察“树上花园”,还会发现四川独蒜兰和树生杜鹃,又见一丛修长的叶片从横枝上垂下,那是垂茎异黄精。

春雪后的亚高山针叶林

一眼望去轻松超过10种树木的落阔叶混交林,这里保留了完整的森林风貌

川西繸瓣报春(Primula veitchiana

芒刺杜鹃 (Rhododendron strigillosum

树生杜鹃(R. dendrocharis

垂茎异黄精(Heteropolygonatum pendulum
在接近1500m的山麓,小径旁的大花荷包牡丹不知被什么昆虫钻洞盗取了花蜜,远看似挂着一串串金鱼。驴蹄草、黄水枝和川西银莲花妆点着溪畔。在腐殖层深厚堆满落叶的林下或腐木上,可以发现假沙晶兰,这种植株无色的腐生植物无需进行光合作用,全靠根部的共生真菌来提供营养。

大花荷包牡丹(Dicentra macrantha

驴蹄草(Caltha palustris

黄水枝(Tiarella polyphylla

川西银莲花(Anemone prattii

假沙晶兰(Monotropastrum sp. )
来到1400m的谷底,低山常绿阔叶林的植物更加丰富,但人为扰动更甚,许多地方被剔过成为茶田、菜地或人工林,仅在陡峻的沟谷或溪流上游保存了面积不大的天然林。在林缘、山坡和岩壁下,龙头草、花南星、粗毛淫羊藿、川八角莲、四川金粟兰、还有人见人爱的峨眉附地菜都让人不停驻足留影。

河谷地带的常绿阔叶林

龙头草 (Meehania henryi

花南星(Arisaema lobatum

粗毛淫羊藿 (Epimedium acuminatum

川八角莲 (Dysosma delavayi

四川金粟兰(Chloranthus sessilifolius

峨眉附地菜 (Trigonotis omeiensis
在一段溪流的对岸,大家见到了此行的目标种之一美丽独蒜兰,果然有“美丽”二字的植物都是菲林杀手。独蒜兰属(Pleione)为兰科植物,多附生。在台湾亦称“一葉蘭”。该属全世界有20余个原生种,主要分布于中国南部及喜马拉雅地区和中南半岛,我国西南的横断山地区是独蒜兰属植物的多样化中心,该属全部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它们为了躲避人类的采挖而栖身近乎垂直的岩壁,我们好不容易靠近仍被溪水阻挡,并被其遗世独立之美所打动。而另一处的独蒜兰就没有那么幸运,易于采摘的就被附近村民收集起来,移栽到了洗脚盆里。脱离生境之后,植物的美丽也就贬损殆尽了。

拍摄陡峭岩壁上的独蒜兰

美丽独蒜兰(Pleione pleionoides

自然生境中的独蒜兰,洗脚盆里的独蒜兰
在卧龙,类似生境里生长着独蒜兰本种。然而沿着皮条河有很多工地正在施工,或架桥或穿洞或开路,岩壁、山坡被挖开,同时泥沙混入河中,下游的清流已成浊流。加之水电站蓄水水面抬高淹没了河岸,独蒜兰等许多植物失去了栖息之所。让人不免担心,这些珍稀而美丽的植物能否在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腹心区域里继续生存,栖息地碎片化的加剧是否会威胁到国宝们的繁衍。

卧龙的独蒜兰( P. bulbocodioides
当大家倾心于独蒜兰时,游旨价在一株毫不起眼的灌木前仔细观察,原来他遇见了荥经小檗,由英国小檗专家Julian Harber在2012年发表,狭域分布在荥经的特有种。这种花色素雅低调生长在阴湿山坡旁的植物,大家路过完全不会引起注意,旨价却如获至宝。同样,我们在卧龙的路边又遇到另一种葱郁而植株色彩富于变化的小檗,他迫不及待在车上不停查阅资料比对形态,又向Harber求教后确定是新近发表的阿坝小檗,这样就得到了一个模式标本产地外的新分布记录。我们可以看到一位植物学家热爱与痴迷的样子。

荥经小檗(Berberis yingjingensis)(插画引自 Curtis's Botanical Magazine)

阿坝小檗(B. ngawaica)
翌日开始第二段行程,回到成都又前往西岭雪山,它因杜甫“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诗句而闻名,境内成都最高峰大雪塘(苗基岭)终年积雪不化并有冰川发育,是名副其实的“千秋雪”。然《绝句》中的西岭并不专指如今大邑的西岭雪山景区,而是诗人推窗所见横亘于成都西面的绵延群山,包括了龙门山、岷山、邛崃山等山脉,如果我们从卫星视角俯瞰大地,会发现这里是四川盆地西部向青藏高原过渡的、由南至北成条状的弧形狭窄山区,其山势如屏,河谷深切,相对高差可达2000米以上。太平洋季风在这里被山地阻挡,凝云降雨,雨量丰沛,故而四川人又有“康风雅雨灌不晴”的说法。

西岭雪山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建群树种的叶片常为椭圆形,其革质叶加厚可以减少蒸腾损失,叶面具光泽能反射太阳光线,因此又被称为“照叶林”
一棵树龄200年以上的包果柯(Lithocarpus cleistocarpus) 
西岭雪山的植物区系与大相岭东北部类似,亚热带成分所占比重很大,而较大相岭阴冷一些。这样冷湿的阔叶林郁闭度较大,藤本植物在林内互相交织,多少给人阴郁的感受。林缘和林下草本同样丰富,以西岭为名的西岭万寿竹就是其中代表。

据优势的润楠(Machilus)林郁郁葱葱

贯筋藤(Dregea sinensis var. corrugata

“但有远志,不在当归。” 长毛籽远志 (Polygala wattersii

狭叶落地梅(Lysimachia paridiformis var. stenophylla

杜鹃兰(Cremastra appendiculata

邛崃石蝴蝶(Petrocosmea qionglaiensis)对苦苣苔科石蝴蝶属颇为陌生,因这些岩生的植物总在很小的区域内分布,寻常难见

粉条儿菜(Aletris spicata)与荚囊蕨同生于岩壁上,莫非簇生的叶为条形,像一把红苕粉?

长毛细辛(Asarum pulchellum)叶片两面密生长绒毛,跟太平天国无关,细辛的叶总比花好看多了

卵叶韭(Allium ovalifolium)又名鹿耳韭,散发着韭菜的独特香气

峨参叶紫堇(Corydalis anthriscifolia),它同突尖紫堇(C.mucronata)大叶紫堇(C.temulifolia)构成紫堇的小群落

四福花(Adoxa omeiensis),五福花科五福花属,四川特有种,你比五福少一福

西岭万寿竹(Disporum xilingense)于2016年发表,模式标本即采自西岭雪山。上图摄于西岭雪山,下图摄于卧龙。可见二者在植株颜色上有较大差异。据发现者之一雨屏哥介绍,偏红色者散发玫瑰味香气,而偏绿色者几乎没有香气

美丽芍药(Paeonia mairei)偏爱湿润环境,又一位名字里带“美丽”的成员,她舒展着叶片,花盛开在挺立直伸的花茎顶端,在林中亭亭玉立。日语里形容美人「立てば芍薬、座れば牡丹、歩く姿は百合の花。」立如芍药,坐若牡丹,行犹百合。
一场淅淅沥沥的小雨让我们结束了西岭雪山之行,而乘缆车刚下到山腰便没有了雨滴,原来水汽受山峰阻挡,遇冷凝聚形成降水,这便是西岭典型的地形雨。
第三段行程大家前往汶川卧龙。卧龙自然保护区地处盆地西缘,邛崃山系东南麓。这里降雨集中在夏季,年均降雨量888mm比大相岭东坡少了一半。从海拔1250m的木江坪进入保护区,我们在高山与峡谷间穿行,直到3850m的巴朗山隧道口,一日间爬升了2600m。可见垂直地带性突出,随着海拔高度不同和水热条件的变化,植被分布呈明显的垂直带谱,如同天然的植物地理教科书。包括了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亚高山针叶林、高山灌丛草甸、冰缘带稀疏植被和高山冰雪带。如今保护区成为大熊猫国家公园的一部分。

卧龙的一些河沟可一眼从阔叶林望到冰雪带

混交林新发的嫩叶色彩丰富形成春季的彩林

针叶林,树种较北方针叶林(泰加林)丰富,松属、云杉属、冷杉属、高山栎等错落生长,其上部还有积雪

绣球藤(Clematis montana)随风摆动,仙气飘飘

莲叶点地梅 (Androsace henryi)单看一株还好,形成群落后就更美了

穆坪紫堇 (Corydalis flexuosa)花色如海蓝宝石,占据了一整片被砍伐后的山坡。穆坪是雅安宝兴县的旧称,那里是谭卫道等法国传教士的博物学活动中心,大熊猫、川金丝猴等许多物种都是在那里发现发表的,以“宝兴”“穆坪”命名的高等植物就有39种

华中五味子( Schisandra sphenanthera

秀雅杜鹃 (Rhododendron concinnum

大花万寿竹(Disporum megalanthum)颜值稍逊西岭万寿竹

八月瓜 (Holboellia latifolia)木质藤本,雄花绿色,雌花紫色

宝兴马兜铃(Aristolochia moupinensis

布袋兰(Calypso bulbosa)生在一棵倒木上,它的叶背在中国植物志没有描述,中国植物图像库也没有照片,翻过来竟是紫色

布袋兰的叶背

绿花杓兰(Cypripedium henryi)再次拜访了老朋友绿花杓兰和三棱虾脊兰,同群落还有掌叶铁线蕨、穆坪紫堇和宝兴淫羊藿,看到它们的栖息地依然保持完好感到高兴

三棱虾脊兰(Calanthe tricarinata
最后一站,我们溯流而上经邓生沟一路爬升翻越巴朗山。奔腾不息的皮条河因施工而浑浊的河水逐渐清澈起来,支流仍然保持了原始的风貌。眼前的风景也快速发生着变化,从混交林转为针叶林,到达山腰时视线豁然开阔,天空变得通透起来,深蓝的苍穹下大雪塘的群峰一字排开,多座4800米以上的山峰覆盖着千秋冰雪,反射着耀眼的阳光。身旁林木逐渐稀疏,已是灌丛和草甸,呈现出一片褐色。气温也随高度攀升而下降,推开车窗顿觉山风凛冽,季节也由暮春转为早春,而到了夏天这里将成为高山植物的王国。

皮条河上游清凉的河水,不知我们还能与自然的美好相伴多久

支流邓生沟,雪山融水滋养着冷杉和杜鹃林

从贝母坪眺望大雪塘,相对高差超过2000米,可见亚高山针叶林随海拔上升变得低矮而稀疏,接近它们的生长上限即林木线(tree line),越过林线,森林被高山灌丛草甸替代,最后融入终年的冰雪之中

在雪线之下、草甸以上的过渡地带,山顶出露的岩石因冻融和风化不断崩裂,碎石沿着山坡向下滑动,形成岩屑坡地,我们行程中3700m的最高处已有流石滩,那里是许多独特高山植物的伊甸园

大家还在乱石堆中发现了狗獾(Meles leucurus)和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照片来自团友金小喵)

动物缘还不错,后来又遇见了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

川北脆蒴报春(Primula hoffmanniana)来到高山当然少不了雪中花

黄三七(Souliea vaginata

打箭炉龙胆(Gentiana tatsienensis)每朵花冠仅1cm大小,打箭炉为康定旧称
全缘叶绿绒蒿(Meconopsis integrifolia
我们发现了一个在高山灌丛庇护下的居群,春雪刚刚消融,她们就迫不及待绽放出硕大的花朵,这样惊人的花与植株的比例,是一些高山植物的显著形态特征之一。高山地区环境恶劣,绿绒蒿属植物为了生存繁衍,采取多年生一次开花的策略,通过开放大而艳丽的花朵来吸引传粉昆虫,种子成熟后绿绒蒿也死去,开始下一次生命的轮回。同时高山上传粉者的种类、数量减少,活动能力也降低了。在短暂的花期里还会遇到雨雪、大风和降温天气,全缘叶绿绒蒿俯垂的花朵还能为蝇类和蓟马提供保暖、遮风、避雨之所。此外,这次还观察到长喙天蛾正为绿绒蒿传粉,可能因为这里处在绿绒蒿分布的下限,可惜没能抓拍到照片。

与花儿一起遥望大雪塘

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行程结束,大家回归到各自的生活和工作中。惜别之际,也让我思考到底是什么让我们一次次走进荒野之中?一定是动植物在自然生境中那无可取代的大美吸引了我。愿自然之美永恒,热爱自然的朋友们总能相遇相知。在这里,也请大家不要采摘野生植物,伤害野生动物。笔者拒绝透露任何保护植物的位置信息,也欢迎大家多多指教。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一休哥博物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