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天大的故事|“红史”牵“红心”,厦门联津门——串“门”学党史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我们与天大的故事
“红史”牵“红心”,厦门联津门——串“门”学党史
北洋之约
“诚毅”而行
“天集”共联
心手相牵
一南一北
千山万水
党史校训
共学互促
“嘉庚太雷”
云“集”响应
11月13日下午,集美大学学生工作部举行“我们与天大的故事”系列活动第一期“集大天大 心手相连 党史校史 共学互促”线上交流会。会上,学生代表们分别就集美大学“嘉庚精神”与天津大学“太雷精神”的学习心得、集美学校抗战内迁大田办学与天大“北洋西迁”的历史故事、传承弘扬“第二集美学村”与“西北联大” 办学精神等主题进行了分享,共有700余名师生参加。
学生宿舍线上观看
北话“太雷”,南言“嘉庚”
在校生代表 咸伊霖
情怀于心 ,担当使命
来自外国语学院的在校生代表咸伊霖同学为我们讲述了“嘉庚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嘉庚先生兴办实业、倾资兴学、支持抗战的点点滴滴都是对国家的深爱。“诚以待人,毅以处事”是嘉庚精神的外化和实践。嘉庚先生创办的教育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为中华民族输送了大量的建设者。无论是“不从纸上逞空谈,要实地把中华改造”的“太雷精神”,还是“诚以待人,毅以处事”的“嘉庚精神”,都教导我们不忘爱国心,以赤诚的爱国情怀报效祖国。
交流生代表 张晨
代代相承,精神永恒
来自港口与海岸工程学院2020级环境工程专业的张晨同学站在天津大学北洋校区的太雷广场前,为大家讲述了“太雷精神”。张太雷是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友,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1921年,年仅23岁的张太雷代表中国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并发表演讲。他临行前写给妻子陆静华的信中说:“我们现在离开是暂时的,是要想谋将来永远幸福。而谋将来永远的幸福其实也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回国后,张太雷怀着这份初心积极投身早期党组织建设并开展共青团的创建。1927年,他在组织广州起义时不幸中弹身亡,成为中共历史上第一个牺牲在战斗第一线的中央委员和政治局成员。29岁的张太雷用生命践行了“愿化作震碎旧世界惊雷”的铮铮誓言。
“家”长里短,秉烛共叙
在校生代表 潘静欣
“诚毅”在心 ,责任在肩
来自外国语学院的在校生代表潘静欣同学回顾集美学校抗战时期迁学历史,感悟校史力量。集美学校曾在抗战时迁校,被誉为“福建西南联大”。她谈到,抗日战争期间,集美高级水产航海学校、集美高级商业学校、集美高级农林学校内迁到三明市大田县玉田村办学,因此,这里也被称为“第二集美学村”。回望百年岁月,正是嘉庚先生高瞻远瞩,以教育为本,谋百年大计,才有今天的集美学村,造福世世代代。如今,我们更应该谨遵“诚毅”校训,以“嘉庚精神”为己任,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交流生代表 许文渊
办学迁移,初心如一
来自计算机工程学院2020级软件工程专业的许文渊同学在天津大学进行校史学习,为我们讲述了天大“北洋西迁”的历史故事。七七事变爆发后,天津沦陷,危难之际天津大学的前身——北洋大学毅然决定内迁西安办学,北洋工学院的学生被安排到陕西城固县七星寺村上课。战乱的洪流冲洗着天大,显露赤红的底色,即便身居他乡,也仍有一颗追梦赤子心。这段“北洋西迁”的历史与第二集美学村的抗战内迁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家”传秘笈,互补互鉴
在校生代表 温心怡
传承故事,赓续血脉
来自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的温心怡同学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通过自身学习党史、校史的经历,分享感受,畅谈心得。她谈到,集大不断汲取时代内涵,开展多样化党史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如:开设陈嘉庚精神课程与党史思政课程、建设党史学习社团、开展万马奔腾学习竞答比赛、组织参观历史纪念馆教育活动等等,在多样的认识学习中体悟历史、凝塑爱党爱国精神。作为集大人,不仅要学会听故事,更要学会把自己的故事讲好。在磨练中成长、见证历史痕迹、体悟红色精神,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
交流生代表 孙家洲
红心向党,历史不忘
来自海洋装备与机械工程学院2020级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孙家洲同学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我们讲述他在天大是如何学党史,传薪火。在天大,护旗队每周一至周六都会举行升旗仪式,这是一份给天大学子的精神洗礼,特殊纪念日还会举行更为隆重的主题仪式。不仅如此,天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成效显著,马克思主义学院的33岁青年教师程斯宇老师在课堂上,永远的一身立领中山装,一丝不乱的短发,挺得笔直的腰板,举手投足间都让学生感受到了身为共产党人的自豪与坚定。集大天大,一南一北,跨越千里,不变的是向党的红心。
情缘深长,河海朝晖
交流生代表 严文馨
相隔千里,温情不离
来自理学院2020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严文馨同学讲述了津厦两地、津集两校的情缘。百年前嘉庚先生以“教育为立国之本, 兴学乃国民天职”为己任,倾资创办集美学校。他一生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1915年天津发生水灾,陈嘉庚先生得知此消息,积极奔走于侨商各界。他主持了游艺会、演讲、宣传、运动会等多项筹募赈款活动,募得二十余万元救济天津。后来,以嘉庚先生为代表的爱国华侨的慈善之光洒向故乡厦门,也洒向几千里外的津门,厦门与天津友好的历史画卷由此缓缓展开。集大与天大,一南一北,但两校之间人才往互,沟通有无,情谊深厚。
教师代表 轮机工程学院 李妍 博士
一脉相承,历久弥新
轮机工程学院的李妍老师本硕博均就读于天津大学,她用自己在两地求学、工作的不同感受和体会,为大家讲述了“天大人在集大”的故事。她语言风趣幽默,讲述了两地迥异的风景气候,两校不同的建筑风格和学科定位特色。两校虽隔千里,南北相望,但天津大学校歌中“穷学理,振科工,重实验,薄雕虫”与集美大学校训“诚以待人,毅以处事”的内涵一脉相通。
心得分享
作为赴天大交流生中的一员,今天下午我有幸参加了第一期集美大学赴天津大学交流学生线上主题教育活动。会议上,“嘉庚精神”和“太雷精神”的相互碰撞精彩绝伦;集美学村和西北联大的办学精神源远流长;党史学习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熠熠生辉;教师代表与学生代表共诉了集大天大之间的深厚情谊。参加此次会议,我再一次感受到了集大与天大之间的友谊,坚定了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决心,更将“诚以待人,毅以处事”的集大校训同“实事求是”的天大校训扎根心间。
——交流生 吴敏
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今天我有幸作为20位交流生中的一员参加了“我们与天大的故事”主题教育活动。集大学生代表讲述的“嘉庚精神”与交流生代表讲述的“太雷精神”让我受益匪浅。在集大我深刻体会到了“忠公、诚毅、勤俭、创新”的“嘉庚精神”,同时我感到非常幸运能够在天大了解到“太雷精神”。本次活动让集大与天大学子之间能够更好的交流,也让我更加认识到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应该更加努力学习,为社会做贡献。
——交流生 汪冰琦
轮机工程学院
悠悠嘉庚心,念念太雷情。时值建党百年之际,我们不可忘却那些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之人。无论是“谋将来永远的幸福”的张太雷先生,还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陈嘉庚先生,他们都曾为了祖国、为了中华民族而奉献自己的一切。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我们永远铭记。大道之行,四海承风。信仰百年,初心如一。身为集大人,我们当不忘先辈教诲、不负时代、不负韶华。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在校生 周晗
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
初冬时分,通过在天大的学长学姐们的分享,有幸结识了两位可敬可爱的前辈——我们的校主陈嘉庚、天大的校友张太雷。嘉庚先生倾资兴学,被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对于厦门而言,他是一张城市名片,更是精神源泉。张太雷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他积极投身于早期党组织建设,并开展了共青团的创建。最终在广州起义中不幸中弹身亡,年仅二十九岁。他用生命践行了“愿化作震碎旧世界惊雷”的铮铮誓言。 “我心里有一簇迎着烈日而生的花,比一切美酒都要芬芳,滚烫的馨香淹没过我的胸膛,坚定的信仰,从此万寿无疆。”本次交流会坚定了我要努力奋斗,牢记使命,向两位前辈致敬学习的决心。
——在校生 刘至立
外国语学院
我们与天大的故事持续已久
从校主陈嘉庚先生的时代开始
集大与天大友好的历史画卷便缓缓展开
天大汇聚四方贤达
也承载着集大人与祖国
同心同向同行的闪亮足迹
未来
也将继续谱写集大与天大的故事
小预告:“我们与天大的故事”——集美大学赴天津大学交流学生线上主题教育活动第二期与第三期即将上线,敬请关注!
—
扫码关注我们
获取更多资讯
往期推荐
+
+
+
+
素材来源:郑文萃 沈倩颖 黄天娇 丁漪静 沈泽錂
平台编辑:兰美霖
责任编辑:叶科嘉 王征
审核:雷会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