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方仪力,黄忠廉:翻译的跨学科研究: 问题聚焦与视野整合
编者按:“翻译跨学科研究”本身就是译学研究的一个命题。国内外学者对翻译学的跨学科研究属性有许多论文。此推文节选方仪力、黄忠廉(2018)在《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关于跨学科研究的精彩论述。原文参考文献如下:
方仪力, & 黄忠廉. (2018). 翻译的跨学科研究:问题聚焦与视野整合——以《翻译之"应该"的元理论研究》为个案.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021(002), 173-178.
精彩论述
跨学科研究路径是当下知识生产的主要模式,也是译论发展的当代要求。真正意义上的跨学科研究强调研究问题的复杂向度,注重多学科视野的整合以及认知的扩大。在大语境中充分认识翻译问题内部结构,在交叉领域中有效聚焦研究问题,合理选用相关学科理论范式和研究路径,或有助于学界增进对翻译本质的理解,促进译学知识的再生产。(方仪力& 黄忠廉,2018:173)
“跨学科研究”是“回答问题、解决问题或处理问题的进程”。跨学科之“跨”需要从研究起点、途径和结果等三方面理解。就研究起点而言,跨学科研究取决于研究问题的复杂性,某些不能在单一学科内部解决的问题需越过学科边界,整合不同学科视野求解; 就研究途径而言,跨学科研究需在新语境中,根据拟解决的问题选用不同学 科的合理研究方法; 就研究结果而言,跨学科研究是认知的进步和知识的增加,其最终目的是要获得关于复杂研究问题更全面的认识。是以,研究问题是跨学科的核心,跨学科研究的起点实为如何从跨学科层面聚焦研究问题。(方仪力 & 黄忠廉,2018:173)
自1980 年以来,翻译研究视野逐渐扩大,翻译学经历了“文化转向”“权力转向”“社会学转向”和“伦理学转向”等数次“转向”,无论是学科的研究视角还是研究范式均发生了转移。翻译学由此跳出了形式主义和科学主义的桎梏,进入到相对宏大的研究语境中。译者的主体性和翻译的复杂性得到空前关注,用描写 的研究方法揭示文化、权利等因素对译者行为的 操控和翻译结果的影响成为翻译学重要的研究模式。在这一语境下,传统译论诸多命题所涵盖的复杂向度得到了充分发掘。相关研究指出: “在后结构主义和后殖民主义思潮的启发下,在跨文化研究兴起的背景下,翻译理论才开始研究翻译的政治和伦理,才开始把传统上只认为是语言活 动的翻译和政治、伦理相联系,探讨翻译对传统价 值观的颠覆和重构”(方仪力& 黄忠廉,2018:174)
当代翻译研究并非全部属于跨学科研究,部分研究仅是单一层面的语言研究。总体而言,跨学科翻译研究必须同时具备两个基本前提,其一“研究问题的跨学科层面”; 其二“研究者宏观的理论视野”。须知,“一切种类的问题都发生在一定背景中,因而部分受到那一背景的规定。”理论视野限定了研究者对研究问题的理解,也决定了研究方法的选择。(方仪力 & 黄忠廉,2018:175)
跨学科研究是当代社会科学与研究的动力学,亦是当今普遍的知识生产模式。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员,当代翻译学需在新的知识生产阶段采取不同于传统方式的新模式,这也要求翻译研究保持边界开放,不断寻求新的理论方 法。(方仪力 & 黄忠廉,2018:176)
正确理解他学科关于相关问题的视野是跨学科翻译研究的第一步。合理使用相关学科研究途径以解决复杂翻译问题是跨学科翻译研究的第二步。(方仪力 & 黄忠廉,2018:176)
跨学科翻译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得出新见,也即译学知识的再生产。是以,其实质是在整合翻译学和他学科研究后,扩大学界关于翻译问题的认识。(方仪力 & 黄忠廉,2018:177)
整合他学科见解,提出新的翻译问题是是译学本体研究的基本要求。再次,利用传统译学问题反思,获得新视角, 发现新问题,聚焦老问题,是推动译学知识生产的基本途径。 最后,利用新知识澄清模糊认知是促进译学理论整体发展的有效手段。翻译学兼具人文性和社会性,描述性和规约性研究皆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方仪力 &黄忠廉,2018:178)
跨学科翻译研究是聚焦译学问题,整合多学科视野、理论和方法,促进译学知识再生产。认知的流动性是当今所有学科共同特征,学科边界的渗透是知识再生产的必然。以知识再生产为目的的译学研究是对包括翻译研究在内所有学科意义重大的研究进程和方法。翻译研究的跨学科性既 是由翻译这一学科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决定的,也同时是对当下知识生产模式的回应。作为新的知识生产模式,跨学科翻译研究强调宏大的多学科视野,意在更开阔的视阈下研察复杂的翻译问题, 同时吸收不同学科独特的理论范式和研究途径,拓展学科研究方法。扩大翻译研究的理论视野, 直面翻译问题的复杂性,有效聚焦研究问题,选用正确研究方法整合零碎见解,产生关于翻译问题 的新知识或是跨学科翻译研究的重要路径(方仪力 & 黄忠廉,2018: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