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疫线直击·没有硝烟的战场】流调“侦察兵”抽丝剥茧:层层追踪病毒传播轨迹

璧山发布 2023-07-29


在疫情防控一线,有这样一支幕后先锋队,他们没有穿上防护服、戴上护目镜,却24小时与数据为伴,分秒必争,上追源头下溯密接,如同遏制疫情扩散蔓延的幕后“侦察兵”,他们就是流调溯源专班人员。


11月13 日上午,记者来到区疫情防控流调溯源专班驻地看到,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一张张专注的面孔,与一阵阵电话铃声、沙沙的落笔声、噼啪的键盘敲击声交织在一起,正在为流调信息研判与复核忙碌着。

“您好,我是疾控中心的流调员,正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请您回想一下,那天接触了哪些人?“您可以慢慢回想下具体行程吗?不着急,慢慢说,您说得越详细,对我们的排查工作就越有利……”挂了电话,刘文旬赶紧拿起杯子喝了口水,继续拨打下一通。

自本次“11·01”沙坪坝疫情发生以来,区疾控中心的30名流调队员便紧急集结,迅速开展流调溯源工作。截至11月12日24时,本轮疫情璧山现有本土确诊病例5例、无症状感染者37例。

2003年参加工作的刘文旬是本轮疫情流调溯源队第一组的组长,“80后”的她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已经是一名老队员了。自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刘文旬曾多次参加流调、核酸采样等工作。今年8月,她曾驰援中心城区新冠疫情流调工作。

 “追阳”是疫情防控中最重要的一环,一旦混采出现阳性,这一根试管里所有的人员就是“追阳”目标。“追阳”小队需要快速找到所有人,用最快的速度再进行单采单检,在最短时间内找到阳性病例患者,及时斩断病毒传播链条,并为下一步调整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每天流调员们“钉”在板凳上一边拨打电话,一边记录人员相关信息,从姓名、家庭住址、健康状况到行程轨迹等都需事无巨细,认真核实。而流调工作不仅仅是打一通电话那么简单。一份完整的流调工作包括流调报告审核、收集整理密接和次密接信息、分析研判、溯源分析等。

在刘文旬看来,这个过程如同抽丝剥茧,一层一层揭开病毒蔓延的轨迹,准确快速地切断传播链条,从而控制疫情。“我们的工作就是24小时在岗,随叫随到,尽快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早掌握行动轨迹。”11月3日,刚刚支持完永川区疫情防控工作在家结束居家隔离后,她就收到单位通知,随即马上收拾好衣物,来不及给家人见面,只留下一句“前线需要人手去战斗”,第一时间前往单位紧急集结。

这几天,她的嗓子沙哑,脖颈僵硬,除了简单扒拉过几口饭,几乎都没怎么休息过。“有时会被误会成诈骗电话,偶尔还要面对群众的指责、质问和埋怨,虽然心里很不是滋味,但依然耐心细致的解释,因为这就是我的职责。”每天要打数百个电话的刘文旬声音哽咽着说:“我已经快半个月没见过丈夫和孩子了,也有点想他们。”

“接单了!”又是一个凌晨4点,50岁的徐玲接到指令,从办公室的沙发上爬起来,迅速核对信息,安排队员打电话……在疫情防控一线,她算是一位好老师,经她培训指导上岗的流调队员自己都数不清楚了。徐玲介绍,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因此流调队员就必须要从其他单位抽调,这里的很多工作人员都是来自我区的公安、政法委、教委等其他单位,因为他们以前都没接触过这项工作,所以我都要给他们进行培训,直到可以上岗。

“流调溯源工作就是要抢时间,跑在病毒传播的前面,最快时间把感染者找出来,把密切接触者隔离起来,切断传播链条,实现早日清零目标,让全区人民早日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徐玲表示。

双眼熬得通红,腰疼得直不起来,尽管其他队员都劝她休息一下,从事防疫、疾病控制工作30多年的徐玲却依然坚持。“疫情不灭,就要‘战斗’,现在形势严峻,我必须在。”

这支队伍中有一群“60后”“70后”“80后”“90后”的娘子军,生活中,她们是母亲、妻子、女儿,但在疫情面前,她们通宵达旦、分秒必争,与病毒赛跑,是流调线上的“侦察兵”。





防控小贴士


时刻保持个人防护意识,科学佩戴好口罩,加强手卫生,咳嗽、打喷嚏时注意遮挡,室内多通风,保持一米以上社交距离,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在公共交通工具、电梯等密闭场所以及人群聚集的室外场所全程规范佩戴口罩。

首席记者:熊浩

编 辑:邹梦雨

初 审:杨忠东

总值班:左三刚

总编辑:张 伟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璧山区融媒体中心所属平台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推荐阅读

璧山区关于划定新冠肺炎风险区域的通告(11月13日14时起)

璧山区关于调整相关疫情风险区的通告(11月13日0时起)

回应关切 | 璧山区关于进一步强化社会面管控通告的要点解读

二十条不是放松,而是要求更高了!这场发布会信息量很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