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缅怀】两代乡建人的老朋友伊莎白·柯鲁克

璧山发布 2023-12-29

文章转载自《重庆日报》2023年8月21日第6版

编者按:

惊悉国际共产主义战士、教育家、百年乡村建设的亲历者与长期支持者、中国两代乡建人的老朋友伊莎白·柯鲁克仙逝,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全体同仁及中国乡村建设网络单位成员,谨向先生家属表示沉痛悼念和诚挚慰问!伊莎白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和人类学家,也是一名知行合一的乡村建设先驱。曾于1940年接受晏阳初邀请,到重庆璧山兴隆场(今大兴镇),开展社会调查、推行平民教育与卫生改进。对于当代乡村建设实践,无论是农村基层妇女的社区建设,还是农民合作社与生态农业探索,伊莎白及家人们一直是长期且坚定的支持者。她的思想和实践不仅体现着百年乡建的重要内涵,也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乡建人。伊莎白·柯鲁克,一个伟大的国际友人,一生孜孜不倦地在中国耕耘,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与建设事业,做出了难以磨灭的贡献,我们永远铭记着她。今天,我们特别推送此文,以表哀思!

▲《重庆日报》2023年8月21日第6版

2023年8月20日0时59分,国际共产主义战士、教育家、人类学家、新中国英语教学拓荒人、北京外国语大学创办人之一、终身荣誉教授、重庆市璧山区荣誉市民伊莎白·柯鲁克去世,享年108岁。她的代表作品有《兴隆场》《十里店——一个中国村庄的革命》。她把一生的光辉岁月都留给了中国,并与重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晚年伊莎白仍在孜孜不倦写作。

▲1941年,伊莎白从兴隆场寄给父母的明信片

伊莎白·柯鲁克1915年出生在四川成都,1940年接受著名教育家晏阳初的要求,来到了重庆璧山参加兴隆场(今大兴镇)乡村建设项目。在璧山的两年时间里,伊莎白·柯鲁克写了100多封家书。这些家书和与璧山相关的其他资料,其中一部分资料是手写的,一部分是用旧时的打字机写的,资料共计10箱。伊莎白生前已签订捐赠协议,将这些资料送给璧山。她曾说:“这是属于璧山和璧山人民的东西,应该回到璧山。”

▲伊莎白在兴隆场(今重庆璧山大兴镇)办的平民学校旧址。

在这些资料里,她这样描述初到璧山兴隆场的情景:“当你穿过小小的路程并俯视兴隆场时,它就像一条从东部延伸到西部的海洋。深绿色的冷杉树覆盖在成千上万的波浪之间……在大多数日子里,这个仅有82户人家的小集镇,看上去平淡无奇,这恰是农村单调生活的缩影。”

▲1983年,伊莎白再访兴隆场,与她当年的学生曹红英(右二)等人合影(胡希平摄)

中国作协会员、重庆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璧山区作协副主席张鉴说:“也许她自己都没想到,她与璧山之间的联系会从这里开始,并生根发芽。她上世纪40年代的时候待在这里,80年代以后回来过6次。我正在为伊莎白写一本名为《信仰照亮生命》的书,可惜书还没有出版,她就离世了,实乃遗憾。”

▲《兴隆场》中英文版

可以说,伊莎白和璧山人民是双向奔赴的。“在伊莎白家里,还有很多与重庆璧山有关的物件,比如她的书柜正中就放着一张和原大兴小学校长巫智敏的合影。”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副院长潘家恩回忆,“我在去璧山采访的时候,伊莎白曾经的学生,95岁的曹红英提到恩师时泪流满面。每每伊莎白回璧山的时候,都能和璧山人民打成一片,她1940年在璧山建立的平民学校旧址,仍然被璧山人民保留着。2019年8月份,伊莎白被授予‘璧山荣誉市民’。”

▲书架正中,伊莎白与原大兴小学校长巫智敏的合影。

伊莎白长期过着简朴的生活。伊莎白70多年来都住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一处简陋的房子里,过着简朴的生活。张鉴回忆说:“我当时去北京采访她时,她家里条件十分简陋,屋子里都是过时的老物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截至目前,由伊莎白与美国东北大学历史系教授柯临清设立的“伊柯专项基金”,已资助了十余名大兴镇的学生。

▲伊莎白在农民工子弟学校宣传合作社(2003年)

伊莎白十分关注乡村建设,从晏阳初到温铁军,她是两代“乡建人”的朋友。年轻的时候,她亲自参与到晏阳初在重庆的“乡建实践”,到了晚年,则持续支持并参与温铁军教授在全国各地的乡村建设行动。潘家恩回忆说:“无论农村基层妇女社区建设,还是农民合作社与生态农业,伊莎白和她的家人们一直是当代乡村建设的持续支持者,当她听说我们在小毛驴市民农园搞生态农业时,102岁的她还亲自来到农园种树。”

▲2018年12月11日,在北京大学举办的新书发布会上,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执行院长温铁军教授向伊莎白女士赠送《中国乡村建设百年图录》。

她和她的丈夫都是共产主义者,她于1943年加入英国共产党,投身于共产主义事业中去,而对于伊莎白而言,这一辉煌事业的大部分都在中国。潘家恩说道:“伊莎白是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由于和白求恩同是加拿大人,伊莎白也被称为“当代白求恩”。

▲伊莎白家中保存的璧山调查资料

“有一次,我们和璧山区领导一起去拜访伊莎白,伊莎白穿着打了补丁的衣服,非常简朴。看到她和其子柯马凯的相处,那种母慈子孝的家风,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潘家恩追忆道。

▲伊莎白之子、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特邀研究员柯马凯(前排右四),晏阳初侄孙、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名誉院长晏鸿国(后排右一),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执行院长温铁军(后排右三)访问璧山兴隆场,与伊莎白资助学生座谈(2012年12月11日)。

伊莎白·柯鲁克,一生孜孜不倦地在中国耕耘,知行合一,为中国人民做出了难以磨灭的贡献。

我们永远铭记她!


延伸阅读

【重磅】104岁近代乡村建设亲历者伊莎白女士荣获国家友谊勋章

【记忆】加拿大百岁教授伊莎白在重庆璧山的乡建岁月

【伊莎白与兴隆场】张艺英:《兴隆场》:乡政府、教会与袍哥:战时大后发的乡村建设风云

【伊莎白与兴隆场】刘健芝:伊莎白·柯鲁克:革命是由此地的反叛者进行的




来 源:乡村建设研究
编 辑:邹梦雨
初 审:杨忠东
总值班:任 伟

总编辑:韩 霄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璧山区融媒体中心所属平台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推荐阅读 

首届“重庆设计 100”论坛暨颁奖典礼将于23日在璧山举行

【璧山民营企业二十强巡礼】重庆琪金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让每位中国人吃上优质放心的土猪肉

【璧山工匠风采】白昌勇:平凡岗位独具匠心 精湛技术成就不凡

新加坡驻成都总领事陈知恩来璧 调研中新重庆生命科技城项目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