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七)| 金鸡山哨所
作 者 :龚翼山
页面设计 :木叶沙
金 鸡 山 哨 所
沿322国道行至尽头,在中越边境友谊关城楼极目右望,近百丈高的绝壁险峰尖耸入云、危石如剑,遮掩住西面半边天际。此处即为金鸡山,南部战区陆军某旅金鸡山哨所就屹立于金鸡山巅。哨所如雄鸡傲立,扼守天险雄关,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友谊关又叫镇南关,自古就是中越边境的咽喉要道。历史上,为争夺这座重要关口,曾上演过无数喋血拼杀。
金鸡山哨所哨长宋展旭介绍,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后,广西提督苏元春在关口侧翼的金鸡山修建炮台,并耗资百万两白银购买克虏伯大炮以御来犯之敌。然而,大炮首次试射就卡膛报废,边关山河也因此失守。这段历史时刻警醒着哨所官兵:金钱买不来强大的国防,落后就要挨打!炮台旁,哨所官兵刻下了一首《炮台铭》以自省:“往事越千年,日照金鸡巅。莫道干戈休,古炮尚呜咽。”
上世纪80年代,连队移防金鸡山。那时,这里的条件异常艰苦,官兵住的是茅草房、用的是煤油灯,后勤补给时常中断。有官兵提议,把荒地废土都利用起来,在乱石缝中拓荒种菜。当地有句谚语,“庄稼不长石头缝,放牛不上金鸡山”,要想在pH值高达9.8的碱性土壤里种菜谈何容易。
哨所官兵却下定决心和乱石堆较劲。山上少土,就利用外出巡逻之机,从山下“蚂蚁搬家”似的背回一袋袋肥土;山上育苗难成活,就用旧水杯、罐头盒当“育苗杯”,菜苗育成后再移植到菜地里。就这样,一茬茬官兵接力在石头缝里播种希望。弹指一挥40年,当年的荒山野岭如今已成为瓜果飘香的“拓荒园”,“取土铲”“背土袋”“育苗杯”也成为见证官兵扎根边防、艰苦创业的“传家宝”。
哨所坐落在中越边境,这里山高林密、小道众多,越境偷渡等违法活动屡禁不绝,官兵“天天在前线、时时有斗争”。去年的一天,哨长宋展旭带领官兵巡逻到某一处界碑附近,遇到了异常情况。他当机立断,迅速下令展开队形,指挥官兵隐蔽、包抄,在草丛中发现3名非法越境人员。宋展旭说:“我们的脚步就是祖国的边防线,只要我们在,祖国的边防就在。”
近年来,中越边境经济往来愈发频繁,昔日的巡逻路线上多了很多商贸互市点,连队官兵面对“山上守卡子、山下数票子”的巨大落差,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哨所原班长王宜涛的家人遭遇车祸,巨额的医药费让他心急如焚。一个做边贸生意的老板听说后,主动找到王宜涛,准备帮他支付10万元医药费,条件是王宜涛今后要给他提供一些生意上的“方便”。王宜涛想都没想,便一口回绝了。没料到王宜涛如此“不开窍”,老板问道:“你可想好了,家人都不救了吗?”听了这话,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眼圈红了,强忍泪水撂下一句话:“我当然心疼家人,但这种损害国家利益、亵渎军人尊严的事,我绝对不干。”
日常巡逻中,官兵也会时不时查到走私货物等不法行为,有人直接塞钱想要官兵放行,还有人用为家属解决就业问题作为交换条件,想要连队提供便利,这些非法要求都被官兵一一拒绝。数十年如一日,金鸡山哨所没有发生过一起违反政策和纪律的事。
从战火纷飞中走来,连队历经9次整编,被中央军委授予“卫国戍边模范连”荣誉称号,连队党支部被表彰为“全军先进基层党组织”,团支部被表彰为“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二等功4次、三等功5次……戍边卫土苦亦乐、卫国镇关勇献身,连队官兵秉承先辈光荣传统,用一个个荣誉续写着忠诚和担当。
桑梓千里外,山河咫尺间;哨所方寸地,月共九州圆。站在哨所,俯瞰车水马龙的口岸,山上山下相距不过数百米,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两种生活。曾经有人问宋展旭,作为北大毕业的高材生,为什么要主动申请来这偏僻的地方守边防?他的答案坚定有力:“我为祖国守边防,在这里,能实现人生的价值!”简简单单一句话,道不尽的是边关军人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往期精彩
主 管:陆军边海防学院政治工作处
主 办:陆军边海防学院“融媒体”
期 刊:第542期
监 制:杜绍坤
编 审:李 磊
主 编:槐 静、王 珮
责 编:张文岳、王梓妍
邮 箱:ljbhfxy@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