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随想10:元旦有感——日历乱想
民国廿六年(1937年)日历
元旦,自古就有,从汉朝起定为正月初一,辛亥革命后采用世界通行的公元纪年,才把“元旦”让给公历的一月一日,而旧历“新正”则改叫为春节。公历,闽南话叫做新历,也称阳历,是因为它以地球绕太阳的周期为一年,每年有365.2425日,分配给12个月,7个大月每月31天,4个小月30天,还有二月最特殊,平年28天,闰年29天,又规定世纪年不设闰年,除非能被400整除,这样每3300年才误差1日,比先前已使用一千多年的儒勒历更准确。
中国传统历法以前都叫夏历,破四旧以后才改称农历,那时养的猪因犯忌也改叫“生猪”。旧历也有人叫阴历,它根据月相的变化周期,每一次月相朔望变化为一个月,但同时又将一个太阳回归年划分为24段,形成二十四节气。通过参考太阳回归年,设置闰月使其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所以是一种阴阳历。其年份分为平年和闰年。平年为十二个月;闰年为十三个月。月份分为大月和小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其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
说农历是农民干农活的日历,并不太准确。农民并不能依据旧历月份来安排农活,平时大家说的“三月播田”、“六月割稻”、“十月割稻”,都只是约数,与阳历大约差一个月,但每年的误差会大于19天,如真按农历月份插秧播种,就会误了农时。农历与太阳的误差,要通过设置闰月来调整。好在农民是凭节气种田,24节气完全是按太阳的运行轨迹制定的,是阳历,与阴历无关。
科学没有国界,先进技术世界通用,不必计较是不是外国的。公历来自西方,虽然元旦和圣诞节一样,都是洋节,也多少和耶稣降生的传说有关,但不影响全世界使用公历,不影响大家今天共同庆祝元旦,互相祝贺新年。
人生经历了许多只讲立场不讲逻辑的场合,让我从小就深有体会。以前每次开大会,开始时要唱“他是人民的大救星”,结束则唱:“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怎么一会儿说有,一会儿说没有?前面的歌说幸福靠他,后面的歌说幸福全靠自己?这种困惑很小就有,可能是喜欢数学常运用定理逻辑做几何证明题惹的祸?
诸如此类前后矛盾的还有很多,经常见到反常理的比喻:“大河沒水小河干”,怎么不说大河的水哪里来?;号召上山下乡时说”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一会儿说“关键的问题是教育农民“,搞不清楚究竟要教育谁?平时这种的逻辑混乱现实中比比皆是,就像前几年有张照片,一群抵制日货要砸日本车的人里,有个脖子背着canon标识吊带相机的人,好像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相机也是日货,也不怕被其他人当场将相机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