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五姐弟都读三中:我与漳州三中的故事

何家天 不学八哥
2024-08-29
《我的母校》之二
我家九个兄弟姐妹,共有五个在漳州三中毕业:大姐53年高中毕业,二姐51年初中毕业,三姐58年高中毕业,我是68届高中,妹妹是68届初中,三中成了我们五姐弟的共同母校!百年老校校友众多,一家有五个姐弟读三中的肯定不多!

三中第一个考进北大

大姐何丽珍是龙溪私立进德女中初中第22届毕业生,当年进德教学质量好,有不少外籍教师,她珍藏的1949年初中毕业照中(三中历史照片中似没有这张),15岁的大姐站在第二排左5。大姐现已88岁高龄,还能清楚辨认出照片上的各位师长,其中有:殷采芸校长(前左9),刘葆英教导长(前左8),英籍包懿文老师(左11,都叫她包先生),胡钟渔老师(前左3),高骥老师(前左4)。此外,名师张仪卿、曾瑞雯、曾碧琤、刘葆华也都是她的老师。大姐高中也是读进德(三中),她不仅学业拔尖,还是三中优秀运动员。偶然被老师发现有短跑天赋,短暂训练后代表三中参加全市、全专区运动会并都获得了第二名。过后还作为龙溪专区代表队参加福建省首届运动会的短跑比赛。大姐是漳州三中首届高中毕业生,和吴绵治(林伟雄老校长夫人)是同班同学,1953年考入北京大学化学系。是否百年老校中第一个考上北大,没去查考,但肯定是第一个拿漳州三中毕业证书考上北大的。由于有在三中多次参加田径比赛经历,上大学后被选上北大校田径队队员,并在1956年4月北京大学运动会上,打破北大女子400米纪录(照片背面记录成绩),据说直到2000年以后仍保留该纪录。大姐57年北大毕业留校任教,后调电子部第七研究所专攻电子。

进德女中1949年初中毕业合影

漳州三中高中第一届1953年毕业合影,后右2为大姐,三中历史照片现缺这张

左二为大姐,参加龙溪专区运动会获第二名后留影,运动衣上的漳州代表漳州市(芗城),龙溪即代表龙溪县

1951年欢送进德女中同学参加军校,后排手扶树干者为大姐

1952年福建省首届运动会龙溪专区代表队合影

北大运动会上冲刺

同学祝贺

二姐高佩贞紧接着考入进德女中初中,学习成绩优秀。张俊宜老师是她的班主任和数学老师,后来也教过我高中代数,张老师曾在我面前多次夸过二姐。张仪卿老师教过她地理,朱宝安老师是她的生物和化学老师。二姐1951年初中毕业,1952年报考首届龙溪专区财贸干部会计速成班,结业后分配诏安县人民银行工作。这班学员学成后踊跃投身漳州经济建设,成为漳州财经会计界的元老级专家。二姐现已86岁,二姐有四个孩子,个个成才,在二姐三中毕业30年之后,其二公子王灿辉大学毕业再入“母”校校门,任教三中的语文老师长达38年,现也退休了。

50年代初大姐、二姐、三姐、四姐合影,排行与身高成正比

走红全国排球队的前浪

三姐何丽玲50年代也就读三中初中和高中,既是学霸又积极参加学生会等学校社会活动,还是当年三中女排的运动员,参加过全省运动会,1958年参加全市比赛获冠军,算是后来60年代走红全国的漳州三中排球队的前浪。凭此功底,在以后的教师生涯中多次充任中小学排球教练。三姐同班的几个闺蜜同学当年在校都很活跃,陈育英、杨瑞玲、谢秀玲大学毕业后成了漳州各行业的专家。我小时候是三姐的跟屁虫,常在三中校园玩耍,这些大姐姐疼惜有加,也目睹了当年教学楼走廊和楼梯的铁栏杆,被间隔锯掉拿去炼钢的荒唐奇事。三姐1958年考入福建师范学院化学系,适逢教育大跃进提前毕业,60年代回三中担任物理老师,师从华文熏老师,与理化组蔡天人等老师同事过。退休前任教漳州华侨中学。

1958年三中女子排球队获漳州市冠军,前左三:三姐何丽玲

老三届没有毕业照
是家里第四个读三中。1963年我从厦门转学回漳州三中,插班初二(4)班,班主任吴胡汉。教过我们的老师个个出类拔萃,师生情深,一辈子都记住他们的名字。初中的老师有:代数吴胡汉,语文郑志谦,英语刘葆华,平面几何魏丽,物理殷海泡、乌传经,化学蔡天人,历史罗维进,地理黄文水,政治杨老师,生物吴锦顺,体育陈渭东,音乐黄光国,美术林育培。高中的老师有:语文郭奎光、英语曾碧琤,代数张俊宜,三角杨金銮,物理张时杰,化学胡仉,生物蓝源池(高一上班主任)。

时过半个世纪,老师们的轶闻趣事仍记忆犹新。殷海泡老师教我们初中物理,自装了一台当年顶尖级的超外差式七管半导体收音机,让同学们敬佩不已,成了大家的偶像。他上课总是随身自带一个木制粉笔盒,林育培老师在粉笔盒侧面画了一幅“海上旭日东升”的油画,并题有“殷海泡红日”五个字,小物品可见林大师妙笔幽默及两位老师同室情谊!殷老师上课前仔细准备实验仪器,担心同学好奇搞乱,不停劝导:“别动仪器哦!”成了大家口头禅。蔡天人老师上化学课,在黑板上画的化学实验装置图,寥寥几笔,准确逼真,绝对是一绝。大家也喜欢实验课,科学馆在一个旧式大厝里,里面摆满仪器电表。有的同学在实验之余,不顾老师的交代,总是喜欢恶作剧,用导线两头的鳄鱼夹将6伏蓄电池两极短接,让导线发热发烫,体验蓄电池大电流的威力。张时杰老师讲课十分风趣,深奥的物理难题往往变得浅显易懂。据说曾在高年级课堂上讲解硫酸含有杂质颜色会变深,文革被贴大字报说污蔑大跃进生产的硫酸像酱油。吴胡汉老师有个课外数学讲座,内容是“近似计算”,不知是吴老师还是传话者口音偏差,大家以为是军事计算,争先到场听讲,才发现是“近似”非“军事”,但也认识了当年课本内容外的“有效数字”。同学们还在操场边音乐室饶有兴趣向黄光国老师学唱芗剧《碧水赞》唱段“九龙江有水就不算旱……”,它变成样板戏是很以后的事。

那时课业不多,但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很高。下午自习课作业做完,大家常常浸泡在校图书馆看书看报。及时了解中苏论战、抗美援越等天下大事,自己还没温饱却整天关心着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受苦人。每天下午时还坚持“跑到河内”长跑锻炼,自觉在校操场的跑道上长跑,不断累计,希望早日跑到河内,支援越南反美。当年全民皆兵,但大枪没摸过,倒是曾用体育运动的小口径步枪,在学校的靶场打过靶。还对照图片比划,练习对空射击打敌机打伞兵,懂得瞄准移动物体要计算提前量。当年很多同学还热衷无线电兴趣活动,从玩矿石机,真空管,升级到晶体管。到郊区下乡劳动,发烧友们会带着DIY的收音机到农村比拼谁的家伙声音大,谁收的电台多。

中学时我就是无线电发烧友,后为小妹

漳州三中1965年初三(4)毕业合影

1966年夏运动乍起。我们念完高一,还没期末考就停课闹革命,从此断了升学路。一时间三中校园里大字报铺天盖地,每天都有人被批判,不少老师精神和肉体都吃了苦头。再后来赶时髦三中改成了红卫中学,上行下效,地委市委领导也穿着军装接见各校成立的红卫兵,又过了不久,领导模仿秀成了被批斗罪状。接着部分同学坐火车光荣赴京接受检阅,部分同学无缘此荣幸,只得去赶步行串联的末班车。在之后,校园草头组织林立,投身激情燃烧的岁月,另有些同学置身事外,或逍遥或打工、卖冰棒,经过两年,大家重回教室,叫复课闹革命。这时开始有新生入学,学校军事化,我们高一(2)班变成了一连二排,但很短暂,最高指示传来,同学们拿到印有最高指示的毕业证书草草离校,各奔长泰华安等地农村去接受再教育,成为三中历史上没有拍毕业合影的一届毕业生。这次三中百年校庆,展出包括建校初年的各届毕业合照,唯独不见老三届各班的毕业照。

“再教育”没有学制

“再教育”没有学制,说要一辈子,但有的一两年就“毕业”,我呆了六年不算短也不是最长,终于结束修地球课程。以后当过矿工,教师,会计,补过文凭,还充数注册会计师,后供职市审计局,并曾长期在电大兼课。

2017年春节68届高一(2)班师生聚会,前左4起为黄光国、蔡天人、林育培、陈渭东老师。

妹妹何丽薇1965年“押尾“考入三中,吴锦顺是她们初一(6)班的班主任。有幸由德高望重的名师曾瑞雯任教英语,几十年过去,这班同学感念师恩,年年到曾老师家拜年,给百岁人瑞庆生。小妹是校广播室小广播员,在广播室锻练了标准普通话。老三届中68届初中书读得最少,只读到初一,也算初中毕业,不懂得没读完书的68届是赚到了还是吃亏?离校后妹妹和我一起上山下乡长泰,后读龙溪师范,毕业后当了一辈子小学老师。

校广播室合影,前左2为妹妹何丽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不学八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