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拾遗4:“公饭”印象
《往事》64
长泰田园:李花柑橘黄白辉映
调回漳州后,偶有吃公饭的机会。那时审计局刚成立不久,租用漳州宾馆内一座小楼办公。不时有全市或全省的审计行业会议在漳州开,作为会议办事人员,就能蹭会蹭饭吃。当年大家食品还普遍欠缺,公饭是补充营养的重要渠道,总是期待着。记得会议在宾馆礼堂楼下的大饭厅会餐,菜一上桌,每桌立马光盘,一桌人焦急的眼光一起对准餐厅的送菜窗口,想起来十分可笑。
1987年我第一次出差到县里,有个干部要调动,我陪人事干部去南靖外调,中午在县招待所就餐,由县局接待。有两道菜印象深刻,一是南靖盐水鸭,鸭子水田放养,肉质细嫩皮薄不带油,号称“健美鸭”,以前没见过,一是粗鲢(鳞?)鱼汤,这鱼学名叫中华倒刺鲃,水库野生,很奇特连鳞片都能吃,鱼汤非常鲜美。后来到了业务科室,要经常到各县工作,时间往往要大半个月,孩子家务就顾不上了,但天天伙食丰盛。有一次到华安审计,山区做菜不精致,还是传统的大碗肉菜,每顿饭后都剩一大堆,觉得好可惜。美食当前,食欲难抵,由于还保持长期体力劳动形成的饭量,很快就身宽体胖了。当时很规矩,还要主动缴交伙食费和粮票,显然只是伙食费用的零头。其实很多部门早就免掉这形式,既然已列支接待费,小钱如何入账反而让对方为难。
跨世纪后机关接待逐步升级,用餐往往不在大饭厅,改在了小包厢,菜色精致多样,用酒楼方式送菜。还不时有酒,但我从来不喝,少了人生一乐趣,也免了很多麻烦。陪餐的主人越陪越多,有时来个膨风热情的领导,会对餐厅交代,这餐猪八戒统统不上,只上野味海鲜,连下乡经常见到草笋和蕨菜也成了山珍。有一次去诏安,主人还特地带到闽粤交界的汾水关吃蛇,那里形成美食一条街,蛇餐是特色菜,各种活蛇一箩箩,当场现杀。草花蛇连皮带肉火锅现烫蘸豆酱最好吃,但眼镜蛇虽名贵却啃不到肉。狗肉也很“时行”,说可以御寒,也许因为加的佐料,味道并不好,只动一次筷。菜样越多用餐时间越久,往往成了负担。
后来出外工作,只要我能说上话的,都尽力交代接待简化。2003年县长经济责任审计,我们刻意避开宾馆餐厅,直接在县政府食堂吃饭,正常食堂伙食,餐桌边上放个电饭锅,热饭随时可盛,还另有个电热锅内有肉骨萝卜汤,放量享用。十几分钟解决一顿饭,大家都轻松。但审计结束了解,这次审计还是按原来在宾馆餐厅的标准结算,只节省吃饭时间,并没有节省接待费用。
2019年2月8日下乡长泰坂里乡的知青重返故地,纪念上山下乡50周年,上千名知青济济一堂,乡政府露天盛宴招待老知青,吃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公饭,每人还有了坂里送的特产礼物。
热火朝天接待老知青
民以食为天,在过去,悠悠万事,唯此为大!那时每月伙食支出占家庭支出的大头,还吃不饱;而现在,百姓餐桌越来越丰富,去赴婚宴或朋友间宴请,也趋频繁,但大家在餐桌上注重交往,已很少讲求营养的摄取。可以说大部分人衣食无忧,感到压力山大的是住房、教育和医疗,现在常提到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说是衡量穷富的指标,吃的占越多系数越大,就是越贫穷,反之说明家庭越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