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漳州记忆28:中山公园怀旧
壬寅清明,春光明媚,疫情未散,不便郊外踏青,就在市区中山公园走走。旧时老家就在道口街,离这当年漳州唯一的公园就百步之遥。这是我儿时经常嬉闹玩耍的天地,每次来到公园,总会想起一些童年的轶事。
博爱纪念碑旧照片
漳州中山公园,最早叫做漳州第一公园,建园已有百年,是名副其实的第一公园,漳州众多的公园都是它的徒子徒孙。在市中心能开辟这么一大片的公园,不能忘记陈炯明治漳的政绩。1917年粤军总司令陈炯明主政漳州,建立闽南护法区。期间,借鉴西方城市管理,对漳州古城进行规划改造,现存的古城老街和骑楼建筑就大多是那时代的产物。他没把旧漳州府衙及后花园当成行宫官邸,却将它改建为现代意义的漳州第一公园,很有远见,他甚至还规划再建芝山和丹霞等处为第二、第三公园。
公园大门,矗立着一座闽南护法区纪念碑,四面碑文:“博爱”、“互助”、“平等”、“自由”,为四大历史名人手书,东面楷书“博爱”为孙中山题,北面篆书“自由”为章太炎题,南面隶书“平等”为汪精卫书,西面楷书“互助”为陈炯明书,而这四人中,正反兼备。记得“博爱”纪念碑原来的位置偏南,后来好像有被挪移。小孩子放学经过这里,总要使劲地用手摇晃穿过护栏柱的弧形粗铁链,还奇怪一个个铁环没缺口,是怎么装上去的。
两尊石狮子依然雄踞公园东大门。早先这两只狮子的位置是在旧“汀漳龙道”衙门的门口,就是现在延安北路的路口,这我小时候还有印象。道衙管汀州、漳州、龙岩,比府衙高半级,相当于副省级吧,漳州城内道、府、县三级衙门并存,这并不多见。老漳州人把道衙叫道内,道衙门外的广场叫道埕,边上的那条街道叫道口街。50年代拆除道衙旧址新建了漳州第一街,石狮子就被移到了中山公园东门。那时石狮下面筑有高台,觉得狮子也比现在的大,雄石狮嘴里还衔着一颗会滚动的石珠,小孩子总爱将手伸进狮子口中戏弄小球,不明白石狮口小,球是怎么放进去的。因为开通的新路顺接延安路直通南坑火车站,所以就命名延安北路,而原来的延安路一直保留原名,过很久才改为延安南路。
旧府衙东侧有座不大的中山公园纪念亭,穹顶方柱,原为陈炯明所建,陈题写碑文《漳州公园记》,北伐军经过漳州,何应钦废除原碑文,改镌文《总理遗训》,并题新碑文《中山公园纪念亭记》,还把第一公园改名中山公园。后来遭遇“破四旧”,这座历史文物巧妙逃过一劫,记得是用水泥砂浆覆盖旧碑文,上面再写上语录和革命标语,浩劫过后才予以还原。
回味历史也很有趣,何应钦与陈炯明同属一党,只是理念有异,后陈被定为叛逆,当然容不得他的建园碑文,何将军重新题写碑文。仔细阅读何的碑文,很有意思。何应钦碑文古文及典故我不大懂,经请教有钻研的晚辈才知道,典故出自唐宪宗时期平淮西一役(平藩镇割据):裴晋公裴度为帅,李愬为将,一起打了胜战,韩愈之碑文提及裴较多李较少,后李不满向上级反映,碑推倒重写,后人多认为李气度不够。何应钦的碑文大体是说,陈炯明虽有护法建园之功,但只是遵照孙中山的意见,好比猎人和猎狗的关系,设公园之功在于主人而并非狗。何将军还是能尊重历史,并非彻底“虚无主义”,还说“斯园落成既七载矣,园固有碑陈氏仅叙其经营缔造之迹”,他要废前碑文还需列举理由,论气度,古人和近代历史人物均高于现代。当年身边的战友、接班人先后被打倒,其革命功绩就被全盘抹杀。
据说是汪起草的《总理遗训》
何应钦撰写的碑文
府衙遗址——仰文楼
梅山——假山
公园有座小山,原来北面山坡种了很多梅树,也叫梅山,但市民都叫假山。梅花和桃花有点像,小时候就能辨别。假山的北坡,还种有很多颜色不同的草本植物,可以在山坡上构成文字图案,觉得很有创意。山顶上的亭子旧社会就有,那时不叫漳州解放纪念亭。
中山公园旧照片
公园内有很多树龄超过150年的木棉树,比公园还老,看来是在建公园之前就种的。木棉花儿时叫“扳芝”花,大人纠正为番薯花,革命年代叫英雄花,学名是攀枝花,“扳芝”花就是攀枝花,是小孩音念歪了。木棉树很有南方特色,春天开花满树火红,树上只见红花不见绿叶,花落地也一片红艳艳,花朵硕大,有时落花从天而降,正好砸在人的头上,顿感意外也会痛的。花落结蕊,绿叶长出,不久木棉结果,果实成熟,弹开花絮,满园白棉飞扬,小孩子忙着扫取树下花絮,积少成多,可以填充枕头。
公园干道边有棵木棉树,树杈上挂个定滑轮,大家总是好奇。当年就有流传,是旧社会行刑的刑具。旧时漳州有句顺口溜:“张毅换张贞,宰(tai,有写刣)头换拍枪”,张毅是北洋军阀,张贞是北伐军,说明民国时期前后杀人方式的变化,用滑轮来吊死革命者没有史料根据。也许这个定滑轮只是一种起重吊装工具吧。几十年来,这个滑轮一直在树上,不知什么时候不见了这个历史悠久的滑轮。
古老的木棉树
攀枝花
这棵木棉树树杈有个历史悠久的定滑轮
公园有座喷水池,多个立体造型的五角星重叠成塔,塔上有只和平鸽雕塑,和平鸽嘴朝天,会喷水,五角星尖端也喷水,很神奇,把乒乓球放在和平鸽喷出的水柱上,居然不会掉下。喷水池后面有座平房,曾经是中苏友协的办公场所,出出入入的人员胸前都佩戴着圆形的中苏友协徽章,但只风光一阵,一旦破裂,就不提友好了。
闽南革命烈士纪念碑1956年建造,我刚上小学。看过建设工地石匠锻造钢凿,用来劈开花岗岩和打琢石面,还第一次看见水磨水泥地面。1956年百花齐放团中央提倡穿花衣,1957年五四青年节,就在纪念碑地上撒滑石粉,跳交谊舞,不少男同志也穿花衬衫。纪念碑南边有棵古樟树,顽皮小孩常拿柴刀劈下樟树树根的木片,用火点燃,发出特有的香味。纪念碑边上是少年之家,我们常在这借书,打乒乓球,下棋。少年之家与延安路一墙之隔,延安路的店面后面就通公园,有家锣鼓店就常在公园内宰杀大锦蛇(蟒蛇),蛇头吊在龙眼树上,剖腹剥皮,蛇皮用来制作二胡等弦琴的振动箱蒙皮。
顽童经常伤害过的古樟树
公园有个戏台,叫司令台,前面是倾斜的操场。漳州历史上很多重要场合都在这集会。记得有次志愿军英雄回国报告,5岁的发小钟莉莉、钟小莉双胞胎姐妹上台献花被英雄抱起,让我羡慕不已。司令台周边种有不少龙眼树,龙眼树曾遭受“尿吠”(椿象)灾,当年麻雀被钦定为四害之一,全民围剿麻雀,结果尿吠滋生,龙眼绝收。第一次见识人为改变大自然,往往事与愿违。公园的操场有时部队会来放映免费电影,大家都蜂拥而来,后来围起来当露天电影院,可是要售票的。
感谢《悦色书声》、南州先生提供部分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