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漳州记忆13:南门溪上的大桥——今昔印象

何家天 不学八哥
2024-08-29
九龙江系列之一

小时候以为南门溪就是九龙江,两者可划等号,不懂得九龙江包括北溪和西溪两大支流。南门溪就是通常所说的芗江,只是西溪流经漳州城南、从靖城的郑店至龙海福河长约35公里的河段。

从小还有个发现:每个城市都紧挨着一条大河。不只我们漳州,当年去过的泉州以及石码、长泰、南靖、平和、云霄、诏安、华安等几个县城,都是傍水而居,大部分都有座大桥,车过了桥,也就进城了。江边总会看到很多人在溪里挑水,还有成排的女人站立在水中紧靠岸边在洗衣。常说鱼儿离不开水,人照样离不开水。

旧时漳州只有两座桥

那时南门溪上只有两座桥,上游的那座叫旧桥,下游的叫新桥,两桥相距很近,约1公里,算是姐妹桥。小孩子觉得奇怪,较新的桥叫旧桥,破旧的反而叫新桥?后来才听老人讲这两座桥的历史。

第一座是旧桥。旧桥历史很早,初建于宋朝,为浮桥,明朝漳州知府改建为石桥,时称通津桥;清康熙年间,洪水冲坏通津桥石墩,重修。民国14年(1925年),通津桥按现代桥梁改建,取名中山桥,是全国第一座中山桥。旧桥是漳州通往广东方向的交通要道,靠近北岸的桥上,当年建了座桥亭,书有中山桥大字,是漳州版的比萨斜塔,很小就看着它一直倾斜着。小时候每学期去南山寺、九湖或圆山远足(郊游)都要经过旧桥。

漳州版的比萨斜塔

桥上还铺有轻便铁轨,长辈说过这轻轨是林姓世叔家投资的,通往程溪,用人力推动轨道轻便车,来运输毛竹等货物。现在桥上还残留一段铁轨,已被加以保护。旧桥中间有两个沙洲或小岛,形成了烧灰巷和待御巷两条小巷,住有不少居民。1960年“六九“大水,洪水漫桥而过,桥没被冲垮。文革时,中山桥曾改称红卫兵桥

旧桥头停泊有很多竹蓬船和杉排,还有船头站立着成排鸬鹚的小渔船,看到鸬鹚叼到鱼会自觉放入船舱,明白了长辈说的“鸬鹚箍脖”道理。我年轻时曾在待御巷两桥墩间的主航道激流中戏水,动乱时也在旧桥下的溪边沙滩挖沙用板车载回家砌墙抹灰学做“土水”(泥水匠)。

后来水利部门说这两条小巷建筑物影响行洪,拆除并挖掉沙洲,儿时的旧桥景观不见了,旧桥也成了危桥,只能行人通过。

60年代这算酷吧

远处是中山桥

民国的建筑很外气!

比萨斜塔好像挺起身了

旧中山桥与新南山桥

第二座是东新桥,俗称新桥,位于中山桥东面,原为建于明万历年间的石梁桥,古代命名为文昌桥。历史上屡毁屡建。民国陈炯明主政漳州改建为混凝土桥,是通往石码浮宫的必经之桥。抗战期间,部分桥段曾被炸毁,后架木梁木桥板维持城乡交通。记得小时候看到的新桥,在断桥处铺有木板桥面,人车走过还会叽叽叫,就纳闷叫做新桥怎么会如此破旧。60年代修复为钢筋混凝土桥,也曾一度改名工农兵桥。

新桥通了以后,新桥头厦门路一带成了繁华闹市。这里还遍布了很多码头,塔仔脚,大路头,小学时曾从这里坐竹蓬船去云洞岩远足,1962年战备期间多次在新桥头坐“电船”往返厦门。后来新桥因年久失修而拆除,现在江水流过时依稀可见桥基的痕迹,岸边还留有一块工农兵桥的桥匾。

东新桥已不在

改名是当年的时尚

时代烙印移建江滨路

东新桥遗址纪念牌

潺潺江水依稀可辨桥基残留

战备大桥和漳州大桥

第三座是建于1970年的战备大桥,当年的口号是“备战备荒为人民”,也有叫它“备战大桥”,词序倒装,意思一样。古代的威镇阁,因八角形,市民都叫它“八卦楼”,位置在现在战备大桥北引桥的西侧。文革武斗,派性组织攻占作为武斗据点的八卦楼后,用炸药炸塌顶楼,后经简易修复,建战备大桥时没有保护古迹意识竟将八卦楼拆毁。战备大桥为双曲拱桥,连接新华南路和桥南,成了南北主要通道。
90年代重建八卦楼,建在原址的东边,外形也和原来的不一样,被市民讥讽建不对边。2000年,战备大桥鉴定为危桥,只好拆掉重建,拆桥时有一台挖掘机不慎掉落江中,驾驶员不幸殉职。

重建的战备大桥

战备大桥与八卦楼

第四座叫漳州大桥。324国道改道,在东新桥的下游下洲建了座公路桥,南北过境车辆不再经过市区。当时命名漳州大桥肯定以为这是漳州最大也是最后的大桥。

当年还规划有一座桥,地点在元光南路南端。水利部门为改善行洪准备拆中山桥,在元光南路跨江建一座元光大桥,资金已列入建设部门前期工程费用。后来工程只在步文和洋老洲两段土堤进行浇筑防渗墙加固,元光大桥不知为什么没建。

第五座是九龙江大桥。是市区通往漳州动车站的关键工程,连接龙文区和高新区,北端接龙江中路与水仙大街相交,南端接龙江南路直通新火车站。这座大桥的命名最莫名其妙。

九龙江大桥唯我独尊

西溪桥闸:水利!水弊?

南门溪下游还有西溪桥闸,建于60年代末,主要功能是拦截西溪河水灌溉龙海下半县农田,1963年大旱,曾用沙包临时建大坝,拦水抗旱,被通讯报道树立成“榜山风格“典型,成为龙江颂的发源地。桥闸也成了市区通往石码的另一条便捷通道,但却阻断了西溪航运,从此漳州无法通航石码、厦门,如林语堂再生,也无法乘五篷船来往厦门平和了。后来把西溪恢复通航列入国家计划也已开建,但成了半拉子工程。

建了桥闸,也截断航运

龙江颂故事发生地

西溪复航船闸半拉子工程

西溪桥闸的上游不远处,是新建的马洲大桥,它是东环城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向南跨桥可接厦漳同城大道,向北连接国省干道。

马洲大桥五跨钢箱拱桥
溯上还有很多美丽的桥

在中山桥上游,自东向西,依次有:南山桥、芝山大桥、水仙花大桥、金峰大桥。

南山桥是中山桥的替代桥,是漳州古城通往南山寺、南湖公园的观赏步行桥。

南山桥,后面是芝山大桥

芝山大桥地点在洋老洲,因连接穿过闽南师大校园的芝山路而得名,其实大桥离芝山还很远,现正在建设中,不久可竣工通车。


芝山大桥与芝山不沾边

水仙花大桥,因桥北连接西洋坪路原来叫西洋坪大桥,后来因大桥南端是著名的漳州水仙花原产地小梅溪,辟有水仙花公园,改名水仙花大桥。但大桥题字被市民吐槽,那个仙字没人认得,为严重错别字,异体字“僊”,右下的“巳”又改为“山”,说是朱熹的字体拼凑而成,傍古人有点不伦不类。

水仙花大桥,那个仙字你能认写吗?

金峰大桥,设计成古色古香的廊桥,连接金峰开发区和高新区廍前大道。十几年前曾骑脚踏车出行,游览圆山及三道亭以后,就在这一带乘船过渡,从金峰回城,成了几个朋友经典骑行旅游线路。

金峰廊桥!重慶廊桥?

古色古香的廊桥
有些大桥命名不科学
顺便吐槽一下漳州大桥的命名方法。叫漳州大桥,建桥时肯定以为这是唯一的一座漳州大桥,一下子把漳州所有大桥的名字都垄断了。
命名九龙江大桥,九龙江北溪、西溪上的大桥数不胜数,就唯你独尊,别的就不是九龙江大桥?沈海高速跨紫泥岛的大桥就霸气的也叫九龙江大桥,而石码新建的与高速平行的大桥就只能乖乖地叫龙江大桥。
漳州通往石码的新旧西溪大桥,其实西溪上的大桥同样很多,中山桥,东新桥,战备大桥,漳州大桥、九龙江大桥、马洲大桥、水仙花大桥、金峰大桥、南凌大桥等等都是名副其实的西溪大桥,也非只有这条。
再说大名鼎鼎的厦漳跨海大桥,明明是横跨九龙江出海河段,非说跨海,其实离漳州港还有十来公里,叫厦漳跨海大桥,让多少人误以为是漳州港跨接厦门岛或直通对面嵩屿。
西溪上游的四大支流船场溪、花山溪、永丰溪、龙山溪,也有不少美丽的大桥,但已不属于本文说的的南门溪。至于著名的江东古桥及郭坑大桥,是北溪上的大桥,那就下回分解了。
感谢劲流、明山好友提供部分大桥照片。
您还可以接着阅读:
1.老漳州记忆18:北溪上的大桥——天堑变通途
2.老漳州记忆21:南溪上的大桥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不学八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