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含焦量8.0]“常见小动物不太容易感染新冠病毒“”的说法是什么鬼?(下集)

拍老师 拍照稀烂的焦虑怪 2022-01-03
上集请见这里:
[后台点播]“常见小动物不太容易感染新冠病毒”的说法是什么鬼?(上集)

话说昨天咱简单八卦了大伙儿喜闻乐见一些“常见小动物”,也就是猫猫狗狗之类的~
一句话总结就是,不管是猫还是狗,
首先在受体结构上就注定了对新冠病毒易感,
然后在真实世界中已经有多次感染记录,
最后,根据英国某兽医院的记录,这些主子出现心肌炎症状的比例居然和人类确诊曲线强相关~

——请品鉴:
就问你们麻不麻?

归根结底吧,
国内的猫猫狗狗之所以不容易感染新冠病毒,
主要的原因在于,国内几乎就没有新冠病毒,
既然没感染源,那自然无从感染~

但是咱不能因此就一厢情愿地以为主子们不易感。
那就太naive了~
请各位认清一个事实——各位的主子们,个个都易感~

要想保护自家主子,还得靠各位出力维护动态清零成果~
不然的话,就等着像英国宠物一样,享受心肌炎发病率猛涨十倍的刺激吧。



今天咱还要在上一集的基础上继续发挥,
狠狠地贩卖一些大号焦虑。

不知道各位记不记得几个月之前,咱八卦过美国的白尾鹿感染新冠病毒的情况。

请见这里:[含焦量10+]白尾鹿与老鼠,跨物种传染的焦虑

不记得也没关系,咱简单回顾一下——
之前美国农业部给2020年初美国东部几个州的白尾鹿血液标本做了新冠病毒抗体检测,
结果,小鹿鹿们的阳性率直接突破了天际……
特别是密歇根州,整整67%的血液标本都是阳性。
这尼玛啥情况?

白尾鹿对新冠病毒易感,这一点我们早就知道了,
偶尔有一两只被溢出感染,这也不是不可能,
但六成多的阳性率???
这明显不符合白尾鹿的生活习性和种群密度。
更不符合新冠病毒的续发率(SAR),
所以不管是人传鹿还是鹿传鹿,都很难解释如此高的阳性率

对此,病毒学大咖、美国病毒学会(ASV)前任扛把子Vincent Racaniello老师表示:
……
……
就问各位焦不焦虑吧~



话说前几天,Penn State的老师们新鲜出炉了一篇预印本,
算是白尾鹿事件的后续吧。

——请品鉴:

标题


野生及圈养白尾鹿的多次新冠病毒跨物种溢出事件与持续传播


简单来说,Penn State的老师们检测了爱荷华州2020年4月到2021年1月之间采集的283份白尾鹿咽后淋巴结样本。

注意,是PCR检测,

不是之前美国农业部用的抗体检测。

结果……阳性率33.2%;

但这不是重点,

重点在于2020年11月23日到2021年1月10日期间,


阳性率高达82.5%。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而这段时期,爱荷华州人类的疫情曲线,差不多是这个造型~


——黄色高亮部分,请品鉴:

请各位回忆一下之前英国宠物医院心肌炎发病率和人类疫情曲线的关联性……

相信不难得出同样的推论——

小鹿鹿的阳性率,跟爱荷华州人民的疫情曲线,

TMD是相关的。


并且Penn State的老师们显然不满足于PCR检测结果,

他们还给手里的阳性样本做了全基因组测序。

结果……


——请品鉴:

↑ 白尾鹿样本的毒株,包括了当时爱荷华州几乎全部主流变异株,

并且变异株的地理分布,也和州内各郡的变异株流行率挂钩。


所以在爱荷华州,人类身上的新冠病毒,持续多次溢出到了白尾鹿种群,

这点应该算是实锤了。


但问题在于,Vincent Racaniello老师一开始提出的疑虑还是没解决。

人类和白尾鹿之间的接触毕竟有限,

鹿与鹿之间也不可能产生出什么足以一举感染八成种群数量的超级传播事件。

所以爱荷华州白尾鹿这突破天际的阳性比例,到底是怎么实现的?


受到Vincent老师的启发,咱发现了另外一篇相关文献。


——请睁大眼睛品鉴:

↑ 加拿大公共卫生署发表于Nature Comm.,

标题


新冠病毒感染北美鹿鼠并形成传播


光看题目,就大概能猜到正文讲的啥了。

用人话来说就是,加拿大公卫署的老师们研究发现,

北美鹿鼠对新冠病毒易感,

并且在实验室当中实锤可以感染,

感染之后它们还能维持鼠间持续传播链。

或者更具体地说,

北美鹿鼠的鼻拭子、咽拭子和直肠拭子都检出了具有传染性的活性病毒,

粑粑和尿液里也检测到病毒RNA,

而且病毒载量巨高,

以至于不同老鼠之间可以通过近距离接触而造成续发感染,并形成了传播链。


鹿鼠这玩意儿,就这么说吧,就是整个北美洲数量最大的哺乳动物种群,

几乎野外每个树林子都有它们的踪迹~

并且从名字都猜得到,

这货和白尾鹿的栖息范围高度重叠。


虽然咱还没有直接观察到鹿鼠感染白尾鹿的实锤,

但如果说有什么中间宿主有可能协助白尾鹿冲击阳性率八成的巅峰成绩的话,

那么鹿鼠一定是最佳种子选手。


而且吧,如果鹿鼠也已经被感染的话,

那么白尾鹿什么的就根本无关紧要了。

因为鹿鼠的数量和分布甩了白尾鹿八条街,

鹿鼠和人类的近距离接触频率更是甩了白尾鹿十八条街。

甚至早在新冠病毒面世之前,

鹿鼠就已经因为莱姆病、伯氏疏螺旋体、汉坦出血热等传染病而臭名远扬了,再多一项新冠想必也没啥压力。




上面咱已经看到了,作为北美地区“常见的小动物”,

鹿鼠不仅对新冠病毒易感,而且实锤可以形成传播链,

甚至还可能和大量中招的白尾鹿有关……

那么国内的老鼠又是啥情况呢?


当然了,由于国内几乎没有新冠病毒,

所以国内的老鼠自然一开始就没机会感染。

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就此安心了。

……

咱还是最后再走一篇paper吧。


——请品鉴:

↑ 高福老师上个月底新鲜发表的作品。

标题


一种新型的潜在重组啮齿动物冠状病毒,其刺突蛋白中具有多碱基切割位点


简而言之,高福老师他们在南方三个地区采集了八个种类接近三百只不同老鼠的咽拭子和肛拭子样本。

其他35只老鼠的样本带有某种冠状病毒RNA。


高老师这篇论文研究的主题跟咱这篇文章关系不大,所以暂时不深入介绍了。


咱需要而焦虑的地方在于这么一个细节——

高老师他们这35份阳性样本里面,


有34份是在某大型都市的客运车站和酒店采集到的。


——请品鉴:

……

……
所以情况就是这么一种情况。

在国内某些人口密度大、人类活动频繁的环境下,

鼠类感染和传播冠状病毒的风险比在荒郊野外更大,

以上可能已经是长期存在的情况了……


区别只在于,前传播的那些冠状病毒都碰巧是弱鸡而已。

这到底算是易感呢,还是易感呢,还是易感呢?

最后,各位敢不敢放正主进来试试?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