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表达|磕磕绊绊的戏剧之路,峰回路转在社区剧场
武羊向我们讲述她自学生时代一路走来的经历:高考没考上理想学校、考研跨考中戏只差几分、工作远离戏剧,每一步都偏离她的人生预设,将她带离戏剧。但社区将她带回了剧场,她说人生其实有个词叫:“事缓则圆”。以下是武羊的叙述。
“我们知道戏剧咯,就是在舞台上演,要花大价格门票钱去看嘛?撒子?在社区表演?社区戏剧?社区剧场?这是什么?”
很多居民经常向我们提出上面的问题,而我们所表达的“剧场”并不是一个实体的剧院,而是一群人用戏剧在社区做一些事,不是给居民上表演课,也不是给居民排大戏。
它和社区里常见的才艺课程(舞蹈课、合唱课)及小型活动(插画、烹饪)有所区别;它是一种新的,以参与式互动为主的工作坊形式,每次时长 为 2-3 小时,让居民参与游戏互动、解放身体、自信表达、共同讨论、集体创作关于自己及社区的一些文化与故事,一定程度上起到居民议事的作用。
《天台好人》发生在玉林的原创小品展演
我认为戏剧不仅限于艺术呈现、自我表达或者仅仅只是提供娱乐的功能,戏剧还可以是一种工具。因此我选择进入社区,让戏剧服务更多的人,我们以应用戏剧为核心,致力于让戏剧服务居民生活,让生活催生表达,让表达促进与人连接。
“随礼和我”议事剧场工作坊里一起玩耍
在做社区剧场的过程中,比较惊喜的是得到了玉林东路社区书记杨书记的鼎力支持,并在和社区一起成立了玉林大众戏剧社。去年三月世界戏剧日如愿举办了一场社区戏剧节,居民的参与度非常高,台上演员都是平时台下观众身边一起买菜、唠嗑、逛路的人,场面热闹极了。
麻雀喳喳 玉林戏剧节
那天我特别感动,忙忙碌碌筹备了2个月时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终于让自己热爱的这件小事,用最本真的方式回到了距离我最近的位置——社区,戏剧真的回到了生活,充满了“人味儿”。
命运的齿轮转动到1991年,我出生在哈尔滨,整个大家庭是东北经典的工人家庭,从小接受的文艺教育就很浓烈,家中长辈虽没什么接受过系统性教育,但都有一样拿手的乐器或者会一门小语种。
2012年拍摄的中央大街,刚好过去了12年
哈尔滨十八中的是我的母校,班级里的同学学表演的、学美术的比比皆是。小小的学校也是出了像孙红雷、薛佳凝这样的学长学姐打头阵。学校老师们都鼓励学生追逐自己的梦想,在这里路是多样的,学艺术也是被支持的。
城市环境、工人家庭、学校教育三者都使艺术对我的可及性很强,并非只是“填鸭式教育”,在一个充满各式建筑风格,各种古典艺术的城市氛围熏陶下,我认为我是在艺术的潜移默化影响下长大的……
高考没有去到我理想的传媒学校,便加入了学校的井冈剧社搞搞文艺。大二的时候去看了一个摇滚音乐剧叫《空中花园谋杀案》,震撼到我的天灵盖仿佛都打开了,那是我爱上戏剧的起点。在剧社里玩了三年,戏剧已经是我无法远离的存在了,于是我决定跨考中戏最难上岸的戏剧导演专业。
好像当时是复排的贾玲的一个小品
在此之前,除了在剧社,我完全没接受过任何专业知识的训练,辗转托朋友的关系找到中戏的学姐给我补课,学姐也没有教具体如何应试,但给我树立了戏剧创作非常完整的三观。最后我是单科差9分,还是落榜了……
出发进京赶考,在车尾拍了一张照片
我特别难过,在家哭了三天,备考半年的时间把别人大学四年的东西自学学完了,各种厚厚的大百科和中戏必读的60个剧本我全看了一遍,难以接受这样的现实,难道我真的与戏剧无缘吗?
我花了一段时间收拾好了心情,决定去北京找戏剧类工作,投了一圈简历发现实习工资普遍不高难以在北京生存。于是放弃戏剧行业去了一家广告公司做新媒体,一干就是三年。
深蓝中的首都剧场
两点一线,长距离通勤,工作性质要求精神时刻紧绷导致睡眠长期不稳定,直到某天身体极度不适,我惊觉自己不能也不想再过这样的生活了,这时我男朋友提议一起回成都,他带我先到成都玩了一圈,第一印象是这个城市非常干净,美食很多,城市氛围也很热情,再三考虑下我们决定一起搬到成都。
公司年会表演的一个“发疯小品”
在成都我做着戏剧演出主办方的工作,跟大小剧组打交道,也算是实现了我当年在北京没有实现的愿望。但这份工作和我预想的有差异,自身难以适应过于商业化的运营模式,于是不到一年时间我又辞职了。
幕后大佬的样子,哈哈哈哈
刚好我有个创意投放的戏剧比赛入围了,慢慢因为这个比赛积累一些做戏剧的朋友,索性成立了一个自己的厂牌,但想仅凭厂牌维持生活实属不易,甚至困难时还要靠兼职养戏剧,经常因为高额的排练厅和人力成本发愁。
有天我在社区里喝咖啡,正在为排练厅的事情发愁,看见杨书记,我脑子一热直接走到杨书记面前讲了我的想法,我说我是个戏剧导演,我拿到了上海的孵化演出的比赛,我可是成都的第一个人,我要做社区剧场,我的想法很棒……
说了一大堆把书记都要绕蒙了,最终我提出了一个终极诉求,“书记,我可以用你们外面这个小舞台当排练场吗?戏剧人真的很穷,但是我真的很想做戏啊~”杨书记特大方,直接带我去玉东社区三楼的排练厅,她说可以让我和社区其他社团的叔叔阿姨们协商公用。我找到家了!
排练感官梦境的剧照
十年前,我考研时设想的是念到博士,留校教书,这辈子也就安安稳稳了,现在回头看完全没有走成这条路。现在在社区做戏剧,结识了不同年龄层的朋友,在生活里挖掘戏剧,探讨戏剧,连接在地文化与记忆,实施落地我们的想法,每一步出自本能走出了属于我自己的野生路径。
戏剧对我来说是一辈子要干的事,我想把社区戏剧这个概念形式慢慢推到全国,难度很大,目前做了一套可复制的工具包,刚发布不久,会在其他地方逐渐试点,希望戏剧被更多社区看见、应用,传递戏剧的本能,服务更多居民。
「社区剧场」发布会
「社区剧场」戏剧工具包已发布,其中涉及亲子家庭、儿童友好、社区议事、残障友好、心理健康、环保可持续、青年解压、临终关怀等多种板块,整体覆盖老中青幼全龄人群,以应用戏剧为手段,通过戏剧工作坊的形式,充分参与社区营造。希望戏剧之花能通过「社区剧场」能在更多社区绽放。
“持续表达”是天府社创中心响应《成都市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提出的“让城市对青年更友好”政策而建立的支持青年群体为社会创新发声栏目。
青年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也是社会创新支持的对象。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栏目,让青年群体积极发声,自我表达。关注青年的成长与发展需求,推动青年与社会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