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贴身翻译

抱冰堂 2022-06-03


现在50岁以上的人,大概都忘不了唐闻生。


她从上世纪70年代初,长期担任毛主席与周总理的贴身女翻译,是中国外交史上不可多得的奇才,也是20世纪60、70年代中国外交界一颗耀眼的明星。


唐闻生



赢在人生起跑线


1943年,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唐闻生在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区的一家产科医院里呱呱坠地。

唐闻生的父亲唐明照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后赴美国加州大学深造。他在1931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1940年和同仁们创办了《美洲华侨日报》,积极向在美国的华侨介绍祖国的情况,特别是当时激烈的抗日斗争形势,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方针,取得了非常大的影响。

唐明照

唐闻生的母亲张希先也出身于华侨世家,很小就去了美国,后来又回国进入南开学校就读,并认识了同在南开男中就读的唐明照,两人情投意合。后来张希先考上了燕京大学,在参加了著名的“一二·九”学生运动。后来她觉得中国妇女要解放的话,首先要从幼儿教育开始,于是她大学毕业后又到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幼儿教育的硕士,这时唐明照也已经在美国了,两人最后在美国结了婚。

在父母的影响下,唐闻生从小耳濡目染,即使远在美国,她也依然心怀祖国。

点击此处查看



一步跳进外交部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出于对我国海外人才的保护,周总理指示唐明照回国。

9岁的唐闻生,正式接受中国的教育。

唐闻生小学毕业照

1962年仲夏,正是豆寇年华的她告别美丽的师大女附中校园,轻松地拿到了北京外国语学院(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的录取通知书。
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北京外国语学院是新中国第三代外交官的“摇篮”,迈进这个学校的门槛就等于向外交部靠近了一大步。
唐闻生马上就让学校里的师生刮目相看了,她的英语潜力得到超常的发挥,不费吹灰之力就用2年半的时间读完了5年全部课程——在一、二年级各跳了一级

这时,她遇到了一位改变她一生命运的“伯乐”——冀朝铸。冀朝铸是当时外交部的“顶梁柱”,从1956年开始就为周恩来担任翻译,并多次为毛泽东、刘少奇以及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工作,经验十分丰富。当时,日理万机的周恩来总理未雨绸缪,敦促他多次到北京外国语学院物色高级翻译人才。而冀朝铸在地处京郊的“北外”校园里,一眼就看中了活泼可爱的英语系高材生唐闻生。

1965年,唐闻生加入外交部,一开始她被分配到外交部教育司翻译处,从英文打字开始练起。老式英文打字机的修改非常麻烦,每一个字母都需要把纸张取出来,用橡皮把错误的单词擦干净再重新打。

唐闻生为了提高自己的打字效率,进行了刻苦的练习,每天别的同事下班以后,唐闻生留在单位里用废纸张打字练习,她要求自己必须达到10分钟打出一页纸,并且在这张纸里只能有一个橡皮印。同时为了更好地担任翻译工作,唐闻生每天都进行了大量的口译,笔译,同声传译等外交技能。

在外交部工作不久,唐闻生终于见到了崇拜已久的周总理。

周恩来总理

在一次芬兰驻中国大使华大使离任的晚宴上,唐闻生见到了同样出席的周总理。周总理看出来唐闻生是第一次出席晚宴,动作表情都十分紧张局促。为了缓解唐闻生的紧张,周总理亲自地打趣到:“你是新来的,年轻有为,好好努力,争取两年赶上你的师傅。”

唐闻生的师傅,就是引荐她进入外交部的著名翻译员冀朝铸。

周总理的话语,瞬间缓解了她的紧张与局促,也让她感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与重担。这句短短的话语既是祖国的压力与鞭策,也是人民的信任与期待。

很快,唐闻生迎来了自己进入外交部的第一次大考验。

为毛主席翻译差点晕倒


1966年7月,年逾古稀的毛泽东离开北京,南下武汉三镇。7月9日,由浪漫诗人郭沫若先生担任主席的亚非作家紧急会议在北京隆重闭幕。稍后,参加会议的53个国家、地区的代表,以及5个国家组织的观察员联袂南下,一路观光游览,并到武汉会见毛泽东。外交部有关部门为毛泽东的接见配备了三名翻译:法语翻译齐宗华、阿拉伯语翻译郑达庸和英语翻译唐闻生。
依资历而言,这么大的场面根本轮不到“小丫头”唐闻生来翻译,可是外交部其他要角、主力恰好都分身乏术,一时情急,唐闻生不得不领命扛大旗。
乍一听这个消息,唐闻生觉得简直是“晴天霹雳”。“不行!不行!”她的头摇得像拨浪鼓,一个劲儿地摇个没完。好说歹说,唐闻生依然紧张害怕得要命。“主席的湖南话听不懂?没关系,廖承志、刘宁一都在场,可以提词……”糊里糊涂的,唐闻生终于被说服了。

唐闻生陪同乔冠华、黄华出席联大

就在刚见到主席的那一刻,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在忐忑不安中捱过分分秒秒的唐闻生终于控制不住自己,吓得几乎要晕过去。“你不能晕,不然就没人了!”其他的人急切地呼喊。唐闻生微微睁开双眼,在齐宗华等人的拥搀下,跌跌撞撞来到接见大厅。又是一个意外的消息,胖墩墩的廖承志走过来轻声告诉大家:“主席不准备讲话了。”迷迷糊糊的唐闻生这时才如释重负,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这,便是唐闻生翻译生涯的“第一次”。

唐闻生(右三)进行翻译


中美建交的历史见证人


1970年,无论是对中美关系还是对唐闻生个人道路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在10月1日的天安门城楼,毛泽东于万众欢呼声中会见美国友好人士埃德加·斯诺先生。
当年的12月18日清晨,毛泽东在中南海住处与斯诺进行了长达5个小时的畅谈,这是两个月来毛泽东与斯诺的第二次会见。当时的外交部礼宾司“负责人”王海容担任记录,唐闻生是英语译员,初步形成“王、唐格局”的雏形。
毛泽东告诉斯诺:“美国总统尼克松对华沙会谈不感兴趣,要当面谈,又不要公开,神秘得很。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谈得成也行,谈不成也行;吵架也行,不吵架也行;当作旅行者来也行,当作总统来也行。总而言之,都行。美国要拉中国整苏联。整苏联,对美国不利。”“你看中国和美国会不会建交?”斯诺问。“总要建交的,中国和美国难道就一百年不建交吗?我们又没有占领你们那个长岛。”

领袖的宏大气度和不可名状的魅力,使唐闻生一边翻译一边受到极大的感染。


接下来,她越干越出色。作为毛泽东和周恩来的英文翻译,唐闻生参与过中美之间的历史性外交会谈,是中美建交历程的见证人之一,为中国和世界的磨合与对话立下汗马功劳,就连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也在自传中盛赞唐闻生的机敏和魅力。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抵达北京访华,周恩来总理亲自到机场迎接,唐闻生陪同他全程进行翻译,这让全世界都看见了它的风采,从此她名声大噪。


点击此处查看


一生未婚,终生不离翻译事业



唐闻生陪伴毛主席整10年,主席逝世后,唐闻生一度在大众的视野里消失。


1984年,她再次复出工作,担任英文《中国日报》的副总编辑,1986年,她调任铁道部外事局局长,后来她还担任了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中国侨联顾问等职,并于2016年正式卸职。


如今,已经70多岁的唐闻生已经正式退休,安享晚年,当年的风华早已经不在,取而代之的是几十年岁月沉淀下的成熟与优雅。



但可惜的是,或许是由于常年忙于工作,唐闻生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因此,这位美丽的才女翻译官一生没有结婚。

如今已经七十多岁的唐闻生已经退休,为中国外交事业忙碌一生的她,也可以好好享受自己的生活,但是她在中国外交史上展现的风采,会一直被人民铭记。

近期热选:

比原子弹还可怕的“李梅烧烤”

87岁王心刚私生活曝光!万万想不到,他现在竟活成了这样...

她的三任丈夫,一个县委书记,一个省委书记,一个副总理

哑巴

低调的人生赢家

77年高考恢复,被录取的001号学生怎样了?

沈立行:我的铁窗生涯(上)

范冰冰和她的9个男人

这才是最真实的人性

一江春水向东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