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篇论文的“人生”




2022年3月19日,王选所“老生常谈”系列讲座第一期在106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次活动邀请了王选所优秀毕业生何相腾博士分享了自己的科研工作与经验,并与同学们进行充分的学术交流,活动由郭宗明老师主持。



何相腾博士分享“一篇论文的人生”


在本次分享会上,何博士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和经验,对一篇论文的“人生”进行了精要的总结,他将一篇论文的产生分为八个阶段:论文选题、问题发现、想法产生、具体工作、论文撰写、论文答复、终稿撰写、学术影响,并按阶段向大家介绍了“一篇论文的人生”,即一篇论文是如何形成的。




一篇论文的“人生”—八个阶段


首先他从“为什么要做研究”引入主题,从研究的目的是发现新知识、发明新技术,并推动人类社会的技术进步这两方面进行阐述。

随后,针对论文选题方面,他结合自己以往的写作经历进行案例分析,阐明了论文的选题决定了研究方向、研究价值和难易程度,而有价值课题的标准在于其理论性、挑战性、实用性和是否能结合国家需求。



讲座现场


在问题发现方面,何博士结合自己的科研方向,列举了适当生动的例子,说明选择的科研课题要具有可持续性、全局性,要可发展并保持前后一致。

在想法产生方面,何博士做出了三个简要的总结:“靠自己“、”多读多想“、”继续读继续想“,即科研想法的产生既要依靠多读论文的积累,也要在读论文的时候结合自己的想法,既要读又要想,才能针对自己研究的问题提出创新性的想法。

在具体工作方面,科研的具体工作就是验证自己想法的过程,这需要理论的数学证明,也要通过实验来验证效果,在实验方面,何博士给出了四条建议:合理设计实验、合理安排时间、切忌陷入实验和善于分析实验结果。

在论文撰写方面,何博士提出要先了解领域相关期刊、会议,了解投稿流程,了解评审要点,才能很好的完成一篇论文。他还指出要注重论文初稿的质量,并分析和讲解了会议论文答复和期刊论文答复的不同之处,以及对于终稿的修改要细致进行润色等等。

最后,何博士提出要提高论文的学术影响力,可以通过长期坚持做高质量研究,瞄准一个方向的问题,从而形成自己的“品牌“,以及抓住会议、公众号、学术报告等平台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等方式做到。



现场提问

分享完毕后,何博士回答了同学们在线上和线下提出的问题,与在场同学们讨论,进行了充分的学术交流。

本次“老生常谈”讲座活动为大家展示科研风采、交流学术观点提供了平台,促进了王选所同学间的学术交流,助力同学成长成才。

让我们一起期待下一次的“老生常谈”讲座!


何相腾博士

北京大学王选计算机研究所2014级博士研究生,导师为彭宇新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跨媒体分析、细粒度视觉分类、图像视频理解等,已发表IEEE Trans.和CCF A类论文10余篇(包括IJCV、IEEE TIP、CVPR等)。曾获2020年CCF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全国每年不超过10名获奖者),2018年百度奖学金(全球每年不超过10名获奖者),2020年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20年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2020年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等荣誉。

近期发布

release

—   版权声明  —

本微信公众号刊载的所有内容,由北京大学王选计算机研究所微信自身创作、收集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属北京大学王选计算机研究所所有;从公开渠道收集、整理及授权转载的文字、图片及音视频资料,版权属原作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