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爱梅花如治章
一次来豫西,感动若许年啊
豫西秦氏,名治章,性质直,曾为军人,后矢志务农育梅,至今已凡三十余年。爱国如炽、爱梅如子,与之相识,缘于梅花。
2006年春,经陈俊愉先生介绍去河南豫西秦氏梅园为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等地选购梅花,自此相识。
循序渐进是陈俊愉先生南梅北移理论的一个基本点,在这方面,秦氏自1984年即开始追随、探索与实践,多年卓有业绩,深得陈先生赞许与赏识。为北京规模引种梅花采用豫西苗木,是陈先生审慎比对研究后的决定,先生专门写了信函,嘱我不可与一般供苗商可比。
当得知是我们是为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等地选购梅花、又知公园位于市中心,距天安门和毛主席纪念堂仅3-5公里时,他心情激动地溢于言表,他说毛泽东主席是最懂得梅花的伟人,要带着梅花去看他老人家。他和他的二个儿子带我们认真选择每一株苗木,标号每一个品种,不仅提供最优惠价格,还和我们一同返京担任技术指导。初次相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一位朴实而有激情的人。
当年夏天他又应邀来京,专门传授修剪技艺和以花期提早与延长为目标的管理技术。他借鉴农作物丰产原理创新的揉条、捻梢技术,对促进花芽分化的数量和质量,抑制植株的营养生长,增强生殖生长有良好效果。
秦氏还是一位善于研究而大胆创新的人。豫西地处中国腹地,地理、气候条件具有江南和北国过渡与联系的一些特点,作为中国梅花的北移之旅,无疑是理想的中转之地。在这一方面,秦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肯钻研、重实践,不畏难,凡30余年之研究实践,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民梅花研究所,在陈俊愉、赵守边等先生等指引下,先后开展“南梅北移抗寒性驯化”、“梅花无性繁殖”、“观赏竹嫩枝扦插”等项研究,并登上了国际学术讲坛,秦氏之所为,殊为不易,表现了当代中国农民的高远志向。
梅花的北移之旅,一是利用了地理气候的循序渐进,长江流域——中原腹地——华北平原——长城以北;二是掌握了技术方法上的循序渐进,保护——直播——嫁接——嫩枝扦插。按照这两个循序渐进,秦氏至今已发展了规模达300亩的梅花生产繁育基地,为陈俊愉先生南梅北移理论提供了实践证明和苗木推广基础。
今天,北京能有“美景直教胜江南”、“年年赏梅成乐事”的景致,就是经过几代人对于规律的探索和技术上的改良而成。这个目标的实现,包含了秦治章先生在内的、我国梅花研究和实践者们数十年所付出的艰苦努力。
(左起秦治章、陈俊愉、杨乃琴、许联瑛、陈雷)
一般人以为,秦氏捐赠梅花是从2008年钓鱼台国宾馆开始,实际上在2006年就为明城墙遗址公园捐赠过梅花。今天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700多株梅花当中,得陈俊愉先生所赠107株、秦治章先生所赠49株。为此单位领导回赠他永定门城楼复建模型以为谢。作为中国革命老区的农民,他对中国革命的历史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坚定地忠实自己这份感情,并通过向各地赠送梅花多次表达爱国家、爱梅花的深切情怀。他认为,梅花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代表了一种革命的精神,由于曾经作为军人的缘故,他对那些为了中国民主革命获得成功而奋斗和牺牲了的先烈和志士怀有神圣的敬意,认为他们是中国梅花精神的体现。在今天,能坚守这样一份感情的人,无疑是稀少而可贵的,令人深以为敬。2011年春天,他实现了把梅花栽植到了中南海的愿望。他的做法,感动了中国梅花泰斗陈俊愉先生,陈先生以94岁高龄,专门为他撰文表彰。
我与秦氏同有爱梅之志,先后同拜陈俊愉先生为师,愿为中国梅花北移之旅努力探索实践。今秦氏以几十年育梅心得成集见示于我,意在以此记录中国梅花北移之历程,感怀之余,写下上面的文字,以为念。
许联瑛
辛卯年腊月廿日于北京(201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