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您喜欢梅花吗,为什么?

许联瑛 信芳随笔
2024-09-05

首先:在此由衷向9月16日以来在微信中积极、热诚为传播梅花文化、宣传梅花精神的人们致以由衷的谢意!表达我们真诚的感动!一个月时间的社会公示投票,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占用了大家太多的宝贵时间和精力,大家辛苦了!谢谢大家!谢谢大家!借此平台、借助大家的力量,梅花文化和梅花精神面向大众得到了一次很好的传播。

希望具有时代特征的梅花精神为每一个人赋能!公示投票截止10月16日。

2023-10-09应北京广播电视台记者宏玖访谈

左图2009年获全国绿色奖章时拍摄、右图2023-10-09拍摄。

你看这青丝变白发,廿年心血多为梅花洒。

恩师教诲怎能忘,终不负痴情儿女为中华。

长按或扫描上面的二维码

可观看北京广播电视台访谈视频


下面记者球球的访谈提纲和我的答复文字

10月9日 参考提纲(欢迎指正、补充)

1、您是如何与梅花结缘的?

答:2003年初冬的一次偶然,成为我人生最重要的记忆。

那是在2003年秋冬之间,当时北京园林科研所所长陈自新先生见到我们引种石楠后一句玩笑话,他说:“你们的研究能让北京冬天见到了绿色的叶子和红色的果实,你能让冬天开花吗?”大家一笑而过,并未认真。几天后,我见到北京晚报的一则报道,大意是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陈俊愉先生认为北京冬季有望露地开梅花。这使我立刻联想到上面的话题。这是谁?可以吗?我如何能认识他?

......

2017年,人民日报专访有感:

为梅痴心天可鉴,祈愿大地花开遍。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为精神代代传。.

2、您研究了多少年的梅花?都研究哪些方面?

答:到11月18日,整整20年了。主要是科学引种栽培和梅花文化2个方面。

3、梅花在您心中是怎样的一种位置?或者说您对于梅花有着怎样的情感?

答:我希望我能有梅花的品格和精神。我能与梅花一见如故,锲而不舍,我想这既是我的宿命也是我的使命。我2007年7月26日写的一首《记梦》可以表达我对梅花的情感

一从梅花树下眠,即知与我情非浅。

纵是严寒千般苦,丹心自与梅结缘。

我希望梅花精神为更多的人们所认识和理解,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补充更具体和实际的内容。

4、研究梅的过程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您能不能直接给大家说说研究的结果,普及一些梅花知识?

答:1)中华,花与华是通假字,华即花。中华:世界中心之土地中心土地之花也;

2)中国特有花果兼用的植物,具有分布与栽植的极大广泛性;

3)具有重要的文化属性,每一个中国人对它多有一种不用想起、不会忘记的深度情愫;

4)北京梅花是“南梅北移”理论的重要实践,实现了以真梅品种为主的规模种植,使北京人车不出城、即可赏花,使北京春天赏花时间大大提前,是梅花文化从精英文化走向大众文化的重要历史节点。

5)通过《北京梅花》一书的传播,北方各地梅花从业者,在发展梅花产业、事业和文化中尝到了甜头,他们种植梅花、制作梅花相关衍生产品、学习和宣传梅花文化,在提升文化自信中实现农民经济增收、农村景观增美、农业生态增优。

5、我国是什么时候出现梅的?至今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答:人类文明史之前就有梅的出现。现代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关于“重建中国史前史”的思想和论述,是开启我们认知梅花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基因的一把钥匙,也为裴李岗考古中出现的梅核(距今7000~7500年)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有价值的解释。

中华民族在成长中认识了梅花,寄予了自己的情感,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性格。中国人伟大的民族精神、力量,其根源盖深植于史前文化之中。《尚书》是中国最古老的皇室文集,其中《说命下篇》中以梅喻人开始,以实用借比德。开启了梅从实(食)用到文化的过渡。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转折关键。

6、北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引种梅花的?

答:元代末年吴道师(吴全节1307~1308)

7、有首歌叫《踏雪寻梅》,说明梅花是冬天开放的,是这样吗?

这是一首流传很广,优美俏皮风雅的歌曲,歌中说的是蜡梅。【梅花与腊梅、蜡梅与腊梅。虽然蜡梅与梅花在生物学上有着很大的不同,(科属、生活型不同等等)但在梅花文化与梅花精神上,却是珠联璧合。共同表达着我们民族的特性】

8、北京哪些地方有梅花?

答:您应该问哪里还没有梅花。现在除密云尚不确定以外,梅花的裁培种植已经覆盖了北京15个区,京津冀也有了数不清的梅花种植地。

9、我们应该如何去欣赏梅花?

梅是中国特有的花果兼用的植物,是民族之花。梅花的坚强、风雅、坚韧、俏皮,是我认为最可欣赏的地方。2009年,我受朋友促进,在吸收中国传统梅花欣赏文化基础上,提炼出具有时代特色的赏梅六诀:花早、香幽、姿美、色繁、韵胜、格高。在推动北京梅花大众文化普及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坚强而谦虚的品格、优美的姿态、高雅芬芳香氛、品种繁多又色彩丰富、这些生物学特性更凝聚出梅花精神的核心——韵致风雅和品格高尚。

10、您研究梅花这么多年,对于梅花也有着更为深入的解读,您觉得梅花精神是什么?梅花精神从何而来?

答:梅花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长城,它来源于中华民族文明史之前。梅花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一种原生文明,承载了了我们的民族信念和文化理想。

梅花精神的核心价值所在,是由于梅花的生物特性暗合了中华民族的社会价值取向。本来一般的花卉,通过千百年来与人类的互相认知,人类不断地培育了它,它反过来给人类以无尽的美妙享受与精神砥砺,进而逐步形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符号。

陈俊愉以毕生之研究,论证了梅花文化是中华民族史前时代直至现代文明,是世界上从未中断的一种古老文明;论证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与梅花文化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和不能割舍的有机联系。

我们提出的:自强不息、谦虚自信、为而不争、乐群共生的梅花精神,是在几千年的梅花文化发展中提炼而成,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有利于人民大众的认识和理解。

11、让梅花走进更广大的群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梅花精神的背后是否也有一些具体事件?

答:《北京梅花》一书认为,梅花文化的发展大略经历了三个阶段,以中原为代表的实用文化、以江南为代表的文人、以北京为代表的大众文化。这样看来20年来北京梅花的规模发展,是促进梅花和梅花文化走向更更广大社会群体的一个里程碑。

历史的创造者是劳动人民,但文化的更多享用,在中国辛亥革命以前,还是比较集中地被文人所掌握。新中国的建立,最大限度的扫除了文盲,这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变革之一,也是梅花文化可以走向大众最重要的社会基础。

在2006-2008年北京尚未形成群众性赏梅活动之前,我国梅花欣赏一直以长江流域的江南地区为中心。要看梅开花如海,不到江南枉费心!

虽然北京梅花文化的发展从时间上较为浅近,但由于全面接受了此前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科学技术成就,又幸临21世纪东方“文化自觉”(费孝通,1997)之风蓬勃兴起。深厚的文化底蕴、必然的人文荟萃、发达的科学技术,这些都为北京梅花文化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正确的导引、深厚的背景和肥沃的土壤。

我的恩师陈俊愉院士,用科学精神研究梅花,用梅花精神热爱国家,为中国花卉走向世界,为重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而坚韧不拔,终成一代宗师。

12、这些年您除了研究梅花,还致力于推广梅花文化与梅花精神,让更多的人了解梅花,这是为什么呢?

答:近年来,以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为标志,中国已经实现了国家的经济复兴,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深刻地感受和忧虑着国家经济复兴与民族文化复兴的现实差距。可以这样认为,“我们生活在历史上最丰裕的时代,但文化意识却经历着历史上最迷茫的时代”。我在“南梅北移”科学技术研究的同时所开展的梅花文化的研究,归纳出具有时代特征的梅花精神,就是希望梅花精神为重振中华道德发挥作用,希望为我们的文化自信赋予切实内容,希望更多有识之士认识到梅花精神对民族文化复兴的时代意义。

自强不息、谦虚自信、为而不争、乐群共生。

我发现:倡导梅花精神,利己利他利国家。

明城墙下花烂漫2014-03-25摄冒雪赏梅的北京人2013-3-20摄2017年3月4日,为小学生做梅花科普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信芳随笔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