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央妈最近的态度

曾荣 资管云 2024-03-22

老实说,今年经济复苏虽然不及预期,但市场也没敢指望央妈能出手救助。毕竟M1、M2的剪刀差摆在那儿呢,货币政策再宽松,企业和居民的信心没恢复,多放出来的钱也只能往存款流。

再说美国那边还加息周期呢,基准利率已经5.25%了,比咱们1年MLF高260BP,比1年LPR高170BP,压力可谓稳稳地给到了人民币。若此时央妈明着放水,只会让本就在单边下跌的人民币贬值预期更甚,这样既不利于稳定国内流动性,也不利于人民币国际化。

央妈还能怎么办呢?早年还可以刺激刺激地产,但如今大家也想开了,为了度过眼前的一点子艰难,去走日本、韩国大崩盘的老路,犯不上。地产是需要救,但不必救了。

既然货币政策松不了多少,财政政策能不能更积极一些呢?对此,财政恐怕想说一句:臣妾做不到啊!之前遇到一个政府工作的朋友开玩笑说,大疫三年,财政花钱的速度就好像高档跑车的速度,而赚钱的速度就像大树变石油的速度……

2023年最新的政府部门杠杆率跟2019年12月比,上升了12.9个百分点,上升斜率之陡峭,令人触目惊心。如今定融、非标处处炸雷,各种收费权卖到20-30年后,公务员裁了又裁,连公开发行的城投债都时不时技术性违约,地方政府能勉强维持住就很不错了,还哪有钱宽松呢?

数据来自“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


于是有胆子大的野生经济学家开始指点江山,倡议政府走“财政货币化”的道路。毕竟美国的央妈买MBS,欧洲的央妈买国债,日本的央妈连股票都敢投,咱妈变相买点地方政府债和城投债怎么了?

这招支的,就好比说一个人腿上划了条口子,涂碘酒愈合慢,医院里卖盒饭的就跑去跟医生建议说:要不给他截肢吧?

确实,截肢也是一种治疗方案,但咱还没到那地步好么?!

反正,在种种掣肘和两难下,央妈从去年11月到现在一直比较佛系,准备金率只降了25BP,基准利率降了10BP,主打一个“微调”。

但随着7月1日潘功胜就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气氛似乎变得有点不一样了,央妈的态度明显积极了不少,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第一,是对经济增长的态度。

我国2023年二季度GDP同比是6.3%,看着数好像不错,比一季度的4.5%有很大提高。但这主要是由于去年二季度的基数低,当时疫情封城,GDP只有0.4%。所以今年二季度GDP的同比数据,必然会走高,这是市场普遍预期到的,且这个预期均值根据choice统计是7.22%。所以6.3%的结果一出来,是明显不及预期的,这两天的股票市场也给了反应。

那么央行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在“2023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大大方方承认了,明确表示“从上半年数据看,一季度增长较多,4、5月份有所回调,6月份再次回升”,“一般认为,恢复正常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我国疫情平稳转段刚半年左右”。

这话看似平平,但要知道央行从去年三季度起,就一直坚定乐观,屡次表达“经济增长好于预期”的看法。众所周知,货币政策是逆周期的,央妈如果觉得经济好,那就不必放水;他觉得不够好时,才有宽松的可能。此前央行的态度,让市场普遍认为货币政策宽松有限,但现在似乎口径松动了,央行可能要更加重视稳增长了。

第二,是对人民币汇率的态度。

不知不觉,人民币兑美元已经跌了半年了。中间价从1月的6.71几乎是一路贬值,至5月19日破“7”,到7月2日,摸到了7.23的高点,数度令市场恐慌。

按说我们国家有超过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央妈以往在“人民币保卫战”上也素来是手段高超。但还是那句话,在美国加息周期的风口浪尖上,硬挺人民币,也许做得到,但实在没必要。所以上半年央妈几乎就只是静观其变,没怎么动过手。但7月3日起,情势悄悄发生了变化,中间价从7.23快速回落到7月17日的7.13。

央妈做了什么我们不知道,但7月14日,还是在“2023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副行长刘国强明确表示“要更好发挥市场和政府‘两只手’的作用,坚决避免汇率大起大落。”另有一句话更硬气,叫“我们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应对各种冲击,维护外汇市场平稳运行。至于说具体的政策工具怎么样,我们会根据情况的需要合理使用,政策工具就是拿来用的,需要就用,不需要就不用,需要用哪一种就用哪一种,这要相机抉择。”

在美国加息周期的尾声,人民币反攻的号角似乎吹响了,时机的选择相当合理。

第三,是对房地产的态度。

重回大幅刺激房地产的老路当然是不可能的,但近期仍有两个小动作引发了普遍关注。

一个是去年11月11日发布的《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央行在7月10日发文表示其中有关政策有适用期限的,将适用期限统一延长至2024年12月31日。此举主要是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对房地产企业存量融资展期,算是对行业的一个小利好吧。

另一个是针对“居民使用存款或者减少其他投资提前偿还存量贷款”的现象,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提出“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我们支持和鼓励商业银行与借款人自主协商变更合同约定,或者是新发放贷款置换原来的存量贷款。”

俗话说,堵不如疏,虽然最后能跟商业银行达成新合同,有效降低自身房贷利率的投资者不会太多,但这样的政策导向,不仅疏解了当前商业银行与贷款客户的矛盾,也让潜在购房者降低了心理压力。

总结目前的情况是,央妈仍然是谨慎的,有定力的,不可能大水漫灌的,但7月至今,态度积极倾向明显,未来似乎有更多政策放松的空间了。


#相关推荐

讲师

曾荣 | 智信研究公司研究总监

← 点击立即学习


课程收益

 宏观研究整体框架

 经济基本面、政策面、资金面、预期差各类经济数据解读

 宏观经济数据对大类资产配置的影响



#推荐阅读

🔥 

🔥

🔥

ziguanyun.com



联系我们

Cathy-资管云小秘书

产品咨询 /  反馈建议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