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跌:将恐惧塞进大脑

为什么朱 琢舟八千里
2024-09-21
文字 | 琢舟
图片 | 琢舟
本文共4270字,预计阅读需24分钟
目录
前言
01.市场中的恐惧
02.对投资的误解
03.大脑的局限性
04.将恐惧塞进大脑
前言

10月份大跌以来我一直在感知市场情绪,试图将其塞进我的大脑,以搭建我的投资体系拼图...这个过程中我产生过郁闷、怀疑、懊恼、恐惧等程度不一的消极情绪,它们给我带来了许多痛苦,不过这些痛苦是必然且很有价值的。

因为正如我在《我来告诉你我想成为什么》中所说的那样,痛苦源自于标准与答案的分离,我也可以从痛苦中找到问题所在。将其适用于投资之中的话,预期就是标准,事实就是答案,我的问题就是为何我的投资事实不符合预期?
01
市场中的恐惧


虽然我在2020年年初就申请了股票账户,也开始买卖股票,但直至去年年底,将近两年的时间我一直是在“乱整”(炒股🤣?),投入的资金也很少。然而在去年年底时,我发现这样的“小打小闹”根本就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于是我在总结《去阅读,去思考,去尝试》中就给今年设立了一个目标:要建立起一个「投资体系」雏形。

那时我才真正意义上地进入了投资之路,今年以来,前前后后梳理了几篇关于投资理念的文章,并逐渐向市场中投入了越来越多的筹码。所以,10月份的这次大跌其实是我的“第一次”,我的个人账户也随着市场的大跌开始“阴晴转雨”,最低时“亏损”了42%,在10月28日收盘后(“有知有行”的10月30日是周末汇总)。


这符合预期吗?大大滴不符合...所以我才会痛苦。假如你这时候问我我怕吗,我的回答是肯定的。甚至我还可以告诉你我99%的流动资产都在股市里,而且还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怕得一匹。

但光怕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们要去思考恐惧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们是否能从恐惧中得到些什么?这次恐惧能不能帮助我们穿越下一次?

于是,我从上个月开始就在等着市场情绪最恶劣的这一刻(可能还不是最恶劣,谁知道呢?),在我个人情绪到达最底端的时候,把我的感受和思考记录下来,所以就有了这篇文章。

回到大跌之前,我当时还很好奇市场中的恐惧情绪到底有多强烈?能否对我产生影响?所以我近一个月以来一直在感知市场,除了被动接收的恐惧情绪之外,我还时不时主动去探寻一些“消极”信息。诸如煤炭价格、yq防控、企鹅国有化、推行供销社、发展实体经济,以及那场万众瞩目的盛会...

因为梳理过几篇文章,我原本对自己的投资理念信心满满,认为自己已经对这类信息“免疫”了。但随着探寻的深入,郁闷、怀疑、懊恼、恐惧等程度不一的消极情绪逐步蔓延,它们给我带来的痛苦越来越强烈,再加上另外一些私事带来的痛苦,两者叠加导致我曾一度反问自己:这难道就是世界末日

尽管有些难以启齿,但事实证明:我被市场情绪影响了。市场的恐惧情绪将我今年以来建立的投资理念揍得粉碎,这个星期我站在废墟上回顾所发生的一切:我错了吗?我哪里错了?还是我没错,只是漏掉了些什么?

今早我突然想起芒格老先生说过的一段话:“如果你就是想长期投入这个游戏,那在应对减少50%时,最好不要大惊小怪。所以,我给你们的教训是,管理自己的人生,这样你才能泰然自若,优雅地应对缩水50%这件事。别试图避开,它就是会发生。事实上,如果它没出现,就表示你的投资方式不够积极。”

「别试图避开,它就是会发生。事实上,如果它没出现,就表示你的投资方式不够积极。」

正如芒格所说,我的恐惧可能正是因为我试图去避开这样的“亏损”,是我想买在最低点,这其实是在试图预测市场。此刻,芒格正以他70年的投资经验告诉我,这样的“亏损”是必然发生的,甚至可能因此表明投资方式足够积极。

我都还没达到50%的“及格线”,在投资资金以及企业选择上面也没做错,所以我肯定是漏掉了些什么
02
对投资的误解


我还漏了什么呢?回顾我所学的价值投资,唐朝老师的书和文章我看了不止一遍,从「如何面对市场波动」到「如何估值」,关于投资理念的文章我也写了好几篇,草稿得有十几万个字,姑且算是入门了?若是如此的话,那是怎么回事呢?

两个月前的我肯定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因为我当时还从未自主分析过企业,都只是在唐师或者其他学长的文章中获取一些信息,自认为的懂了。这两个月以来我一直在学习白酒行业,也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现在的我倒是可以尝试回答这个问题:我对投资有两个误解,因为我漏了两个东西

第一个误解是:①对投资两门课(如何面对市场波动、如何估值)的误解。巴菲特老爷子经常在公开场合称投资就只有两门课:如何面对市场波动以及如何估值。我一直以来也是照着这两门课学的。

然而其实我搞劈叉了,因为虽然投资在广义上来讲的确就是这两门课,但若是站在某个企业的角度上来看的话,投资的这两门课其实是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的。

为啥这么说呢?试想一下,如果现在我手里有100万的四大行零息债券,就在刚刚,王二狗将他手里同样的100万提前以58万的金额贴现取了出来。此刻,我会因为王二狗的行为而认为自己有所损失吗?我会因此感到恐惧吗?答案是不会。

那为什么王二狗卖他手里其他的东西(我不熟悉的企业股票),我就会感到恐惧呢?答案不言而喻,就是「确定性」这三个字,这也是我漏掉的第一个东西。

正因为我不熟悉这些企业,导致我遗漏了企业的确定性,病毒从「如何估值」扩散到了「如何面对市场波动」之上,让我对王二狗卖债券的行为不屑一顾,也让我因为王二狗卖股票而感到如履薄冰。此刻在我看来,投资的两门课无法分开学,它俩得一起学

如何学呢?据我所知必须从分析企业开始,这样才能逐渐建立起对企业确定性的感知。但由于刚起步,我就不班门弄斧了,在我明年有所精进之后,一定找时间梳理梳理。

除此之外,我对投资还有另外一个误解:②对大脑感知的误解。我对大脑的误解在于感知太过理性,由于缺乏经验,我在投资中一直是一个“纯理论白痴”。虽然我一直也有意识地在增添股市历史的数据,但经验就是经验,必须经历过之后才能有所精进,正巧前段时间bp叔(唐书院哲学家)的一段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这种情绪跟我一直如影随形,唯有时间可以证明一切”,原来这样的情绪是一直存在的,你有、我有、大家都有。然而,正因为我是第一次经历这样的情况,所以我脖子上那颗还没有参照物的大脑,将这样的情绪无限放大,产生了一系列的痛苦。

这要如何解决呢?我想唯有「经验」才能缓解,这是我漏掉的第二个东西。
03
大脑的局限性


经验对大脑感知的影响要从「大脑的局限性」说起。当外界物理信号进入大脑的时候,大脑会自发地对其进行一系列预处理,这是直觉上的,我们控制不了。

其中很重要的一步是将信息“缩小”,就是对信息进行分类,也就是网络上俗称的“贴标签”。这个步骤其实是为了减轻大脑负担,让其在繁杂的物理世界中抽取“有用”信息,这是在生物演化中留下来的。

那么大脑是如何“贴标签”的呢?倒也简单,就是在已有的“数据库”当中进行检索,当发现与新的物理信号相似的数据时,就将这个数据链接到新的物理信号上面这个。
看起来很像是“卡片笔记盒”的原理,但我还没去研究两者是否是相通的,暂且不谈。

这听起来有些复杂,说白了,就是当看到新东西的时候,我们大脑就会不停地在已有的经验中寻找参照物,然后把新东西和参照物放在一起以便下一次检索,节能减排。

如果看到了2条腿的大东西,我们就会把它放在猩猩的旁边,看到了4条腿的大东西,我们就会把它放在大象的旁边。

但是问题来了,如果突然碰见一个40条腿的大东西呢?这时候我们的大脑就懵逼了,它数据库里最多只有4条腿的大象,除此之外,与“40条腿的大东西”最相似的数据就只有“40条腿的东西”了。那是什么呢?蜈蚣。这个与蜈蚣类似的大东西,也就被归类为“比大象还大的蜈蚣”了。

学过的常识告诉我,只要人不动,蜈蚣是不会主动咬人的。但当我看见比大象还大的蜈蚣张嘴的时候,我心里还是会发悚,这万一要是真咬我一口...emmm...好像也用不了一口。这就是大脑的局限性。

同样的,常识告诉我,只要人不动,股票是不会主动咬人的,哦不...是不会主动亏损的(看错和被迫卖出的除外)。但当我看见比房子还贵的股票跌了快一半的时候,我心里还是会发悚,这万一要是真卖了...这也是大脑的局限性。

无论是“比大象还大的蜈蚣”,还是“比房子还贵的股票”,它们都是我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东西。不管我此前想象了它们身上多少细节,做了多少的心理建设,当我第一次碰见可能存在的危险的时候,我肯定会恐惧。

这是大脑的局限性,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我们不必对其感到烦恼。甚至我还可以预见,当顺利度过此次“危机”之后,我会在下次的大跌中更加从容,因为经验就是大脑的数据库
04
将恐惧塞进大脑


这时我们再回到“前言”中提到的问题:为何我的投资事实不符合预期?

现在我可以来回答这个问题了:因为我在以往的投资学习中,漏掉了「确定性」以及「经验」两个关键轴承,所以误解了「投资的两门课」以及「大脑感知」,最终导致我被市场情绪影响,产生了亏损的错觉。

问题的答案找到了,现在来解决问题。

针对「确定性」,需要进行企业分析,怎么办呢?这是一门永不停止的课程,唯有终身学习;

针对「经验」,需要添加大脑经验,怎么办呢?仔细感知此时此刻的市场情绪,将所见所闻一股脑全部塞进去,也就是将恐惧塞进大脑,因为经验就是大脑的数据库。

为了保证恐惧的纯正,也为了保证数据库的准确,这里需要满足几个条件:
①是要远离杠杆;
②是要长期资金;
③是要分散持仓;
④是有安全边际;
⑤是这笔资金最好是你的绝大部分身家。

你可能会说这是赌博,这会犯错。然而其实我们人生中的所有决策,都是在用机会成本来换取预期收益,你可以说这是在赌博。但我认为不是,赌博是零和博弈,在确定性以及安全边际的共同作用下,这样的行为是正和博弈,我更愿意称之为投资。

更何况,犯错是一个人成长的踏脚石,因为成长的机制就是「纠错」。虽然我们嘴上常说“错误并不可怕”,但初次面对的时候确实有点“可怕”,这其实也一种恐惧情绪,恐惧过去的自己被否定。

但是,为了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我们必须不断地“否定”过去的自己,调整方向去做一些“正确”的事。所以,随时准备推翻过往的自己并不是不坚定,反而是伫立在变化世界中的坚定。

当然,由于大脑还存在其他局限性,所以在理性决策上不能相信任何人的感觉,包括自己,甚至自己才是最好骗的。

于此,只能借助一些工具来帮助我们保持理智,比如把此刻的思考写成白纸黑字,等大家失去理智的时候拿出来贴自己脑门上。最终风暴过后留下的事实,要么证明自己错了,要么证明自己对了,自己错了可以以此改进,对了可以避免损失。

文章最后,正如我将“大跌带来的恐惧”塞进我的大脑一样,看完这篇文章的你也将“比大象还大的蜈蚣”塞进了你的大脑,大脑就是如此局限。


END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琢舟八千里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