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玩投资这个游戏

为什么朱 琢舟八千里
2024-09-21

文  |  琢舟

图  |  “伏魔记”游戏截图,侵权请联系删除

全文共2930字,预计阅读17分钟

“多数人在想到未来时,总觉得自己所熟知的世界将永远延续下去,他们难以想象自己将会去过一种完全不同以往的生活,更别说接受一个崭新的文明。实际上,他们随时都有可能成为旧文明的最后一代或者新文明的第一代。”
——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

自从去年6月中稿开始,一直以来我都陷入了某种困境当中,一种停滞不前的困境。这段时间我对陷入困境的缘由做了一些思考,随之而发现了我自己的某项巨大缺陷,今日便借以此文“残忍”剖析。

先来肢解一下这个困境。刚刚仔细思考了10来分钟,因为这个结论实在是难以接受,不过我还是想在自己的伤口上来一下子,结论很简单:我在投资上停滞不前

我指的停滞不前,不是说我没有继续阅读、没有继续思考、没有继续在做投资这件事,而是说我在完善自己投资体系的系列行为中,仍然停滞在去年6月的阶段。

去年6月是什么阶段呢?就是在看完茅台财报之后不得要领,随之很简单地梳理了一下投资理念的逻辑,让自己认识到投资这件事是切实可为的,并将自己的学习重心转移到了投资之上。

接下来的9个月我看了一些书、写了一些文章、做了一些思考,虽然大多与投资相关,但是我在投资这件事上仍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我仍然停留在抄唐朝老师作业的阶段上。

当然,我并不是想贬低“抄作业”这样的行为,相比其他人而言,能够做到“抄作业”的投资者已经很不错了,而且就算是巴菲特一开始也在抄他老师的作业。这不是什么丢脸的事。

况且,我早已将唐朝老师的历史文章看了两遍,其中与其持仓股相关的内容更是咬文嚼字的看了好几遍,还跟着唐师的逻辑自己去捋了捋,自觉没什么问题。

思索到这里,一股“我已经稳了”的确定感,又像往常一样涌入了我的大脑。每当这个时候,我对自己投资能力的把握就会更甚一分,就会更多一份心安理得去维持现状。

但不得不承认,这股确定感注定是个空架子,因为唐师迟早会停更自己的投资计划,只是大多人不愿提及罢了。这是他理应做的,任何人都没有理由去责备他,他早已倾囊相授。

甚者,我可能还会支持唐师将这个截止日提前,一是因为这可以让他节省精力去做更重要的事,比如与家人相处、在书院里插科打混、继续写书传递巴芒理念…二是因为这可以给我们一些压力,回过神来去做我们必须做的事:构建自己的投资体系。

不过我个人也有一些私心,我希望这个截止日也不要太早,能让我有一个缓冲时间去建成自己的投资框架,足以独立投资即可。想了想自己的接受程度,我认为长则三年、短则一年

行文至此,以上其实是我这9个月来断断续续思索过的内容,我只不过将其梳理了一番。接下来,我将开始肢解导致自己停滞不前的罪魁祸首,我的某项巨大缺陷

长久以来,我一直以为我自己是一个不太会做准备的人,通常情况下我都会说做就做。说吃就吃、说睡就睡、说跑步就穿鞋,说出去自驾游,我半个小时后就能收拾好行李准备出发。

我讨厌磨叽,但是我在投资这件事上却磨叽了9个月。

这9个月以来,我一直在为构建投资框架“做准备”:为了让自己能更好的理解财报,我在去年下半年前前后后看了五六本财务方面的书;为了让自己更好的理解茅台的商业逻辑,我又看了八九本茅台相关的书;为了让自己更好的理解这个社会,我今年又开始花时间去琢磨历史…

虽然这些学习或多或少的都为我带来了一些帮助,但奇怪的是,这些学习并没有使我构建出茅台的商业框架,这是为什么呢?

我仔细思考了一下,自己是不是由于「害怕失败(或者说拖延)」才会迟迟没有进展?我想或许会有一些影响,但一定不是那道把我拦在猪圈里的闸门,它顶多算是一根拴在脖子上的套索。它会有限制,但并不致命,只要脖子够粗还是能够拽断的。

真正让我陷入困境,使我在投资上停滞不前的,其实是「完美主义」这道闸门,也就是我前文所说的那项巨大缺陷。

由于完美主义,所以我总想做好万全准备。我要学好财务知识,好让我一看财报就能看懂;我要收集茅台所有信息,好让我可以捋出完整的茅台商业框架;我要学好历史,好让我从其中找到社会演变的规律…

但我没想到这样的准备是源源不断的。

由于完美主义,所以我总想写出完美文章。我想在做好万全准备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推演直接梳理出一系列文章,用于阐述与茅台相关的所有商业框架。一劳永逸。

但我没想到自己的思考在不断地变化。

不仅我自己在变,茅台这个公司也在变,白酒整个行业也在变,甚至连整个社会、整个世界都在不停地变化。

未来一定是变化的。

「完美主义」之所以会让我停滞不前,正是因为它无法用于解释这个变化的世界,如果我始终追求「完美主义」,那么我将永远被困在「过去的世界」这个猪圈里。

同样的情况也会在语言学习中发生。

虽然经过义务教育的人都学过一些英语,但正因如此,义务教育也就在潜意识中告诉我们:英语学习就是沿着“音标→单词→语法→阅读理解→写作”这样的流程来完成的。

但凡拎一个英语母语者来看这样的结论,他一定会大吃一惊:“怎么跟我的经验不太一样?”在他的经验中,英语学习是在使用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完成的,他一定不会因为单词没背好就闭口不言。

但事实是,现在的很多学生,甚至很多已经就业的成年人在学习英语的时候,还是会以背单词为主要形式,在各类单词APP里面组队打卡。

这会有帮助,但也会给英语学习者们落下一道闸门:只有背好了单词才能开始学习英语。我认为这也是一种完美主义。

类似的完美主义还有很多,游泳、健身、篮球、跳舞、瑜伽、写代码…几乎涵盖了所有学习领域。但是有一个领域通常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那就是玩游戏

如果一个玩家决定成为游戏高手,他或许会去B站里看一些游戏教程和大佬秘籍,但同时,他也一定会在第一时间注册账号,进入游戏开始打怪通关。

在游戏中,这位玩家肯定会遇到自己打不过的boss、解不开的谜,这很正常,但他会因为这些boss和谜题就一直停滞不前吗?不会的。

当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并因此卡壳的时候,这位玩家无论是通过查阅教程、跟学大佬,还是自己在游戏中观察boss的各种行为规律,他一定会想方设法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随之,还会通过不断地练习,让自己掌握这个方法,最终打败boss、解决问题。

这很正常,这就是人脑的学习机制,玩游戏也是一种学习

然而,当把这种学习机制挪到游戏之外的时候,人们就会开始忽略这种机制的可行性,反而去使用某种“完美”的学习方法论。包括我自己。

实际上,无论是学习英语还是学习投资,都应该像玩游戏那样先进入游戏,在打怪的同时顺便欣赏美景。等遇到打不过的boss的时候再去翻看大佬们的通关视频,记下一些要点后立马开始打boss,再打不过就再去看,然后再练习。循环往复,直至击败boss。

以我现阶段的投资学习为例。我已经翻阅了9个月的秘籍,就应该从明天起直接开始构建茅台的商业框架,在构建的同时顺便看看财报。

等遇到看不懂的财报、理解不了的信息、捋不通顺的逻辑等问题的时候,再去翻看大佬们的文章,或者在互联网上收集信息。然后把这些内容放在自己脑子里进行推理、判断,得出一个自认为合理的结论。最后,把这个结论放在我商业框架中某个合适的位置。

当然,我最终得到的框架是否能被事实验证、我是否需要调整这个框架、调整后的框架该如何映射到投资决策中…都是后话了。不过这些“后话”的学习机制也都大差不差,就是不停地练习、玩游戏,换句话说就是:

「玩投资这个游戏」。


END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琢舟八千里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