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刊文推介||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整体性系统性学理性

安翔宇 王明生 江淮论坛杂志社
2024-09-04


安翔宇

     作者简介

安翔宇(1997—),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南京大学研究基地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研究等。

王明生(通讯作者)(1963—),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南京大学研究基地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研究等。

摘要: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整体性系统性学理性研究,是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研究的前沿课题。从“一块整钢”“科学体系”“理论结晶”的思想定位来看,这一思想体现着整体性系统性学理性的本质规定性。立足党的二十大对这一思想的新定位新诠释新升华,从“一块整钢”完整把握思想内容、思想特质、思想哲学的整体性,从“科学体系”全面把握逻辑展开、要素组合、层次结构的系统性,从“理论结晶”深刻把握原创性贡献、历史性贡献、世界性贡献的学理性,是从本质规定性上准确把握这一思想的内在要义。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整体性;系统性;学理性


一、问题的提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影响深远,在于其以深刻的学理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真理性、以完备的体系论证其理论的科学性。”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蕴着马克思主义本质规定性,以其完备的体系和深刻的学理彰显着思想理论体系的真理性和科学性。对此,从本质规定性上准确把握这一思想理论体系,是完整、全面、深刻地理解其真理性和科学性的内在要义。基于“一块整钢”“科学体系”“理论结晶”的思想定位来看,这一思想体现着整体性系统性学理性的本质规定性,表现为内涵丰富、系统完备、博大精深的思想理论体系。

《“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强调:“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整体性系统性研究、学理性阐释和学科性建设。”在理论界,“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整体性系统性学理性研究”,是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研究的前沿课题。从现有研究来看,关于这一思想整体性系统性学理性的研究,主要围绕思想形成发展的内容脉络展开,侧重从时间和空间及实践、时代课题和理论要素及历史使命、立场和观点及方法等维度论述整体性,着重从思想起点和战略展开及对策方法、哲学理念、世界观和方法论等维度强调系统性,注重从具体理论论述、根本性问题、理论体系建构等维度阐明学理性。现有研究对这一思想的整体性系统性学理性问题作出的理论性回答,重在突出对新时代理论创新成果的提炼概括和归纳建构,在观照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方面具有进一步拓展空间。

推进这一思想的整体性系统性学理性研究,既要突出对新时代理论创新成果的提炼概括和归纳建构,又要突出这一思想内在体现的马克思主义本质规定性,注重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术对话和经典观照,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论述准确阐释这一思想的整体性系统性学理性问题。本文立足党的二十大对这一思想的新定位新诠释新升华,从一块整钢”“科学体系”“理论结晶的思想定位出发,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述为理论对话点,基于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进一步深化和拓展这一思想的整体性系统性学理性研究。


二、从一块整钢完整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整体性


整体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生属性。在思想定位上,这一思想必须整体把握、全面理解、融会贯通。列宁用一块整钢来类比说明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强调不可去掉任何一个重要部分。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这一思想同样犹如一块整钢,是一个完整严密且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具有自成一体的思想内容、自成一格的思想特质和自成一统的思想哲学。因此,对于这一思想的学习研究和宣传阐释,不能简单采取恩格斯所批判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形而上学考察方式,而应当在内涵丰富和内容多样的思想材料中整体把握一体联结、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

(一)在思想内容上的整体性

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首要体现在思想内容上的整体性。对于这一思想而言,其整体性同样体现在思想内容上。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为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全面构筑起这一思想的主体框架。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东西都是互相密切联系着的,任何东西都不能从中单独抽出来。从思想内容的整体性来看,十个明确是起着四梁八柱作用的主体部分,十四个坚持是体现新时代党和国家重大方针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三个方面成就是表明新时代治国理政理念、成就和经验的成果部分。三个部分彼此呼应、相互贯通、完整统一,共同指向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一是作为思想主体部分的十个明确一体联结,在形式和实质上不可割裂。十个明确是起着四梁八柱作用的主体部分,是从理论层面、战略层面、认识论层面凝练概括的核心理念和中心内容,标示着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从思想内容的整体性来看,十个明确一体联结着这一思想的形式内容和实质内容,在形式和实质上统一规定着主要观点和基本精神。

二是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十四个坚持一体联结,在内涵和外延上不可割裂。十四个坚持是体现新时代党和国家重大方针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实践层面、方略层面、方法论层面总结提炼的原则要求和实施纲领,是新时代治国理政重大方针原则的高度凝练和科学概括,体现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从思想内容的整体性来看,十四个坚持一体联结着这一思想的理论内涵和体系外延,在内涵和外延上统一规定着内容旨向和实践遵循。

三是作为成果部分的十三个方面成就一体联结,在理论和实践上不可割裂。十三个方面成就是表明新时代治国理政理念、成就和经验的成果部分,集中体现着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是全面贯彻这一思想的实践成果和实际结果。十三个方面成就是对这一思想主要内容的实践展开,通过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全景展示这一思想指引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实践成果。从成果部分的整体性来看,十三个方面成就在理论和实践上与主要内容一体联结、相互呼应,整体凝结着这一思想的核心理念、精髓要义和实践经验。

(二)在思想特质上的整体性

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问题,应在针对理论本身的合理形态的辩证法基础上把握思想特质。对于这一思想而言,其整体性同样应在思想特质上理解和把握。党的二十大党章用六个是的总体定位,整体阐明这一思想自成一格的内在特质。从一脉相承的整体性来看,这一思想的内在特质集中体现为两个结合一脉相承、三大课题一脉相承、六大品格一脉相承,是同马克思主义一样的一个艺术的整体

一是两个结合一脉相承,在根脉和魂脉上不可断裂。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这一思想的鲜明特质。这一思想坚守马克思主义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立足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党情国情世情,充分吸收马克思主义思想真谛,充分吸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典智慧,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精髓与中华文化优秀精神有机结合,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光辉典范。从两个结合的整体性来看,这一思想整体镶嵌着马克思主义真理标识,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养分,在根脉和魂脉上一脉相承、不可断裂。

二是三大课题一脉相承,在历史和现实上不可断裂。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这一思想整体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概括表达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贯通历史和现实的一条脉络,三大课题整体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历史课题和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现实课题,一体聚焦于这一思想的理论主题和实践面向,具有历史和现实上一脉相承的整体性。从三大课题的整体性来看,这一思想贯穿其中的重大时代课题统揽当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脉络和现实脉络,在历史和现实上一脉相承、不可断裂,整体突出这一思想自成一格的内在特质,是整体把握这一思想的理论题眼

三是六大品格一脉相承,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可断裂。六大品格突出时间上的继承性、科学性、时代性和空间上的实践性、人民性、开放性,反映着这一思想创立形成发展的时间线脉和空间线脉,贯通于这一思想的创立历程和形成环境,是这一思想内在特质的整体写照。从六大品格的整体性来看,这一思想融汇于中的基本品格整体体现着思想创立形成发展的时间历程和空间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一脉相承、不可断裂,整体彰显着这一思想的内生底色和外生环境。在思想特质上,这一思想表达着自成一格的整体性,体现为两个结合”“三大课题”“六大品格的一脉相承,在根脉和魂脉、历史和现实、时间和空间上不可断裂。

(三)在思想哲学上的整体性

推进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应当突出立场观点方法的高度一致性。推进这一思想的整体性研究,同样应当突出一以贯之的立场观点方法。党的二十大用六个必须坚持整体突出这一思想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马克思指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不仅在内部通过自己的内容,而且在外部通过自己的表现六个必须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整体体现为立场观点方法一以贯之的思想哲学,是这一思想活的灵魂

一是立场一以贯之,在抽象和具体上不可分裂。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六个必须坚持首位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集中体现着这一思想一贯坚守的人民立场。作为价值取向和现实旨向,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既是抽象的原则立场,又是具体的实践立场,在抽象和具体上不可分裂。从一以贯之的整体性来看,这一思想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一贯坚守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原则立场,一贯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立场,体现着抽象原则上的人民立场和具体实践上的人民立场一以贯之,整体表达着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

二是观点一以贯之,在普遍和特殊上不可分裂。作为这一思想一贯强调的根本观点,自信自立、胸怀天下、守正创新,既是普遍意义上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一般性观点,又是特殊意义上这一思想内蕴其中的标识性观点,体现为普遍和特殊相统一。这一思想内蕴着中国共产党百年奋进的自信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实践的自立品格,内蕴着为人类谋进步和为世界谋大同的天下观念和世界眼光,内蕴着坚守正道的真理本质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在普遍和特殊上不可分裂。从思想哲学的整体性来看,这一思想既坚持了老祖宗,又讲了很多新话

三是方法一以贯之,在共性和个性上不可分裂。作为这一思想一贯突出的根本方法,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既是指引全党全国全局的共性方法,又是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的个性方法,体现为共性层面的通用方法和个性层面的专用方法有机统一。从思想哲学的整体性来看,这一思想的根本方法在哲学层面体现为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思维方法论,体现着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的全域指向和瞄着问题去、奔着问题来的现实指向,是过河,具有自成一统的整体性。列宁指出,不能把完整的哲学变为杂烩。这一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整体统一于六个必须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从科学体系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系统性


系统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性。在思想定位上,这一思想正是这样一个集时代性、系统性、原创性于一体的开放的科学体系。从马克思主义系统论来看,体系是内部要素有序分布的有机整体,在逻辑、要素、结构上呈现出内在自洽的系统性特征。就思想体系而言,其系统性同样体现在逻辑、要素、结构上的有机一体和有序分布。作为一个科学体系,这一思想的系统性寓于整体性之中,体现为有机整体内部要素的优化组合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具有内部逻辑有机展开、内部要素有机组合、内部结构有机排列的体系特性。对于这一思想的系统性,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对各领域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对各方面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都要放在整个科学体系中来认识和把握。加强对这一思想的系统性研究,要突出其不是一篮苹果而是一串葡萄,是逻辑严密、系统全面、内在完备的科学体系。

(一)在逻辑展开上的系统性

在逻辑展开上,这一思想呈现出体系设定的系统性,是逻辑严密的科学体系。恩格斯在阐述马克思主义时指出,这一思想不是个别章节作零碎的批判孤立的研究,而是以系统地概括联系中阐述为目的。马克思主义的系统性在体系设定上体现为逻辑展开的有机严密,表达为逻辑起点、逻辑关系和逻辑理路的有机建构。同马克思主义一样,这一思想在体系设定上突出体现着逻辑严密的体系设定。

一是历史与现实相融通。从展开脉络上看,这一思想立足时代之基、回答历史之题。一方面,这一思想有机凝结着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现实发展、现实道路、现实环境、现实矛盾、现实目标,在回应现实需求中应运而生、孕育而成。另一方面,这一思想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突出强调历史自信、历史主动、历史任务、历史责任、历史使命、历史思维、历史经验、历史传统、历史条件,用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坚定回击历史终结论。在历史和现实的逻辑中前进和发展,是这一思想系统性的逻辑写照。

二是战略与策略相衔接。从实践向度上看,这一思想立足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环境、战略任务、战略阶段、战略风险、战略方向,围绕战略前瞻性、战略全局性、战略稳定性、战略原则性系统谋划战略布局,突出战略清醒、战略主动、战略自信、战略举措、战略思维、战略支撑,强调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另一方面,这一思想将战略的原则性与策略的灵活性有机衔接,突出策略制定、策略选择、策略组合、策略创新,强调用符合实际的策略方法创造战略优势。基于体系设定来看,这一思想在实践向度上的系统性体现为战略指引与策略指导的有机一体,既是战略上的系统规划图,也是策略上的系统路线图

三是守正与创新相统一。从逻辑沿循上看,这一思想的内在逻辑围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机展开。一方面,这一思想坚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贯通于思想体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把握时代、观照实践。另一方面,这一思想立足的辩证关系,在守正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系统化。从逻辑展开的系统性来看,这一思想的内在逻辑有机展开,表现为逻辑严密的科学体系。

(二)在要素组合上的系统性

在要素组合上,这一思想呈现出体系分布的系统性。马克思指出,一个有机系统的内部要素呈现着优化组合的趋向,不同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从马克思主义系统论来看,思想体系的系统性体现在内部要素的有机组合。在这一科学体系下,由思想要素组合而成的基本范畴系统分布,呈现出要素组合上的系统性。

一是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各方面。在改革方面,这一思想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作出原则确立和目标指引,强调改革的方向、道路、地位、作用、路径、方法。在发展方面,这一思想明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理念、发展阶段、发展格局、发展道路、发展方式、发展战略、发展路径、发展条件、发展效益、发展安全等原则性方向性问题,强调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在稳定方面,这一思想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风险挑战,强调在四大考验四大危险中防范化解重大系统性风险,突出系统保障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二是统揽内政外交国防各领域。在内政领域,这一思想对国家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作出总体擘画和系统搭建,着眼系统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强调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在外交领域,这一思想坚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突出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的时代必然性。在国防领域,这一思想立足新时代强军目标,着眼国防建设的系统推进和系统布局,强调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现实必然性。

三是聚焦治党治国治军各环节。在治党环节,这一思想将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关键环节,强调系统发挥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在治国环节,这一思想将全面依法治国作为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必要环节,强调将依法治国的系统推进作为国家治理的一场革命。在治军环节,这一思想将从严治军和依法治军系统结合,突出系统完善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从要素组合的系统性来看,这一思想的内在要素有机组合,表现为系统全面的科学体系。

(三)在层次结构上的系统性

在层次结构上,这一思想呈现出体系构成的系统性,是内在完备的科学体系。从系统论来看,内在的完备是一个科学体系的评价标准。作为一个内在完备的科学体系,其在体系构成上呈现出内部结构的有机排列。

一是宏观层面六大思想一体配套。作为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这一思想在总结提炼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经验基础上,系统形成一系列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六大思想,即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这一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六大思想面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防和军队建设、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外交领域建设、法治建设、文化建设,形成体系构成上的一体配套,系统体现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宏观面向。

二是中观层面重要思想相互衔接。作为新时代党和国家理论发展和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一系列面向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思想系统提出,具体包括关于党的自我革命、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宣传思想工作、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新时代政法工作、新时代人才工作、青年工作、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网络强国、平安中国建设等重要思想。一系列重要思想形成体系构成上的相互衔接,系统体现着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中观面向。

三是微观层面重要论述综合完备。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指导纲领和行动指南,这一思想在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座谈、重要调研基础上,系统形成一系列关于各项具体工作的重要论述,系统体现着指导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具体工作的微观面向。一系列关于各项具体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总领全篇,以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立论开篇,以具体工作实际布局谋篇,在体系构成上综合完备,呈现出层次结构的有序布局。从层次结构的系统性来看,这一思想的内在结构有机排列,表现为内在完备的科学体系。


四、从理论结晶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理性


学理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性。从思想定位来看,这一思想它源自实践,又指导实践,是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实践中产生的理论结晶。作为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这一思想凝结着科学深邃的学术理论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结晶。恩格斯在论述理论是什么的问题时指出:共产主义作为理论,是无产阶级立场在这种斗争中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理论概括。这一思想正是新时代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理论表现和理论概括,体现着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贡献、对深化重大理论和实践认识的历史性贡献、对回应和破解全球发展难题的世界性贡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加强对这一思想的学理性研究,重在阐明其不是一纸文章而是一本论纲,是博大精深和科学深邃的思想理论体系。

(一)在原创性贡献上的学理性

在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方面,这一思想从新的实际出发作出新的原创性贡献,在坚持中发展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推进理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恩格斯撰写《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论著,系统阐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统一性,以深刻的学理捍卫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来看,这一思想内蕴着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观照,凝结着马克思主义的鲜明标识,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重大原创性贡献,标注出马克思主义发展新高度。

一是立足中国主体性,开辟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境界。作为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这一思想立足中国主体性,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创造性提出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的哲学原理和方法论,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注入全新内涵。这一思想坚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于马克思主义人民史观强调人民至上,基于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科学判断,基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发展学说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论断。从原创性贡献来看,这一思想在坚持中发展出具有中国主体性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二是立足道路特殊性,开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这一思想立足中国道路的特殊性,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和方法论,开创性提出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有机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这一思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强调加快构建新质生产力。这一思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资本理论,突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重要作用,强调资本发展的规范和引导。从原创性贡献来看,这一思想立足我国经济发展实际,形成一系列指导我国经济发展的理论创新成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注入新的实践内涵。

三是立足真理普遍性,开辟当代科学社会主义新境界。这一思想立足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普遍性,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当前时代、当今文化、当下国情相结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原则、方向等重大问题作出原创性阐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有机统一,在理论和实践上为社会主义建设学说注入全新内涵。这一思想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突出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这一思想坚持发展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和人类社会发展理论,开拓性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原创性贡献来看,这一思想谱写出二十一世纪科学社会主义新篇章,体现着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学理性。

(二)在历史性贡献上的学理性

在深化重大理论和实践认识上,这一思想从新的时代条件出发作出新的历史性贡献,进一步拓深对马克思主义经典问题的理论认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条指导性的线索,对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去认识。据此,这一思想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提供了一条指导性的线索,以全新视野深化一系列规律性认识。

一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理论认识达到新的历史高度,在历史认识基础上提出和解答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课题。这一思想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总结运用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历史经验,深刻解答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在一系列管党治党理论创新基础上,这一思想聚焦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探索出解答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引领推动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新局面,进一步标示出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新高度。

二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理论认识达到新的历史高度,在历史认识基础上提出和解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理论命题。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时代要求,这一思想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论断,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战略安排,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不断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明的理论特色,进一步揭示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

三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认识达到新的历史高度,在历史认识基础上提出和解答着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议题。作为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着眼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议题,为解答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出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一思想坚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围绕人类社会面临的现代化问题推动拓展人类文明新形态,深刻揭示出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科学回答新的历史方位下人类该怎么办的现实问题,进一步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新的历史性贡献。

(三)在世界性贡献上的学理性

在回应和破解全球发展难题上,这一思想从新的世界历史大势出发作出新的世界性贡献,为解决全球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应对世界面临的共同性挑战作出中国式贡献。马克思指出,理论满足需要的程度,决定着理论实现的程度。党的二十大报告从三个方面突出这一思想的世界性贡献,深刻回答当今世界面临的三大问题

一是回应世界之变,以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破解和平赤字。面对世界百年大变局,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难以破解当今世界面临的现实困局,霸权主义、冷战思维、强权政治等世界性挑战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切,世界和平发展繁荣事业受到非传统性和不确定性因素的叠加影响。在此背景下,这一思想倡导以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共创世界和平发展未来,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强调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主张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和平交往新路。从世界性贡献来看,这一思想是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新超越。

二是回应历史之变,以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破解发展赤字。站在当下历史的十字路口,传统的世界经济理论面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民粹主义、逆全球化等思潮冲击,经济增长、地区问题、贫富分化成为全球发展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挑战。在新的历史关口,这一思想倡导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突出缩小南北发展鸿沟和促进全球发展平衡,提出超越资本逻辑的世界经济发展新路。从世界性贡献来看,这一思想是对传统世界经济理论的新超越。

三是回应时代之变,以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破解治理赤字。当今时代,世界范围内的债务危机、气候危机、生物危机、卫生危机等治理性危机不断涌现,全球治理体系运转失灵现象时有发生。在此背景下,这一思想倡导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突出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强调构建符合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价值共识的发展观、合作观、安全观、生态观,提出面向时代发展的全球治理新路。从世界性贡献来看,这一思想是对传统全球治理理论的新超越。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随着实践深入而不断丰富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具有整体性的内生属性、系统性的鲜明特性、学理性的理论品格,体现着内涵丰富、内在统一、内生发展的思想理论形态。在实践基础上坚持和发展这一思想,必须完整、全面、深刻把握本质规定性。随着实践进程的不断深入,有如一块整钢科学体系不断丰富和拓展,不断凝结出韧性发展的理论结晶,呈现着与时俱进的动态开放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持续不断推进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从体系化学理化过程来看,这一思想凝结着深厚的原理、深刻的哲理、深彻的道理,是新时代治国理政的百科全书。立足党的二十大对这一科学理论体系的拓展升华,从一块整钢”“科学体系”“理论结晶的思想定位出发研究阐释这一思想的本质规定性,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研究的应有之义。在此基础上,持续深化学科体系、话语体系、价值体系研究,是进一步拓深研究向度的应然旨归。


(责任编辑 李 青)

原文刊发于《江淮论坛》2024年第1期,编发微信时有删减。

原文引用:安翔宇,王明生. 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整体性系统性学理性[J].江淮论坛,2024(1):5-12.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jhlt1958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徽州大道1009号

邮编:230051

电话:0551-63438336

网址:www.jhlt.net.cn

投稿电子邮箱 :

政治与法律:jhltzyf@163.com

哲学与历史:jhltzyl@163.com

经济与生态:jhltjys@163.com

社会与文化:jhltsyw@163.com

语言与文学:jhltyyw@163.com

管理与教育:jhltgyj@163.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江淮论坛杂志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