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建议就要大胆提(仿“浙江宣传”作)

顾意 观人随笔 2022-12-15

最近一段时间,各地陆陆续续放出了关于防疫的优化措施。一个“优”字,其实体现着广泛的共识,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我们都认为这个方向是优的,是正确的,是向前的。

这些地方的优化措施通告,一经官方平台发布,很快就十万+,比平日里的文章更快。这种“快”里,其实潜藏着民众的期盼和情绪。也不只是官方的,还有来自民间的建议,经过官方平台的加持,哪怕只是“疑似”或“误会”,也很快刷屏。

人们不想只等待信号,也要主动成为信号的一部分。

当然,也有一些人会觉得,某些措施和建议,太过大胆了。“大胆”这个词,不知道是一种褒扬还是高级黑,但是建议嘛,就是要大胆提。只有大胆提,才会有干货,有价值,有进步。解放思想,实事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就是当年的“大胆建议”,如今人人耳熟能详,稀松平常。

建议超前一点、夸张一点,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因为能否作用于实际的决定权,并不在建议者嘴里,而在听建议者的脑子里。

还有人提建议,这是好事。如果没有人提建议,所有人面对什么政策措施都是“好好好”“对对对”“支持支持支持”,那一定不是好事。

应该珍惜还有人提建议的日子。专家可以提,媒体可以提,普通民众也可以提。建议不分贵贱,人人建议平等。建议可以不对,但不可以没有。

这三年来,是我们共同经历的,人人都在参与,人人当然也享有发表自己看法,提出建议和意见的权利。

我看到有人做了一个视频,是三年来我国的疫情地图——抗疫3年其实我们清零了很多次”。今天,很多官方媒体也发布了这条视频,比如大众网、中国网等。

最近,新华社也发布了一篇评论《优化防控措施 树立抗疫自信》。什么是抗议自信?积极、坦然、虚心听取来自民间的建议和意见,就是抗疫自信最直接的反映。

建议得不对,可以反驳,这是自信;反驳得有理有据,让建议者及其附和者心服口服,这是能力。每一个握权者都应有这样的自信和能力。

所谓“听民声、察民情、知民意、解民忧”,能不能“知”“解”的前提,是能不能听到、察到。

今年,“专家建议”上了很多热搜。随后,一句“建议专家不要再建议”成为网络通用语,用以回应一些专家的各种奇葩建议。人们为什么反感这些专家建议?

就是因为在现在的舆论场,专家的建议太多了,民众的意见太少了。

很多时候,民间的建议不见得不比所谓的专家更加科学、合理。因为民间是政策的最终落点,民众是最终的获益者或受伤者,他们面对的问题和困难是更加真实的、具体的,也就更加出自实际、发自肺腑。

细看那些专家的建议,也都是针对具体的社会问题在一本正经地作答。但遗憾的是,纸上谈兵久了,他们把解决社会问题也当成了应试教育。你会发现一个问题,很多专业人士于私下场合,在和朋友亲人面对面的时候,是能够说人话的,但是一在正经场合聊严肃议题时,就不自觉地绕来绕去、云里雾里,为什么?    

当镜头语言过于坚持某种正确性的时候,当他们在发言时要不自觉地进入某种和谐、舒适的模版时,他们说出的话,自然也就离题万里了。

民间舆论场不该只有退休的胡锡进。人人可建议,建议为人人,让更多人的更多建议、不同的建议、有争议的建议上热搜,这本就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部分。


防走失,请关注:


继续阅读:

快收起你的傲慢吧

“人民至上”是什么

勇敢地去关心人

我现在很自信,相信一切皆有可能

鸡毛都不够用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