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裔科学家陈刚被捕,中美科学交流如何正常化?这一点很重要!

张田勘 科思 2021-06-17

撰稿 | 张田勘
2021年1月14日,美国司法部官网公布一则消息,美国工程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MIT)教授陈刚因未能向美国能源部披露其在中国的工作和获得的奖励而被逮捕和起诉。
据最新消息,2021年2月4日,陈刚的律师布莱恩·凯利(Brian T. Kelly)和罗伯特·费舍(Robert Fisher)向法院提出动议,申请制裁美国司法部马萨诸塞州区检察官安德鲁·莱林,因为其在陈刚这一案件中利用公共舆论干扰司法公正。
▲司法部网页截图
陈刚被捕是此前一些华裔美国科学家遭遇的重现,但这次陈刚被捕激起的不是涟漪,而是巨浪。通过层层梳理,或许可以略知其中一些端倪。

陈刚被捕的“事实”和“理由”



陈刚是美籍华人(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现任MIT帕帕拉多微纳米工程实验室主任和固态太阳能热能转换中心主任。
根据美国司法部的起诉文件,陈刚被控“电信欺诈”,即未向美国能源部披露从中国的多个机构获得的合同、任命和奖项;“未能提交外国银行和金融账户报告”和“向美国政府机构做出虚假陈述”(在纳税申报单中虚假陈述)。

▲陈刚(图/麻省理工学院网页)


对于“电信欺诈”,负责此案的波士顿联邦检察官安德鲁·E·莱林提出了两个“事实”:
一是,陈刚2017年向美国能源部申请270万美元资助时,没有披露与中国有关的五个关系;
二是,在陈刚的2019年的进度报告中,他没有列出这些机构以及三家新的中国机构,其中一家机构承诺向他支付35.5715万美元。
所谓陈刚与中国的五种关系是指,陈刚担任了中国南方科技大学顾问、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评审专家、中关村发展集团战略科学家、中国留学生基金会顾问、中国第四届海外专家顾问。
“未能提交外国银行和金融账户报告”的“事实”是指,陈刚账户上存有超过一万美元的存款没有依法申报,而美国法律规定海外账户存款超过1万美元必须申报。
“在纳税申报单中虚假陈述”是指陈刚教授隐瞒了部分来自中国的收入,因为自2012年以来,陈刚在中国担任了多项职务,目的是通过提供建议和专业知识,促进中国的科技发展,并获得经济补偿。
从2013年开始,陈刚在MIT的研究已经获得了美国联邦机构授予的1900多万美元的资助,但同时自2013年以来,陈刚接受了大约2900万美元的外国资金,包括来自中国南方科技大学的1900万美元。
根据美国的法律,陈刚在申请美国某机构,如MIT的研究经费时,应当披露目前正在接受的各项支持与资助(只要超过5000美金),以避免利益冲突,但他未能如实披露同时从中国南方科技大学等机构获得的研究经费。
另外,美国大学也要求员工如实申报自己的收入,但陈刚未能依法披露自己具有1万美元以上金额的收入和在中国拥有银行账户的事实。
根据美国法律,对电信欺诈的指控最高可判处20年监禁、3年的监管释放,以及最高25万美元的罚款。
对未提交外国银行账户报告的指控,最高可判处5年监禁、3年监管释放,以及25万美元的罚款。
对虚假陈述的指控规定,最高可判处5年监禁、3年监管释放,以及罚款25万美元。
起诉文件称,判决将由联邦地区法院法官根据美国量刑指南和其他法定因素做出。

MIT校长与饶毅的声援



1月14日,美国联邦调查局对陈刚盘问6小时、笔录25页,但是对于种种指控,陈刚并不认罪。


当天,陈刚支付100万美元保释金获释。


MIT校长L.拉斐尔·莱夫(L. Rafael Reif)也在当天给学校师生员工发送邮件称,对陈刚事件表示震惊,陈刚是一位广受尊敬的学者和教师,他的被捕令人惊讶、深感痛苦和难以理解。


▲L. Rafael Reif给学生发送的邮件(图/MIT News)



1月22日,MIT校长莱夫再次发布公开信,主要回应MIT和中国南方科技大学合作的事情。


莱夫说,陈刚教授代表麻省理工学院出任该中心首届教务主任,但这并不是一次个人合作;这是一个系的合作,由MIT支持。


根据协议,南方科技大学将在5年内支付2500万美元给MIT。其中,1900万美元用于合作研究和教育活动,600万美元作为捐赠,用于支持MIT的建筑改造项目和研究生奖学金。


迄今为止,MIT已经收到了协议承诺的一半金额,这笔资金已被用于支持一些机械工程系成员的研究和教育活动,以及奖学金和各种运营费用。


换句话说,这些资金是为了推动一群同事的工作,以及MIT的研究和教育使命。与南方科技大学的合作,是MIT院系主导的众多合作关系之一,对象是学术机构。众所周知,包括国际合作在内的合作种类,对推进前沿科学至关重要,这在学术界很常见。


中国国内的反驳理由以生物学家、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的观点为代表。


在陈刚被保释后,饶毅写了一封《致MIT校长副校长的信》并公之于网络。


总结这封信的要点是,“陈刚与中国的关系是学术界非常正常的关系”,美国逮捕和起诉陈刚是选择性执法和“种族主义”


饶毅(图/网络)


饶毅认为,陈刚与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学签署的合约是代表MIT,不是代表他本人;陈刚与中国的五个关系“都无关陈博士(陈刚)的研究经费”,因此不用向发放研究经费的机构披露;这五个关系中的四个在一年内只需要用他半天时间的工作量,与他有关系的机构不过是用他的名字,以便报告上级咨询了国际顾问;美国科学家为外国基金发放单位(如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是常规工作,如果不披露为中国国家基金会做评审工作是犯罪,那么所有MIT教授都可以被起诉曾经为以色列、意大利或英国政府的经费机构评审过研究课题。


来自MIT同事的联名信



陈刚的100多位MIT同事也向校长发出联名信,以阐述陈刚无罪的理由。


信中说,逮捕陈刚教授而公布的刑事起诉书中包含了一些严重错误和误导性的陈述,包括:


指控1:自2013年以来,“陈刚和他的研究小组已经收到了大约2900万美元的外国资助,包括来自中国南方科技大学的1900万美元。”


事实真相:陈刚没有得到2900万美元,MIT才是这笔钱的接受者,这笔钱使学院、许多教师和学生的研究项目受益。


指控2:南方科技大学作为中国政府的代理人运作,因此不是一个合法的合作组织。


事实真相:MIT和南方科技大学建立了一个正式的中心,是MIT任命陈刚教授为这个中心的教务主任。该中心的使命是鼓励科学和教育交流,陈刚教授正是这么做的。MIT与其他国家的大学也有类似的关系。如果美国政府认为这种合作研究关系是不适当的,可以通过立法或依靠行政权力来解决。


指控3:陈刚在申请和报告能源部的一项拨款时隐瞒了自己与中国合作的隶属关系,并因此犯下了“电信欺诈”这一联邦重罪。


事实真相:陈刚教授的科学合作、以及与中国的更广泛的联系,是一个被广泛披露和公开的问题,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对公众有所隐藏,更不用说美国能源部资深的拨款审查员了。陈刚教授一贯地、持续地、广泛地在他的出版物中赞扬这些科学合作和资助,这些出版物在这项资助执行之前和执行期间都可以在公共数据库中找到。从更普遍的角度来说,陈刚教授所涉及的广泛的合作远非秘密。


指控4:陈刚推荐学生到中国工作,并获得中国政府资助的奖学金。他是中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审稿人,(并)为中国服务。


事实真相:为学生推荐国际职位和奖项,以及为美国和世界各地的科学界审查提案和项目,是我们作为教师工作的重要且常规的部分这种行为会被描绘成不恰当的、非美国式的,或者是对外国势力的服务,这对我们所有人都是一种侮辱。审查科学提案和推荐学生的职位和奖项是一项日常活动。


指控5:“他故意和蓄意骗取(纳税人)1900万美元的联邦拨款,利用我们的系统来加强中国的纳米技术研究。”


事实真相:这一广泛和毫无根据的指控没有得到任何证实。多年来,陈刚教授在MIT的研究部分得到了联邦政府的资助。陈刚教授的研究造福了美国的科学和技术,提升了MIT在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地位,为全球科学界、以及许多美国和国际学生做出了榜样。数十份科学出版物表明,陈刚教授的意图和对研究支持的使用,与MIT开展优秀基础科学研究的核心使命是一致的。


因此,美国检察官的行为已超出范围,模糊了信息披露的违规行为与更严重的犯罪——例如间谍活动或知识产权盗窃——之间的界限。


寒蝉效应与蜜蜂现象



毫无疑问,陈刚被捕被诉在国际上对科研人员造成了寒蝉效应,无论是美国本土还是已经入籍美国或正在美国学习研究的科研人员,尤其是在美国工作、访问、学习的中国研究人员。


这种寒蝉效应又源自蜜蜂现象,体现为,四处采蜜,回巢酿蜜。


无论是久远的历史还是今天的现实,科学交流都是双向和共赢的,但还是有一个突出的现象,科技和学术水平低和欠发达国家的研究人员流动到科技和学术水平高和发达国家去学习。这就造成了高水平者担忧低水平者盗窃知识产权,或者科研人员学成并取得成果后,转移到自己的母国。也就是,到发达国家“采蜜”,回母国“酿蜜”。


▲陈刚(图/网络)


这种担心可以说是正常的,但是采取的解决方案却有不同。


美国现在采取的方式并非理性和公正的,而是以防止犯罪的方式来阻止科研成果转移。


检察官莱林表示,“与外国研究人员合作并非非法,但是说谎(虚假陈述)是非法的”。把虚假陈述,也即主要是把未披露利益冲突视为非法(犯罪),实际上在很多时候都既不符合客观事实,更是在罗织罪名。


在这方面,郗小星事件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2015年,美籍华裔科学家郗小星被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指控向中国输送敏感的超导技术,并被美国司法部门以两项罪名起诉:电信欺诈罪和协助、教唆欺诈美国政府罪。


▲郗小星(图/天普大学郗小星主页)


然而,事情的最终结果颇具戏剧性。


郗小星出生于北京,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在德国工作两年后,1989年,他和妻子应聘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工作,后加入美国籍。2009年,郗小星被美国天普大学聘为教授,2014年被任命为天普大学物理系系主任,他是国际上著名的二硼化镁超导薄膜技术领域的专家。


2015年5月21日凌晨,还在睡觉的郗小星被门铃声惊醒,多名FBI探员闯入其家,当着他妻子和12岁女儿的面,将其拷走。


郗小星被指控向中国输送敏感的超导技术,证据是他给中国同事发送的邮件中有一种敏感的实验室设备,俗称“暖手器”的精密仪器设计图。如果罪名成立,他将面临高达80年的监禁和最高100万美元的罚款。


但在后来的审判中,多位专家指出FBI指控中的关键证据有误。郗小星邮件中的设计图并非检方所谓的精密仪器,而是一项德国科学家发明于1993年的“公开的、非敏感的且商业价值不高”的技术。FBI特工和检察官弄错了最核心的证据,把不敏感的设计图当成了敏感的设计图。


经过4个月调查,美国司法部门被证明搞错了,并于当年9月撤销起诉。


1月26日,在哈佛大学物理学系组织的一个在线学术报告上,当年的事件当事人郗小星结合自己的经历声援陈刚。郗小星表示,美国针对华人科学家的类似指控是一种“新麦卡锡主义”。


他也提出了几点经验之谈:首先,当看到类似案件,指控某人为中国窃取机密时,不一定为真;其次,清白的华人科学家遭到了不公平的指控;其三,美国司法部将与中国的合作视为犯罪。


国际学术交流的价值遭遇挑战



陈刚事件在华人科学界留学圈和海内外媒体掀起了一些舆论波澜。有人关心的是类似案例对特定科学家群体的不公平对待,有人关心的当事人是否在学术道德或法律上存在事实上的瑕疵,有人关心的是华裔科学家在国际科学交流中扮演的角色和国家利益得失。


综合之前李文和、郗小星、陈霞芬等美籍华裔科学家的遭遇,尤其是美国司法部于2018年11月启动 “中国行动计划”(China Initiative)后,据FBI官员Christopher Wray的说法,有超过1000件针对中国的调查在进行中,每10个小时启动一个与中国背景相关的新案件。这样高强度的执法背景下,特定肤色祖籍出身的科学家们正被放在美国执法当局的显微镜下,监视和搜集可能违法的瑕疵和证据,选择性执法无疑是一种既成事实。此时平时无关紧要的一些小事都可能被放大成学术道德问题或法律瑕疵。除非日常学术工作中滴水不漏,且精通以繁复浩瀚著称的美国法律,恐怕很难有人能逃过刻意构陷。


郗小星(图/网络


在新麦卡锡主义(郗小星语)的恶劣政治环境下,如果科学家们屈服于被民粹政治和种族主义孤立主义绑架的政客操弄,忙于向上纲上线的权力机器输诚效忠,难免会重蹈当年纳粹德国时期著名科学家菲利普·勒纳德的覆辙,更不能免于恐惧的自由(富兰克林·罗斯福)。换一个角度来说,是科学家们坚持真理服务人类的科学精神和国际学术道德的背叛失守。


相对前两个问题,我们更关心的是类似事件对国际科学交流的影响。按照近年美国政府的说法,科研成果和知识产权通过科学交流被中国窃取复制替代,关闭两国交流大门是理所当然的正确手段。事实真是如此吗?不妨先看看美国一家类似智库的独立组织JASON的报告。


JASON早在冷战期间就给美国政府提出国家安全方面的建议。1985年,里根政府决定将非涉密的基础科研领域对所有人公开,并制定了国家安全指令189(NSDD-189)加以管理。然而有人认为,一些基础科研应该对外隔离,避免有人不当利用美国长期的科研开放政策。当时JASON提出一个报告,反对隔离政策。直到今天,JASON报告都持有同样的观点,“相比于将某些基础科研领域对外隔离,科研开放和吸收外国优秀人员的益处更大。”


“保持领先地位将要求美国继续在全球吸引和保留最优秀的科学人才”。外国留学生对美国的研究工作至关重要。“至2017年,超过80万名外国学生在美国接受高级学位或博士后培训。其中,约有272000人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部分中国留学生毕业后选择留在美国,其中有些人成为了美国公民。


从JASON的报告可以看出,中美科学交流带给美国好处远远大于坏处。而两国科学交流给中国带来的好处,三十年改革开放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的事实已经证明。


中美两国科学交流究竟谁是得益者谁是受害者?我们认为,当基础科研不被政治和短视的功利干扰,保持开放交流的时候,国际科学交流对各方参与者来说是多赢的局面。反之,当地缘政治的恶性竞争凌驾于科学研究和国际交流之上,各自闭关锁国闭门造车的时候没有真正的赢家。


科学没有国界,知识属于全人类,只有交流、研讨和教学相长,才会获得成果,并让所有人受益。科学发展到空前文明繁荣的今天,贫困与发展不平衡的痼疾,地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资源耗尽,生物灭绝,病毒变异等人类面临的生存压力也前所未有。尤其已经过去的2020年,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更证明国际科学交流的价值,人类最大的共同对手从来不是彼此,只有携手团结、科学理性地应对自然的挑战,才有更好的未来。


参考链接

1.MIT Professor Arrested and Charged with Grant Fraud,January 14, 2021,Department of Justice

https://www.justice.gov/usao-ma/pr/mit-professor-arrested-and-charged-grant-fraud

2.突发!MIT知名华人教授陈刚被捕!科学网,2021年1月25日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2021-01-15/doc-ikftpnnx7403789.shtml

3.LETTERS TO THE MIT COMMUNITY,

Letter to the community re. SUSTECH Relationship and Professor Chen

January 22, 2021

https://president.mit.edu/speeches-writing/letter-community-re-sustech-relationship-and-professor-chen

4.Deirdre Fernandes Globe Staff, MIT president and faculty members defend professor arrested for China ties,Boston Globe,January 22, 2021

https://www.bostonglobe.com/2021/01/23/metro/mit-president-faculty-members-defend-professor-arrested-china-ties/

5.MIT校长再发公开信声援陈刚,百名教授为陈刚发起致校长联名信,2021-01-23,DeepTech深科技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11KGTET05119734.html

6.Tim Hinchliffe,Conflicts of interest should be disclosed to protect US research from foreign influence: NSF, JASON report

https://sociable.co/technology/conflicts-of-interest-should-be-disclosed-to-protect-us-research-from-foreign-influence-nsf-jason-report/

7.Andrea Widener,New restrictions on foreign scientists or fundamental research not needed, defense panel says,DECEMBER 11, 2019, APPEARED IN VOLUME 97, ISSUE 48

https://cen.acs.org/research-integrity/New-restrictions-foreign-scientists-fundamental/97/i48

8.Research Conflict of Interest,COI/COI Policy updated effective June 1, 2020

https://dosi.duke.edu/conflict-interest/research-conflict-interest

9.美国科学家隐瞒海外合作关系或受处罚,中国科学报,2019/12/15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9/12/433871.shtm

10.Department of Justice’s ‘China Initiative’: Two Year Recap

https://www.ipwatchdog.com/2021/01/03/department-justices-china-initiative-two-year-recap/id=12864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