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重庆乡村振兴与文旅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成功举行
编者按:
2021重庆乡村振兴与文旅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于6月12日在第七届中国西部旅游产业博览会暨2021重庆国际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上圆满完成。本文参考《重庆日报》6月14日第4版重庆新闻。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如何走好乡村振兴这盘大棋,绘就乡村的壮美画卷?
6月12日下午,2021重庆乡村振兴与文旅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第七届中国西部旅游产业博览会暨2021重庆国际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上启幕。
论坛由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支持,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重庆悦来投资集团主办,重庆日报承办,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新乡土团队、北京大地民谣、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共同协办。
嘉宾畅谈乡村振兴
下午2点,高峰论坛正式开始,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副总裁、重庆日报总编辑张永才致欢迎词。
张永才说,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紧跟中央战略,在重庆市委的领导下,全方位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4月21日重庆日报乡村振兴研究院暨培训产业园区落成以来,开启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论坛,探讨乡村振兴与文旅产业发展。
本次论坛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乡村振兴新示范”为主题,到会嘉宾以主旨演讲、案例分享等方式,畅谈乡村振兴战略,为重庆在乡村振兴的探索和实施提供理论经验、全国智慧。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系主任林璧属教授、重庆市北碚区政协副主席秦远好,将就乡村振兴与文旅产业发展发表主题演讲;陕西袁家村课题组组长、国家乡村振兴旅游人才培训基地产业导师宰建伟老师、重庆市秀山县隘口镇党委书记刘红明,将就乡村振兴案例予以分享。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系主任林璧属:
乡村振兴要“把城里人请进来”
在林璧属看来,推动乡村振兴,要充分释放形象驱动、生活驱动、六产驱动、人群驱动、特殊资源驱动5大驱动力,进行风貌型乡村群的形象提升、普通乡村的色彩设计提升、再现传统风情体验、发挥康养功能体验、发扬乡土美食体验、发展旅游产业、举办创意节庆活动、发展艺术产业、发展科创产业、发展户外产业等方式打造。
释放形象驱动力,要有独一无二的“美”、可拍摄的“纯粹”、有异地感的吸引力。
释放六产驱动力,可通过鼓励农户搞多种经营,即农作物种植(第一产业)、农产品加工(第二产业)、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销售(第三产业),通过一、二、三产业的相互融合,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民的收入,使原本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变身为综合产业。
释放人群驱动力,要充分吸引艺术人群、科创人群、户外运动人群等“下乡”。
释放特殊资源驱动力,即利用乡村的名人、名产、生态等特殊资源,做好品牌、做好服务等,为美好生活提供一切可能性,进而实现乡村振兴。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秦远好:
乡村旅游要建立多主体协同治理体系
在秦远好看来,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民俗风情、生活形式、乡村风光、乡村居所和乡村文化等为对象,利用城乡差异来规划设计和组合产品,集观光、游览、娱乐、休闲、度假和购物为一体的旅游业态。在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旅游要实现转型,必须坚持生态优先、因地制宜、以农为本、丰富内涵、共建共享五大原则。
他还表示,推进乡村旅游发展还需建立“政府+企业+居民+游客”多主体协同治理体系,推动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进一步完善乡村旅游配套设施,提升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信息公共服务整体水平,进而推动乡村旅游跨越式发展。
中国乡村振兴袁家村课题组组长宰建伟:
乡村生活综合体助推乡村振兴
基于城市居民对乡村生活的向往,打造乡村生活综合体,是助力乡村振兴的一条可行路径。”在论坛的案例分享环节,宰建伟以陕西袁家村的探索和实践为例,分享了观点。
宰建伟介绍,“袁家村模式”的主要经验有,以支部为核心,以村民为主体;以创新谋发展,以共享促和谐;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构建乡村生活综合体,逐步形成稳定、均衡、规模化客群和消费市场;以股份合作社为切入点,通过二次分配惠及更多群众,实现利益平衡和村民共享;打造农民创业平台,把村民培养成为经营和创业主体,让村民当老板和股东,家家有生意,人人能挣钱;以市场导向,逆向发展,以三产带二产促一产,实现三产融合发展;注重精神文明,加强思想教育,弘扬优良传统,淳厚乡风民俗等。
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潘家恩:
乡村振兴重要一环是念好“人才经”
潘家恩以“弱鸟如何先飞——福建屏南乡村文创经验与启示”为题,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他称,推动乡村振兴,要在整体性视野下让微观案例与宏观脉络相结合、让历史与当代贯通,以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村振兴为整体研究对象,思考其脉络、目标、内涵、特点、张力等。
过去,人们对乡村振兴的更多理解是基础设施,是物质层面上的东西,很少去关注人的问题,而人才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
福建屏南县的成功模式,就是念好了“人才经”,依托传统村落资源优势,探索推行“党委政府+艺术家+农民+古村+互联网”模式,打造人才“蓄水池”,通过引领、活化,一个个“空心村”呈现“人来、村活、业兴”之势。
在引才聚智上,该县建立了“一人一议、一人一策”引才机制,引进了一大批优秀专家团队驻村实施文创项目。
在人才引领上,该县通过“人人都是艺术家”公益油画教学活动、设立文创人才基地“安泰艺术城”等,推动农民、贫困户、残疾人就地转型从事文创产业。同时,以传统古村的“磁场效应”,吸引高素质志愿服务团队进村,参与策划文化活动,推动乡村文化供给向多元化、高品质升级。
在才尽其能上,该县积极吸收人才创意理念,建设天津泰达当代艺术博物馆、先锋厦地水田书店等特色文旅地标,并举办短视频直播培训班等,带动村民将自媒体社交、销售理念融入日常生产生活,共同营销推介乡村优质环境、特色产品、独特民俗等,拉动“朋友圈经济”“网红直播经济”发展,打响屏南魅力乡村品牌。
乡村振兴三大计划发布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12日的论坛现场,还发布了三大乡村振兴计划:“乡村设计师成长计划”“村歌计划”“口述乡村·故乡纪事计划”。
三大计划将培养1000名乡村乡土青年设计师,为1000个乡村创作属于自己的村歌,征集1000篇述说乡村历史、描写乡村风貌的优秀文章。
“村歌计划”将对我市村庄进行走访调研,学习了解村庄的文化历史。然后邀请村民参加村歌音乐工作坊,参与式集体创作,村歌词曲诞生。最终编曲录音制作,完成村歌作品。村歌是村民的心声表达,村歌是村庄的精神体现,村歌是村庄美好的文化名片。相信越来越多的村庄将会唱起自己的村歌。
7月中旬乡学堂拟开首期班
在论坛上由重庆日报、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共建的微信公众号:乡学堂,正式上线。
该公众号作为重报乡村振兴研究院与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共建的线上平台,将承担起乡村振兴线上培训、线上课程咨询、线下实践等多元化培训业务,旨在搭建重庆与全国专家学者、企业家、优秀实践者交流合作互动的平台,聚集高端智力要素、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据悉,乡学堂的六大主力课程将于7月中旬正式展开培训:《村庄经营与乡村治理》《农村“三变”与新型集体经济》《“两山”“两化”与生态价值实现》《文创推进乡村振兴》《“要素回流”与城乡融合》《百年乡建与艺术参与》。接下来,这些课程将陆续走进各地国家级乡村振兴试点乡镇,为乡村振兴理论研究与实践学习的融合创造更为广阔的交流空间。
据介绍,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于今年4月正式成立重报乡村振兴研究院,联合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新乡土团队、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开启多元化乡村振兴培训部署,联合政产学媒的智库资源,探索重庆乡村振兴样板和发展新途径、新模式。为基层干部、乡村振兴实业家提供全面的智力支持,全力助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增收,为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