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冉常建 | 繁荣发展戏曲事业的历史使命与奋斗目标

冉常建 艺术教育杂志 2023-09-29

↑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艺术教育》





特稿



繁荣发展戏曲事业的历史使命与奋斗目标

冉常建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要时刻,党领导人民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这份决议是一份集政治决议、思想决议、战略决议、行动决议于一体的马克思主义光辉文献,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强烈的历史担当。《决议》全面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贯通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发出了迈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响亮号召,对于实现繁荣发展戏曲事业的历史使命与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一、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深刻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戏曲文化的重大意义

《决议》用大量的篇幅总结了在党的领导下文化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重点强调了意识形态工作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重要作用。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文化崇尚“天人合一”的哲学信念和理想主义道德追求,给人生赋予一种永恒、崇高的价值观念。中国文化中“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济世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情操气节、“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道德修养,都是中国文化在人生方面的价值体现。戏曲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我们应该坚持文化自信,正确看待戏曲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特殊作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戏曲文化的步伐。

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可以看到在党的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为解决人类重大问题,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成为推动人类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同时,也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对戏曲文化建设给予了特殊的关注和支持。围绕着建设什么样的戏曲文化、怎样建设戏曲文化,党在文化政策和理论主张上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形成了科学的、系统的思想观点,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戏曲文化起到了思想引领和政策导向作用。

1942年5月,中共中央在延安杨家岭召集文艺工作者举行了座谈会(史称延安文艺座谈会)。毛泽东同志在讲话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文化态度和政策主张,确立了党领导文艺工作的根本方针。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下发的《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提出了“改人、改制、改戏”的任务,确定戏曲应以发扬人民新的爱国主义精神、鼓励人民在革命斗争与生产劳动中的英雄主义为首要任务。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成为新中国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指导方针。1979年,邓小平同志代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发表的祝辞,成为新时期党指导文艺工作的基本纲领。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党的文艺工作举旗定向、掌舵领航。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思想指导。上述一系列光辉文献充分说明,党和国家始终关心和支持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始终关心和支持戏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始终关心和支持戏曲人才的培养与发展。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古老而伟大的民族,创造了绵延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风骨神韵、革命文化的刚健激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兴盛,共同构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戏曲文化的繁荣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戏曲文化不断探索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戏曲文化任重道远,我们要按照总结历史、把握规律、坚定信心、走向未来的要求,把党领导戏曲事业走过的奋斗历程总结好,特别是把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关心和扶持戏曲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总结好,从成功中总结经验,从失误中吸取教训。在建党百年的历史背景下,用党领导戏曲工作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戏曲文化的宝贵经验,为新时代戏曲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科学指引。

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戏曲文化,要把握好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戏曲文化的发展质量和效益。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传统文化中提炼当今时代需要的思想理念、道德规范、价值追求,进行艺术转化和质量提升,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戏曲精品。新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价值观念、审美趣味都在发生变化,戏曲文化要顺应时代变化,按照新的社会理想和价值标准,确定戏曲作品的时代主题,创新舞台形象的时代风貌,深刻而生动地展示建党百年的伟大成就,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二、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深刻理解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戏曲文化接班人的重大意义

繁荣发展戏曲创作、推动传统戏曲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须有大批德艺双馨的戏曲名家、领军人物、人才队伍。文艺是给人以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的,艺术家自身的思想水平、业务水平、道德水平是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带动高校其他工作。中国戏曲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因此,要把思想价值的引领放在首位,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戏曲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决议》指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人,培养造就大批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围绕培养什么样的戏曲人才、怎样培养戏曲人才,不断出新策、开新局、育新人。

新中国的戏曲教育确定了共产党的领导,明确了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目标。上世纪50年代,由国家出资开办了一系列国营戏曲学校,成立了众多国营戏曲剧团,培养了大批社会主义戏曲事业的接班人。为了传承发展优秀戏曲艺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思想觉悟、达到中专文化水平、掌握比较全面专业技能的新型戏曲人才,全国各地开办的中专戏曲学校坚持全面发展、因材施教、普遍培养、重点提高的方针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向,实现了从科班教育向培养社会主义戏曲事业接班人的历史转型。1978年,中国戏曲学校升格为中国戏曲学院,先后招收戏曲本科生和研究生,逐步建立起了中专、本科、研究生三级戏曲人才教育体系,为全国戏曲院团培育了大批不同层次的优秀人才,极大地推动了戏曲事业的繁荣发展。

2020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的回信中指出:“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希望中国戏曲学院以建校70周年为新起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广大师生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良传统,坚持守正创新,在教学相长中探寻艺术真谛,在服务人民中砥砺从艺初心,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为新时代戏曲事业的繁荣发展指明了目标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推进戏曲事业繁荣发展,培养社会主义戏曲文化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注重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艺双馨、全面发展的戏曲人才。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必须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课程思政是党中央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新教育理念,能够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想政治资源,发挥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新时代戏曲教育应不断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价值,提升课程思政的教育成效;凝练当代思政课程的核心内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为党和国家培养堪当重任的优秀戏曲人才。

新时代戏曲教育的课程思政要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教育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脉,富有中国心、饱含中国情、充满中国味。在戏曲创作课和戏曲剧目课上,注重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使其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在戏曲理论课和戏曲技法课上,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通过培养学生认识美、欣赏美、体验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其具有美的素养、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境界,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远大理想、高尚道德、人文精神、科学态度、艺术情怀和创新意识,践行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代戏曲人。


三、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深刻理解创建中国特色戏曲学科体系的重大意义

《决议》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高度概括为“十个坚持”,其中第三条是坚持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没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就不可能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百年奋斗的伟大实践和历史成就。同时《决议》也提醒人们,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共同特征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深入学习领会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贯彻落实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对戏曲理论研究的科学指导,加快中国特色戏曲学科体系建设步伐。新时代中国特色戏曲学科体系建设面临着四个主要时代背景,即习近平文化教育思想、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新文科建设和“双一流”建设。这四个时代背景分别构成新时代中国特色戏曲学科体系的指导思想、学科基石、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

创建中国特色戏曲学科体系同样面临着建设什么样的戏曲学科体系,以及怎样建设戏曲学科体系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国,但目前在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上的能力和水平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还不太相称。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推进中国特色戏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决议》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传承和弘扬优秀戏曲文化,创建中国特色戏曲学科体系,同样应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推进中国特色戏曲学科体系建设的系统化、时代化。

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目标,加强戏曲学科专业历史与现状的研究,确定中国特色戏曲学科的建设思路,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达,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在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应深入发掘传统戏曲理论的哲学智慧和美学精华,立足现代,面向未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实现传统戏曲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创建符合中国戏曲艺术实践、独具特色的戏曲学科体系。

表意主义戏剧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是在千百年来无数戏曲从业者艺术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按照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中国戏曲的艺术实践进行系统总结而得出的理论观点。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孕育了独一无二的表意主义戏剧。中国戏曲是以程式性歌舞意象表现审美生活的表意主义戏剧,其中彰显着中国戏曲的哲学之源、美学之根、艺术之体,体现着中国的哲学精神、美学原则、艺术追求,形成了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神韵。在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引领下,我们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戏曲艺术实践进行全面的科学研究,更加系统地构建以表意主义为基础的中国特色戏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不断推进中国特色戏曲学科体系建设的新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要深刻领悟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全体戏曲人应围绕建设什么样的戏曲文化、怎样建设戏曲文化,培养什么样的戏曲人才、怎样培养戏曲人才,创建什么样的戏曲学科体系、怎样创建戏曲学科体系,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实现繁荣发展戏曲事业的历史使命与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戏曲人才培养体系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8ZD04。

作者简介:冉常建(1966-),男,河北顺平人,博士,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戏曲导演学会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戏剧与影视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END


|本文刊于《艺术教育》2022年3月刊
|微信编辑:Mona|






AM 新媒体矩阵

(点开二维码长按关注)





    往期精彩回顾

周星、王一川对谈:艺术审美、艺术批评与艺术理论阐释的独特创造

艺术与科学:吴戈、石自东对谈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艺术教育(上)

艺术与科学:吴戈、石自东对谈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艺术教育(下)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 郭淑兰:建党百年艺术教育发展历程(上)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 郭淑兰:建党百年艺术教育发展历程(下)

周星、刘伟冬对谈:综合性艺术院校发展之路与综合性素养的趣味追求

吴戈、孙惠柱对谈:世界艺术教育格局中的中国艺术教育

周星  庞茂琨 | 美术教育的思路与专业性美术院校的发展之路

冉常建 | 美国高校人才培养对中国艺术类大学教育教学的启示

郁正民 | 多视角的跨界族群音乐研究

吴戈、巴图对谈“新时代艺术教育的规划、战略与使命”

刘伟冬: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年新美术运动”发展历程述略

还原艺术学理论学科的设置初衷 | 仲呈祥

艺术学理论的方位与担当 | 黄宗贤

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定位、存在问题和应对方法 | 王廷信

徐翔 | 戏剧学学科建设:既是一份事业,更是一门科学

张道一 梁玖 | 得闻至理大学问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新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