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破格晋升背后的辛酸与争议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才始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清人龚自珍那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诗句,至今仍振聋发聩,提醒我们选贤任能应超越常规,广开才路。
然而,在现实的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学历这一标签往往被过分放大,成为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
近期,张家界市教育局局长郑朝霞的拟任公示,因其“学历破格”的备注而引发广泛讨论,再次将学历与能力的关系推向了风口浪尖。
郑朝霞,这位出生于1970年的女性干部,凭借中专学历在仕途上稳步前行,并最终获得拟任市州人大常委会副职候选人的机会。
这本是对其工作实绩和群众认可的肯定,但“学历破格”的字眼却让人不禁思考:
为何在强调能力至上的今天,学历依然能成为衡量干部价值的重要标尺?
从逻辑上讲,干部选拔的核心应聚焦于其工作表现、政绩成果以及群众口碑,而非单纯依赖一纸文凭。
学历,作为个人早年学习经历的证明,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但绝非评价其工作能力和贡献的唯一标准。
尤其在当今社会,学历贬值、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的背景下,过分强调学历:
不仅忽视了人才的多样性和发展潜力,更可能误导人们将精力过多地投入到追求学历的竞赛中,而忽视了实际能力和工作实绩的提升。
回顾历史与现实,不乏低学历却成就斐然的杰出人物。
河南商丘虞城县长班春丽,以中专学历在基层默默耕耘数十年,最终赢得群众的认可与尊重;
作家铁凝,高中学历却凭借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卓越的创作才能,成为国家领导人之一。
这些案例无不证明,学历并非衡量人才高低的唯一标尺,关键在于个人的实际能力和对社会的贡献。
因此,对于“学历破格”的现象,我们应持审慎态度。
一方面,要肯定那些在工作中表现出色、群众公认的干部,不因学历低而埋没其才华。
另一方面,也要警惕学历崇拜的弊端,避免陷入唯学历论的误区。
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应更加注重实践经验和实际能力,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让真正有能力、有作为的干部脱颖而出。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共同营造一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工作、不断学习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只有这样,才能打破学历的束缚,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总之,打破学历桎梏,以实绩论英雄,是新时代干部选拔任用的必然要求。
让我们携手努力,为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开放、包容的人才发展环境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