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50.杜牧《山行》


♪  点击上方绿色按钮⊙收听


朋友你好!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晚唐著名诗人杜牧的名篇《山行》。首先我们来一起分享这首诗。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我们在小的时候应该都读到过,但今天我们重温这首诗,感觉还是蛮有新意的。


先来看看这首诗的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这句诗,其实有两层意思。第一层说,远远的望去,在这个寒山之上,什么叫寒山啊?看上去特别冷的山是吗?你别忘了这首诗啊,是写在深秋季节,所以一说寒山,我们就能感觉到,在山上有一种萧瑟之感。有寒风吹过,有寒石在上,人走在这个寒山上,都是瑟瑟发抖。那么就是在这个寒山之上,远远的望去,看到了什么?有一条石头的小路,弯弯曲曲的从山下一直深入到那山的深处去。



咱们都看过中国古代的一些著名的山水画,在这些山水画当中的往往使用了大量的笔墨来点染这山上大的石块、山崖。在这个山崖的缝隙当中,往往用那个毛笔点染出一层一层的石阶,这些石阶,弯弯曲曲地分布在山间,从这里转出,又转入到山的深处去。所以这个“远上寒山石径斜”有山路,有石路,本身就给人这样一种感觉。这山虽然大,树林虽然密,山里的水虽然冷,但是这山里有人气儿,这山里头有人家。所以“远上寒山石径斜”,有了这“石径”二字就已经为第二句的“白云生处有人家”埋下一个伏笔。


第二“远上寒山石径斜”的第二层意思是什么呢?就是诗人在这个时候,已经登上了寒山,脚步已经踏在了这斜斜的石路上,正在往山里头走。所以你看就这么一句诗说了俩意思。一是远望寒山,曲曲折折的石径,向深山更深处蔓延,第二个意思呢,自己从远处赶来,已经登上了寒山的石径,沿着这歪歪斜斜、平平侧侧的石径,深入到了深山的更深处。


那么这诗人到底要往深山的哪里去了?也就是说这一条石径到底延伸到哪儿去呢?这可不就是第二句说的“白云生处有人家”。咱们还都记得中唐诗人贾岛有一首诗《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有高山就一定有白云,这白云和山从来都是相互依存的。我们之前已经说了“远上寒山石径斜”,它有它的妙处,但是如果没有第二句“白云生处有人家”那么第一句的妙处,它也落不实。所以这第二句“白云生处有人家”给我们呈现了一个更加悠长深远,也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画面。



白云遮蔽下的人家我们能看到吗?可能看不到。所以诗人在这里是把白云作为一个媒介来写。换句话说是借着白云来写自己心目当中的人家。它既有第一句延伸而来的那种悠远而深长的纵深感,同时呢,又借着白云的点染,显得这点人气虚无缥缈。说白了好像有点仙气。这一句是有所争论的,有的版本写的是白云深处,是深浅的“深“,还有的版本呢,就咱今天讲的这生长的“生”,这俩字不一样,读音有点相近,可是意境完全不一样。要用深浅的“深”,那就是只往白云的最密的地方,最深的地方,最寒的地方走。你想那白云的最深处,那得是个什么地儿啊。我们经常想,白云最深处浓云密布,那是要下雨的地儿。这个我可真有切身的体会。


有一年,我和几位朋友到皖南的乡村去玩啊,正是细雨飘渺的雨季,我们到达当地的时候,已经上午10点多钟。远远的望去,这个山村有像海一样的一片竹林,而在竹林的上方笼罩着一大片的白云。真的不夸张,就像竹林的顶上顶着一大团棉花似的。这白云特别的浓密,在竹林和乡村之间的往来飘忽穿梭。我们走到半路上,想到对面的这个村子里面的人家去讨一碗热水喝,当我们穿过这层层的白云,那真是“白云心深处有人家”呀。等到了人家山民的家里头浑身上下全都湿透了,浑身上下打哆嗦。“白云深处有人家”这真让我们体会到了。


但说句实在话,那天是因为碰上雨季了,我们也问了当地人家,平时他们家旁边没有这么大朵白云,事实证明白云降落到你头上,你浑身上下全都湿透。所以,“白云<深处>有人家” 我自己感觉,从我的体验来说,不大现实。为什么呢?住家户住在那里边,都是要奔着方便去的,没人愿意住在水里头,也没人愿意住在白云里边。但是如果说“白云生处”那就不一样了。在白云飘起来的地方,那应该是有人家。比如王维的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所以我觉得这个“白云生处有人家”显得更加的空旷,显得更加的富有意境,远远望去,有一朵白云袅袅的升起飘来飘去,在那底下就有一户人家,作者正往深山里边走,白云正在向上升腾。两个动感结合在一起,整个画面就非常的活跃。



走来走去呢,就走到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不知不觉天色已经晚了,天色晚了还不赶紧回家呀?舍不得回家,为什么呀?因为山中这一片如火的枫林,如火的枫叶,深深的吸引了我。这个“坐”是“因为”的意思,不是坐在道上,不是坐在道边上看枫林晚,而是说驻足停下车来,是因为我喜爱这山间的一片火红的枫林。你想想看,这时候天色已晚,夕阳西下,晚霞之红与枫叶之红,那是遥无相呼应啊。咱们大家都去过香山,北京的香山一到深秋季节,那也是火红一片,非常的可爱。


作者刚才说了“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我们感觉他实际上是想到深山里边,去探访友人也罢,探访人家也罢。但是天色晚了之后,本来是要回家的,为什么突然把车子停下来呢?是因为深秋的红叶吸引了他。他为什么这么爱深秋的红叶和枫叶呢?诗人说了“霜叶红于二月花”。就是在深秋里看出了春意盎然。


咱们大家都还记得盛唐的著名诗人岑参写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那是在冬天里头生生的看出了春天的景象。这是在秋天里看出了春天的景象。所以实际上看似在把秋天的红叶比喻成春天的红花,实际上是在比较秋意和春意。诗人认为枫叶的深秋之红,深秋里边的这种枫叶的火红,比早春二月的花朵更让人能感觉到那种意气,更能让人感觉到那种人生的那种朝气。这可不就是中唐诗人刘禹锡的诗说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啊。我说秋天就是比春天好,比春天有朝气。


刘禹锡和杜牧这两首诗异曲同工。唯一的不同是,刘禹锡说的是“晴空一鹤排云上“,杜牧写的是”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人这一趟进山里头收获很多。看到了弯弯曲曲的石径,看到了白云飘洒和升腾,想到在这深山里边肯定有荡漾着袅袅炊烟的人家。最重要的是,在这深秋季节里看到了秋意很浓,霜重色愈浓的枫叶,由此作者觉得,深秋的红叶之浓要远远胜过早春二月的红花。诗里的核心,其实都是在突出秋天虽到,但是我却并不觉得秋意衰败,相反,我这秋天比你的春天更有希望、更有前途,也更加的富有蓬勃的生机。



这也跟杜牧向来的诗歌的风格有很大的关系。杜牧写诗的风格是健朗、俊爽。他的很多诗都体现了这个特点,尤其是他有一些咏史诗,特别喜欢写翻案的题材。譬如说他写的咏史诗《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你周郎得胜算不了什么本事,如果不刮东风,你的二乔早就让曹操抓了去了。他就是故意要翻出一层新意来。


还有他写的《题乌江亭》说“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啊。项羽当年要是没那么娇情,能虚心下来重整旗鼓,未来的江山到底是谁的?那还不知道呢。所以,杜牧这个人写诗,他总是喜欢网开一面,独出新意,翻除一层就是不按原来的规则走路。写秋天的传统写法是什么?杜甫的诗里说的好啊“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太悲凉了,太绝望了。我这不一样,霜叶红于二月花。


大家说杜牧怎么那么喜欢翻案呢?怎么那么喜欢出新意呀?他本人就是这么一个出新意的人。杜牧的这个“杜“可不同寻常,他是所谓的京兆杜氏,就是现在陕西省西安市的杜氏。唐代当时有个民谚说”长安韦杜距天尺五“。意思是说在长安城里头,京兆的杜氏和韦氏家族,那都是高门高第,离老天爷,离皇家只有一尺半。杜牧本人早年考中了进士,而且在中央和地方多次任职。他这个官儿做的都挺重要的。在中央在朝廷里面做考功郎中知制诰。最高做到了中书舍人。这中书舍人职住就接触到了中央的这个枢密机构,接触到了决策层次。在地方上他在黄州、睦州都做过刺史。


杜牧喜谈兵学,曾经为《孙子兵法》做注。他在47岁的时候,给宰相写了一封书信说:我曾经注释孙武十三篇,虽然说不到上穷天时,下及人时,但是对于上至周秦,下至咱们大唐王朝的这些用兵之事,虚实的形势,我还是很有判断力的。所以杜牧本人不仅出身高贵,而且为官多年,又擅长讨论兵略,可以说胸中有大志,笔下有豪情。所以这样的人哪,又有胆识,又有才情,又有文采,他可不就天天想着翻出新意来吗?


说到杜牧的才情,那不仅仅是能写出霜叶红于二月花,在学生的时代,它就与众不同,当初他在太学就读,正赶上了当时有进士科的考试开始了,有一个主考官叫崔艳,在洛阳主持考试,杜牧的老师也就是太学的博士叫吴武陵,去看望崔艳,并且当着他的面儿,将杜牧所作的《阿房宫赋》读给他听。这个老崔听了之后非常的欣赏。吴老师就跟他说能不能给杜牧一个状元,那崔老师说,这状元我们已经有考虑的人选了,吴老师说那状元不行,给个第五名总还行吧,要不然这篇《阿房宫赋》我就拿回去了。崔考官还跟着吴老师商量。我听说杜牧这个人好像生活作风不是特别严谨,是不是再考虑考虑。最后,在吴武陵的坚持下,还是给了杜牧进士第五名。


这个故事,大家听了心里可能觉得奇怪,这不成了走后门了吗?你这有所不知,唐代的进士科考试向来有所谓的公荐,通榜、行卷,温卷的一种风气。吴武陵老师向崔燕考官举荐杜牧,这叫公荐。还包括了在张榜公布之前,也可以向考官推荐人才,这叫通榜。在考试之前的要考试的举子自己写一篇文章或者写首诗,提前给主考官,或者当时知名的文人晋呈自己的这篇作品,引起他们的注意来推荐自己,这叫行卷。一次不行再第二次晋呈叫温卷。当然了从一种考试制度来讲,可能唐代的时候科举考试,尤其是进士科制度还很不完善,但在客观上,这个制度,这个风气,推动了文学创作,走向新生。


总而言之吧,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能够看得到,其实杜牧很早就文采遍于天下,大家对他都已经有相当的认识和肯定。所以我们说这个才子啊,不仅仅是写了这名篇佳作之后才为天下人所知,就是在他们还没有出名之前,其实这种潜质都已经表现的淋漓尽致。总而言之,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一篇《山行》,知道了作者偏爱秋景,偏爱秋意,认为秋意胜与春朝,认为秋景胜过春景的背后,隐含着个性的原因和他的人生经历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我们说评论一篇诗,很重要的就是知人论诗。要从他的人生经历、人生的况味和他的人格品行来判断,才能对这首诗有非常深入的了解。

好,今天我们就先讲到这。最后,我们再一起温习一遍杜牧的《山行》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国学经典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