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姜夔《暗香·旧时月色》
暗香
姜夔
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二妓肆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想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 点击上方绿色按钮⊙收听
“何当共读香芸帙,最是诗情画意时。”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您和我一起共同品读一生不可错过的唯美诗词。
上一讲我们讲了“咏荷圣手”杨万里所写的荷花,身处越来越热的夏天,讲了荷花,我的思绪却一下子跑到了“雪飞炎海变清凉”的冬天,想到了“雪却输梅一段香”的梅花。况且讲完杨万里的时候,本来想讲范成大,想讲萧德藻。想来想去,又想讲梅花,又想可以把范成大等人带在一起,那还不如来讲一首写梅诗词里的极品之作,被张炎称为,张炎在《词源》中曾谓:“词之赋梅……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的姜夔的、姜白石的代表作《暗香》。
这其实有两首词,《暗香》、《疏影》,我们今天重点来分析的就是他那首著名的《暗香·旧时月色》。词云:“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想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我们刚才说了,张炎说这首词和《疏影》一起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这段话呢,张炎是在《词源》里头评价,他说“诗之赋梅,唯和靖一联”,就是诗来写梅花,最高境界就是林和靖,就是林逋的著名的《山园小梅》中的那一联“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其实我们知道,姜夔的《暗香》、《疏影》两首词, 其实这个词名也是从林逋的这一联里化来的。所以张炎在《词源》中的原话,这段评价是说“诗之赋梅,唯和靖一联而已。世非无诗,无能与之齐驱耳。词之赋梅,唯白石《暗香》、《疏影》二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那就是说写梅花的诗和词多了去了,对吧?很多地方,像我们南京梅花就是市花,古人写梅花实在是太多了,诗词作品啊!但是在张炎,他认为诗歌里头写梅花,最高境界就林和靖,就是“梅妻鹤子”的林逋啊,这个太有名了。他的《山园小梅》视为巅峰之作!而词里头写梅花的呢,最高境界就是姜夔、姜白石的《暗香》《疏影》!
那么这首词到底好在哪儿呢?首先一个,这词不为人所注意的一点,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前面提到《暗香》和《疏影》的时候,没有说他是一个词牌,对吧?它其实首先是一个曲牌。而这个曲牌呢,就是姜夔最为人所称道的,叫“自度曲”。事实上,姜夔在这两首《暗香》和《疏影》之前,是有一个小序交代了这两首词的缘由。他说“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二妓肆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这段小序交代了这两首词的创作缘由,辛亥之冬,那是南宋绍兴二年,冬天嘛,所以叫“载雪诣石湖”。“石湖”就是范成大,因为范成大号石湖居士,他晚年就住在这个苏州西南这个石湖镇,其实和太湖也是相通的。那么,姜夔来到之后,范成大知道他音乐才能很高,就让他写两首新曲。当时冬天嘛,腊梅开放,所以姜夔就做了这两首新曲。
那么这两首新曲、新声,所以叫“自度曲”。这个“度”这个字,度娘的“度”,也是度娘的“度”,百度的“度”,一般人都会把它念成“自度duó曲”,揣度duó的“度duó”,它也是多音字。但其实啊,必须念成自度dù曲。因为这个度曲的本意,是古代大曲演奏终了,那么擅长演奏的音乐家到这个乐曲演奏终了的时候意犹未尽,还能根据音乐的整体节奏和精神自由演绎下去,这叫做“度曲”。所谓“歌终更援其次,谓之度曲也”。所以叫“度者,过也”,就是终了之后还能即兴发挥,这叫度曲。所以啊,像这个《西京赋》就有“度曲未终,云起雪飞”之句,那么颜师古就注“度,音大谷反”。“大谷反”,反切注音法就是“度”,dù这个音。所以能做自度曲的人, “自制曲”呀就是,自度曲的人,他的音乐水平要非常高,他的音乐境界也要非常高。我们讲宋词反复说,很多词牌其实都来自于唐代教坊曲的曲牌,这些曲牌够经典、够沉淀、够流行,才最后引发了变成词牌、词的创作。所以其实对于词而言,曲是它的平台,是它的前提,也是它最重要的基础。所以能够自度曲再作词的人,他的音乐境界,音乐水平,那就是高得不得了。而这种自度曲还能流行、能传播、为人所欣赏的话,那说明在当时、当世音乐水平都是非常高的。所以当时的这个词作者、词人,就像现在的这个填词大家方文山、方老师一样。那是既填词又会作曲的,就像李宗盛一样。
所以姜夔这样,他首先并不是这个词作大家,他首先其实是音乐大家。所以他虽然最终一介布衣,但当时姜夔还曾经为朝廷上《大乐议》,就朝廷的音乐典章制度提出很多真知灼见。而他在这个词史、包括音乐史上最大的一个,有一个特别大的贡献,就是他自己的这个词集叫《白石道人歌曲,》这其中有十七首自度曲。最关键的是,因为他是个音乐大家,所以他这些自度曲啊,他都注明了这个,旁边注明了工尺谱,这个又说一个多音字,应该读“工尺chě谱”,好多人会读成“工尺chǐ谱”。这个“尺子”的“尺”,在这个地方要读chě,叫“公尺chě谱”。因为姜夔,他的《白石道人歌曲》、“自度曲”旁边都注有工尺谱,那就不得了了,那是流传至今,我们中国历史上唯一完整的这个南宋的乐谱资料,那在音乐史上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的。
正是因为姜夔的音乐水平非常高,所以范成大当时让他做新声嘛,他就能够立刻自度曲,写了这两首《暗香》《疏影》。而当时范成大,就说“石湖把玩不已”嘛,让两个工于音乐的歌妓,然后依乐唱之,“音节谐婉”,就是说音乐和词完美无纰呀!以至于范成大赞赏不已、佩服不已。佩服不已到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哎,我们留一个悬念,最后再说。
回头还是看这首词,既然是音乐和词的匹配已经是妙到毫巅,那么作为词本身,我们知道还是内容要大于形式的,关键是它的内容。说到内容,这首词其实最能体现后人评价姜夔、姜白石“清空”“骚雅”之致的典型特色。
你看上片开篇语,“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王闿运《湘绮楼词选》就曾经评价,不以为然,说“如此起法,即不是咏梅矣”,是说这样起笔,哪是咏梅花啊?这就可以看出这个姜夔写词的这个特色来了。说实话,也确实王闿运质疑的也有道理,因为“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这是什么笔法呢?这是一种散文,尤其是特别像我们后世的抒情散文的写作笔法。而现当代文学史上,你看,擅长写抒情散文的都是一类什么样的作家呢?都是很典型的叫做才子型的作家,当然女性作者那就是女才子。
我们知道就词史而言,主要分为豪放与婉约两派,对吧?那么其实从词的发展史,我们知道,词其实是叫“诗余”。一开始文人都不特别重视,要么就是一开始的婉约、婉约派呢,是叫“胡夷里巷之曲”,要么特别接地气,特别俗。那么后来呢?文人参与之后,也可以到庙堂,特别高、特别雅。就造成两个极端,要不特别雅,要不特别俗。但其实姜夔的创作,后人就称赞是正好是在中间,就是那种才子型的诗人、词人。他既不在庙堂之上,既不阳春白雪到那种地步,一味的玩高雅;也不怎么样,也不沉沦在胡夷里巷,纯粹的下里巴人。所以你像柳永,“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因为奉旨填词,柳三变一腔激愤,他索性就沉沦在红尘中,愈发的喜欢用俗乐去表现词。而姜夔呢,就特别能体现出才子那种,不是放荡不羁,而是什么呢?而是典雅有致。所以形成了一种风格,词史上称之为叫做“清空”的风格,就是清隽空灵啊!
所以你看他的笔法,不像林逋《山园小梅》,对吧?“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梅就是写梅;也不像陆游写梅,虽然最后要写梅的精神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但起笔还是从梅的外形写起,“驿路断桥边,寂寞开无主”。所以姜夔写梅,好像句句是在写梅,但起笔已是在写梅边之人哪!所以“旧时月光,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这个主人公仿佛不是梅呀,仿佛是梅边吹笛的那个人呢。
可是接下来呢“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是我的笛曲笛韵悠长、笛韵悠然,唤起了那玉人,冒着清寒,攀折梅花。这样的曲中、这样清寒里,玉人与笛曲、与吹笛人、与梅花,彼此那种相应的情感,则别有一分疏朗与浓郁。真是“当年今日此林中,人面梅花相映红”啊!
所以一句“唤起玉人”,其实唤醒了一段唯美的记忆呀!这一种唤醒、唤起,立刻就会引发一种强烈的共鸣。因为在所有人漫长的人生经历,一定有一些唯美的片段、唯美的瞬间,是我们生命中难以承受之轻,是我们在时间的长河中浓缩起来的、永远挥之不去的吉光片羽。
当然在姜夔,这段感情到底是什么?那个被唤起的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的玉人到底是谁?这在词史上就是一个争议非常大的话题了。词学一代宗师、也是我的师爷夏承焘先生,他的《姜白石词编年笺校》就明确地说,这首词作于“辛亥之冬,正其最后别合肥之年,而时所眷者已离合肥他去”,由此可知是指合肥旧事。这就引出文化史上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了,就是姜夔的合肥情事。
我经常去合肥。合肥当地的这个文史学者,对考证姜夔的合肥情事是非常的这个用心用力的。当然比较主流的观点认为,就是姜夔的初恋情人就是合肥的一个歌妓。那么夏承焘先生当然主张,他认为这是一对姐妹,因为姜白石的词中有一句叫“为大乔、能拨春风,小乔妙移筝”。那么夏先生就根据这词推测,这个姜白石、姜夔的初恋对象其实是一对姐妹。到现在呢,文史学界认为姜夔的初恋情人肯定是这个合肥的一个歌女。但他的情缘到底是怎么样?到现在也只是一个谜,只能凭他的词去想象和揣摩了。不过据现有的研究,我们可以知道,姜夔对他的这个初恋情人,一生用情至深啊!他现存八十四首词,那么这个合肥情词在其中就有二十多首,占有相当大比重。
那么他写《暗香》的时候,夏先生考证就是他最后一次、前一年离开合肥之后。所以从词里的情感来看,姜夔所写的玉人,所写的、所唤起、唤醒的记忆,毫无疑问是和他这个合肥女子情缘、初恋情人之间的那种回忆。当然这是比较主流的观点,除此之外也有其他的观点。但不论怎么说啊,不管怎么样,这就是这个词人清空词笔,姜夔的清空词笔。一句“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立刻就把人带入了那种与梅花相映的、清寒却又唯美的回忆美景之中。
接下来他说“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这就用了一个典故。何逊是南北朝时候南朝梁的一个著名的诗人,我们讲这个永明体对近体诗的影响——唐代格律诗、近体诗的影响,那么非常重要的发展阶段,从音韵上就是永明体,尤其是南朝“四声八病”之说,代表就是永明体。那么何逊呢,其实永明体的创作上是一个重要的成就,连梁武帝都非常欣赏他。何逊这个人呢,非常喜欢梅花。他早年在扬州的时候,在扬州廨舍的一棵梅树,那树梅花他念念不忘,他还曾经为它写过诗。后来到晚年的时候,从洛阳辞官回到扬州,到了他心想、心爱、魂牵梦萦的那棵梅树面前,扬州廨舍的梅树面前,他却江郎才尽、为之词穷啊,居然写不出咏梅的诗来。所以说“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这是借何逊的典故在说什么?在说年岁渐老,人生境遇渐衰,看着眼前的梅花,看着眼前心爱的梅花,欲说还休啊。居然作为词人,都忘却春风词笔,这是哀叹啊!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可是多情的梅花,却不管词人如今是否衰老,是否忘却春风词笔,隔着竹林疏影,梅花之香虽然清寒、清冷,却依然远远地飘入此时酒席宴间,飘入瑶席之中。所以在这里,你看梅花之香,梅花又变被动为主动,又融入了“梅边人正回忆无边往事”的心境之中啊!
所以下片,由此而感慨“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这就是用了陆凯写给范晔的诗,这样的典故叫“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你看那江南水国,正是一片静寂,想折枝梅花寄托相思情意,可叹路途遥远,只有夜色中无边的积雪遮蔽了茫茫大地。
于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想忆。”“翠尊”是翠绿的酒杯,而“红萼”呢,是傲雪红梅。唐圭璋先生就说,“咏梅嫌纯是素色,故用‘红萼’字,此谓之破色笔。又恐突然,故先出‘翠尊’字配之;说来甚浅,然大家亦不为,此用意之妙,总使人不觉,则烹锻之功也。”又说“‘翠尊’两句,承上申说相思之苦,因不得寄,故对翠尊红萼而伤心。白石此等郁勃情深之处,不减稼轩。谭复堂谓此两句,得《骚》、《辨》之意。宋于庭亦谓白石词,似杜陵之诗,洵属知言。”唐老的意思是说这两句看似平淡,但像谭献等人评论的一样,其实这两句已得老杜诗中韵味呀!是平淡中自寓神奇,手捧翠尊,禁不住洒下伤心的泪滴;而面对红梅呢,人虽默默无言,往事却历历在目。
所以接着说,“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长记”这个“长”,不要等闲视之,“长记”其实是说我永远都记得。那么永远都记得的一定是回忆中最高潮、最唯美的场景。“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你看冬日的西湖,泛着寒波,一片澄碧之色,而千株的梅林压满了绽放的红梅。“千树压、西湖寒碧”,最最关键的是,在这唯美的景色里,“曾携手处”,曾经有两个人携手在这唯美的世间,在那永恒的时空里。所以词人说,永远、永远都不会忘记。
可是就是在这样的高潮之中,一切戛然而止“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这是从永恒的回忆之中,又回到当下、回到眼前。此刻的梅林,压满了孤索与飘零,而那曾经如此绽放的红梅,也被吹落的凋落无序,何时才能重见那梅花的幽丽。可是几时见得的疑问,只是要见了梅花的曾经的幽香吗?诗人内心无限的渴望不更是那梅花下曾经的携手,旧时月色下几番照我梅边的吹笛,和玉人因笛声而来不管清寒的攀摘呀!
你看全篇仿佛句句不离梅花,却又在梅花的清寒与清香里,句句看得出动人的身影,看得出对往事的深情。但这种身影与深情,却又不着痕迹,又能与梅花的清香完美地交揉在一起。所以即便写怀念、写伤感,也充满了通透与清隽,也洋溢着清澈与空灵。其中又有“骚雅”之词。故而后人在词史上称姜夔这种才子词人,所作风格,既不同于豪放,而又不同于婉约,是一种清空骚雅的风格。所以,他的词,他的音乐,他的自度曲,充满了一种书卷气,既远离庙堂,又远离市井,可谓别具一格!而《暗香》《疏影》最为代表。所以张炎《词源》评价说,白石《暗香》《疏影》等曲“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
那么姜夔的这种词风——清空骚雅的风格是如何形成的呢?说到底,又和人生息息相关。每个人的人生,每个人的风格,其实都是时光与命运雕琢的成果。
姜夔其实也出身于书香门第,他的父亲是这个曾经中过进士的,但是呢一生只任县丞或者知县这样的小职。后来在汉阳,现在也就是湖北武汉的这个汉阳知县任上病逝。那么当时姜夔年龄还很小,父亲死后,母亲也相继病逝,十四岁的姜夔只有依靠姐姐。在古代那个社会,你想依靠姐姐成长起来的孩子,这在当时社会都是比较少的,所以寄人篱下,姜夔非常努力。
到后来成年之后,满腹才学去参加科举考试。但姜夔呀,这个人一生考运不佳,所谓“屡困于场屋”,真的是这样。他年轻时不仅参加科举考试,场场都考不上,到后来朝廷特许他参加礼部试,到晚年名声很大的时候,但他最后还是依然名落孙山,就一辈子都考不上科举。才学其实很高,可能就是考运真的是太差。
那么他这个考试落榜之后呢,年轻的时候游历天下,在湖南的时候认识了这个前辈诗人萧德藻。萧德藻呢,是个诗痴,非常爱诗。杨万里曾经评价说,自己的水平不如萧德藻。甚至我们都知道,这个尤袤、范成大、陆游、杨万里,并称南宋四大家,可是杨万里说自己不足与其他人并举,只有萧德藻和尤袤、范成大、和陆游才堪称“四诗翁”啊!或者又称为叫“中兴四诗匠”。
萧德藻这个人爱诗爱到什么地步?他和杨万里两个人人生知己,年龄也差不多,他们俩是在湖南零陵,在一个旅社中认识的。以诗论交,一下引为平生知己。后来就,两个人就一晚上其实在一个旅店里就认识。第二天一早呢,萧德藻要动身,辞别杨万里。萧德藻就对杨万里说,说咱们俩订交人生知己,这种订交就应该有如订婚一样,应该各留一首诗为证。于是两个人各留下一首诗,萧德藻先写了一首,杨万里和诗一首,两个人成为毕生的诗友。
所以萧德藻其实官运也不错,但他无意做官,一心爱诗,所以见到年轻的这个姜夔,两个人也是因诗论交。萧德藻其实是前辈诗人,比姜夔大多了,但是两个人迅速结为忘年之交。就是因为萧德藻的推荐,那么后来姜夔经萧德藻的推荐又结识了杨万里。而杨万里呢,又把姜夔推荐给了范成大。所以萧德藻、杨万里、范成大,这些前辈诗人,他们都和这个姜夔结为忘年之交。尤其是杨万里,对姜夔的这个诗词啊,赞叹。倍加称赞他 “为文无所不工”,说他的诗类似于这个唐末著名的诗人陆龟蒙。而范成大呢,也特别推崇这个姜夔,甚至推崇他为“魏晋间名士”,就像“竹林七贤”一样的人物。
所以姜夔虽然一生考运不济、命运不济,但是呢有很多前辈诗人非常欣赏他。萧德藻甚至把自己的侄女还许配给了姜夔,而杨万里、范成大也经常资助他。因为这些人的推荐,包括像朱熹、像辛弃疾也都对姜夔青眼有加。所以范成大、杨万里,那都是南宋名臣,范成大晚年辞官归隐,归隐苏州石湖,所以特意邀请姜夔到石湖来小居。所以这一年冬天姜夔来到苏州,来拜见范成大,还作了《雪中访石湖》诗,那么范成大也有和诗。
姜夔在范家,在石湖踏雪赏梅的时候,范成大就向他征求歌咏梅花的诗句,于是姜夔即兴自度曲,便填了《暗香》《疏影》二词。而范成大马上就让家中乐伎演唱、习唱,音节谐婉,大为喜悦。范成大高兴到什么地步呢,我们前面留了一个伏笔,对吧?当时这个乐伎中,有一个最出色的乐伎叫小红,因为小红演唱《暗香》《疏影》最为传神,范成大就把小红赠送给了姜夔。
所以等到那一年除夕,姜夔在大雪之中乘舟从石湖返回苕溪,他当时住的地方的时候,途中就作有《七绝》十首。过苏州吴江垂虹桥的时候,便写下了著名的《过垂虹》。诗云“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其中那句“小红低唱我吹箫,”非常有名。
可是再大的才情,也不能改变他多舛的命运;再同情他的朋友,也不能改变他清贫的人生。在他很多人生知己纷纷辞世之后,像他晚年,就基本依靠他的一个好朋友叫张鉴,也就是陷害岳飞的那个张俊他的孙子张鉴。张鉴家财殷实啊,姜夔晚年就靠张鉴的资助在杭州居住。姜夔自己也说他和张鉴“十年相处,情甚骨肉”啊!可是张鉴死后,姜夔晚年走向困顿。后来杭州发生火灾,很多民房都遭殃,姜夔的屋舍也被烧光了,尤其是家中的藏书也都被烧光,对姜夔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接下来,他生活没有着落,虽然六十多岁了,还不得不为衣食奔走于金陵、扬州之间!到了嘉定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221年,姜夔在饥寒交迫中辞世。他死后甚至穷到家人没有办法安葬他,还是靠好朋友等人捐资,才勉强把他安葬在杭州钱塘门外的西马塍。
如此清空、骚雅的一代才子,晚景如此悲凉,也足以说明这苍茫的人世间,充满了荒芜与悲凉!但姜夔幸好还有他的音乐、他的词,他的《暗香》《疏影》,他的《扬州慢》,他的《续书谱》《绛帖平》,他的《白石道人歌曲》,他的合肥情缘,他的忘年之交,而这些就是他干净的灵魂在这荒凉的人世间里,所能遇到地永恒的温暖!所以沧溟先生不由得想说,走进尘世,难免心生惆怅,我们不过是借彼此干净的光和热,来走完人世的荒芜和悲凉!
86.袁枚《苔》
87.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88.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89.宋祁《玉楼春·春景》
90.王观《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91.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92.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93.黄庭坚《鹧鸪天·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
94.周邦彦《少年游·并刀如水》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