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90.辛弃疾《南乡子》: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  点击上方绿色按钮⊙收听


【诗词原文】


《南乡子》

南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精华赏析】

       嘉泰四年(1204),当辛弃疾登上北固亭,他放眼北望神州大地——如今已沦陷多年的中原,“满眼风光”映入他的眼帘。“何处望神州?”以设问开篇,以“满眼风光北固楼”作答,既表明“望”的地点,又结合北固楼的地理位置含蓄表达神州陆沉的感慨。

       如果是一般的登览诗词,接下来应该饱蘸笔墨描写词人在北固亭上欣赏到的壮美河山,可是,辛弃疾偏偏不按常理出牌,他并没有按常理接着来一番风景描写,而是宕开一笔,突然来了一句“千古兴亡多少事”,迅速将他看到的“满眼风光”尽化为对历史兴亡的无限感慨——站在北固亭上,千古兴亡的事件就像一幅长长的历史画卷,在他眼前悠悠地延展开来,那些曾经在这里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也从这幅“画卷”中一一闪现。

       历史太悠远,人物太丰富,故事太繁多,就像不尽长江一样在词人眼前奔流不息。“不尽长江滚滚来”,既是词人在北固亭上看到的眼前实景,同时也蕴含着历史风云如滚滚长江滔滔东逝的无限感慨。

       喜欢用典、擅长用典是辛弃疾词的一个重要特点,他常常在一首词中连用多个典故,因此甚至被人戏评为“掉书袋”。 

       这首《南乡子》虽然是一阕小令,篇幅短小,但辛弃疾依然做到了几乎无一句无来历。尤其是词的下阕,词人在这幅漫长的历史画卷和千古兴亡中聚焦了一个历史人物——孙权。

孙权是辛弃疾十分佩服的一个英雄人物,“年少万兜鍪”便是描绘孙权的英雄形象:兜鍪本意是士兵戴的头盔,这里代指千军万马。少年时代的孙权即已指挥千军万马在战场上纵横驰骋,往来不败。

       “坐断”即占据的意思,在群雄逐鹿的东汉末年,孙权占据江东,一手开创了一度非常强盛的吴国,号称东吴大帝,几次大战显示出其过人的战略智慧。他不断征战四方,战功赫赫,当时逐鹿天下的英雄人物中能与他抗衡的也只有曹操和刘备,三分天下的局面由此形成。

       从这首《南乡子》的慷慨气势来看,此时的辛弃疾,虽然已是六十五岁高龄,却依然壮志凌云,对建立北伐恢复的英雄功业充满了信心。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前人曾经这样评价辛弃疾的词:“辛稼轩当弱宋末造,负管(仲)、乐(毅)之才,不能尽展其用,一腔忠愤,无处发泄……故其悲歌慷慨,抑郁无聊之气,一寄之于其词。”(徐釚《词苑丛谈》引黄梨庄语)明明身负管仲、乐毅那样出将入相的大才,却生于南宋弱世,被猜忌、被排挤不得重用,一腔忠愤之情只能发泄在他的词作中,这首《南乡子》堪称辛弃疾这类“悲歌慷慨”之作的代表。



【知识点·速读】

       1、《南乡子》是唐代教坊曲名,在敦煌卷子中保存有舞谱,说明这个词调原本应该是舞曲。“南乡”就是“南国”的意思。陈元龙注《片玉集》云:“晋国高士全隐于南乡,因以为氏也(号南子)。”这就是《南乡子》调名所本了。《花间集》中收录了十八首《南乡子》,吟咏的都是南方风物,说明早期的《南乡子》词确实是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2、建安十八年(213),曹操亲率大军出濡须(今安徽芜湖无为县北),作油船夜渡洲上,意图一洗赤壁战败的前耻。孙权以水军围攻,俘虏三千余人,曹军中溺水淹死的也有数千人。孙权数度派人挑战,曹操只能坚守不出,于是孙权亲自乘轻船从濡须口进入探察敌情,曹操军中诸将都以为是孙权派来挑战的将领,准备迎击,只有曹操判断说:“这一定是孙权本人,想要亲眼考察一下我军阵势啊!”孙权的军队人数虽然远远少于曹军,但阵容整齐肃然,训练有素,孙权的治军智慧与胆量让曹操佩服不已,他不由得喟然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刘表的儿子和孙仲谋比起来,简直就像猪狗一般了。”

查看合集请在公众号中回复“杨雨诗词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国学经典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