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稿】《山亭柳·赠歌者》北宋·晏殊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花柳上,斗尖新。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谩消魂。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精华赏析】
有一天,晏殊在宴席上听到一个陕西歌女的演唱,不禁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词。 整首词从头至尾仿佛都是这位陕西歌女在自述她的生平与经历:她家住在陕西,此地春秋战国时属秦国,地处西陲,故曰“西秦”。“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赌博在这里是指酒宴上经常玩的掷采比输赢的游戏,“赌博艺随身”其实是说这位歌女精通多种艺术技能、游戏技能,堪称多才多艺:她能歌善舞,会弹奏琵琶,还能自己填词。当然,女孩子最爱唱的歌多为花前柳下的情爱主题,这位陕西歌女却能跳脱出陈词滥调的牢笼,“花柳上,斗尖新。”以歌词之尖巧创新和唱功的出类拔萃从众多歌女中脱颖而出,鹤立鸡群。 “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这位无名的陕西歌女与唐代歌星念奴相比似乎毫不逊色,可见歌者的自信与晏殊对其歌艺的赞许。如此才貌双全的歌女自然赢得无数“粉丝”的追捧:“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蜀锦”是指以蜀地出产的织锦作为馈赠的礼品,“缠头”原指歌妓以丝织品缠绕头部,后来代指赏赐给歌舞妓的礼品或礼金。“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正是这位陕西歌女炙手可热时的生活状态。
其实晏殊不像柳永那样,有那么多不得已的机会接触到流落在底层的歌女。或许正因如此,晏殊偶遇的这位陕西歌女才更令他惊喜,甚至有刮目相看乃至惺惺相惜的感慨。
这番感慨在词之下片体现得尤为浓郁。“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谩消魂。”下片由此转入了歌女盛极而衰之后的命运倾诉。 “花柳上,斗尖新”既是她的才艺能力的自信,同时也暗含着竞争的残酷。当她盛极而衰的时候,也曾尝尽残杯冷炙的世态炎凉,当她青春不再,当她红颜老去,她内心的这份凄凉苦闷,又能向谁诉说呢?“残杯冷炙谩消魂”,多年艰辛只换得徒然的伤心而已。“衷肠事,托何人”,一个弱女子的残败年华又能向谁托付呢? 她只是一个身份卑微的歌女,如果她的这番心曲能有知音相怜相惜,她甚至心甘情愿“遍唱《阳春》”为她的知音侑酒助兴。 因此当这位歌女倾诉说“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她真正想说的是,当她还年轻貌美正当红的时候,也许为了赢得更多的脑残粉、挣更多的钱,她唱了太多容易被人接受的“下里巴人”之曲,而当她红颜消褪,看尽世态冷暖之后,才终于明白,只有“知音”才是真正值得珍惜的。为了知音,她宁可放弃大多数人都听得懂的下里巴人,而选择只有极少数人能理解的阳春白雪。因为,哪怕只有一个人,能真正懂你,能够与你相知相惜,那是多少钱都换不回来的财富,“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谩消魂。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歌女的倾诉至此,已是泪湿鲛绡,泣不成声,晏殊也被深深触动。 《山亭柳》可以说是晏殊词集中情绪抒发最为浓烈的作品之一,与他一贯雍容闲雅、珠圆玉润的理性气质形成了一定的反差。但作为词坛大家而言,往往都能够自如地驾驭不同风格的作品,而且不同的创作背景及动机也会影响到情感抒发的不同,因此对于词人创作风格的任何提炼都只是针对其总体气质而言,并不能全面概括其所有作品。从《山亭柳》一词,我们亦看到了晏殊在珠圆玉润的贵族气质之外,另外一种身世沉浮的凄怆之情。
【知识点·速读】 1、念奴是唐玄宗时期的著名宫廷歌手,她的歌技曾被赞誉为“宫伎中第一”,唐玄宗夸奖她“每执板当席,声出朝霞之上”。一次宫中举行宴会,人声鼎沸,于是唐玄宗命念奴唱歌,由邠王二十五郎吹小管伴奏,实际上是使笛子的声音与歌声抗衡,但仍无法掩盖住念奴嘹亮的声音。 2、《阳春》《白雪》是一个文学典故,战国时期的文学家宋玉曾经对楚王说过一段话:有一位当时的著名歌手,在楚国都城郢唱《阳春》《白雪》的歌曲,城里能够听懂并且跟着和唱的不过几个人而已,当他唱《阳阿》、《薤露》这些歌曲的时候,能够跟着一起唱的就有好几百人,而当他唱起《下里巴人》,好几千人都跟着唱嗨了。因为这个故事,此后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就分别成了雅和俗的代名词了。 3、从传播的角度来讲,词的传播,尤其在北宋,主要是以流行歌曲的方式呈现的,而演唱者主要是歌女,是秦楼楚馆之女,亦有部分贵族家庭蓄养小型的歌舞乐队供休闲娱乐之用。像晏殊这种身份的人,在自己府第里便蓄有“私人乐队”,在家为他和客人们演唱佐欢,在家庭生活中就能营造一种轻歌曼舞、觥筹交错的音乐氛围,而无需像柳永那样的失意文人,长期出入娼馆妓楼,借暂时的脂粉花酒来麻醉自己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