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16. 蒋捷《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

《虞美人



♪  点击上方绿色按钮⊙收听


【诗词原文】

《虞美人·听雨》

南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精华赏析】

 如果要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首作品的主题的话,那我会用这个词——“听雨”。


听雨,是古代诗人词人触发灵感、引起情绪的一种重要活动,而且是一种非常诗意的听觉活动。


 绝大多数诗词都是描写某一次听雨:或是某个黄昏听雨,或是某个晚上听雨,或是某次在船上听雨,或者是某天在茅草房里听雨。总之大多数是在某个特定的时间、某个特定地方,因为听雨而引发了某种特定的情感。这样的状态其实是偶发性的,并不具有长时间延续的必然性。


 可蒋捷和他们所有人都不同,他不是写某一次听雨偶然发生的情绪,在这首短短的《虞美人》中,他居然用了整整一生的时间去听雨!


 一辈子有多长?一场雨又能下多久?用一生的时间去聆听一场雨,这又是怎样的一种深情呢?雨,这种最常见的天气现象,又如何能够诠释一个词人的整整一生呢?

 年少时候的蒋捷,常常是将光阴抛洒在歌楼上:“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那个时候的他,无忧无虑,不识愁滋味,沉溺在寻欢作乐中并不懂得对时光的珍惜。年少轻狂,红烛下、罗帐中的风流浪子,陶醉在红袖添香、笙歌艳舞的温柔富贵乡中,那时候,他听到的雨声,不过是为他的浪子生活平添几分浪漫的音符而已。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年少听雨,是如此单纯的快乐!今朝有酒今朝醉,又何必去想明天会发生什么!


 光阴似箭,转眼间,无忧无虑的少年郎就变成了备尝人世辛酸的中年男。“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中年漂泊江湖,尝尽奔波流浪的艰辛况味,备尝孤独的煎熬,而他最常听雨的地方,也从金碧辉煌、珠围翠绕的歌楼,转到了孤单漂泊的客船上。漫长的漂泊流浪啊,陪伴他的,似乎只有无休无止的萧萧雨声,听雨的环境也变成了空阔的江面、失群的孤雁和凄紧的西风,孤独无依和前路茫茫之感充斥着中年词人的心田。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人的一生,能有几个最好的壮年啊!原本最应该大有作为的壮年词人,却不得不飘零在茫茫江湖上,一叶孤舟,看不清前途,看不到未来,也看不见希望。


 看不到未来,可似乎仍然是一瞬间的工夫,未来就已经成为了现在、眼下:“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词人一转眼就成了鬓发斑白的老年人,听雨的环境,也从漂泊江湖的一叶孤舟变成了远离尘世的荒凉寺庙。“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走过了大半辈子的词人,经历了年少时候的无忧无虑、中年时期的孤独彷徨,似乎已经看透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当他行将暮年的时候,他终于活明白了:人生一世,不过是如白驹过隙,一刹那、一弹指而已,又何必自苦呢?还不如听任自然,就像阶前的雨声一样,淅淅沥沥、点点滴滴。是雨下了还是雨停了,都不过是自然而然的过程而已,又何必苦苦追求、苦苦追问人生的意义呢?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乍一听上去,词的下阕是词人恍然大悟、也是词人万念俱灰的宣言。就像词学研究专家彭玉平先生所说的那样:“少年的听雨为歌楼罗帐增添情趣,中年的听雨为客舟漂泊增添忧患,晚年的听雨则为僧庐前的老翁增添一种旷达和自然的意味。‘悲欢离合总无情’一句是作者参透人生之语,也是一篇之主旨。少年的轻狂保留不住也无须保留,中年的忧患驱逐不去也无须驱逐,晚年的旷达足以从容应对生活的变化。‘一蓑烟雨任平生’,蒋捷在僧庐前的感悟,既有一种跳出忧乐后的平静,也有一种回眸平生、不胜感叹的‘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唐宋词举要》)


 不过,我觉得,这样的句子,既是词人参透人生的旷达之语,但更是词人执着深情之语。


是的,还有哪一位诗人词人,会像蒋捷这样,用一生的时间去听雨、又用不同的雨声串起一生的记忆与领悟呢?


当我们重新再读这阕短短的小词,我们的眼前串连起三幅情景迥异的画面,仿佛如电影般演绎着蒋捷的一生:青少年时期身着华美的衣袍,自以为风流倜傥地出入纸醉金迷的歌楼,听着娇媚的歌女一声声吟唱着柔靡之音,和着窗外若有若无的雨声,室内高燃的红烛,锦绣的罗帐,让那个无忧无虑的少年沉醉其中,完全不知道风雨欲来,世道艰难。


 壮年时期的词人经历过国破家亡,体验着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涯,第二幅画面随之变得沉重:乌云滚滚,辽阔得一望无边的江面上波涛暗涌,一叶孤舟在风浪中起伏,西风烈烈,雁鸣悲切,冷雨敲打着船篷,让孤独流浪的词人更加感到前路迷茫,心境悲苦。



 晚年时期,隐居的蒋捷栖身于荒败的寺庙中,陪伴他的只有青灯古佛,两鬓苍苍的词人早已经历过无数人生的悲欢离合,然而他却并不能像佛一样心静如水,他在雨声中回忆着饱经忧患的一生,一幅幅曾经的人生画面在他眼前一一回放。对于国家的沉痛怀念、对于飞逝光阴的无限留恋,“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结句看上去是纯粹的写景,实则彻夜不停的雨声反映出的是词人的彻夜无眠——终究,他并没有看破红尘、大彻大悟,他对于人世间的挚爱深情仍然有着太多的执念与珍惜。


 作为一位宋代的遗民词人,或许竹子那种宁折不弯的气节,才是蒋捷真正向往的人生境界吧。


 雨一直下,是因为爱到了最深处,爱自己的生命,爱自己的家和国。一个人,一场雨,一生情。曾经的年少轻狂与迷失,曾经的中年孤独与悲凉,如今暮年的深情与旷达,都在点滴雨声中悄悄融化了。短短的一场雨,浓缩的,却是长长的一辈子。当词人回顾一生的时候,千言万语都化作了一声长长的叹息,伴随着阶前的雨声点点,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悲欢离合与人世沧桑。

 

【知识点·速读】

南宋灭亡之后,晚年的蒋捷,主要隐居在太湖中的竹山,自号“竹山”。元成宗大德年间,曾有人力荐蒋捷入朝为官,可是被蒋捷坚决拒绝。他曾经自嘲说:“这二十多年来,我一贫如洗,甚至没有一个可以让我高枕而卧的安稳的家,没有地方种竹子,但是我仍然愿意以竹为名。”


查看合集请在公众号中回复“杨雨诗词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国学经典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