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华古诗词丨12邵雍《山村咏怀》

山村咏怀

作者: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这是宋朝理学家邵康节的一首启蒙诗。全诗二十字,巧用十个数字,撷取古诗中常见意象,展示了一幅自然、朴实、朦胧的乡村风俗画。

 

这首诗没有难字,也无更深意蕴,却很有画面感,很像视觉艺术的叙事结构。如果这是一部电影,作者就是按照大全景、全景、小全景或中景、近景或特写的经典镜头语言在叙事。

 


“一去二三里”是大全景,纵览乡野景象,取形、取势,不见细部。 “烟村四五家”是全景,表现烟柳迷蒙的小村庄和村庄中的几户人家,仍然没有细部,却可以明细的观察到村庄的形状;“亭台六七座”是小全景或中景,接近人的常规视点,可以相对清晰、准确地观察对象的形状、色彩、样式,既可以综合观察,又可以观察对象的某一部分;“八九十枝花”就是近景或特写了,色、香、形毕现,将整体分解,使观察者深入到对象的细部、局部。邵康节的这首启蒙诗意象选取、叙事结构都相对讲究。

 

中国历代文人都写过类似启蒙诗,高下不一。有的有一定的情趣,有的则近于文字游戏。明代作家吴承恩有一首咏夜景的诗:“十里长亭无客走,九重天上现星辰。八河船只绵收港,七千州县尽关门。六宫五府回官宅,四海三江罢钓纶。两座楼台钟鼓响,一轮明月满乾坤。”诗中数字从大到小,空间大开大阖,把夜色表现得开阔、宁静,但毕竟有一点堆砌、游戏之嫌。

 


郑板桥在一幅画上题词:“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以三个“一”字,将竹、兰、石的形、味、神,极其精炼地表现出来,又超出具体形象而上升为对一种品格的寄寓。这就不是文字游戏而是美学与人生的双重提炼了。

 

清代女诗人何佩玉写过一首“一”字诗“一花一柳一鱼矶,一抹斜阳一鸟飞。一山一水中一寺,一林黄叶一僧归。”简直就是一部分析式电影剪辑法的经典教材,始终让读者跟着诗人的意象组合,最后构成一幅山林晚景图,创造出动静、色空合一的禅境,大俗大雅。中国古诗词中的形象不仅仅是文字的纯技法组合而是有意味的形式。从这一意义上说,文字的锤炼首先是美学境界的锤炼。

 




邵雍(公元1011——1077)随父迁今河南辉县。字尧夫,号安乐先生,世称百源先生,谥康节。北宋哲学家。与司马光、二程往来。据《周易》八卦形成解释,和道教思想,成象数学,也称先天学。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国学经典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