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古诗词丨44 李白《赠汪伦》
赠汪伦
【唐】李 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关于这首诗有着一个美丽的故事。唐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李白受安徽经县村民汪伦之邀“此地有十里桃花,还有万家酒店……”,太白素以诗酒闻名,欣然前往。相见之际,却既无酒店,也不见桃花。汪伦笑言:所谓桃花,是这里一潭碧水的名字;万家酒店其实是这里有一家万姓酒店,如果不打诳语,恐怕泾县人就见不到谪仙的风采了!李太白闻言禁不住放声大笑。
这首诗主要描写李白离开桃花潭时,与汪伦和村民依依惜别的情景。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是叙事,诗作犹如一幅正在徐徐抖开的画图,将送别的亲情表现得诚挚、热烈而又真切。轻舟待发之际,忽然一阵歌声伴着有节奏的踏地节拍,由小极大、由远及近。诗人回头一看,正是汪伦和村民为他送行来了!
如果生在今天,李太白一定是一位视觉艺术大师,全诗没有一个字直接写村民的送行和诗人的惊喜,却极其巧妙而又简约地利用画面外的声音造型,将村民的真挚、深情,将诗人的惊喜、感动,表现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一个“忽”字,隐含着多少欲说未说的情致!
后两句是抒情,如果只说汪伦之情,就像千尺桃花潭水,自然平庸。而李太白这两句秒就妙在以“不及”二字 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以“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将无形的情谊转换为生动的形象,不是比喻而是比物;潭水已经“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有多深呢?信手拈来,情真意切,空灵、自然、余韵隽永。
《赠汪伦》是天纵其才的旷代诗人与豪爽诚挚的村民在一个自由、浪漫的时代共同酿造的人情与人性的醇酒。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今甘肃天水,生于中亚碎叶,5岁时随其父迁居四川江油。是继屈原之后的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作想象奇特、雄奇奔放、清新俊逸。他被后世称作“诗仙”。
这就是那个让我们心驰神往了千余年的古典美学意象——桃花潭,位于皖南泾县青弋江上游,距县城34公里。如今直径仅四米,深约两米。一千二百个春花秋月了,这里空余一片徽派建筑和一座孤坟,静静地守望着不再有踏歌声声的踏歌古岸阁,让后人感叹着诗仙的神奇想象。为了重现千古绝唱,我们在数千公里之外的蜀地,觅得一潭碧水,聊寄幽思吧。
说不清今人到底失去了什么,也有风光不再的感叹,我们宁愿在那个诗与酒的迷梦中 继续沉醉千年……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