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百家姓》第47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

第47集

黄圣松教授主讲
2017年4月20日

前天我们谈到一百九十三程姓。谈到程姓的时候我们有谈到了程咬金,在第十九页。接下来我们看到程姓的两位历史名人,程颢跟程颐。二程子在北宋算是理学家里面知名度相当高的,而且影响后世也很深远。二程子究竟是哪一位影响后世比较深远?一般我们在思想史上面都认为程颐,弟弟影响的程度是胜过于哥哥程颢。但是也不尽然,我们来看程颢,程颢在学术上所提出的是天者理也,他这边提到了一个理。可是我们看到后面,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这边又提到了一个心,所以他这边有谈到了理跟心,好像就跟后来的宋明理学,我们大致上可以把它分为理学跟心学两支,好像程颢都有跨越到这两个源头。所以我们可以说,他是理学跟心学共同的祖师爷,共同的源头。但是就他整体的学术的论调来讲,其实他是比较偏向于心学,在思想史上,大家还是把他认为是心学的开山祖师,可是他在理学的部分其实也是很有影响力的,他讲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他强调心的作用。心的作用,一旦我的心我能够完全的掌握,或者是我能够驱遣我的心,去理解这个世界,我的心的作用就等于了解了全世界的道理,这是心学基本的基调是如此。所以他传心,他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也就是说你要去了解天地万物,其实你都要有所对应。用什么来对应天地万物之理?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当然心学的发展从程颢开始,就逐渐的愈来愈严密,我们后面还会陆陆续续见到几位心学的健将,很著名的思想家,后面我们再来做一些补充说明。
我们看到程颐,程颐一般我们都把他认为是程朱一派,他跟陆王一派是两个不同的源头,两个不同的脉络。程朱这一派一般我们都是把它归到理学,陆王这一派我们把它归到心学。程颐受他兄长的影响,可是他自己也变化出了自己的一条思路,所以他的趋向跟他兄长有一点点不太一样,他的哥哥我们一般还是把他偏向于心学的源头,程颐是偏向于理学,所以他强调要穷理,所谓的穷理是什么?穷理就是穷万事万物天地万物之理。那怎么样来穷,穷尽了解天地万物之理?他认为就是要用致知的方式来穷理,所以致知,如果我们从字面上来看就是了解知识,其实了解知识这是比较表象的意涵,了解万事万物内在的道理,这个是比较深刻的比较达到程颐的意涵,就是你要去了解万事万物它背后的它内部的那个道理,那个道理你必须要用实证的方式,来做体会,来做观察,而不是像他的兄长所讲的,我的心能够去跟万事万物同在,那样就可以了解世间所有的道理,所以他还是比较强调实做的经验,还是比较强调我们要一步一步一个一个的去理解,所以他是比较注重修学还有体悟,所以他的思路跟他的兄长又稍稍不同。
程颐他还特别强调一个字的作用,就是“敬”,他认为要致知必须要存在着一个敬,如果你没有敬,即便你去做了体会,去做了用功,去读了书,去体察了万事万物的道理,可是你的敬没有达到的话,那只是做一些表象的功夫。就像我打个比方,大家在学校读书,你也读书,我也读书,可是有些人是用心来读,是用诚敬的心来了解知识,来真诚的学习,他读的书是真的有读到脑子里,而且能够用心去体会。可是有些人读书他只是应付考试,所以他可能急救章,临时抱佛脚,他可能也考得很好,可是考完之后就还给老师了,所以他并没有真正的读到他的脑子里面去,没有用心的去体会。所以这个就是程颐所讲的那个敬的差别。讲这个好像很简单,不过要做到的话,真的是要一番的体悟还有一番的实践,要达到以敬来面对万事万物,这个是不容易达到的事情。
他还提倡“去人欲,存天理”。程颐认为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这边他提到了要存天理,怎么样来存天理?就是刚刚我们讲的,他用敬来存天理,要用致知的方式来保存天理。我们每一个每一个事物都用心去体会,所以当你体察天地的用心之后,而且你用敬来好好的收摄,这一些就会存在你的脑海里面,就会变成你生活的一部分,你生命的一部分,所以这个地方可以相互呼应,它的理路是环环相扣的。后面这句话,其实很多后代的学者,对程颐提出这样的看法是有一点点意见的,他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当然如果以传统的儒家或者是传统知识分子的观念,他认为即便你挨饿受冻,也不可以去做违背礼法的事情。所以程颐也不过就是从古至当时来讲的话,一脉相承的这种道理,他把它做了一个比较浅白的说明。可是也因为这一句话,他讲得比较浅白,比较直接,所以很多人都认为说,这个程颐就是在宋朝开始礼教逐渐严明的一个开端。
我们经常看到很多的戏曲、连续剧,包括很多的民间故事,都有谈到所谓的失节问题。尤其女子失节,那个可是会惹来很大的风波。男生,像士大夫,像官吏,你如果失节的话,当然也会引起很多的挞伐。可是在有些情况之下,它不是单纯的失节不失节的问题,而且它在挑战人性对于求生意志的一个挑战。譬如说现在天寒地冻,你已经饿到前胸贴后背了,你已经冻到没有力气了,你可能差一步就会失温,然后就会往生了,这个时候,如果你看到有食物可以让你来食用,或者是有衣物可以让你来保暖,这个时候你会选择哪一个?这个时候就要挑战人性了,到底我要保存自己的生命,还是要保存自己的气节?这个没有所谓的对错,这个没有对错,因为每一个人的角度不一样。
可是在程颐提出这样的看法之后,从他的学生开始,就慢慢的去扩大这个学说的影响力。所以在民间,很多的士大夫,甚至于贩夫走卒,也都深受这个影响,就变成很多人在面对生死交关的情况时,他们会选择什么?他们会选择后者。我没有批评这样不好,而是说这样的影响力,除了刚刚我举的那个例子之外,更多的是很多妇女,很多幼儿,其实他们都是在社会上的弱势,这些弱势在国家的体系来讲,本来就应该要加以关注的,可是在当时,国家的所谓社会关怀其实没有做到我们现在那么好,所以很多社会的弱势在面对这种生死交关的选择的时候,因为受到了这句话的影响,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所以很多很弱势的人都选择后面那个选项。后来我们看到这种状况已经变得有点失去了平衡,当然很多人歌颂这样的行为,不过后世的学者也有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认为说从宋朝开始,礼教的束缚愈来愈严谨。甚至于有人用了更强烈的用词说,从那个时代开始一路到明朝,就进入到了一个所谓礼教吃人的时代,有人用了一个更强烈的词汇来批评这种现象。我觉得,我没有任何的批评,我是说至少它是一个社会现象,这个社会现象一般我们现在都认为,是从程颐开始提倡这个之后,开始有了这样的一个酝酿跟发展。
所以程颐一位理学家,他在当时透过讲学或透过他的学术,其实影响到整个社会风气。所以不要忽略了一个人的影响力,尤其在那个时代,没有很方便的传播媒介的时候,他可以有那么大的影响力。所以我们可以去了解当时大家对于老师的崇敬,对于能够提出学说,而且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人,对他们的崇敬,所以这个是值得我们现在来做反思的。当然我们现在很多的年轻人利用网路,利用很多的平台,能够表现自己的想法,我觉得是很好的,是非常好的,当然有些人会认为说,有些人的作为在网路上面有点失控了,但是整体趋向,我个人觉得还是要采取一个开放自由的态度,即便有一些人他可能会有点失控,不过没关系,我自己的想法是认为,时间会给我们最好的修正,因为时间久了以后他慢慢的会发现,这样的思想或很偏激的做法,其实也得不到大家的认同,他会逐渐的修正回来。所以开放的态度是好的,总比我们去钳制言论,去钳制思想,还是比较有优势一些。这个是我们看到两位程姓的历史人物。
我们再往下看,我们看到下面这个姓氏,这个姓氏很多人都不会念了,尤其刚刚接触到这个字的,譬如说像国中生,我听过很多国中生怎么念?有边读边,有人把它念作ㄧㄡˊ,有人把它念作ㄕㄢ,还有人把它念作ㄏㄜˊ,它不可能念ㄏㄜˊ,因为偏旁通常是不会发音的,部首不会发音。可是也不是尤,也不是山,请问这个字怎么念?念作嵇ㄐㄧ,所以出乎很多意料之外,很多人都不会念这个字。还有另外一个字也是,在报章媒体里面经常提到这个用词,可是很多人也不会念,就是星光熠熠的熠。我念星光熠熠,但是大家想想看那个字怎么写?星光熠熠,左边是一个火部对不对?然后右边,学习的习,有吧?这个字有印象了?星光熠熠,其实那个熠熠就是讲火光光亮一闪一闪的样子。以前我也曾经教过补习班,也教过国中的学生,这个字其实学校很喜欢考,考试很喜欢考这个字的注音,可是很多人都不会。一样,大家就有边读边,没边读中间,所以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什么星光习习,念右边那个偏旁最容易,还有星光羽羽,习这个字拆开来,上面一个羽,下面一个白,还有星光白白的,还有星光折折,就是折起来的折,他想说换一个偏旁就是折衣服的折,所以写答案星光折折,全错。星光熠熠(ㄧˋㄧˋ),大部分的文字百分之七十都是形声字。所以我们在民间讲的,有边读边,没边读中间,大致上有七成的比例是会猜得到,或者是近似答案,可是还是有一部分它并不是形声字。所以嵇康的嵇就是大家比较少读到的一个字。这个姓氏因为平常少读,为什么?因为在生活里面,我们遇到这个姓氏的朋友真的不多,在中国大陆、在台湾都没有进入到百大。
嵇姓的源头是来自于姒姓,是夏朝的君主少康的儿子叫做季杼,他曾经有受封于嵇这个地方。不过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在嵇,而是在会稽,怎么说?我们在星期二的时候曾经提到,大禹曾经在治水成功之后,在会稽召开诸侯大会,后来大禹就有一位后代,长住在会稽这个地方,因为后来大禹是在会稽往生,所以他的陵寝就埋在会稽,他的后代有一支就留在会稽主持大禹的祭祀的工作,所以后来这一房的子孙就被称之为会稽氏。这个会稽氏到了汉朝初年的时候,朝廷还有会稽氏的族人就商量好了,就把他们迁到了现在豫州南部谯郡的嵇山,谯郡的嵇山就是现在的安徽亳县蒙城这一带。因为这个嵇跟会稽的稽同音,而且这个字形又满类似的,因为换了一个地方,所以后来会稽氏他们就想说,既然我们到这个地方来安家落户了,我们就改姓为嵇姓,所以这个嵇姓源头是从会稽而来,而会稽的源头又是从大禹的后代而来。所以刚刚我们说过了,这个姓氏是从姒姓派生出来的,还有其他的源头,是少数民族在汉化的时候把它改为汉姓,这个就不在话下。
我们看到嵇姓的堂号,堂号里面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堂号,叫做广陵堂,广陵堂的典故来源就是嵇康,嵇康下面也是我们历史名人的人物,所以我们看到下面的文字比较完整。嵇康的字很特别,叫做叔夜,他是三国曹魏时代很有名的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谈到文学家,他就是竹林七贤里面很著名的一位,所以竹林七贤大概我们不一定能够背得出七个人的名字,可是阮籍、嵇康,这是七贤里面最重要的两位,所以我们大概都会记得。除了文学家的身份之外,他还是一位政治家,他政治家的身份是因为他曾经娶了曹操的曾孙女,所以后来就因此有了裙带的关系,在朝中担任职官,当时的职官叫做中散大夫,所以一般我们都还称他为嵇中散。不过后来因为他在朝廷上觉得自己的个性格格不入,所以后来有一阵子之后就罢官,然后就归隐山林。可是在归隐山林之后,朝中的那些纷争却还是如影随形,他尽量去避祸,所以跟阮籍等等这一些人,我们就在竹林里面喝酒写诗、谈天说地,尽量就不要去涉足政治场域的一些议题。不过这个阴影还是紧抓着他,最后因为他得罪钟会而遭到诬陷,最后被司马昭处死。先前跟大家讲过,在曹魏一路到晋还有南朝,这些时代,一百、二百年的时间,整个政治的氛围都是比较法网严密的,所以对于士大夫来讲的话,言论的控制,思想的控制,朝廷的主导比较强,所以很多的士大夫就用其他的方式来避祸。嵇康就是在这种政治氛围之下,被牺牲的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
他除了有这两重身份之外,还有一个很特别,他是音乐家,相传嵇康很会弹古琴。不晓得各位有没有看过古琴,这个古琴的造型长得有点像古筝,所以大概想像一下古筝,古筝我们现在还看得到,可是它比古筝稍微再短一点,小一点,好像那个弦,弦的数量也不太一样。我对音乐没有很了解,但是我大概知道它好像不太相同,可是那个造型是很像古筝的。相传嵇康是古琴的名家,而且他会一首绝世名曲,叫做广陵散。这个广陵散很难学,而且有人想要跟他学,嵇康都认为说,你要跟我学,这不容易,后来就三番两次婉谢了跟他学的这位对象,所以后来就一直没有人学他的广陵散。一直到了后来,这个嵇康,我们看到堂号那个地方,他后来不是因为被钟会给构陷吗?所以司马昭要杀他的时候,他最后在刑场要求,是不是我能够在行刑之前,能够再弹一次他生平最爱也最拿手的广陵散。广陵散一弹,整个刑场一片寂静,而且琴声很激昂,所以在场观刑的人也都非常的受到那个音乐的感动,都觉得嵇康这样的遭遇令人非常的不舍,悲从中来。结果最后在结束的时候,嵇康就长叹一声,他说有一位袁孝尼一直要跟我学,可是我都一直婉谢他,没有教他,现在我马上就要行刑了,广陵散从此之后就永绝音乐史了,就再也没有人可以传广陵散这个曲子,所以后来广陵散就变成绝学,所以只知其名,后来也不知道它的这个琴谱,还有它的旋律,都没有人再能够领略。所以后来嵇康的子孙就以此为典故,就立了堂号叫做广陵堂,所以有这样的一个由来。
嵇康他自己本身也很注重养生,养生的一些思想还有论调,其实在他的集子里面有很完整的一些论述,当然他当时所谓的养生还是比较属于性灵上面的,希望能够保持自己性灵的一个纯真,透过一些食,透过一些我们讲的运动,然后来保持身体健康,然后最重要的目的是让他的性灵能够很纯洁,不要受到一些杂染。所以他的养生跟后来我们现在讲的养生,还是有一点点层次上的不同。
在谈到这个琴的时候,我倒是藉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因为在《左传》里面,其实春秋以前琴不仅是一个娱乐的方式,怡情养性的一种方式,在《左传》里面,它琴的声音还可以拿来占卜吉凶,这个大家都比较没听过。所以在《左传》里面有几位很著名的乐师,他们当时就是用弹琴来预测这个事情的发展是吉是凶。我也很纳闷,为什么它能够预测?我的老师跟我说,因为当时他们在预测的时候是心之所至,所以他并不是刻意的去弹哪一个琴谱,不是去弹什么广陵散、凤求凰,不是,他是静下心来,然后就随着自己的心的起伏,去弹拨琴弦,所以它是透过心灵的感召,透过琴的旋律跟音色,来表达这个事情的吉凶祸福。了解我的意思?就有点,要怎么来做比喻比较好?好像现在比较没有这样的比喻,好,我这样讲大家比较能懂,所以弹着弹着,譬如说他那个琴音愈来愈激昂,愈来愈快速,就表示说这个事情怎么样?这个事情是不好的,让他的情绪紧张了,所以他是透过心灵的一种沟通,跟天地万物神灵的一种接触,表达在琴的音色上面。所以老师这么一讲我就懂了,原来是这样。
先前我也陆陆续续有跟大家分享过,其实很多的算命先生就是一种感应,这种感应有的时候是透过问事者的对话,他会有一个推理的过程,有一些他是透过了当下他对于我们这一番对话,他心里面的感觉,然后他就有了吉凶的论断。就像占卜,我们以前讲过,这个占卜的卜出来的那个卜兆。卜这个字的角度,我们有提过,有人做过统计,其实统计出来那个角度跟吉凶有没有关系?没有关系,所以它就是当下的一种心境的一种体会,所以卜官就以他当下的那个心境来预测吉凶,类似是这样。所以琴也可以预卜吉凶,也可以预测未来,大家可以有这样的一个知识,我们把它记一下。
好,我们再往下看,我们看到第一百九十五个姓氏,邢这个姓氏。邢这个姓氏在中国大陆,在台湾,都没有进入到百大。邢是出自于姬姓。周公的第四个儿子受封于邢这个地方。因为周公在西周初年是非常重要的政治家,所以他除了自己受封于鲁国,是当时东方的大国之外,他的几位儿子也都分别有册封,譬如说先前我们讲到的蒋,蒋这个国家,就蒋先生那个蒋,蒋这个国家也是周公的儿子所分封的。所以这一位第四个儿子也受封在邢,后来邢的国家被晋国给灭亡了,被晋国灭亡之后,邢国的后代也有人以国为姓氏。除了这个邢国的后代有这样的来源之外,还有另外一些来源,就是像晋国的大夫韩宣子,他受封在邢丘。这个邢丘跟刚刚我们讲的那个邢国是不一样的地方,因为邢丘后面那个丘,它只是表示这个地方是一个比较多丘陵的地方,或者说它的地势是比较丘陵地。所以我们在中国的地名里面,有好多都是什么丘什么丘什么丘,像什么营丘,好多,这个在中国先秦地名里面为数不少。这一些丘其实都代表当地的那个地形,是属于一个多丘陵的地形,或本身它就是一个丘陵地,所以就称之为什么丘什么丘。所以那个丘往往只是代表它地形地貌的样况。所以后来常常都是取前面那个字,把它变成是一个姓氏,因为他受封于邢丘,所以后来他的子孙也有以邢做为姓氏的。这个是它的源头,主要有这两支。
我们看到历史名人,谈到邢这个姓氏,就非得要谈到邢昺不可。因为我们在寺里面,现在要希望大家能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所以我们一定会接触到十三经,十三经里面,邢昺其实也是其中一经的作疏的人。请问大家,他是哪一本经书的作疏者?《论语》。《论语》是何晏的集解,邢昺的疏。邢昺除了《论语》在十三经里面有名留其中之外,其实邢昺他是一位通才,他除了《论语》之外,我们看到中间,他也跟当代的其他的几位经学家,一起校定了《三礼》、《春秋三传》、《孝经》、《尔雅》等等,所以这些义疏其实他都有参与其中的工作。后来在十三经的现在流传的版本里面,收录了邢昺的《论语》的疏,可是他对其他的经典也都很熟悉,因为诸经他都很娴熟,所以后来他主要的在朝廷里面的工作,就是为君王讲学,讲这些经典,所以他曾经有一段时间为宋真宗来讲《左传》,其他的经典他陆陆续续也都有一些发表,有一些著述。宋真宗因为跟他很契合,所以跟他学《左传》,两个人君臣的关系也很好,所以后来宋真宗曾经留下来一段话,他说:一日从容与上语及宫邸旧僚,叹其沦丧殆尽,唯昺独存。宋真宗也算是很能够体察官员的这个状况,也能够用心于国政,所以他跟邢昺基本上讲学的一段时间里面天天见面,他从邢昺讲《左传》的一些课程里面,他也知道了,其实君臣伦纲是很重要的。可是我们还是要留一些心眼,去知道那些百姓的辛苦,还有那些官吏们有的时候会上下其手。所以邢昺在透过讲学的过程,也不断的提醒宋真宗要用心于治国,所以宋真宗受他影响很大,所以他也经常暗中去调查那些官员的状况,然后去了解民间百姓的状况。所以他已经非常了解,当时吏政逐渐败坏,所以他说宫廷的这些官员们,还有他以前的一些僚属们,其实都已经受到物欲的影响很深,所以对于物质的需求愈来愈高,在官俸没有随之调涨的情况之下,那只好怎么办?为了满足物欲,只好是搜刮民脂民膏,只好去接受贿赂。所以宋真宗也很感慨,所以他就跟邢昺说,大概只有你邢昺还是能够很清白,能够非常的忠心为国,所以后来他就赐邢昺白金千两,而且他的太太也召到宫廷里面,给予一些衣物,算是表彰他的气节。也希望透过这样的方式,给其他的贪污腐败的官员知道,我宋真宗不是不知道你们的狗屁倒灶的事情,我只是现在不想要针对你们来做一些惩处,他还是希望官员们能够自己悔改,透过褒扬邢昺,希望能够做为一个榜样。不过历史的推移是非常现实的,因为一旦你沾染了这些物欲之后,要能够真正的回归俭朴很难,那个物欲只是会让你的胃口愈养愈大。所以宋真宗还是一片苦心,不过到了后来没有办法扭转乾坤,所以之后才有所谓的变法革新,可是变法革新阻力很大,因为面对那些既得利益者,他当然不要变,不要变最好,因为那些本来就是我放在口袋里面的金钱,我看得到用得到,一旦变法革新了,那我就没有油水了,我就没有办法去满足我的物欲了,所以面对改革,普遍还是会遭到很大的阻力。所以在当时是这样,可能后来,即便是到现在,二十一世纪的台湾,面对很多的改革,其实阻力还是很大,所以需要有一段时间来做调整。这是邢昺给我们的一个启示。
我们看到第二位邢玠。邢玠大家对他又更陌生了,他是明朝后期的大臣,他最重要的事迹是对抗当时日本大军压境,要去侵略朝鲜半岛。当时一五九七年的时候,丰臣秀吉已经统一日本了,他已经是当时日本的幕府将军。大家有听过丰臣秀吉,是很有名的日本的一位幕府。当时他征调了十四万日本的陆军,还有数万的水军,要来侵犯朝鲜半岛。朝鲜半岛从明朝到清朝一直都是中国的藩属国。所以各位如果有曾经看过韩剧,韩国的历史剧,像先前很有名的大长今,等等这些,它大概就是等同于我们中国的明朝清朝,即便到了清朝,朝鲜韩国的皇帝他们穿的那个朝服,各位有印象吧?他穿红色的,他们那个朝服事实上还是明朝的朝服,他没有因为宗主国已经变成清朝了,然后他的朝服还是用明朝的。所以算是在明清两代,朝鲜对于中国是非常的忠心耿耿。做为藩属国,做为宗主国,中国遇到了朝鲜它的藩属国有战事发生,它一定要来派兵保护,否则的话你怎么样去当这个宗主国?所以丰臣秀吉进兵来犯的时候,明朝就派了邢玠来抵抗丰臣秀吉的侵略。当时邢玠他只带了几万的兵马,跟丰臣秀吉十几万的兵马,事实上颇为悬殊。他又联合了朝鲜的军队,先在海上获得重大的胜利,他把日本当时九百艘的军舰统统击沉。本来丰臣秀吉的打算就是水陆两军联合前进,以水师来掩护陆军,水军一旦被覆灭之后,陆军就孤掌难鸣,所以当陆军完全孤立的时候,他就没有办法抵抗当时朝鲜跟中国的联军,所以丰臣秀吉就仓皇逃回日本。当时日本的帝国主义已经开始萌发,因为在丰臣秀吉,这么雄才大略的幕府将军的治国蓝图,他是希望除了本土之外,他能够跨越日本海去占领朝鲜半岛,然后逐渐的去侵蚀中国的东北这一带。所以你看后来的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对华的战略,其实也是走这个路线,就跟当年丰臣秀吉的那个想法是很雷同的。因为邢玠的调度得宜,大家奋力抵抗丰臣秀吉的侵略,让朝鲜可以维持和平,所以朝鲜的百姓非常的感念邢玠,就把他当年的盔甲还有一些物品统统都保留下来,现在也保存在山东省博物馆,还有中国历史博物馆,而朝鲜人民也在釜山建立了祠堂来纪念邢玠。所以他也算是对外抗争强权的一代名将。
我们看到第三位邢沅。邢沅看起来好像是一位男生,其实不是,她是一位女性,而且她的另外一个名号大家一听就知道了,她的另外一个名号叫陈圆圆,就是那天我们提到,吴三桂一怒为红颜的那一位陈圆圆。为什么她本姓邢又后来姓陈?原来她本名叫邢沅,因为母亲比较早往生,所以后来就跟着阿姨,跟着姨父生活,因为她的姨丈,她的姨父姓陈,为了感谢她姨娘姨父的养育之恩,她就跟着姨父来姓,后来就姓陈,圆圆应该是她的艺名,因为她后来有一些过程,所以后来就成为江南八艳之一,当时也算是红遍半边天,是当时大家很喜欢去捧场的一位名妓。当时所谓的这个妓,其实我们很多人都有一个误解,其实在中国早期这些妓,很多都是以才艺闻名于社会之上,譬如说有些是很会跳舞,很会唱歌,很会弹琴,这些都是以才艺取胜。那些比较受到大家欢迎的这些妓,往往都是以才艺取胜,至于说比较末流的,就是后来我们所想像的那个比较末流的,往往都是比较不知名的,名不见经传的,或者是社会更底层的,才会是比较走末流的那一条路。像陈圆圆她主要还是以她的才艺取胜。所以后来,当时因为明朝末年国事非常繁杂,有人就为了要讨好崇祯皇帝,所以就去聘请陈圆圆来北京,然后辗转想要献给崇祯皇帝,来让他舒缓治国的压力。不过后来崇祯皇帝因为国事如麻,他真的也无心于娱乐,所以后来陈圆圆又送还回民间。后来辗转陈圆圆就被吴三桂纳为妾,纳为妾之后,因为吴三桂镇守山海关,所以陈圆圆是留在北京的府邸。后来李自成闯王他打进了北京城,企图要来自立为帝国之皇帝,所以当时北京城非常混乱。在一片混乱之中,闯王李自成的手下叫刘宗敏,据说他就掳走了陈圆圆,消息很快的就传到了前线,传到了山海关,吴三桂听到他的爱妾被掳,一怒之下,干脆我就把山海关打开来,引清兵入关。因为当时明朝崇祯皇帝已经自缢于,已经上吊于煤山,当时朝中已经没有皇帝了,所以一片混乱,与其让闯王来治理北京城,不如我让满清来入关,然后自己因为有开关的功劳,或许还有机会可以封侯封相,所以他当时的盘算是这样。后来清兵入关之后,虽然说吴三桂后来有找回到陈圆圆,李自成这一帮人后来也在满清人的铁骑之下,很快的就被驱散了,最后也倒台了,历史就从这个地方有了一个很巨大的转变。
所以很多人都说,满清为什么能够入关,就是吴三桂那一怒为红颜,其实也不尽然,如果不是这个事情加速了满清入关,可能它稍会延迟一些些的时间,可是毕竟这已经是历史的趋向,满清迟早都会打进北京城的,只是刚好在这个时间点,吴三桂让它开了一个方便之门,让满清更快的进来。后来我们也知道,满清入关之后也褒赏吴三桂,所以让他封了一个很大的王,在中国南方的省份,当时南方的省份有三个王,所以在清朝的历史上面称它为三藩。到了康熙的时候三藩嚣张跋扈,已经是朝廷眼中的毒瘤,所以一定要除去。康熙他先擒鳌拜,这个先前我们有聊过,除了鳌拜之后,接下来就是对付三藩,三藩原则上他是一个一个处理,处理完三藩的事情之后,后来才派施琅来接管台湾。所以康熙很自豪,他认为在他的主政之下,中国版图终于能够混元归一,所以他是很自豪的一件事情。这个是陈圆圆。
我们再往下看到下一个姓氏,一百九十六,滑姓。滑这个姓氏其实还有另外一个读音念作ㄍㄨˇ,可是我们不会把ㄍㄨˇ这个读音当作是姓氏的发音,滑这个姓氏也是很少见的姓氏,它的源头是出自于姬姓。周天子曾经将一位同姓的王族,分封到滑这个地方,所以滑伯的后人就以国名为姓氏,这是一支。另外一支也是从姬姓派生出来的,是郑庄公的第二个儿子叫做姬滑,姬滑就以他的名字做为姓氏,也变成是滑姓的源头。
我们看到堂号的地方,有个堂号叫做跻鹊堂。看到鹊这个字,大家就会想到有一位名医,名医扁鹊,跻就是跨进去,踏进去的意思,所以你看到这个字它用足部,足部的字大致上都会跟脚有关,跟脚的动作有关,所以跻它本来是跨进跨越的意思,后来就引申为有并驾齐驱,可以跟别人平起平坐,有这个意思。有一位叫做滑寿的大夫,他医术很高明,所以他的子孙就以跻鹊来做为堂号,把他比喻为是战国时代的扁鹊一样,都能够药到病除,不是药到命除,药到病除,是一位神医。滑寿主要是吸收了几家的医学理论,然后自己在治病的过程里面,又以自己实证的经验来做调整,而且他最擅长的治病的方式就是针灸,用针灸的方式来治病。早上来的时候师姐跟我说,今天我们也有一位名医来义诊,也是针灸为治病的媒介。滑寿也是如此,给人治病,用针灸可能真的还蛮有效果的,被他针灸过的病人很快的都有很好的起色,很快的就能够康复了,所以当时民间就流传,这位真的是神仙下凡,是扁鹊重生,所以才有跻鹊这样的一个名号。
我们就往下看,我们看到下面第一百九十七个姓氏裴。裴这个姓氏,在中国大陆、在台湾都没有进入到百大。裴姓的源头是来自于赢姓,赢姓我们先前跟大家介绍过,是伯益的子孙所建立的,伯益的后代有一位非子,周孝王把他封在秦这个地方,所以称他为秦非子。非子当时就是善于养马,善于驯马,所以提供给周王朝部队的一些马匹,周孝王才册封他在秦。秦非子的后代又有人受封于裴乡,所以这位受封于裴乡的子弟,他的后代有一部分也以裴乡的裴做为姓氏。这是一支。另外一支是晋平公的时代,春秋时候晋平公将古帝王颛顼的后代,把他分封到了裴中,所以也授称号叫做裴君,裴君的后代有一部分也以裴为姓氏。当然还有其他的比较小的源头,因为资料的关系,我们就没有办法一一跟大家细讲。这两支是最主要的裴姓的源头。
我们看到堂号,堂号有两个堂号,绿野堂跟督国堂。这两个堂号其实典故来源都是同一位,这位裴度是唐朝的一位大臣,在唐宪宗的时候,他力主要对抗叛军,因为当时淮蔡节度使吴元济不听朝廷的命令,当时朝中都认为说没关系,我们跟他谈和,因为几次朝廷派兵要去敉平吴元济的叛乱都是失败,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既然没有办法用武力来征讨,那我们谈和,谈和的话,这位吴元济又狮子大开口,只有裴度力主要用武力来敉平,否则的话,吴元济一而再、再而三的提出要求,到最后朝廷会吃不消,会被他掐住脖子,会无法收拾。所以当朝中大臣都反对以武力继续征讨的时候,只有裴度力主战争方式来解决。所以唐宪宗也觉得好,既然如此,我就给你最后一次机会,让他带兵去征讨吴元济。最后还是平安的去敉平了淮蔡这一带的叛乱,所以后来朝廷就封裴度为督国公,后来子孙就以督国为堂号。后来裴度因为有了一些余裕,就建了一个别墅,这个别墅叫做绿野堂,所以后来这个绿野堂也变成裴氏的堂号之一。这两个堂号都是同一个源头。
除了裴度之外,我们看到裴姓的历史名人还有这几位,第一位叫做裴秀。裴秀是魏晋南北朝的名臣,他最知名的还是在地图方面,这个地图学其实源远流长,我们现在看到考古挖掘出来最早的地图,是完整的地图,不是文献上的记录而已,是在汉朝,汉朝的时候曾经有挖出两幅地图是驻军图,是现在保存,我们看到最完整而且也是最早的。古代的地图的方位跟我们现在不太一样,现在我们看地图,地图的上方是哪个方位,东南西北?北方。古代刚好颠倒,所以古代的地图上方是南方,下面是北方。为什么,为什么会这么画?因为古代的君王都是坐北朝南,所以南必须要在上方,它是以帝王的坐向来看,帝王坐北朝南,他面对的是南方,所以我拿着地图的时候上边是南方,这样跟他的坐向是一个方向,所以刚好跟现在是颠倒的。从这个古地图我们才知道说,原来有这样不一样的地方。而且从汉代,我们看到这两篇的驻军图,其实就已经发现了,当时他们画地图的精准度,其实比我们想像中的还要高,因为我们跟现在的地图来做套图,你就会发现误差其实很有限,当然你要像我们现在精准到什么几万分之一,或者是几十万分之一,当然还是有它的困难,不过以当时没有卫星,也没有更好的技术,他们已经有这样精准的成果,的确是为世人所震惊,所以可以知道中国的古地图学是非常发达的。这位裴秀就是精于这个地图学,所以他在古代地图绘制方面的成就,让近现代非常有名的一位西方学者,叫做李约瑟,李约瑟是汉学家,是欧洲非常知名的汉学家,他称誉裴秀是中国科学制图之父,跟古希腊的著名地图学家托勒密齐名,是中西两位地图学的灿烂明星。裴秀在官场上的表现当然很丰富,我们就不一一细讲了,不过他最后往生,倒是有一点点让人不胜唏嘘。因为当时逐渐在魏晋南北朝,有这种养生的风潮,所以刚刚我们讲到嵇康,嵇康他也提倡要养生,不过他的格局跟境界是比较高的,有些人是比较着重在身体的保养,当时沿着两汉时代一些炼丹药的这种传统,很多名人雅士为了要养生,他们也吃一些中药,有一些中药因为跟炼丹做结合,里面事实上是含有重金属的,所以长期这样服用的话,到最后事实上是会中毒身亡。像这位裴秀也是,他因为吃寒食散,吃这个寒食散,吃了以后他又配冷酒,结果后来这个效力大概是加成,所以最后就暴毙而死。
现在我们都知道这个观念,譬如说我们在吃药的时候是不能配茶,就是一般我们喝的那个乌龙茶,这个绿茶。为什么吃药不能够配茶?因为民间的说法,中医师的说法,说它会解药,那个药效会被解掉,会被中和掉。尤其吃西药的话,是绝对不能够跟什么一起服用?跟酒,跟酒服用的话,它那个药效会加成,身体会受不了。所以很多人会因为这样,就会有一些很剧烈的反应,甚至于会暴毙。
这位裴秀大概也是这种状况,因为喝酒,所以就暴毙了。往生的时候才四十八岁,还很年轻,所以这个也是很可惜的一位人才。
好,我们再往下看。我们看到,除了裴秀之外,我们看到裴松之。裴松之最著名的就是他为《三国志》来做注解。裴松之一家祖孙三代都是很知名的史学家,我们看到二十三页的裴松之的第二行,裴松之之外,他的儿子裴骃,他的孙子裴子野都是史学家。裴骃,大家如果有读过《史记》,他一定会名列在其中,就是《史记三家注》,裴骃的集解是《史记》集解,也是现在我们在读《史记》的时候,必备的参考书。裴松之原本也是簪缨世家,从小就接触到了经典,他对史学也非常有兴趣,后来就一路在官场上有所发展。官场上的部分我们就不细讲,就请各位来参看二十四页上半段,这里面材料很多,我们就不一一说。我们来看到二十四页的第二段,他最大的贡献就是在《三国志》的著述。我们都知道《三国志》的作者是陈寿,陈寿虽然说是晋代人,不过他前半生是三国的蜀汉的大臣,后来晋统一三国之后,他在晋朝为官。先前也跟大家介绍过,其实陈寿他在写《三国志》的时候,他还是有一些曲笔维护,他还是维护他的故国蜀汉,所以在一些称谓上面,在一些遣词用字上面,他还是表彰他对于故国的思念,当然这个不能够太明显,他还是要很低调的、很委婉的来做处理。陈寿写《三国志》,因为文字很简略,很精简,所以很多地方如果没有更多的史料来补充,我们会不太了解它的前因后果,所以裴松之就做了这个补足的工作。他当时搜集各家的史料,而且他搜集的史料达一百四十多种,是《三国志》原书的三倍之多,所以可想而知他当时搜集史料之齐,对于剪裁史料之用功,的确让后代的史学家非常折服。不过有人说好,就一定有人有批评,裴松之对于《三国志》的努力贡献,这是大多数人都赞同的,不过后来有人认为,他在剪裁这些史料的时候,还是在体例上面没有很完备,所以后来有人就觉得,他在史料剪裁上面太过于庞杂,选择并没有特别的来做挑选,而且体例不够完备,所以导致我们在读的时候,没有一个很清楚的体例可以依循,资料很庞杂。这个我们可以为它来做说明,因为当时裴松之,就是因为看到陈寿当时所编的书太精简,所以他就广搜材料,广搜材料,这么多的材料他好不容易搜集到了,他当然也知道要剪裁,有些要把它摆到里面去,有些可能还是要有所剔除,可是基于一个搜集史料者的辛苦,他千辛万苦搜来的,如果把他搜来的没有把它摆进去,感觉好像这些史料就可惜了,而且他认为,如果我没有把它摆进去,可能以后这些材料就失传了。所以他当时的心态是认为说,没关系,我就把它统统摆进去,原则上我还是做一些整理,可是对于那些史料,很珍贵,搜集不易,我把它摆进去,让后代的人可以有更多的材料来查考。我觉得他是出于这种心态,所以不可以用后来我们比较严格的史学方法,来把它当作是一个缺点,我反而认为他是用心良苦,因为毕竟材料搜集不易,愈后面就愈难了。所以这个状况就有点像我们前天有讲到左丘明,他也是搜集史料为《春秋》来作传,所以主要的部分他把它编裁为了《左传》,剩下来的材料不要用也很可惜,所以他就把剩下来的材料再加以做调整,就变成什么?《国语》,所以《左传》跟《国语》,现在我们都说是左丘明的著作,那是姐妹作,主要还是在《左传》,剩下来的材料汇编成《国语》。这种情况就有点像裴松之,有些材料他把它摆进去,虽然说是次要的,没有这么的重要,可是还是把它摆到里面,让后人可以有所查考。所以裴松之还是功大于过,大醇小疵,其实那个都是很枝节的,也因为他的保存,所以我们有更多的材料能够来了解三国时代的原貌。
好,我们看到下面第一百九十八个姓氏,这个陆。这个陆的姓氏其实在,我们现在在银行,在邮局存款,大家不晓得有没有去办过,在台湾的银行、邮局,我们要去存款,要领款的时候,我们除了写阿拉伯数字之外,我们还要把领款的或存款的数字,我们要把它写成国字,在我们台湾,我们把它写成国字,就是把它写成笔画比较多的这个写法。很多人都写不完,也就是说,他写到一半就糟糕了,那个大写的字怎么写?大家来试试看,那个壹怎么写?国字的大写的壹,你有没有确定你写对吗?很多人会把壹写成台湾的台,来来来,我们来挑战看看,这个是壹,它跟台很像。所以我们那个朋友在银行服务的,他经常收到那个存款单上面都写着,壹就写成台。贰的话,来,这个贰很多人都会写错,我让大家猜猜看,到底哪一个是正确的?它没有一撇,这个贰是左边对还是右边对?对,是右边这个,这个二要写在里面。参就是写成参加的参。肆呢?肆我也让大家猜猜看,请问是这个,这个肆,还是这个肄,我跟你讲,真的,银行的朋友都跟我说,这种写法经常会看到,哪一个是正确的?对,中间这个,中间这个是正确的。伍的话就是这个伍。陆呢?陆就是这个陆。柒呢?三点水,一个七,下面一个木。捌是一个手,一个别。玖是一个王字旁,一个长久的久。拾呢?拾就是写成收拾的拾。佰仟其实都还是要加人部的。然后再来是万,这个后面大家都会了。

所以这个陆,因为在古音它读成跟六是同音,所以我们在写大写的时候就写这个字。好,时间也到了,我们休息一下,等一下再回来。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国学经典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