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百家姓》第57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

第57集


黄圣松教授主讲
2017年4月28日

来,我们来看到我们今天的进度。昨天我们谈到第二百四十四个姓氏,暴这个姓氏。暴这个姓氏昨天我们提到了,在其中一个来源就是来自于古代的㿺者。㿺者这个职官,㿺者这个职官,其实他在古代是负责殡葬相关的一些行业,所以㿺者就由㿺慢慢的演化,就变成了暴这个姓氏。
我们看到关于暴姓的堂号,有一个堂号比较特别,我们来看一下,叫做耿介堂。耿介这个词汇其实一般来讲,就是用来形容这个人他个性很耿直,介这个字其实它原本就是讲石头的意思,所以跟石头一样,都是非常的耿直坚硬,然后秉公处理事务。所以这个耿介堂典故就来自于明朝的一位官员,叫做暴昭。暴昭他也是在朝廷里面有很多的历练,也曾经担任过刑部尚书。刑部尚书就是主管刑部,刑部就有点类似我们现在的法律司法,包括监狱这些事务,都是属于刑部来管理。所以他就直接摄理到一些司法的业务,他为官很耿直,是非很清明,而且也非常有气节,所以对于贿赂,对于一些关说,他一概严辞拒绝,所以后代子孙以他生前的行为来做纪念,所以就立堂号耿介堂,来纪念暴昭这位祖先的为人。
我们看到历史名人,除了暴昭之外,我们再介绍两位,其中有一位暴昭刚刚已经提过了,还有另外一位就是暴胜之。暴胜之他的字很特别,叫做公子,这个有点占人家便宜的味道,所以人家称他字号的时候,就称他公子公子,所以这个也蛮有趣的。网路上有一个影片,有一个小孩子就问爸爸说,爸爸你为什么帮我取名叫做英俊?然后爸爸就回头跟他说,因为很简单,这样的话我才能够被你的老师,被你的同学称呼为英俊的爸爸,懂这个笑话了?所以这个也是有一点占人家便宜的味道。好,我们看到暴胜之他的事迹。他是西汉人。我们在很多的戏曲里面,还有古装连续剧里面,经常会看到有这样的一个剧情的编排,就是某一位大臣受到了皇帝的重视,这个大臣就被皇帝派为所谓的钦差大人,然后手就捧着尚方宝剑,巡狩地方,去微服出巡,所以有这个尚方宝剑的加持的话,他就可以上斩昏官,下除暴民,所以在戏曲里面有这样的一个说法。其实所谓的尚方宝剑它并不是一个定制,只是偶尔有一些特殊的需求的时候,才会有这样的一个任务的编派,也未必一定是剑的形式,就像在汉武帝的时候,就曾经任命暴胜之,称之为直指使者,这个直指使者就是后来我们所讲的这种钦差大臣。所以最早的时候他是用这样的一个名称。而且还由汉武帝赐给他上方斧,所以这个上方斧就等同于我们在戏曲里面所看到的尚方宝剑,所以他可以有生杀大权,可以先斩后奏。所以他就带着这个上方斧去追捕那一些盗匪,而且在地方上来加以巡察,只要是不听任命的或者是不听调度的,他都可以来做惩处。所以这个暴胜之在当时也算是很为人所敬重,因为一方面他受到了汉武帝的大力支持,而暴胜之这个人也是非常知礼节守分寸的人,所以他巡狩的地方无一不额手称庆。暴胜之也常推荐隽不疑这个人,他在隽不疑推荐给朝廷之后,在朝廷上面表现也很好,所以他也有知人善任的这样的一个考评。后来暴胜之他又升官担任御史大夫。御史大夫这个职位,先前我们在很多介绍名人的时候,都有提到它,御史大夫其实他是御史台的长官,御史台那个台就是台湾的台,御史台这个工作主要是负责什么?就是建议朝廷一些朝纲的运作,或者是弹劾一些官员的不法的行事,这个都是属于御史台的工作,御史大夫就是这里面的属员,所以权力也很大。当时暴胜之担任御史大夫的时候,刚好发生了巫蛊之祸。在前几天我们曾经谈到,汉武帝晚年的时候有巫蛊之祸的事情,当时有一位官员叫做田仁,田仁他所担任的职务叫司直,这个司直顾名思义就是跟谏议朝廷,还有规劝帝王有关系,所以这位田仁就谏议暴胜之,是不是放过太子刘据,能不能够让刘据逃亡,不要让汉武帝给逮到了,如果被汉武帝逮到的话,铁定是没有命活。所以当时刘屈牦得知这个事情之后,这个田仁就被要求要把他逮捕起来,因为田仁这个是犯了汉武帝的禁忌,因为汉武帝下令,不管死活都要把刘据给抓到。所以田仁放了刘据,所以后来宰相就非常的生气,然后暴胜之他就劝刘屈牦说,司直这个官其实是一个小职官,所以如果这个事情要追究起来的话,你应该从比较高阶的官员来做询问,来做惩处,而不是一下子就把这个事情就由田仁来担纲,所以后来暴胜之也就被牵连在其中。汉武帝就让他担这个罪责,因为暴胜之也算是田仁的长官,所以后来暴胜之也就负责被下了牢狱,最后他是在牢狱之中自杀,来结束自己的一生。所以暴胜之其实,因为他得到了汉武帝的信任,所以早年的时候可以说是非常的有权势,虽然说他也为人非常的恭谨,做事情也很小心,但是在巫蛊事件这个地方处理得就有点不太圆满。所以如果要是我面对这样的下属,田仁有这样的谏言,我觉得应该要跟他好好的商量,是不是我们先把刘据,先把他逮捕送给了汉武帝,由汉武帝再来做定夺,如果汉武帝一怒之下要把刘据给杀掉,我们这一些大臣再联名,再来保住刘据的性命,这样的话可能在行政的流程上面,是会比较圆满一些,否则要担纲这个过错,而且在历史上面留下这样的记录,恐怕也是他晚年的时候比较失算的一个决定。
我们看到第二位,刚刚提到了暴昭,暴昭除了刚刚我们提到他为人很耿介之外,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小事情还要跟大家分享一下,就是这个暴昭后来他在职场里面,也曾经担任过北平采访使。在这一段的第三行。明代所谓的采访使,他其实就是在地方上面来做巡察,来做监督的工作。所以他在北平这个地方,在民间他有一些巡察,然后去了解舆情,所以他的工作大致上就是要去观察民心向背,还有官场上面的一些弊端,所以这个采访使算是也有蛮大的权力。然后他也在当时就探知到了燕王朱棣,其实逐渐他谋反中央朝廷的想法,愈来愈明显,所以暴昭也上书给朝廷,希望朝廷能够及早做好准备,后来果然没多久之后朱棣就起兵了。当时因为暴昭他就在北平,北平就是在燕王的属地的附近,所以他就变成是第一线要来阻挡朱棣兴兵南下的防线,所以当时暴昭他就跟铁铉两个人联手,就组成了第一道防线。可是朱棣也算是来势汹汹,因为他没有做好万全的准备,不可能贸然起兵。所以两个人在临时仓促之下,要来挡住燕王的部队根本就是以卵击石,所以很快的就被突破了。被突破之后,燕王朱棣的大军还是不断的往南进发。暴昭因为当时军事的行动失败,所以后来就被冲散了,所以他就逃亡,面对燕王的追捕,他就不断的逃亡。最后还是被燕王所逮捕,逮捕之后,燕王朱棣希望能够劝服他归降于自己。可是暴昭却不愿意屈从,最后就被施以磔刑。这个字念作ㄓㄜˊ,打折的折,哲学家的哲。磔刑其实就是一般我们俗称的凌迟。凌迟先前也跟大家介绍过,在民间还有另外一个说法,叫做千刀万剐,就是一片一片的把他的肉给削割下来。所以暴昭也在当时受了这么大的苦难。
我们看到下面一个姓氏,二百四十五,甘姓。甘这个姓氏我们来看一下,它的起源是来自于商朝。商朝的武丁这一位商王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当时在商朝的中期,武丁的时期算是最昌盛的时候。武丁还有一位妃子,我们在文献上面也曾经记录到她,而且在甲骨文里面其实也有大量的记载,他的这位妃子叫做妇好,妇女的妇,好不好的好。昨天我们也谈到妹嬉对不对?妹嬉的嬉你可以加女字边,也可以不加女字边。其实在商朝的甲骨文里面,谈到商王的妃子,往往她后面的那个字,其实不是她的名,是她的姓,所以妇好的好其实是她的姓。好了,大家会觉得很奇怪,哪有好这个姓氏?我要跟大家说明的是,当商朝的甲骨文它记录到妃子的时候,它往往会在那个姓的旁边加上一个女部,所以妇好其实她是姓什么?她是姓子,所以她加上一个女的偏旁。如果按照这个原则,那妹嬉她是姓什么?她是姓喜。所以有没有加女部是没有关系的。这个妇好不要看她是一个妇道人家,可是她却是骁勇善战,所以武丁经常都派妇好当作领兵的元帅。对当时的游牧民族发动进攻,或者是去驻守边关,所以这个妇好算是武丁最重要的军事将领。当时在武的方面有妇好,在文的方面就有甘盘。甘盘其实就是武丁的老师,所以对他有一些道德的教化,学识的传承。所以当武丁即位当王之后,甘盘就变成他的辅佐的大臣,就是等于我们后来所谓的宰相。所以在文献上面也记载了这个甘盘,所以他也算是非常贤能的宰相之一。甘盘往生之后,他的子孙就以甘为姓氏。这是一支来源。另外一支来源主要是在春秋时代,周襄王的弟弟叫做王子带,王子带因为封在甘这个地方,所以在《左传》里面,在文献里面也称他为甘公带,因为带是他的名字,甘公就是对他的一个称号,所以王子带我们称他为甘公带。所以这个甘公带的子孙也以甘为姓氏。不过这个王子带因为跟他的兄长,两个人其实能力都很好,所以当哥哥即位为周天子之后,这个王子带觉得我的能力其实不输于我的兄长,所以后来这个王子带在朝廷里面也拉党结派,所以后来也有叛乱的情势。在《左传》里面也记录了在周王室里面动荡的这段过程。
我们看到甘姓的堂号有一个五城堂。这个五城堂典故可就了不起了,它的典故是来自于战国时代的秦国有一位甘罗。甘罗他十二岁的时候就代表秦国出使赵国,而且赵王不敢怠慢,还亲自到郊外去迎接甘罗。当然甘罗会得到赵王的重视,一方面他是秦国派来的使者,而当时秦国是非常强势的,所以当然不敢怠慢;再来就是甘罗虽然是小小年纪,可是在当时在国际之间已经享誉知名,所以一方面是敬重秦国的大使,二方面是敬重甘罗的口才敏捷,他的才思敏捷,所以赵王对他非常的钦折。通过甘罗的外交活动,不费一兵一卒,赵国就自动的把五座城池割让给秦国。所以甘罗回到秦国之后,当然就得到了朝廷的重视,所以朝廷就册封他为上卿,而且把他的祖父甘茂,以前在担任左丞相的时候的田地,统统转赐给甘罗。所以甘罗的子孙就以此为典故,立堂号五城堂,来纪念甘罗的事迹。
好,我们看到下面的历史人物。除了甘罗之外,我们再介绍两位,甘宁跟甘从矩。甘宁是三国时代东吴的名将,他在武功方面是非常令人折服的。其实甘宁年轻的时候也算是一个问题人物,也算是问题少年,年轻的时候因为喜欢耍枪弄棒,所以就纠集了人马,带着棍棒,拿着弓弩,就在地方上面为非作歹,而且还组成了渠师,在第三行,渠师,渠师其实就是水师,坐着船,然后打上了旗号,就去劫掠来往的船只,所以当地人就称他们为锦帆贼。锦帆贼那个帆就是,因为他们是坐船打劫,所以就会有船帆,锦帆的那个锦就是各种颜色,非常的色彩斑斓。所以是一群不良少年所组成的打家劫舍的集团。当时也没有什么太多的物资,所以就把那一些衣服布剪下来之后,就把它缝缝补补,就把它做成了船帆,所以叫做锦帆贼。后来年纪稍稍长大之后,甘宁才觉得这样不行,自己就变成地方上的头痛人物,而且长此以往,自己的未来该怎么打算?所以顿然醒悟,所以后来他就专心读书,然后也逐渐的在官场上崭露头角。原本他曾经在刘表跟黄祖的麾下,可是两位都不识他的英才,所以最后都没有对他重用。是一直到了建安十三年,甘宁就率了他自己的部下投奔孙权,才开始建功立业,所以后来甘宁在孙权的帐下就屡屡建功,而且好几次都建立了非常大的功业。所以孙权就非常自豪,公开的对大臣说,说曹孟德曹操有张辽,张辽我们昨天还有大前天我们也曾经提到他,是曹操帐下的一员猛将,他说曹操有张辽没什么了不起,我有甘兴霸,我有甘宁,其实就足以抵挡张辽,所以孙权非常自豪他有帐下一员猛将。而且他不仅指挥带兵非常的娴熟,他个人也是仗义疏财,所以在军队里面得到士兵将官的拥戴,还被陈寿在《三国志》里面誉为是江表之虎臣。江表这个词汇先前我们也曾经说明过,从北方往南方看,这个长江之南、长江之外就叫江表,所以江表其实就是江南的意思。大家会觉得说,为什么我们要从北往南看?因为中国传统的政治中心是在黄河流域,所以当时的国都不是长安就是洛阳,都是在北方,是后来三国鼎立之后,然后才有一些慢慢的南方的政治的文化,才慢慢的被重视。由北往南看,江表就是江南。虎臣就是像老虎一样非常勇猛的大臣,也是称赞甘宁他在武功上面的功业。
除了甘宁之外还有另外一位甘从矩。矩这个字它原本是讲画方的工具。画圆的工具我们比较熟悉,因为我们从国小国中,在数学课都会用到这个工具,叫圆规,所以规是画圆的工具。画方的工具就是矩。规跟矩因为都是画圆画方的工具,所以合在一起之后就给予引申的意涵,就变成了所谓的标杆、准则、规范,就是规矩的引申的意思。甘从矩他这个名字,其实名字的取义上面就非常有它的意涵,是希望甘从矩能够像画方的工具一样,能够遵守规范,遵守规矩。他的确也是如此,他是南唐时代的将军,南唐是什么时候?就是五代十国。我们先前曾经跟大家介绍过,唐朝灭亡之后就开始进入了一段分裂的时期,一百多年,有所谓的五代跟十国并列。五代就是接续着五个朝代。这五个朝代时间都不长,是由汉人所建立的,它是一个接一个,就是我们讲的梁、唐、晋、汉、周,这是五代。同时期还有十国,这个十国有些国祚比较长,也快有百年的时间,像南唐国就是十国里面算国祚比较长的一个小国。这一位甘从矩就是南唐国的将军。后来这个南唐国它自己也册封吴王,它自己国内还分封诸侯王。甘从矩他就跟着当时被南唐国册封的吴王杨行密,变成是他手下的一员大将,后来在杨行密的指挥调度之下,他也屡屡建功,所以后来他自己也封了一个爵位,叫做丰城伯。后来天祐五年的时候,甘从矩他就退休了,退休之后就回到家乡去,他看到家乡的百姓这么的辛苦,所以他就建了宝福、云岩、隆福三座寺庙,而且在寺庙里面还有施斋饭,所以对于地方上面比较清苦的百姓,至少可以得到衣食的温饱,所以当地人就非常的感恩他。后来南唐国也有一次大规模迁都的过程,甘从矩也跟着大小臣工,跟着国都,跟着南唐国的皇帝也一起迁都。所以后来他在迁都的过程里面,也不断的帮助这些小老百姓,安顿他们的过程,让他们都能够在迁都的过程里面得到保障。所以甘从矩也一直受到南唐国子民的褒扬。
好,我们看到下面一个姓氏,这个姓氏非常的特别,这个字读音也很特别,念作ㄊㄡˇ,我们一般很少读到这个字,念作ㄊㄡˇ这个读音。钭这个东西其实它原本是一个具体的物品,是有点像大勺子的一种器皿。各位我们在寺里面用餐的时候,一般我们那个汤,我们大概会用一个比较大的汤匙,这个比较大的汤匙在有些地方就把它叫做钭。钭为什么会变成姓氏?很有趣,我们看到这个过程。钭这个姓氏是出自于姜姓。谈到姜姓就会讲到西周初年姜太公受封于齐国。经过了百余年,到了春秋末期的时候,我们先前跟大家讲过了,在齐国其实有一个陈姓的卿大夫,这个陈姓的卿大夫《史记》是把他写作田姓,他在齐国势力很大,然后当时齐国的国君姓姜,慢慢的就失去了民心,所以到了春秋末年的时候,这位陈姓的卿大夫后来就篡夺了齐国的政权,就把原本当时姜姓的国君齐康公,还有他的公族,统统把他流放到海外去,所以这批姜姓的贵族就被赶出了国家,然后陈姓的卿大夫就自己立为齐国的国君。所以战国的齐国的国君是姓陈或姓田,那就跟春秋以前姓姜的国君,是不一样的家族了。这一批流亡的公族,就必须要自己靠着自己的力量来维持生存,所以他们就回归到原始人的生活,靠着采集,靠着打猎来求得温饱,因为当时没有像样的烹煮的器物,就只有一个汤匙,大汤匙,所以后来他们就把那个大汤匙拿来当作烹煮食物的器皿,每一次就只能够煮一点点,所以一餐饭都要煮好多次,才能够喂饱大家的肚皮。后来这一批流亡的齐国的姜姓贵族,又回到中原来了,为了纪念当时那一段艰苦的岁月,所以就改姓为钭。而且改姓为钭就是不要再被注意,免得被追杀,免得被逮捕。所以现在钭姓的起源就是来自于姜姓的派生。所以讲到这个其实也蛮辛酸的,被人家赶出国,而且还要流离失所,还要自己想办法来维持生存,所以这一段的过程的确在历史上面是不太风光,对于姜姓的贵族来讲,是不太风光的一段岁月,可是也因为这样才又派生了钭姓,才有绵延钭姓的子孙。
所以我们看到老子的书里面说,其实祸福相依,当我们觉得这个事情对我们来讲是一个顿挫,是一个挫折,是一个失败,可是相对的其实它也在酝酿,我们是不是能够透过这一次的挫折,我们有所成长,我们有所转变,我们正在开创另外一个好的事情的契机。所以反过来也是一样,当我们一帆风顺的时候,其实我们要居安思危,所以当我们什么事情都很顺利的时候,我们就要戒慎恐惧,我们就要小心了,因为不知道我们在一帆顺利的过程里面,是不是也因为没有注意到自己的言行举止,暗中也得罪了人。所以还是要注意。钭姓其实也是有这样的一个过程,所以才有这个姓氏流传于后世,所以是祸还是福不知道,每一个人观看这个事物的角度不同,所以评价也会不同。
我们看到下面第二个堂号的地方,我们看到有一个惠楚堂。惠楚堂的典故是来自于一位钭滔。钭滔他曾经担任过楚州刺史。这个处州的处请帮我改一下,这个打字的时候按错字了,是楚国的楚,惠楚堂的楚才对。他是楚州的刺史,在担任地方父母官的时候惠政于民,所以地方百姓很支持这一位清官。所以子孙也非常的骄傲,就把钭滔的事迹变化之后,立了堂号惠楚堂来纪念钭滔。钭滔的事迹我们看到下面也有比较多的文字叙述,他是宋朝人,也是经过了科举考试之后,然后从地方小官才擢升为楚州刺史。一样,在第三行的地方也请帮我改一下,那个处州的处应该是楚国的楚。钭滔后来也看到了在楚州有一个缙邑,这个地方山水秀丽,最后就选择在缙邑里面的官店这个地方定居下来。所以后来他在楚州就退休,退休之后他们家族就在这个地方选择安居落户,然后就在这个地方一路繁衍。钭姓在历史上面人口就不多,所以能跟大家介绍的历史名人,就只有钭滔这一位。
我们看到下面第二百四十七个姓氏厉。谈到厉这个姓氏,大家就会觉得说这个姓氏感觉好像很厉害,现在我们讲厉害厉害,我们现在是把它作为一个正向的用法,其实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厉害这两个字,厉害这两个字它是正向的一个词汇,还是负面的词汇?其实你看到厉跟害,两个字的意涵有部分是重叠的,所以在古文里面,厉跟害常常都会拿来交互使用,后来把它组在一起变成同义复词。你不太明确了解厉的意思,害的意涵我们就很清楚了,害是蛮负面的一个用法,所以厉害厉害,其实如果我们从它的字义来看,它其实是蛮负面的,然后从负面的用法变成现在我们比较正向的一个意涵。我们说同学功课很厉害,同学体育很厉害,然后同学口才很厉害,它变成是一个很正向的用法。这个是蛮有趣的转变,因为从一个极度负面变成一个极度正向,所以这个语意的转变值得我们来做考察。我们来看到它的一个起源,厉姓有几个来源,有一个来源是来自于姜姓。一样,谈到姜姓,大致上都还是会跟西周初年的齐国有关。姜太公的后代后来就传到了姜无忌,姜无忌是齐国的国君,他往生之后,他的大臣就为他上了一个谥号,叫做厉,所以史称为齐厉公。我们先前也跟大家介绍过,谥号其实在比较早的时期,譬如说在西周时代或者是春秋中期以前,大概谥号我们没有办法很明确的说它有没有善恶之分,可是慢慢的从春秋中期以下,到了战国,到了两汉,一直到了封建王朝结束,这个谥号往往都会有明确的,比较属于正向的或负面的用法。我请大家猜一下,厉这个谥号是正向的还是负面的?就刚刚我们所解释的,它应该是蛮负面的。所以齐厉公其实是一个蛮负面的谥号。齐厉公的庶子就以他的谥号为姓氏,所以就称之为厉氏。厉还有另外一个起源,是周朝的诸侯国厉国,厉国是属于在淮水长江流域这一带,在湖北的随县,后来厉国就被楚国所灭,所以厉国的公族就以国名为姓氏,这个就变成厉姓的另外一个来源。
我们看到厉姓的堂号有一个半树堂。半树堂的典故是跟宋朝的厉元吉有关。厉元吉有一个号叫做半树。厉元吉曾经担任过乌程尉,乌程是一个县的名字。先前我们都讲到了,如果是当作县长的话,经常在文献里面就会记录为乌程令,所以如果是乌程令,那个是县令,是县长。尉又是什么意思?尉就是乌程这个地方的尉这个职官。尉这个职官其实就跟军事有关。所以乌程尉就是乌程县主管军事方面的职务的长官。因为他在当官其实也没有很丰富的历练,所以在乌程尉他就辞官了,他就回家去退休。然后因为南宋过渡到了元朝的时候,元朝其实刚刚入主中原,他们也希望能够寻访宋朝的旧臣,希望能够敦请这些旧臣出来,然后由这些旧臣,因为他们比较熟知一些政务的工作,而且在地方上面都很有人望,所以元朝也邀请这些宋朝的旧臣来担纲。可是厉元吉不愿意,他就四处躲藏,一直到年纪老大了才返乡,返乡之后,元朝来访问他来邀请他的使者还是不间断,可是他就坚决的不去担任元朝的官吏。所以后来厉元吉的子孙,就非常的钦服他这个祖先的气节,所以就以半树为堂号,来纪念厉元吉。
当然先前我们也跟大家分析过,其实所谓的事奉二朝,这个在古代,其实大家都会觉得是一个比较负面的行为,所以很多有气节的士大夫都不愿意事奉二姓,事奉新的朝代。也有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其实如果这些前朝的旧臣愿意出来贡献他一己之力,不仅可以安顿地方民心,也可去以给新的统治者一些谏言,毕竟他们是旧朝的大臣,他们了解政务,而且了解地方百姓的需求,所以如果愿意来做这个事情的话,其实也可以缓和朝廷和百姓之间的矛盾,所以也是有一番建树。当然我没有任何的批评或者是有任何的称许,只是说这是两种选择。这个选择没有什么好坏,就看他个人自己的想法。所以先前我们也曾经讲到赵孟頫,赵孟頫也是元朝的官员,他原本也是从南宋过渡到元朝,而且大家看到他的姓氏,他姓赵,其实他也是赵宋的皇亲国戚,只是他是比较疏远的苗裔,但是在元朝建立了朝廷之后,赵孟頫他也出来当官,他也在地方上面有很多的建树。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也是另外一个选择。所以厉元吉他为了要表彰自己的气节,而不愿意任元朝的官吏,这个也是值得后人来称许。
好,除了厉元吉之外,还有另外几位厉姓的历史名人,第一位厉文才。厉文才是唐朝的大臣,他是在唐朝武德年间登进士第,是金华这个地方第一位文武进士。金华就是现在的浙江的金华市,金华最著名的食品就是金华火腿。所以金华这个地区,从唐朝开始就已经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而且厉文才他不仅是文的进士,他还是武的进士,所以是文武双才,也就是因为这样,所以他才能够在地方上靖寇安民,靖寇就是绥靖地方上的一些盗匪,这个就是他武的表现,安民就是他身为地方父母官,用文治,用教育,用德化来感化百姓,所以也有安民的政绩,所以文武双全,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厉文才在贞观初年的时候,担任道州刺史,而且当地有一些属县盗贼非常的猖獗,所以厉文才不仅用武功来镇压,他也会用一些德化的方式来给予恩赏,所以恩威并济,威爱并施,所以他到任一个月盗贼就平息了。所以其实面对那一些盗匪,面对那一些不平静的地方,其实我们要去分析它的原因,其实没有人愿意去当绿林好汉,没有人愿意去当盗匪。所以厉文才就去了解说,这一群盗匪为什么他们会成为盗匪,他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所以了解之后,就去针对他的问题来做解决。譬如说他是因为这个地方上的官吏太过苛刻,每一次都收受贿赂,他们没有办法,只好铤而走险,你就要去解决官吏贪污的问题,诸如此类。如果能够对症下药,才能够彻底解决地方上那些盗贼的问题。所以厉文才他就是从这个方式来分析,而且给予恩赏,也给予一些惩处,所以恩威并济,很快的就处理好了这个盗匪的事情。
其实我们在学校当老师也是恩威并济,所以这个方法其实是一个蛮好的方式。尤其我们在学期开始的时候,我们都会比较严格,就会给学生不假辞色,就会用一个比较扑克脸,板起脸孔,来要求学生不可以迟到,不可以上课吃东西,不可以如何,不可以如何。这么做就是你要树立威信,因为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不太了解老师,所以他必须要按照老师的规范循规蹈矩。然后慢慢的大家熟了,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就可以慢慢的去缓和这个气氛。所以学生会觉得说,这个老师愈来愈可爱。其实老师也不是这么严格的人,不是这么严肃的人。然后到了期末的时候,我们现在学生也会给老师评量,也要做问卷,到了期末的时候,学生在做这个评量做问卷的时候,就会觉得说老师其实是个好人,上课也是很有趣,所以评量那个分数就会比较甜一点,分数会比较漂亮。如果反过来就惨了,反过来就是你开始对学生很好,上课吃东西没有关系,上课穿拖鞋没有关系,上课你要有来就可以了,我也不点名,没关系,那他会觉得说老师好像真的很好相处,所以他就真的不来上课,他就真的上课给你吃东西。等到有一天你受不了了,你要点名了,他就会觉得说老师你是怎么样,为什么你讲一套做一套。然后你后面要去收束他们的行为举止的时候,学生就会反弹,然后到期末的时候,那个期末评鉴的评量分数就会很难看。所以我们也是经过一些历练之后才发现,其实要先严,然后后松,这样师生的关系会比较好。所以自古以来为政之道无他,恩威并济。这个是一个很简单的方式,当然说起来简单,实际操作的时候又是另外一个层次的问题。这个我自己当行政主管也是一样,我们读古书,很多的事情,很多古人给我们的教训都是给我们这样的启发,可是真的自己去操作的时候,就还必须要去拿捏那个分寸,拿捏那个力道,否则如果那个威一下子话讲得太重,或者是手段是比较严格的,引起的反弹也是后座力蛮大的,所以这还是要有一些实际的经验才能够了解。
好,我们看到下面第二位厉仲枢。厉仲枢其实也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物,宋朝的进士,也是文武进士。而且更了不起的是,他的儿子厉伫,还有厉琮,在几年之后他们也登了进士榜,所以是父子,一个家族父子进士,而且是兄弟进士。而且更了不起的是,后来他们厉仲枢的家族,他们几代人都有进士的功业。所以后来他们还有四代人是祖孙进士。所以在当时在地方上就觉得说,他们厉姓的家族在读书方面是非常的有成就的,所以也为地方上所津津乐道。
所以厉仲枢他们这个家族有这个风气,也算是一个传承,书香世家。
好,我们看到第三位厉鹗。厉鹗是清朝人,他跟前面的两位厉文才跟厉仲枢,就不太一样了,他是很努力要去考科考,可是就是考不到,考不上,所以这个考运实在是有点不好。后来一直到了乾隆元年,厉鹗才被推举为要来参加博学宏词科。这个也是科举考试的一个项目。可是你看运气真的很差,他在写考卷的时候把题目弄颠倒了,本来论它要摆在诗的后面,因为博学宏词科,它除了要考散文之外,它还要考作诗,本来是规定诗要先写,散文在后面写,结果他弄颠倒了。惨了,这么弄颠倒还有分数吗?就没有分数了。所以就真的很冤枉。所以你看这一次真的对他打击很大,信心满满,结果因为写错题目,弄错次序,结果就没有考取,因此他后来就不再去参加科举考试了。
他就辗转去扬州。扬州有一个人叫做马曰管,马曰管这个人他家里面有一个藏书的书房,叫做小玲珑山馆,里面藏了很多的书。厉鹗就被马曰管邀请到他家去担任私塾的教习,私塾的老师,所以也因此可以博览群书。而且对于宋代的史事他就特别了解,就像前几天我们做的小小的讨论一样,每一个人读书的时候都有自己的喜好,所以他对于宋朝的这些文献,他就特别的关注,特别喜欢宋朝的一些事迹,所以他研究就主力在宋朝的一些事物上面,而且他还特别去研究宋朝的诗歌,所以他有《宋诗纪事》一百卷,这个一百卷数量是很庞大的,所以也表现出他在宋朝的这些事迹上面的考订,是非常的下功夫的。而且他自己也喜欢写词,也跟宋朝有关。像昨天我们讲到,一代有一代的文学,唐朝最杰出的文学,最突出的文学体式就是诗,宋朝就是词,所以他因为喜欢宋朝的事物,所以词也写得很好。所以他比较学习的对象是像姜夔、张炎,这两位都是宋词里面属于格律派的健将,就是在使用辞藻,配合词牌,都是非常的要求的,非常的精准的。所以他在文辞上面也非常的下功夫,所以也是当时清朝的时候浙西词派中期的巨擘。
大家会觉得很奇怪,词不是在宋朝是最突出的吗?清朝人也写词吗?当然,我们先前跟大家报告过,中国古代的这些文体,赋、诗、词,你看到现在还是有人写,所以这些流传下来的诗歌的形式,文学的形式其实都一直有人在创作,只是说哪一个时代哪一个文体是最突出的,一代有它一代的代表。所以唐诗,宋词,元曲,然后明清呢?明清最突出的文学的表现是什么?是小说。所以他在清朝的时候,词还是很多人创作。这个是他的一个事迹,跟大家介绍一下这位厉鹗。
好,我们看到下面一个姓氏,二百四十八戎这个姓氏。戎这个姓氏在台湾、在中国大陆都不算多。它的起源是跟周朝的一个职官戎右有关。戎右是什么?戎右它是,在西周,在春秋时期,当时战争的主要形式是以战车为主。大家不要想像那个战车是坦克车,不是,战车其实就是马车,这个马车上面它会有车上的战斗人员,车上的战斗人员有三位,这三位中间的那一位是驾马车的人。驾马车的人我们在文献上面称他为御。这个御就是皇帝的那个御。要不要写一下?就这个御,简单的画一下好了,这个是从上面往下看,从上面往下看,这个马车它总共会有四匹马,中间两匹它是被绑在车辕上面,所以中间这两匹马叫做服马;为了要增加动力,所以他在服马旁边还有两匹,这两匹叫做骖马。我们看到这个骖,它右边是参加的参,参其实从它的语意来看的话,参就是额外加上去的。所以最早的时候它是只有两匹马做为马车的动力,后来是外面这两匹再加进去。这两匹就不像服马它是被绑在车辕上面,它是可以游移的。所以在《诗经》里面讲到共叔段,共叔段他的武功很厉害,他很会驾马车,所以他驾马车的时候,还可以操控左右这两匹骖马,它有的时候可以退缩,可以在中间这两匹的服马,它可以退后一点点,就好像那个箭,弓箭的箭一样,它就变成是箭头形的,两匹骖马是在服马的后面。而且还更厉害的是,骖马他有的时候还会放出去,放出去让它游移,再把它拉回来,所以他很会驾马车。然后中间这一位就是御者,是驾马车的人。驾马车的人不要看他好像很轻松,其实不容易,他要拉六条缰绳,所以要操控四匹马要六条缰绳,为什么?因为左右这两匹马它们有自己的缰绳,所以它有两条,所以他要拉这两个骖马,中间的服马它共用两条,因为它被绑在车辕上面,所以基本上它不会乱动,所以它只要两条缰绳就可以了。所以拉六条缰绳,要同时操控四匹马,这个难度是相当高的。左边的这一位,我们在文献上面把他称之为车左,右边的这一位称之为车右。车右就是我们这边所讲的戎右,是一样的意思。这三个人哪一位是车上的指挥官?是车左,再来是御者,身份比较低的是戎右,车右。所以是三个人在车上的位置,各位不要想像说,他们三个人在车上是不是并列而站?并不是,他们三个人事实上是站成品字形的,御者的站法他会稍稍的往前站一点点,然后车左跟戎右会稍微的退后一点点。因为从文献的记载还有考古出土的实物,我们都会知道,那个车子其实是车厢的部分面积不大,面积很小。我打个比方,各位现在有没有看到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桌子,有没有?各位看到那个桌子,它那个进深,深度,就是这个深度,这个深度就差不多是各位的这个桌面,这个深度稍微再长一点点,其实很短。然后它左右的宽度大概就是各位看一下,我们两张椅子这个宽度而已,就只有这么宽。上面要站三个人,而且三个人是成年男子,所以他不可能说三个人并在一起,因为三个一起的话,手臂会靠着手臂,他在战斗的时候根本没有办法回旋,所以就变成说他一定要站成品字形,后面的这两位他要稍稍的退后一步,而且他在战斗的时候,脸要朝着左前方或右前方,这样才能够战斗,所以这是当时的位置。戎右他在车子上面,他是手拿戈或戟这种兵器,所以他要负责战斗。而且在战场上面,如果有一些临时状况的时候,戎右还要下车来,要去排解这个临时的状况。譬如说在《左传》的记录里面,就曾经在对战的时候,车轮陷到泥淖里面去了,怎么办?所以车右要下来,下来之后他要把那个车子给抬起来,所以车右不是随随便便什么人都能够担纲的,这个戎右、车右一定是要身强体健的,是大力士,他要把它抬起来,所以都是勇士才能够做这个事情。
我们再往下看。戎右他因为在兵车上面负责战斗,所以后来这个职官慢慢的子孙就以戎做为姓氏,就流传下来了。这是一个来源。还有另外一个来源是周朝有个诸侯国叫戎国,戎国灭亡之后他的公族也以戎为姓氏。还有就是我们先前讲到,中国古代有一些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戎蛮夷狄,这个戎后来慢慢的跟汉族有一些通婚,后来这些戎族也以戎做为姓氏,也流传于后代。所以先前我们也跟大家讲过了,我们说我们现在是汉人,我们是什么人,其实也都没有纯粹的血统了,尤其汉族,我们汉人汉族其实二、三千年以来,这种通婚其实让我们的血缘非常的复杂,所以我们没有人敢说我是百分之百纯种的汉族,没有人敢这么说。而且现在我们也藉由DNA的分析,我们也发现,其实我们台湾的,一般我们所谓的客家人、闽南人,我们都认为说我们应该是汉人的血统的比例会比较高一点,其实也没有。这个是有科学的根据来做分析的。其实我们台湾的闽南人、客家人里面,有很大的比例是跟畬族有关。这个畬族就是上面一个余天的余,下面一个田,写一下,这个畬族是这个畬。这个畬族是福建这一带的少数民族,福建这一带的少数民族。所以客家人跟闽南人,我们在福建、广东、山西这一带盘踞,生活了很多年,几百年的时间,也跟当地的畬族早就已经有很密切的通婚了。甚至于我们在闽南话客家话里面有些词汇,根据语言学家的溯源,他去回溯,溯源,其实有很多词汇是从畬族语借用来的。所以我们都说我们是什么中原旧姓,河洛人,或者是中原移转到南方来的客家人,其实我们都已经有很复杂的血缘了。所以自古早就已经五族融合在一起了,所以早就已经是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了。
好,来,我们再往下看。堂号里面戎姓有一个柳丘堂,是秦朝末年的时候戎赐的典故。戎赐在秦朝末年的时候,天下兵荒马乱,各路英雄豪杰蜂起,戎赐也藉由连敖的推荐,后来就跟随了汉高祖刘邦,汉高祖刘邦后来就一路征战,所以后来就消灭项羽建立了汉朝。戎赐因为有汗马功劳,也立为柳丘侯,所以后来子孙就以柳丘做为堂号。
除了戎赐之外,我们看到另外一位历史名人戎昱,是唐代的诗人。这位戎昱大家对他就比较不熟悉,其实他也是社会写实派的诗人。社会写实派的诗人,我们最熟悉的就是元稹跟白居易,反映民间疾苦,反映百姓的心声。戎昱他的诗作也是普遍有这样的倾向,他的代表作就是《苦哉行》。《苦哉行》我们光看诗名就知道了,苦哉,苦哉,它就是反映老百姓心中的凄苦,所以写了战争给人民百姓的一些苦难。他自己因为在官场上面其实是没有科考,所以没有正式的职官,所以他就一路辗转,去当地方上这一些官员的幕僚人员,担任他的参谋,幕僚。所以在官场上面也是到处游宦,因为这些幕僚,如果他的老板主子有经费的时候,我就邀请你来当我的幕僚,我今天如果我被贬官了,我没有这么多的资源了,我就只好辞谢你了,或者是我升官了,我到什么地方去了,我邀请你,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呀?有些人会认为说,要离开家乡那么远,那就算了吧,我就另谋出路吧,所以这些游宦的人,当幕僚的人,就会转易很多的老板,所以当然这中间也有一些甘苦。所以戎昱也有些诗作,其实也是吊伤自己,游宦多年而一事无成,流离失所,这一些心境也反映在诗歌之中,也算是他的一些很有名的创作的灵感的来源。
好,我们看到下面一个姓氏,第二百四十九的祖姓。祖这个姓氏也算是蛮少见的,祖姓的来源其中一个就是来自于子姓,是从商朝商王派生而来的。商朝的开国君王商汤昨天我们有介绍过了,他往后传了几代,就有几代的商王,在文献里面称他叫做祖甲、祖乙、祖丁,很有趣。大家会觉得说,商朝的商王为什么常常都会用天干来做为他的名号?祖甲,祖乙,祖丁,为什么会这样?其实这个在学界也有几个不同的说法,大概有几个说法是比较我觉得可以大家来考虑的。祖甲,祖乙,祖丁,那个甲乙丁都是天干,在古代,天干其实是商人他们喜欢用的一种对时间的记录的方式,商人,我讲的是商朝人,商民族,商朝他们用天干来计日,来计时,因为天干总共有十个,所以他就用来计日,十天就是一个循环。所以我们讲一个月里面有三旬,十日为旬,这个旬,十日为旬,这是十天。所以以旬做为计日的习惯,这个是殷商时代流传下来的。了解了?所以他们大量的使用天干,然后到了周朝的时候,他们又把十二地支给加进来了,所以他就把这个天干跟地支来做搭配,所以后来就变成了有六十干支的循环,这个是周朝以后才开始用。了解?然后周朝他们也很有趣,在西周的时候他们记录每个月的时间,他不跟商民族一样,商民族他是把它分为上旬、中旬、下旬,十天为旬,一个月就是分三旬,周民族他们用月亮的变化来计月,来做一个时间的区段,这个也蛮有趣的。我写一下,他把一个月分成四个阶段,就是有哉生霸,这个霸在文献里面它有的时候会写成哉生魄,霸跟魄事实上应该是同音,因音近的关系的假借。哉生霸,然后再来,望,然后既望,然后哉死霸,这个霸也是这个魄。当然,有的时候我们看到出土的那个铭文,有的时候会稍稍不太一样,可是大致上他是把它一个月分成四段。一个月分成四段怎么来分?很有趣,我们看到月亮的变化,从初一完全看不到,初二之后就慢慢的看到一点点的亮亮的月牙,然后月牙的光度就会愈来范围愈大,然后就会到一半。根据学者的讨论,当然有几个说法,可是这个说法大概是比较多人支持的,就是从月牙刚开始冒出来,一直到月亮一半,这个就是哉生霸。就是看到那个月亮的光愈来愈多,就好像月亮生出来,长出来一样,所以叫做哉生霸。霸这个字我们看到右下角是一个月,所以霸这个字它大概是用在跟月亮的光线光度有关。然后过了这个半月之后,一直到月圆,这个应该就是望。原本我们后来在文化上面习惯用这个望,是专指哪一天?就是满月那一天,对不对?就是十五那一天,可是如果你用在月相的区分,它不可能只专讲那一天。所以学者他们是认为说,应该是过了半月之后一直到满月中间这一段,就是逐渐它要到满月,所以这段叫做望。过了望之后就会慢慢的,月亮就开始又会被吃掉,然后从满月到半月这个就是既望。既望这个词在后来我们又专指哪一天?专指十六,因为十五是望,既望是农历的十六。过了既望之后,这个半月一直到月底,月亮慢慢的不见,这个就是哉死霸,月亮好像被吃掉了,所以就有这个词汇。这个很有趣,一个月从古人的推算,一个月就是二十八天,有的时候是二十九天,大概如果我们用这样来算的话,大概七天就是一个时段。所以这个跟商民族他们的算法又不一样。所以很明显的,商跟周应该是两个不同的文化来源,我们看他计时的习惯就不同。
好,我们再回来。为什么商王他会用天干?有一个说法是说,以他们出生的那一天来做为他这个王他的称号的来源,以他出生那一天,有人就反过来说应该不是,应该是他什么?应该是他往生的那一天。可是问题来了,这两个说法就会面临到一个问题,就是出生那一天说不定有两个商王,他都是甲那一天出生,有没有那个可能?有,对不对?所以也有可能是同一天,刚好是甲那一天往生。当然有学者会说,对,没有错,所以在商王里面,我们看到有什么祖甲,有祖乙,可是也有什么武乙,武丁,他会用另外一个字来代替,他天干重复没关系,可是前面那个字它可以做变化,所以到底是他出生那一天还是他往生那一天?现在这两个说法好像都各有人支持。有人就说其实都不是,其实他们用那个称号,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是用占卜的,占卜出来说哪一天是适合商王,那就用哪一个,所以就变成有不同的说法。总而言之,用天干来标志商王,就是他们商民族的一种习惯一种特色。
我们再往下看,祖乙也曾经任用巫贤为宰相,励精图治,所以商王朝又再复兴。因为祖甲,祖乙,祖丁,他们在称号上面都共同有祖这个字,所以他们的一些子孙又分别以祖为姓氏。所以这个是来源。还有另外一个来源就是商代的两位宰相,他们的名字叫做祖己。不好意思,请帮我改一下,打字的时候没有看清楚,打成了已经的已了,甲乙丙丁午己庚辛的己,自己的己。还有祖伊,他们都是黄帝的后代,所以祖己跟祖伊的子孙也以祖为姓。所以总而言之,大概都跟商朝当时的人物的名号有很深的关联。
谈到祖这个姓氏,我们就不得不要来介绍祖逖。祖逖他最为人所熟知的故事,就是闻鸡起舞。祖逖,东晋时代的军事家,其实东晋的时候只是偏安江南,北方已经被游牧民族给占领了,所以祖逖就一直想要为国家来卖力,来奉献,希望能够收复失土,光复中原,所以他从小他就立志要从事军事的工作,所以就锻炼身体,来训练战骑,所以每一天早上鸡叫的时候他就要起来,就开始来练剑,来练武艺,所以才有闻鸡起舞这样的一个成语,闻鸡起舞。鸡大概是什么时候叫?其实没有农村经验的大家可能不太了解,如果在农村有住过,你大概就会知道,鸡大概在文献上的说法,跟我们实际上的观察还蛮一致的,它大概会叫三波,第一波叫是最早的,大概几点叫?三点,三点就叫了,第二波大概是四点多,后来大概天亮了,五点它也会再叫一波,所以它会叫三波。所以闻鸡起舞如果是祖逖的精神,他搞不好三点多那一波,第一波叫的时候他就起床了,然后就赶快去锻炼身体,来练武艺。祖逖他也因为从小就立志要收复河山,所以他在长大的时候,就在军事的方面有很大的贡献。后来他在建武元年的时候,就率他的部队北伐,而且得到了北方这些被少数民族统治的百姓的回应,所以也帮助祖逖在收复失土的这个地方,建立了根据地。所以当时北方的游牧民族后赵的石勒,看到祖逖的部队这么强大,而且地方百姓都非常的支持,所以石勒就不敢来南侵,要来争夺这个地盘。所以朝廷对祖逖就非常的信赖,还封给他镇西将军。可是因为祖逖军事的实力很强大,又得到了当时收复地区百姓的支持,朝廷就开始对祖逖有点担心了,所以后来就派了另外一位大臣叫戴渊出镇合肥,要来牵制祖逖。祖逖看到朝廷派了戴渊来,目的并不是要为了协助他,他在官场历练这么多年,他早就知道官场的文化是什么,就是今天你已经是雄霸一方的领袖了,为了要来牵制你,所以派戴渊来观察,来监督,所以祖逖当然也就非常的愤慨,认为我这么的为国家来办事,结果国家居然这么的不信任我,所以后来他就忧愤而卒。所以他往生的时候,他就把兵权交给他的弟弟祖约来接掌,也因为这样,北伐的气势就受到了很大的挫伤。祖约接替他的兄长之后,也没有好好的把祖逖所留下来的部队经营好,我们看到祖约在第二位,他不仅没有继续他的兄长北伐的事业,而且这个时候后赵的石勒他也知道消息了,祖逖一往生,他的弟弟祖约根本就不是个对手,所以石勒很快的就进兵南犯,就把原本祖逖花了很长的时间,所占领的收复的失地,又把它给抢回去了。所以后来我们看到第四行,请帮我改一下错字,咸和二年祖约与苏峻一起诛杀庾亮,不是祖逖,不好意思,这个地方打错了,因为在咸和二年的时候,祖逖早就已经往生了,这个地方是祖约的误植,祖约又跟苏峻又以诛杀庾亮为借口要来反叛朝廷。所以这个祖约就因此被东晋给割弃掉了,然后朝廷已经舍弃了祖约的部队,因为你反叛朝廷。这个时候后赵的石勒又在前方攻击,所以他被夹在南北两方,南方是东晋朝廷所派来的部队,北方是后赵石勒进攻的部队,最后就被南北夹击,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之下,祖约就投奔了后赵。没有多久的时间祖约就被石勒所杀,整个宗族就被屠灭。所以祖约真的是非常的不明智,做了这样的举措,首先就对不起他的兄长祖逖,再来就对不起国家,这个东晋这么多年的栽培,所以这个举措实在是非常非常的失当。

好,时间我们也到了,我们稍微的休息一下,等一下再回来,谢谢。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国学经典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