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看到第二百四十九位姓氏的第三位历史名人。第三位历史名人祖冲之。祖冲之我们都知道,其实他是一位非常杰出的数学家。在中国早期,其实我们的天文历法非常的发达,有一个很基础的科学就是数学,因为天文历法的运算,如果没有非常好的数学条件,恐怕也没有办法推动。所以祖冲之就是从先秦以来,数学的这些知识,在他的身上其实也做了一个非常大的体现,也做了一个很大的跃进。我们都知道有圆周率,以前我们在背圆周率的时候,就是背到三点一四一六,大概是背到这边已经差不多了。可是祖冲之他在五代时期,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他就已经运算到了小数点的第七位,三点一四一五九二六,跟三点一四一五九二七之间。当然现在因为有更精准的这种方式来做计算,所以现在的小数点已经可以往下推到二十几个数字。各位在网路上搜索一下,就可以算到它有一长串的数字。可是在魏晋南北朝的那个时代,祖冲之有这样的贡献,的确已经是一个划时代的表现。这样一个圆周率的计算,是一直到了十六世纪,阿拉伯的数学家阿尔.凯西,才打破了他所运算的这个数字,再往下多推几个小数点。所以祖冲之可以说是在当代来讲,甚至于是全球来讲都是数学的泰斗。中国的数学源远流长,我们从譬如说像《周髀算经》,它就已经有算出来了勾股定律。这个都已经是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非常好的表现。这几年因为在地下出土文物上面,在中国大陆也有很多的推展,所以在几批重要的竹简里面,也有提到算术的算经的这样的内容。现在我们都熟知,我们的数学有一个九九乘法表,九九乘法表。最近在北京有宣布了一批新的竹简,它里面有一个内容就是跟这个算术有关。他当时公布的这个,就前几天公布的数学的演算,它不是只有九九乘法表,它有几十乘以几十的一个表,详细数字我也忘记了,它的一个背诵的方式,比我们现在还要数字更大,几十乘以几十,而且他是用那个来做背诵,来做运算。所以后来发表的部分,也得到了金氏世界记录的认证,是目前为止人类所发现最早的一个运算表,这个已经得到了认证。所以由此可证,其实中国的数学真的是非常的发达。我们看到第二百五十个姓氏武。武这个姓氏看起来也算是蛮少的姓氏,可是实际上调查起来好像也未必,在台湾是没有进入到百大,不过武这个姓氏,在中国大陆可以排到第九十五名,所以也算是有百大的人口之列,所以武在中国大陆的人口也不算是太少。武姓最早的起源有几支,其中有一支是夏朝的时候,有一个武罗国,武罗国的国君他的子孙就以武为姓氏。这是最早的一支。然后商朝的时候也有武姓的来源,商朝的始祖商契他的二十三代子孙,就是后来商王朝的第十代的国君,叫武丁,武丁我们在上一节课跟大家介绍过,他是雄才大略的君主,所以武丁后来他的子孙也有一部分就以这个武为姓氏。还有另外一支,也是现在被公认为最多子孙的这一支,就是周朝的时候,周朝的时候,周平王有一个儿子叫做姬武,后来姬武就以他的武来做为姓氏,有部分的子孙就以武做为姓氏传衍而后代。武为什么被命名为武?这个跟我们以前几次上课所谈到的,因为他出生的时候,手掌里面有一个好像武的掌纹。不过各位不要把它想像成,一个手掌怎么会有这么复杂的掌纹,其实它是两个手掌拼在一起。武这个字我们可以把它拆开,我们在《左传》里面也有说到这一段故事,就是止戈为武,所以左下角的止,右上角是一个戈。很多学生都会说老师它哪有戈?它明明就是少了一撇。我要跟大家讲,其实武这个字在汉朝隶书阶段的时候,它的笔画其实就开始有一些调配,为了让整个字写起来更加的匀整,更加版面的协调,所以武它那个撇,不是跑到左上角那个横画,而是什么?而是原本左上角的那个笔画。来,我写一下好了,这样比较清楚。而是它左上角的这个笔画,左上角的这个笔画本来是这样写,可是这样写好像不太均衡,所以那一道笔画它就慢慢的变短了,所以我们现在看到这个横画,事实上是原来它的戈的这一撇,这样可以理解了,本来我们戈是这样写,这个横画变短,这一撇变长变平,所以写成了现在我们的武这个字。很多老师都会说没有,这一撇后来就撇到这边来了,不是,没有撇那么高了,事实上是这两个笔画它长短做了变异。所以止戈为武那拼起来这个字。所以在《左传》里面,有一位楚王就讲了这一番大道理,他说武并不是穷兵黩武,并不是我用武力去征讨别的国家,而是要停止干戈,停止战争,才是武德的表现。这一番言论其实是很有智慧的一个表现。所以武这个字,因为它是两个部件构合在一起。所以我猜测,大概这位姬武是左掌,右掌,各手掌像一个部件,所以拼合起来好像一个武字。后来姬武的后代,就慢慢形成人口最多的一个武姓的来源。此外还有另外一个来源是春秋时代,是商王朝的后代受封在宋国,所以宋戴公有一个儿子后来担任司空,后来父亲往生之后,这位担任司空的儿子就继承了宋国的国君,就是后来我们在历史上面称为宋武公的这一位国君,后来宋武公的子孙,也以他的谥号武做为姓氏。还有秦朝末年的时候,刘邦的部属有一位武彪,这位武彪在汉朝建立之后也有职官,所以武彪的子孙也以武为姓氏。所以这些来源非常的多元,从夏朝一直到汉朝都有武姓的来源。我们看到武姓的堂号,有一个蛮特别的堂号叫做鬻薪堂。这个鬻笔画很多,其实拆开来就是上面一个粥,早上我们吃的那个粥,然后下面那个字念作鬲ㄌㄧˋ。鬻又是什么意思?鬻就是卖的意思,买卖的卖。所以有一句成语叫做卖官鬻爵,把官爵,把职官拿来贩卖,叫卖官鬻爵。所以它有卖的意思。所以这个字面上鬻薪堂就是卖柴火,卖柴薪。典故是来自于宋朝的一位武行德,这位武行德家里面很穷,所以只好以卖柴为生,卖此为生其实就是蛮劳力的一个工作,必须要上山去捡拾柴火,如果没有掉落的树枝,就必须要拿斧头把树给砍下来,而且要把它来做成一片一片的,长短适中,然后整理之后再挑下山,然后再沿街叫卖,看看哪一家的人需要柴火,才能够做贩卖,所以也算是非常辛苦的行业了。当时有一位晋祖,晋祖这一位大夫,这一位官员,他当时镇守弁门,然后到郊外去游玩的时候,无意之间就看到这个武行德在挑柴,在卖柴,而且他看到这个武行德的样貌很惊奇,因为武行德他的样貌非常的奇伟,所谓的奇伟就是什么?就是他的五官跟一般我们汉人不太一样,看起来很立体,然后相貌堂堂,身高又很魁梧,所以他因为相貌一表人才,而且他挑的这个柴又能够负担很重,而且他还能挑得动,那表示说他是身强体魄,所以就跟他攀谈,然后就把他留下来,就在自己的帐下担任侯虞。侯虞是什么?侯虞就是在部队里面担任斥候,斥候我写一下,斥候到现在,一般我们部队里面都还会有这样的任务,就是在部队行军的时候,他要到前面去刺探前方的动态,在部队行进之前,他必须要更早去刺探,去看看那个路况怎么样,山川地貌有没有一些危险,或者是有没有敌人埋伏。所以这个侯虞,或称之为虞侯,他的工作就是斥候,所以他就因此走上了正式的官职这一条路。晋祖当时因为是带兵打仗,所以后来就在跟契丹人,跟辽国对抗的时候,作战就失利了,这一位武行德因为他是斥候,所以就被抓了,因为两军交战之前他就被抓了,被抓之后他就被俘虏起来。这个武行德很厉害,他被俘虏,还自己脱困,还自己杀出重围,还能够占据契丹人所占领的河阳,真是太厉害了,直接就可以在敌后来做扫荡的工作。然后他占领河阳之后,一方面是得到了当时晋祖的部队的一些人来聚合,在当地的百姓又支持,所以很快的才能够占领河阳。占领河阳之后,他就把河阳向朝廷来呈报,然后效忠朝廷。他并没有自己就成为一个割据势力。朝廷也表彰他,你很优秀,而且还会把朝廷上报这个工作做得很好,所以就任命他为河阳尹,直接就在当地担任地方官,最后还官至太子太傅。所以也算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从一介平民转变成在战场厮杀,然后又能够治理地方百姓,是一个全才全能的一位武姓的先祖。武姓的历史名人除了武行德之外,一定要介绍的就是这位女姓了,武则天。当然,在民间对于武则天的考评就正反两面,有一些不同的歧见,就一直我们跟大家来报告的,其实面对这种历史人物的品评。其实我们应该要把他功过分开来做讨论,他有功的部分我们要加以赞许,他有过的部分我们也不要帮他隐瞒。所以都要摊开来说,要很公允的来说,所以武则天每一个人的见解都不同。武则天其实她最早的时候,她是在后宫担任唐太宗的才人,我们看到说明的第三行,对不起,才人,才人就是我们昨天谈到的,在后宫的这些嫔妃里面,她也是有等第之分,她也是有爵位高低的,所以才人算是比较低阶的嫔妃。后来就到了唐高宗的时候,这个武则天,对不起,打字打太快了,打成了武则烟,武则天,武则天就晋封为昭仪,昭仪已经是蛮高阶的后宫嫔妃的位阶了。不久之后她就受封为皇后,而且还被尊为天后。唐高宗他自己有一个毛病,他会偏头痛,所以一旦这个头痛犯了以后,就没有办法临朝事事,就没有办法批奏折了,所以这个唐高宗就经常说,反正既然你平常也都来参与奏折批阅的工作,干脆你就跟我一起临朝,受文武百官的朝觐,所以后来就夫妻两个人,皇帝跟皇后两个人同时上朝,这也算是难得的景象,所以当时被并称为二圣。唐高宗往生之后,武则天她就是唐中宗跟唐睿宗两位皇帝的亲生母亲,可是她居然有这个野心,连续就废了唐中宗跟唐睿宗,而且自己就干脆临朝称帝。所以她临朝称帝的时候,已经是六十七岁了。所以是目前来讲,正统的皇帝里面她是唯一的女性,而且她也是最年长即位的皇帝,而且她在位时间也有一、二十年的时间,所以八十二岁的时候往生,八十二岁时候往生的帝王,也不是只有武则天一位,像乾隆,乾隆也是八十几岁才往生,所以她算是年纪最长的皇帝之一。所以她即位之后,因为她是篡位,而且她又是女性,所以她的危机感很重,所以她就开始用了一些酷吏来帮忙治国,所以她对于当时士大夫的打击,就影响很深;但是反过来,她对于士大夫的打击很深,这个可能是她要接受大家批评的地方,但是基本上她对于百姓的影响是不大的,甚至于她还有一些宽厚的政策,去减税,去减免百姓的负担,像这个部分,对于百姓的照顾,还是得到大部分的史学家的肯定,所以像这个地方它就是有两面的评价。她对于士大夫的打击之外,她也选用了很多很贤能的人士进入到朝廷,所以也组成她自己治理国家的这个梯队。当然后来武则天年纪大了以后,就会面临到一个问题,就是继承权的问题,在先前跟大家报告过,如果她再选择她的儿子来继承。她儿子姓什么?她儿子姓李,是不是你今天临朝称帝了,你改朝换代了,然后你的儿子又姓李,然后你让他当作王位继承人,哪天你驾崩了,你儿子即位了,他又再回复唐朝,那不是白玩这一遭吗?这一遭感觉好像儿戏一样,所以她就在左右思考,她就考虑到这个问题,她如果不要选择自己的儿子,难道还要选择她娘家的外甥吗?对不起,那应该是侄子。所以她也曾经考虑到她娘家的侄子,武姓的这些子弟,可是朝臣,大臣坚决反对,所以后来就不了了之。所以她曾经一度要选择她的女儿太平公主来继承,女性传给女性,可是后来太平公主也因为事情被审讯,所以后来也没有办法继承。所以到最后这个继承权的问题,就是武则天晚年最头痛的问题,一直到最后问题还是没解决。后来武则天她生病很严重的时候,当时的宰相张柬之就发动兵变,而且就直接拥护曾经当过唐朝皇帝的唐中宗复辟,就回来临朝事事,然后就逼迫武则天退位,那个史称叫做神龙革命。为什么叫神龙革命?因为当时是神龙年间,这个神龙是年号,所以跟我们所看到的那个神龙见首不见尾,那个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它只是一个年号。所以唐中宗恢复唐朝之后,就上尊号武则天是大圣皇帝。那个时候武则天还没往生,她只是生病很严重而已,然后同年十一月武则天就往生了。后来武则天她在往生之前就下了遗诏,告诉唐中宗说,如果我往生之后,我还是恢复我皇后的身份,所以最后她是以则天大圣皇后的身份入葬乾陵,这个乾陵就是唐高宗的陵墓。所以走了这么一遭,她废了唐朝,自己另立新的朝代,自己也称皇称帝,结果最后她还是恢复皇后的身份。所以唐朝也因为有这一段的波折,这个虽然说士大夫的打击是很深的,但是基本上国力还是维持荣景,因为老百姓的生计没有被影响,甚至于也因为她的优厚措施,所以让百姓在民间有更蓬勃的发展。我们看到第二位武姓的人物是武亿。武亿这个人是清朝乾嘉时代的经学家。为什么要特别强调乾嘉时代?这个干就是乾隆,嘉就是嘉庆,在清朝的学术来讲的话,大致上有两波高峰,第一波高峰就是康熙年间,康熙年间,因为康熙皇帝虽然说他是满人,是满人的皇帝来当汉人的皇帝,但是他对于汉人是相对的尊重,除非有一些真的比较明显的反叛的事迹,基本上他是尊重汉人,尊重汉臣的,所以在那一波的时候,因为汉人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所以在学术上面的成就,也因为皇朝的一个号召,所以开始编订很多的文献,所以这些汉人也愿意来投入文献编撰的工作,所以那一波是一个学术高峰。然后到了雍正的时候,稍微有一点点的下滑,因为雍正的治国理念就跟他的父亲不太一样,因为他对于官吏的品德,他有比较严格的把关,所以他要整顿这些官吏的这些收受的歪风,舞弊的歪风,所以他对于文化的约束就比较强,那个时候就稍稍的下滑。到了乾隆的时候,因为又是一波的盛世,所以这一些汉人,他们在学术的考据上面,又开始慢慢的兴盛起来,尤其延续到了嘉庆的早期,乾隆的晚期到嘉庆的早期,这一波几十年的时间,又是清人学术的第二波高峰。所以一般我们在讲学术史的时候,大概就会把干跟嘉合在一起讲,跟前面的康熙变成是两波的高峰。到了清朝末年又是另外一波高峰,那个是因为有民族危机感,所以又刺激了我们学术上面又有一个复兴的契机。所以一般来说,清朝的学术就分成这三波高峰。这个武亿是在乾嘉年间,他是经学家,考据学家,而且也是一位金石学家。金石学家这个金石先前也跟大家说明过,金其实就是青铜器,石就是石刻。所以这些第一手的资料,其实在古人他们学术的研究里面也很重视,但是毕竟那个时候,那些青铜器的取得不像我们现在,因为有一些考古的挖掘,所以有一些比较科学的方式来做鉴定,现在这个风气其实自古以来都有,就是所谓的盗墓,盗墓到现在还有在盗墓,不过因为中国它对于古物的进出口,它有非常严格的规定,所以盗卖国宝一律是死刑,所以就变成说盗卖的风气现在可能稍稍的被抑制,可是从古至今这种盗墓的事情就很多,可是问题是盗卖之后的这些青铜器,往往都是流传于这些古董商,所以当时他们盗卖的青铜器虽然多,可是统统都是把它当作古董来做交易,把它当作商品来做买卖,真的把它变成是研究的角度来做分析,来做论著很少,所以一般这些金石,在古代其实发展还是很有限,因为他们没有把它当作是学术来看待,那是到了后来,才慢慢的对这些第一手资料有非常好的运用,所以我们的学术才有长足的进步。武亿他也是后来就是成为进士,后来也成为地方官吏。可是他担任山东的博山县令,这个地方父母官,在官才七个月,就跟当地的一些权贵就有了冲突,有冲突之后,当然这些权贵他背后有他庞大的势力,所以就往上呈报。最后武亿是被罢官,被罢免,被罢免之后,他就知道他大概以个性来讲,以他的人生价值观来讲,大概不适合在官场发挥,所以最后就专心于著述,才成为一代著名的学者。所以面对压力很多,官员大概都会选择屈服,所以自古以来,很多人大概也是面对这样的状况,也是两难,一方面是自己的家计,如果我没有官做了,我也不知道要怎么来营生;另外一方面又是面对这样的屈辱,所以两相权衡,很多人都选择,好吧,我就忍气吞声,就是为了谋一口饭吃,可是很多也有罢官,挂冠而去的也有,像最著名的就是先前我们讲过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不为五斗米折腰,这样的气节真的是令人觉得很钦佩。武亿其实也是如此,所以他被罢官之后,他也觉得,好吧,那也算是我人生的一个阶段工作也结束了,他就专心于学术了。谈到这个不为五斗米折腰,在网路上也有人来做一番讨论,到底这个不为五斗米折腰,这个五斗米在当时来讲,东晋,它这个是县官,这个县长的俸禄,这个五斗米如果把它折算成现在的物价,到底是多少?在网路上有一番讨论,很有趣。根据史书的记载,在当时东晋他们对于官吏的这个俸禄,其实是很优厚的。各位猜猜看这五斗米是月薪还是年薪?五斗米,那五斗米真的是五斗米,大家对于斗那个容量大概不太了解,一斗大概要怎么比?一斗大概那样子吧,要怎么比?不太好比,你可以想像一下,大概一颗排球那个大小,你可以想像一下,那就是五斗,五斗的米。请问那是月薪还是年薪?不可能年薪,如果是年薪,五斗就饿死了,是不是月薪?我跟各位报告,它不是月薪,它是日薪,一天五斗米。大家会说,那不是家里面的人都吃撑了,哪有那么会吃?不是,他是五斗米给你,当然各位以前,他们一个家族不是我们小家庭,他是一整个家族几十个人,而且不要忘记他还有僮仆,他家里面还有那些长工、婢女,那个都是他的家人,所以他一大家子几十个人,所以五斗米是日薪其实是很合理的,如果人丁比较简单的,当然他会有剩,有剩他就可以转卖,所以他就可以变成是另外一个收入。而且他不仅是日薪五斗米,他还有配给的田地,这个田地就是给这些官吏,譬如说,你指挥你的长工去种一些副食品,什么菜,养一些鸡,他有官方配给你的一个土地,让你去做一些运用,当然如果你离开了,这个是不能够带走的,因为这个是配合县官,配合县长的他的配套的俸禄。这样可以了解了。所以在网路上他们就做了估算,如果以当时的粮价,还有配给他的土地能够生产的价值,他月薪是多少钱你知道吗?一百二十万新台币。当然这个数字可能有点多了,可能会有点多,但是如果我们把它打折,打对折好了,五十万好了,那也很惊人。所以不为五斗米折腰,那个也加深了大家对于陶渊明,他不愿意受到官场屈辱这样的一个决心,是非常坚定的,月薪五十万,月薪一百二十万,他能够说不干就不干,那也是要竖起大拇指。好,来,我们再往下看,第三,武禹襄。武禹襄是清朝人。这位武禹襄不是在官场上面有所表现,而是他是后来我们所看到,武氏太极拳的始祖。太极拳我不晓得大家有没有接触,我个人是没有接触,以前曾经短暂的去学习过,可是后来就发现自己手脚不太灵活,这个动作,虽然说太极拳以柔克刚,它动作很轻缓,可是我每次比,就觉得都会被人家嘲笑,所以可能没那个慧根,所以后来短暂的接触之后,就没有再继续。后来太极拳也因为稍稍的有一些形式上的不同,所以它后来又分了几个流派,像陈氏太极,武氏太极,这个都是比较知名的太极拳法的流派。我们这边有提到一位叫杨露禅,杨露禅就是杨氏太极的创始者。太极拳它有个共同的来源,可是在不断的流传的过程里面,每一代的宗师他大概自己的经验,还有自己的理解,所以他稍稍的会有一些不同,有一些变化。而杨露禅是当时一代宗师,他是一个学武的奇才。当然民间有一些比较玄妙的说法,怎么样说他是一个学武的奇才?他是三花灌顶,是不是有一个这样的说法?说三花灌顶,他头上,他那个头型跟人家不太一样。然后根据一些人的观察说,这个是习武的奇才。果然后来杨露禅去习武之后,很快,他领悟力很好,而且就很快的能上手之外,而且还能够有一些自己的创见,所以很快的很多人就跟他学,所以他就逐渐的开创了杨氏太极。所以当时武禹襄他们兄弟就跟杨露禅学,学十三势大架,这个大架之外还有个小架,大架、小架是太极拳的名词,后来跟他学了以后,很快的就有了进步。因为武禹襄的哥哥后来中进士了,武禹襄就跟他兄长要去河南舞阳县去当县令,所以要跟着他一起去,跟着他去赴任的时候,就顺便又到了温县的陈家沟,又去请教陈家沟的陈氏太极的掌门人陈长兴。后来陈长兴就跟他介绍,然后去跟他另外一个同族的,另外一个陈氏太极的,算是另外一个渊源的流派陈青萍,去学小架。学完之后他自己又去请益王宗岳。武禹襄他又心得自己的体悟,然后来做一些变化,逐渐就形成了武氏太极拳这个流派,所以也算是一代宗师,也跟大家介绍一下。好,下面一个姓氏,二百五十一,符。符这个姓氏我要给大家说明一下,先前我们还曾经介绍过另外一个苻,是草部的苻,这个竹字头的符跟草部的苻是不能够相混的,所以跟大家说明一下。符姓在台湾跟中国大陆都比较少见到,它的来源我们看一下,主要是从姬姓派生而来。符在古代是为了君王来传达命令。所以我们先前讲到魏公子无忌的时候曾经提到,魏公子无忌他去想办法取得了魏王的虎符,有没有?那个虎符就是做成老虎的造型,所以那个符其实就是一种凭证。所以这个符,后来也有职官来专门管理这个符,所以春秋时代的秦国就设有职官,叫做符玺令。符就是调动军队,或者是做为关防的一个凭证。玺大家就更明白了解了,就是印章。所以专门管理这个工作就是符玺令。所以后来鲁国鲁顷公的孙子公雅,后来离开鲁国,辗转到秦国去担任符玺令,我们知道鲁国的公族是姓姬,所以后来这个公雅到秦国去担任符玺令之后,就在当地安家落户,所以他的子孙就以符为姓氏。所以我们刚刚说它是从姬姓派生出来的,是这个道理。现在我们讲印章,我们大概都不会用玺,因为从秦始皇开始,他把玺印玺印他就做了这个规定,就是只有皇帝才能够用玺来称呼它,一般人只能够用印。可是在秦朝以前,玺印事实上是没有分的,是大家都能用的。秦始皇还有另外一个规定,也是大家很熟悉的,就是朕,朕这个字,其实在秦朝以前是我的借代词,我的代名词,所以一般人也都可以用朕,可是由于他规定之后,就是大家都不能用了,只有皇帝才能够专用。所以有很多我们现在所熟知的一些帝王专用的规定,都是从秦始皇开始订定下来,所以后来的历朝历代就沿用至今。我们再回头来看一下符姓的历史名人,有一位符融。这位符融也蛮特别的,这位符融是东汉人。东汉它是一个还蛮特别的朝代,先前跟大家报告过了,不仅东汉如此,西汉也一样,两汉时期,其实民间就一直弥漫着一些谶纬的这种风气,讲预言,讲一些术流动静的东西,而且他们深信不疑。然后再配合当时他们举荐人才的方式,因为还没有科举考试,所以通常都是地方官推荐,或者是朝中的大臣来向朝廷引荐,所以这些人就很重视自己的名声,所以有些人他会刻意的用一些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声誉。譬如说,我去什么地方偷偷的刻一个石头,然后埋在什么地方,然后被人家挖出来之后,人家都说你看这个预言,说某某人会成大官,某某人会怎么样怎么样发展,所以就会去营造出自己的声誉。当然是一个比较不光明的手段,可是为了自己的前途,为了自己当官的仕途,很多人都走偏门。所以他们当时重视个人的声誉,就变成是你要进入官场,去走官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捷径。当时在东汉的时候就有两个人,这两个人,我们看到中间,有两个人,一个叫做晋文经,一个人叫做黄子艾,这两个人在当时的国都就透过了一些方法名声四起。而且这个名声很奇怪,当你这个名声起来的时候,官愈大的人就会愈想要来拜访你,因为你是一个小有名气的人,我来拜访你,是不是我这个当官的人也可以沾沾你的名气,也可以提升我在官场上的地位?反过来也是一样,这两个人也希望藉由这些大官来拜访,也可以再增加自己的声望,所以他等于是,说得难听一点是互相利用,讲得好听一点叫互相拉抬,事实上就是互相利用。晋文经跟黄子艾他其实很有心机,他知道大官来拜访他,可是他为了要很快速的积累自己的声望,他一律不见。愈得不到的,大家就愈想要得到,这是人的一种劣根性,人的一种很奇怪的心理,所以你愈不见我,我就愈想要见到你,所以这些官员就一而再再而三的来拜访这两个人,这两个人就一而再再而三的拒绝见他们。好了,这些官员当然就不断的去炒热他们两个人的名声。可是符融,符融在当时他在京都也算是小有名气,而且当时在京都有一位少府,少府是一个职官,担任少府这个职官的李膺,也是在当时很有名气的官员,而且这个符融在拜李膺为师之后,本来李膺也算是一个很有傲气的人,因为他在官场上面很有影响力,而且在文化界在教育界也很有影响力,所以很多人要拜他为师,他也都是三挑四选,不是来者不拒,而且他经常在他的府邸里面,有很多的宾客都会来拜访李膺,然后只要是符融来,他的这个学生来,他就马上高规格接待,而且让其他的宾客,你们先回去,明天再来,就单独跟符融见面。而且符融也算是很有人格魅力,所以一举手一投足,这个李膺都很欣赏,用我们现在年轻人的话,就是李膺仿佛是符融的铁粉,铁粉不晓得有没有听过,年轻人的用法,就是这个粉丝,非常坚定的粉丝叫做铁粉,所以符融在当时也算是很有名气。符融他就暗地里观察刚刚提到的这两个人,晋文经跟黄子艾,他观察这两个人,根本就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他只是用一些小手段来营造他的名声。所以他就跟李膺说,这两个人很有问题。所以后来这两个人逐渐的就被看破手脚,就被拆穿了。所以这也后来变成是符融他拿来炫耀的一点,就说你看我很会识人,我很快的就拆穿了他们两个人的伎俩。所以后来这两个人名声倒台之后,符融在京城的声誉又更加的响亮了。符融是不是跟这两个人一样,也是一个沽名钓誉之徒?不是,他是有本事的,而且他在当时也有一些建树。我们看到倒数第六行,倒数第六行这边有一个太守冯岱,冯岱当时也是一个很有名的官员,他也邀请符融来相见,可是符融答应见冯岱之后,他不是跟他要什么,也不是跟他推荐什么东西,而是帮他举荐人才,举荐了三位人才,范冉、韩卓跟孔胄,这三个人其实都是很有能力的人。冯岱听到符融来推荐,当然就聘请他们三个人,所以后来这三个人就在冯岱的手下办差,几年之后声迹也很卓著,就不断的升官。所以也为国家举才,而且符融非常的算是刚正不阿,他因为要接见冯岱,是他觉得有三个人才值得推荐给冯岱,这个工作他完成之后,以后冯岱再来要求见面他就拒绝,所以也算是非常的有节度的人。后来因为发生了党锢之祸,符融也卷在其中,所以后来因为藉着符融的太太往生,他也想说那就不如归去,那就回家去安葬太太好了,因为在官场也没有很深刻的历练,主要是受大家的支持,所以他在京城待了这么一段时间,回家之后,也没有什么样的积蓄,所以太太往生,乡民还要帮他来做棺材,来帮他安葬太太,符融也都拒绝,他认为人是天生父母养,所以现在人往生之后,人的大体就回归自然,就是最好的安葬的方式,所以他就选择了最简单的方式,就把她埋在荒野之中,也没有立墓碑,也没有做墓冢,也就完全回归自然,所以符融也算是非常特立独行的一位东汉的人士。现在我们面对人的丧葬,其实也有很多不同的选择了,像我们以前大部分都是用土葬,后来政府认为土地的利用,其实应该要更有效率,而且也应该更节俭更干净的方式,所以就推广火葬,所以在一般都会区都是用火葬。然后在纳骨塔里面,空间也很小,现在也还有一些比较新的埋葬的方式。不晓得大家有没有听过树葬?就是把那个骨灰,就用一种玉米做成的容器,埋在土里面之后它是会被分解的,所以把骨灰用玉米做成的容器,埋在土里面,然后上面种树,等于是说给这个树养分,后来它那些骨灰就会慢慢的被吸收,被分解掉,然后就变成一棵树。所以这个树葬最近台北高雄也都有推广,而且还很多人去登记,所以其实这个观念比较多人慢慢能接受了,以前很难推,现在大家观念可能比较有改了。所以延伸出还有所谓的花葬,就是种花,玫瑰花什么花,你可以选择什么花,也满有趣的。还有另外一个叫做海葬,海葬就是把骨灰撒在大海,所以有很多的方式可以来选择。我们看到下面一个姓氏,二百五十二,刘。刘这个姓氏算是很大的姓氏,在中国大陆是第五大姓氏,在台湾也排到第八大姓氏,结果在《百家姓》里面居然排到二百多,所以在当时来讲,他们排名其实并没有以人口多寡来排列,是用另外一种考量来排列。刘姓是北方人,以目前的人口调查,北方人的比例比较高,因为早期它的发展主要还是在北方。它的来源我们来看一下,它最早是出自于祁姓,是尧的后代。昨天我们有谈到尧,尧在文献里面他的姓氏就有两个说法,第一个是说他姓祁,第二个说他姓伊,所以有一些文献就干脆说,他是伊祁或祁伊,两个就摆在一起了,所以这个也有不同的来源,不同的说法。这个尧的后代有一个子孙叫做刘累,刘累擅长驯龙跟养龙,所以后来夏王朝的时候,孔甲就任命刘累为御龙氏,让他来训练这个龙。这个龙到底是什么东西?不知道,先前也跟大家聊过,有人说这个龙根本只是一个想像中的动物,有人认为它其实就是一种爬虫类的动物。真有这个东西,不过后来灭绝了,我们没有办法看到。如果我们从很多的文献来看,包括甲骨文里面也有一个从龙的字,上面是一个屋顶,就是后来我们写的宀盖头,然后下面有个龙,这个字现在我们还在用,是宠爱的宠。所以古人造字其实很单纯,就是他看到了什么,他观察到了什么,他就把它做成字。所以他不是凭空想像的,而是真有这样的现象,就是龙它是会出现在房子里面的。所以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龙会不会是一个虚幻的想像的动物?我可能比较倾向于应该它曾经实体存在过,而且很可能是一种类似像蛇的爬虫类的动物,它可能真实存在过,这个东西可能很娇贵,所以需要特别来养育,所以才会有御龙氏这样的职官。后来刘累养四条龙,后来死了一条,死了一条之后他觉得糟糕了,养死了一条,孔甲一定怪罪下来,他可能没有办法承担,所以就带着全家离开了国都,跑到了后来的鲁县去。这个鲁县不是山东,这个鲁县在河南。在河南的鲁县这个地方来,所以刘累的后人就以刘为姓氏,刘累的后代世代就在鲁县。后来有一支就辗转,在周宣王的时候迁徙到了晋国去,所以他的子孙也在晋国担任大夫。到了春秋时代,刘累的后代子孙有一位士会,士会是在晋国担任大夫,后来出使到秦国去,因为有一些波折,所以士会就有一支子孙就留在秦国,就定居下来了,然后就回复他祖先的姓氏刘姓。所以这个也是另外一个来源。还有其他的来源就是从姬姓派生而来,是周匡王把他最小的儿子封在刘这个地方,所以文献上面称这一位叫做刘康公,所以刘康公的后代子孙就以刘的地名做为姓氏,也流传下来了。还有另外一支也是蛮特别的,是汉朝刘姓的公主嫁给了匈奴单于,当时有所谓的和亲政策,所以透过这种和亲,汉朝希望跟北方的匈奴能够结为亲家,然后这位刘姓的公主嫁给匈奴之后,生下来的小单于就也姓刘,原则上本来应该要跟爸爸姓,可是后来其中有一房,有一支,就跟妈妈姓,也姓刘,所以后来在匈奴的族姓里面也有刘姓。后来也有一些改姓的,像娄,项,也有一些改姓的,改姓的状况无非就是避祸,为了要躲避官府的追缉,所以就有人改姓了,希望能够躲过一劫。好,我们看到第二堂号。堂号里面有一个比较特别的堂号,叫做藜照堂。藜照堂的典故是来自于刘向燃藜读经的典故。这个刘向先前也跟大家说明过,他是西汉末年的时候,非常著名的图书家,也是一位文学家,更是一位经学家。他的儿子刘歆,后来也跟《左传》有很深的渊源。所以刘向、刘歆,他们父子在西汉末年到东汉初年,有很深的影响力。刘向因为在当时奉命担任皇家图书馆天禄阁的,等于说是馆长。他因为很喜欢读书,所以整天都窝在图书馆里面,然后有一天点蜡烛,晚上还挑灯夜战,挑灯读书,蜡烛后来都燃烧光了,可是他还不愿意就寝,就在昏黑的房间里面背书,我没有办法读了,没有办法来看书了,我背书总可以吧,所以非常的辛苦学习。然后突然有一个黄衣的老人家走了进来,这个就是一个比较玄妙的画面了,而且手上还拿着一个青藜杖,这个青藜杖就是手上拿着拐杖,青色的,然后用藜木做成的,他就把这个青藜杖,拐杖的顶头,这个黄衣老人就吹了一下,结果就好像蜡烛被点燃一样,就燃烧起来了,整个暗室里面就非常的光亮。刘向也不怕,他觉得这个老人家不会来害他,他是来帮助他好好的来读书,好好来学习,然后就问他说,老人家您尊姓大名?老人家说我是太乙之精,我听闻卯金刘氏有一个年轻人很好学,所以来特别看你,还送他一本书,讲完之后就把书给了刘向。所以后来他们刘向家族就一直传说这个故事,当然不是要标榜刘向他多用功多厉害,不是,他是希望以这个故事来勉励刘姓的族人学习,要好好的努力,要像我们的先祖一样,要非常的勤奋,挑灯夜战,这样上天自然会帮助你,有这样的一个训勉。后来刘姓的子孙就以此为典故,立堂号藜照堂来纪念刘向。好,我们再往下看,我们看到第二个堂号五忠堂。宋朝时候,福建建州建阳这一带有一个刘氏,这个刘氏,在建州建阳这一带是同宗同源,后来就分化出去,在这两个地方各自繁衍。他们这一带的刘氏一门忠烈,有五个人先后就在朝廷里面当官,然后朝廷在他们往生之后颁发谥号,都用忠这个字来当作谥号,所以当地人觉得这个非常的了不起,就称他们为刘氏五忠,后来就以堂号五忠堂来表彰先祖的功业。好,我们看到刘姓的历史名人。太多了,光皇帝,刘姓的皇帝就几十位,所以我们就挑一些大家比较没有听到的,我们来跟大家介绍一下。首先来介绍一位,他虽然说是皇帝,可是大家对他相对的陌生,而且先前我们在几次谈到各姓氏的历史名人的时候都谈到他,所以有必要跟大家介绍一下,这个人叫做刘玄。刘玄就是在西汉末年的时候,王莽篡汉,王莽篡汉之后,刘玄因为他自己说他是西汉皇帝的后代,所以他为了要光复刘汉王朝,后来他就自己自立为皇帝,自立为皇帝之后,他就颁布年号,年号叫做更始,所以历史上称他为更始帝。这个年号其实在中国古代,在元朝以前这个年号,一位皇帝他可以换好几个年号,所以这个变成是我们在读古书的时候,很大的一个困扰,到底那个年号是对应到什么时候,所以一般我们都要加注西元年,比较清楚,因为这个来来去去换得很频繁,甚至于有些皇帝他一个年号只用一年,就换掉了,就换掉了,所以也很麻烦,而到了元朝以后才慢慢固定下来,这个皇帝他在生的时候,他就是固定用一个年号。所以到了后来,我们经常用年号来代替这个皇帝的谥号或庙号,所以我们都说什么康熙皇帝,雍正皇帝,那个康熙,雍正根本就是年号,是因为后来固定下来了,我们才能够这么来使用。所以这个更始皇帝后来就入主长安,他想要恢复刘汉王朝,可是其实当时也有一些分裂的势力,譬如说还有另外一个来挑战刘玄的,就是光武帝刘秀,刘秀在当时也受到很多人的支持,所以后来就跟更始帝有一番的对决。后来刘玄更始皇帝就投降了赤眉军,赤眉军其实是当时地方上的武力,老百姓所组成的,为什么叫赤眉军?就是他们在眉毛上面,他会用红色的朱砂他会把它画眉毛,这么目的就是在战场上,因为大家都是平民百姓,也没有很统一的制服,也没有很统一的军装,所以大家怎么辨识敌我?就是看眉毛,眉毛有涂红色的就是自己人,这个在作战的时候才不会误伤自己人,所以叫赤眉军。后来刘玄是先投降赤眉军,可是赤眉军后来又把刘玄给杀了,最后刘秀才把赤眉军给平定,所以才建立了东汉王朝。更始皇帝刘玄他在位的时间其实很短,因为先前有跟大家介绍过,所以在这边比较完整的文字,跟大家做一个说明。好,这个帝王界的或者是官场界的,我们就不要太多说,我们来介绍一些比较属于文化方面的,来,第二位是刘义庆。刘义庆他是南朝刘宋的一位诸侯王,不过这个诸侯王他最重要的事迹,不是他在工作上面的表现,而是他在文化上的贡献。当时刘义庆他手下有很多的食客,这些食客都是当时的俊彦人才,所以他都把他吸纳下来,做为他自己的幕僚,做为他自己的一些秘书,所以我们一般把他泛称为食客,食客很多,每一位都是在当时小有名气的文学家,或者是读书人,然后他就由刘义庆来号召,来编撰了一部文学作品,叫做《世说新语》。《世说新语》影响很深,在当时以前我们跟大家说明过,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为朝廷对于地方,尤其是读书人的控制非常严密,所以大家相聚在一起的时候,就不敢品评政治人物,不敢讨论国家政策,怎么办?那就聊什么?聊一些比较玄妙的,所以有所谓的三玄,或者是来聊一些历史人物,聊历史人物总要有一些东西来聊,所以每一个人就各自去读书,然后读史书,碰面的时候就聊一些历史人物,因为他们在当时清谈所需。所以刘义庆就想说,是不是我来编撰一个从东汉到东晋,这两百多年,二三百年的时间里面,有一些人物事迹可以被大家拿来传颂,或被拿来讨论的人物,所以他就编撰了这一本书。这本书里面他分门别类,分成了几十类,把人物的一些表现,行谊事迹,来做了一些分类,里面的人物,都用很简短的文字来把他做记录,短的只有几十个字,长的也不过是一百多字而已,所以每一篇都很简短。然后就花了几年的时间把它整理出来,所以叫做《世说新语》。这部小说问世之后,很多人都互相的传抄,变成当时清谈的时候,基本上是人手一册的聊天的一个教材。先前也跟大家说明过,《世说新语》在中国的文学史上面,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它已经初具了小说的雏形。先前跟大家报告过了,小说基本上要有三个条件,要有人物,要有对白,要有剧情,有人物,没问题,有对白,在《世说新语》里面未必每一则都有对白,但是有对白的比例已经很高了,有没有剧情?有,因为它要叙述他的一些事迹,当然有一些事情的描述,所以它也算是有剧情的表现,所以它已经初具了小说的雏形,可是距离后面我们所定义的小说,它还是有一段的落差,不过已经有小说的特色了,所以也可以说是中国小说的一个滥觞。除了这个以人物为主的志人的小说《世说新语》之外,还有志怪小说《幽明录》,所以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于那一些鬼怪,一些奇谈,也有人特别来做一些搜集,像先前我们曾经介绍过的干宝,干宝就有《搜神记》,传说中的一些妖魔鬼怪,他也把它做了记录。当然这些事情大部分都是老百姓口耳相传,因为我们人对大自然有一些畏惧,当你理解一些你没有办法解释的现象或事情的时候,你就会有一些想像力的产生,所以有很多的东西在当时就口耳相传,有心人就把它记录起来,也变成后来大家读书人茶余饭后,聊天时候的一个话题。所以这个志怪小说,针对的就是那些鬼怪妖魔的故事,它也有小说的条件,有人物,有剧情,有对白,所以也变成是后来小说的,尤其是志怪小说这种体裁的先行者。第三位是刘墉。刘墉在这边跟大家提,就是先前我们也曾经提到他,电视剧里面有一个宰相刘罗锅,就是这一位刘墉。这位刘墉很多人都把他误会成现代,我们台湾有一位,后来他移居到美国去了,有一位散文家叫刘墉,他也是一位非常有名的艺术家,很多人年轻的时候都读刘墉的作品,小品散文,然后有一些很励志的小故事,所以在台湾他的书卖得很好,最近这几年他的儿子,他的女儿,慢慢的也崭露头角了,在文化在艺术上面也非常的有表现,所以很多人都以为这个刘墉是那个刘墉,不是,差了几百年的时间。我们看到这位历史上清朝的刘墉,他是乾隆王朝时期的主要的人物,他在朝中其实后期的时候,他担任过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当时清朝它是没有所谓的宰相的,它没有所谓严格定义的宰相,所以当时这些所谓的大学士,他其实就是分担了宰相的工作。他不是一个人,他是好几位共同来承担传统上面我们所讲的宰相的工作,所以等于是位比宰相,在当时乾隆晚年的时候,在官场上他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在当时还有另外一位也是大学士,也是在朝中很有影响力的,就是古往今来第一大贪官和珅。所以在民间的一些故事里面,包括电视剧在描写剧情的时候,刘墉跟和珅就有很多的斗机锋的过程。包括乾隆皇帝,其实他也常常会去找刘墉的麻烦,所以三不五时就会给他出个题目,看他怎么样来机智反应。我不晓得有没有跟大家讲过,他讲乾隆老头子的事情?有,我讲过,讲过就好了,所以就是很有趣的一个过程。当然我们看电视剧,他拍得很有剧情,有些对话也很诙谐,但是在官场上面的确他也是很有能力,也是很重要的大臣。他是山东人,山东老家在诸城县,是一个比较穷乡僻壤的地方,他是非常勤俭的人,对于他自己的长工,他自己的这些家人都非常的好。在民间也说,他的这一批长工跟随他几十年,因为几代人都在他们家,所以年纪大了,这些长工也不愿意退休,因为他们认为说如果我退休了,没有办法为刘墉来办事,只有在家里面吃闲饭,对不起主子,所以这几位老长工还是坚持岗位,要每天刘墉上下朝,要帮他扛轿,帮他扛轿子,后来真的年纪很大了,那个轿子根本扛不起来。刘墉也知道他们是很有心要帮忙他,所以他也不好意思说你们就退休,让年轻人来,后来刘墉就想了一招,他就说不然这样子,哥们儿咱们就想一个变通的方式,我上朝,大家众目睽睽,这一定得乘轿子,可是你们哥老几个年纪太大,也扛不起我了,干脆我们把那个轿子的底板给拆了,我还是在轿子里面,可是你们就扛一个空轿子,我就在轿子里面走,你们就做做样子把轿子扛起来,这样子怎么样?他们说好,所以后来就扛了轿子,你看到在轿子里面,刘墉两只脚在里面走去上朝,退朝的时候一样,走回家。这个小故事也表现了刘墉体恤长工,就把他真的当作一家人一样,所以也真的是在当时很得人望的一个大臣。好,这个是他的一个政治上的故事,他自己其实在文化界也很有影响力,他是一位非常知名的书法家,而且在当时就很多人竞相收藏,甚至于连他写信给老家,写信给门生故吏的一些书信,后来也在古董拍卖市场都有很好的价格,所以刘墉也算是文化界,在当时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好,再来我们看到第二百五十三个姓氏景。景这个姓氏,在台湾、在中国大陆都很少见,但是它也算是源远流长,景姓是从楚国,春秋战国时代的楚国芈姓派生而来的。楚国的公族后来还有派生了三个姓氏,就是昭、屈、景。屈姓最知名的就是什么?就是屈原。景也是当时在楚国国内很大的姓氏,其中有一位叫做景差。这个差有一些不同的读音,有人把它念作ㄘㄨㄛ,景差ㄘㄨㄛ,我觉得我们就读现在的读音就好了,没有必要要去读以前所谓的古音,所以我都习惯念景差ㄔㄞ景差ㄔㄞ,景差他也会写诗赋,所以他跟屈原,跟宋玉,都是在当时楚国一带很有名的文学家。景差后来这个家族也很兴旺,所以后来也变成现在景姓的主要来源。还有另外一个来源就是春秋时代,齐景公,齐国的国君齐景公的后代,也有一部分是以景为姓氏,也是景姓的另外一个重要的来源。谈到这个景姓,因为在历史上发展人口也没这么多,所以我们来挑选三位,跟大家简单的来介绍一下,第一位是景阳。这位景阳是战国时代楚国的将军,也就是楚国跟楚王有同血缘的宗族,在当时楚倾襄王,齐国、韩国、魏国,三个国家要去联合攻打燕国。燕国它是一个小国,在战国七雄里面是属于国力比较弱的,所以燕国禁不起三国联军的攻击,赶快派人快马加鞭去向楚国求援。所以楚倾襄王就派景阳率兵去营救。景阳他领兵打仗很有谋略,他觉得应该要来避开包围的部队,来个声东击西,他不直接去救燕国,而是直接去攻打魏国,因为三国联军齐、韩、魏,魏距离楚国是最近的,因为楚国是在长江流域,魏国是在现在的河南山西这一带,所以他要千里迢迢,要到河北的燕国去救燕国,不如我直接就近去攻打魏国。好,魏国一旦受到攻击,所以魏国就赶快通报前线,所以原本去攻打燕国的魏国的部队就赶快收兵,回头来救魏国,所以后来这个进攻的联军就瓦解掉了。好,这一次的用兵没有办法得逞,所以魏国齐国就怀恨在心,干脆就联合起来,我就把你景阳的部队,我要截断你的退路。景阳他又用计谋来离间齐国跟魏国,让他们两个人彼此有心结,最后齐魏的联盟又解散了,所以景阳轻轻松松就回去了,完成这一次的任务。所以在三十六计里面有一个围魏救赵,那个典故也是在战国时代,可是景阳用的这个策略,其实就是围魏救赵,我去攻击敌人一定要去救的那个地方,就可以完成我解围的目的。三十六计,当然都是以历史上的一些重大的战略,来把它浓缩变成是计谋。三十六计里面的最后一计是什么计?走为上策,没有错,如果前面的计谋都没有办法的时候,就赶快脚底抹油。所以这个三十六计也很有趣,是我们《孙子兵法》之外,我们华人的祖先另外一种智慧的结晶。好,时间也到了,我们今天就到这边,下个礼拜一我们再继续,谢谢。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国学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