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百度
2
今日热点
3
微信公众平台
4
贴吧
5
opgg
6
dnf私服
7
百度贴吧
8
知乎
9
dnf公益服
10
百度傻逼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百度
2
今日热点
3
微信公众平台
4
贴吧
5
opgg
6
dnf私服
7
百度贴吧
8
知乎
9
dnf公益服
10
百度傻逼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清华女神,34岁的美女博士县长,辞职了
豆瓣9.7!鲁迅赞叹不已、余华为它失眠,看完后劲太大···
“湿冷魔法”攻击!鸟家三合一冲锋衣、羽绒服、软壳裤帮你抵挡
故宫蛇年限定款藏书票,错过再等12年!
贴脸开大!小呆呆爆后台收入,撕X舞帝!热度暴涨,爆数据阿哲打开公域流量!停播降热度!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百家姓》第63集(附文字档)
国学优选课堂
2021-12-30
《百家姓》
第63集
黄圣松教授主讲
2017年5月4日
好,来,我们看到我们的讲义。我们看到,星期二的时候,我们看到第二百七十五个姓氏,所以今天我们往下看,我们看到第二百七十六个姓氏,赖这个姓氏,在我们讲义的第二十一页。赖这个姓氏在台湾算是蛮常见的姓氏,在台湾排名到第十九,可是在中国大陆就比较少见一点。赖这个姓氏在台湾,其实也有一个姓氏的特征,大概我自己估算了一下,我也看了一些调查的数据,大概在台湾姓赖的人士,接近七成都是客家籍,所以也算是蛮典型的客家姓氏。赖这个姓氏是出自于姜姓。先前我们也讲过好多关于姜姓的由来,我们都说我们是炎黄子孙,黄帝直接的姓氏传承下来的就是姬姓。当然黄帝的子孙也派生了很多的姓氏,但是最嫡系的最直接的就是姬姓。炎帝最直接的嫡系子孙就是姜姓。所以在中国古代,姜姓跟姬姓算是蛮大宗的姓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姜姓跟姬姓在现在人口的比例上面,已经不是前几大的姓氏了。所以这也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炎帝是姜姓的人士,后来我们都知道炎帝在农耕的技术上面,也是非常的领先当代,所以我们有所谓的神农氏,其实就是炎帝的部落集团的成员,因为他务农,所以他们崇拜的就是以牛做为一个象征,所以它是以牛图腾为主的一个姓氏。到了西周初年的时候,周武王击败了商纣王而得的天下,所以就封各路的诸侯到各地方去担任诸侯,来帮助周民族管理各地方。周武王为了要尊重古代的圣贤,所以他也去寻寻觅觅,将炎帝的后代找出来,把他分封到赖这个地方,而建立了赖国。赖这个地方因为地近长江流域,后来因为楚国逐渐的势力扩张了,所以后来就被楚国给灭了。赖国灭亡之后,赖国的公族也就以国名为姓氏,变成是现在最主要赖姓的一个起源。还有另外一支源头,就是周武王也有弟弟,也是受封在赖这个地方,不过赖这个地方,跟刚刚我们提到炎帝子孙所封的赖是同名而异地,后来也被楚国给灭亡了,所以也是同样以国为姓氏。
好,我们看到堂号的地方。赖姓的堂号有一个秘书堂。首先我们先看到秘书这两个字,秘书,现在我们比较通写的是禾字边的秘,其实还有另外一个秘,是写成示字边的这个秘。我要请各位想想看,到底我们在历史的渊源,还有词汇的演变,秘到底是哪一个秘,才是它最正确的最原始的写法?我们都知道,部首可以帮我们在做一个字义的归类,大概示字边的字都会跟一些神明,或者是信仰、祭祀有关联;禾字边的秘,大概就会跟一些农作物有关联。在古代,秘书工作其实它是负责什么?负责你的主人,你的老板,或你的上司的一些行政琐事。这些行政的事务经常都是什么?不可以公开的,或者是要适度的来做一些保密。所以其实秘书的秘,最早应该要写成示字边才是比较正确的。可是在流传的过程里面,后来就慢慢的跟禾字边的这个秘,就有一点混淆,所以现在反而大家比较习惯写禾字边的,示字边的这个秘反而是比较少见了。我们看到秘书堂的典故是跟唐代的赖棐有关。赖棐也是神童,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会写文章了,二十岁的时候就能够通九经百家之言。这边的九经,其实是在现在的十三经过程之中,它曾经有一度只有九经,后来慢慢的扩充,到南宋的时候,才变成现在我们所谓的十三经,所以在唐代的时候,九经就是当时他们所谈的经学范围。所以他能够通经学,又能够通百家之言,什么是百家之言?战国时代有所谓的诸子百家,所以百家之言就是讲经史子集里面的子部典籍,所以算是一个通学大儒。赖棐后来高中进士,被安排到崇文馆去担任校书郎,校书郎顾名思义就是校对文书,可是后来他不愿意去就职,就退居乡里了。所以人们就将他所居住的地方,就称之为秘书里。秘书,其实就是刚刚我们提到校书郎的,校书的另外一个称呼。后代子孙就以秘书里这个秘书做为堂号,而立了秘书堂。
我们看到历史名人,再介绍两位赖姓的人物。第一位是赖布衣,其实赖布衣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很广,台湾有一些乡土的戏曲也都搬演赖布衣的故事。赖布衣其实是从北宋的晚期跨越到南宋的一位人物,其实他的本名叫做赖文俊。为什么被称之为赖布衣?因为他自己自号为布衣子。布衣这个词汇,其实在古代它是泛指没有当官的一些平民百姓,所以我们都称布衣就是平凡人,或者是一般人的意思,所以他自称为布衣子,因为他这个号的关系,所以在外面民间,大家就称他赖布衣、赖布衣。赖布衣其实是在历史上面很著名的一位堪舆学家。所谓的堪舆,其实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帮人家点风水,看地理,所以这些都可以概括为堪舆学家。当时还有另外三位,叫做杨救贫,曾文辿。这个字大家比较少见,一个山字边,一个辵部,这个字念作ㄔㄢ,就是有卷舌的辿。还有廖瑀,他们四个人被尊称为赣南四大堪舆祖师。这个赣南就是现在我们讲的江西南部。所以在宋朝的时候,其实就已经非常有名了。他的故事在民间不断的被流传,也被穿凿附会,所以很多的戏曲、传说,都说赖布衣非常厉害,点风水,一点就可以帮助得到风水的人家族可以兴旺,所以在民间这个故事是非常多的。赖布衣在当时也真的有一点本事,所以他也帮助了很多请他去看风水地理的人,点了一个好的墓穴,所以后来也就纷纷发达。
在这种堪舆学家里面,这种看来龙、看去脉、看气场来点风水,也算是一个蛮独到的学问。当然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
我们看到另外一位,是我们台湾的一位文学家,是我们文学界的前辈,名字叫做赖和。赖和的和,我们现在是把它写成和气的和,其实和是他的笔名,因为他的原名本来是写作黄河的河,因为从华语的读音来读,这两个字是同音,所以他笔名就把它写成了和,后来也就慢慢的变成是,我们经常在称呼他的时候,都写成了和气的和。赖和本来是医生,在日本时代,能够当医生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个行业,而且在当时,因为是一个非常专业的工作,当年当然没有什么健保,所以他们收费其实也都蛮高的,所以很多比较清贫的人家生了病,大概就没有办法去看医生,所以会用一些所谓的民俗疗法,简单的病可以自己医治,就像刚刚我提供我自己的民俗疗法,有点头痛就吞一颗普拿疼也就好了,所以民俗疗法在对付一些小症状,大概还是有一点效果,再加上当时大家普遍没有这种资源去看医生,可是问题就是,如果你遇到大病的时候,遇到急症的时候,你就没有办法说用一些民俗疗法来解决问题,所以很多就会延误病情。所以我们小时候,我们都听很多我们的长辈说某某某,他们小时候就是因为发烧,发烧又没钱看病,所以可能连续发高烧发了几天之后,脑子就烧坏了,其实那个不是脑子烧坏了,是因为那个病毒侵入到器官或者是脑部,所以导致他有一些迟缓,或者是学习有一些障碍了。当时因为资源没有办法让大家共享,所以很多人都没有办法去看医生,就延误了病情。赖和赖医生其实他是很慈悲为怀,其实他即便是一个非常高尚的职业,可是他经常都是义诊或者是下乡去,所以在中部这一带很得人望。而且他当时还有一个称法,我有点忘记了,称他是活菩萨之类的,或者是什么妈祖之类的,意思就是说他是救世济民,是非常有慈悲心的一位医生。这一位赖和医生,他除了本业在医术方面之外,他其实也开始从事创作,不过因为在当时是日本时代,日本时代,他们所受的教育都是日文的教育,可是他本土的民族意识很强,所以他开始用汉字来写作。可是因为受限于他原本的教育关系,虽然说在家里面,我们台湾籍还是主要都是讲母语,可是在学校学习的时候,他是用日语,用日文,所以他在做创作的时候,他经常都会受到日文的文法影响。所以现在我们去读赖和的文字,你会觉得好像他文句没有很通顺。他开始尝试去做这样的创作,在当时是第一人。我们现在读起来是有点觉得好像也没有非常的特别,但是就是因为他的关系,启蒙了从日本时代往后的台湾文学的蓬勃发展,所以他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所以到现在大家还是歌颂他,还是传颂他对台湾文学的一个里程碑的关键地位。
好,我们看到第二百七十七个姓氏卓。卓这个姓氏在中国大陆没有列入百大,在台湾可以排到第六十五个姓氏,所以在台湾跟大陆,卓姓的发展就不太均衡。就像刚刚我们讲到的赖姓一样,在台湾也是很大的一个姓氏,卓也是如此。卓姓起源于春秋时代,相传在楚国有一位公子卓,公子卓的后代,于是就把他的名字做为姓氏,就流传至今。
我们看到卓姓的堂号,有两个比较特别的,第一个叫做褒德堂。褒德堂的典故是来自于东汉的卓茂,卓茂这个人物的一个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历史名人,这边有比较完整的叙述。卓茂也是云台三十二将之一。大家有没有看到三十二将,先前我们也曾经介绍过云台,先前我们介绍的时候是云台二十八将,这个地方怎么变成三十二将?是不是老师你打错了?不是,我跟大家报告一下,本来是二十八将没有错,可是后来又补了四位。所以卓茂,他是后来增补的四位里面的其中一位,所以后来就变成是云台三十二将。卓茂他其实很年轻就已经名扬京师了,所以在当时很多人都跟他学习经学,像《诗经》,还有《礼记》,更重要的是他在历法天文上面,也是非常有成就的。卓茂这个人其实生性就是很随和,待人接物,应对进退都非常的得体,所以在民间有很得到人望,在官场上面也得到很多同僚的喜爱,所以后来卓茂就从原本的密县的县令,在当地治理地方的百姓,百姓就非常爱戴他。到了后来西汉结束之后,王莽篡汉,王莽也知道卓茂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人物,可是卓茂认为王莽你篡位,你是得位不正的一位君王,所以就不愿意跟王莽同流合污,所以卓茂就称病回家。后来我们也介绍过所谓的更始皇帝刘玄,就是在王莽执政后期的时候,刘玄也自立为帝,所以当刘玄称帝的时候,也邀请卓茂出山来复职,来担任职官。卓茂也认为刘玄的政权其实内部很混乱,恐怕也难以成气候,所以也就没有在刘玄那边待很长的时间。一直到了东汉光武帝建立政权了,后来卓茂就亲自去拜见了刘秀,拜见光武帝,光武帝就授命他为太傅,给他褒封一个侯爵,叫做褒德侯。先前我们也跟大家介绍过太傅,在古代有太傅、太师、太保,这三个职官其实都是很高的荣誉。他其实不太管直接的政务,但是他是一个很高的荣誉,所以太傅的一个头衔,不是随随便便什么人都可以得到。我写一下,太傅,在讲义上面有了。再来就是这两位,太师,还有太保。师跟傅的意思大家比较清楚,其实就是老师的意思。所以太傅跟太师其实就是皇帝的老师,他也没有直接去管政务,他只是提供一个咨询,也是一个荣誉。太保大家会觉得说,太保怎么会跟太师、太傅摆在一起,保又是什么意思?其实我们看到保这个字,它在西周金文的时候它就写成这样,左边是一个人,其实右边是一个子,这边多了一丿,这个是保。保字,现在我们的写法是写成了一个人部,右边一个呆,其实呆原本是一个子,在右下角的地方多了一丿。那一丿是什么?我的老师说,其实它原本是画一个人张开他的手臂去抱那个孩子,所以保其实就是抱的意思,这样可以理解。慢慢人的偏旁,就变成了现在我们写的竖人旁,可是它也保留手臂去环抱小孩的样子。因为中国文字在流传的过程里面,慢慢会注重美感,有一些平衡的原则,本来是右下角有一丿,感觉好像有一点没有平衡,所以后来在西周中期的时候,保字慢慢的在左边,子的左边也撇了一丿,然后就变成了现在我们写的呆,事实上它跟呆没有关系。所以保其实就是保护的意思,所以它跟师跟傅都是一样的意思,就是要保护这一位皇帝,让他能够在治理天下的过程里面,可以非常的顺利。所以这三位也被称之为三公,都是很高的荣誉衔。所以这位卓茂被授封为太傅,可见光武帝刘秀对他是非常的礼敬。所以后世子孙也就以他的褒德侯来立堂号。
我们再看到第二个堂号,叫做忠孝堂。这个典故是跟宋代的卓得庆相关。在南宋末年的时候,北方的蒙古人兴兵南下,卓得庆因为他是户部尚书,原本他是直接管理天下的户籍,还有土地,可是因为身为朝廷的大员,所以当蒙古人侵入京城的时候,他也率军来抵抗。所以卓得庆跟他的两位儿子,卓规跟卓权,就在抵御蒙古人的过程里面遇难了,所以后来他们的遗骨就被找寻,得以安葬。所以有一位黄仲元,是后来的一位文学家,就为他撰写了墓志铭,而且还称这个父子三人合葬的墓,叫做忠孝父子墓。所以后来卓姓的子孙也以此为荣,立堂号叫做忠孝堂。
这边提到了墓志铭,在往后我们讲一些文言文内容的时候,可能我们也会提到墓志铭。什么叫做墓志铭?其实是在古代所流传的一种应用文的文体,就是人往生了,我们基于对于这位往生先人的礼敬,我们会为他撰写他一生的行谊事迹,所以就有点类似后来我们所谓的祭文,或者是追思文这样的一个用法。现在我们在台湾,殡葬业也有这样的一个习惯,如果丧家的家人愿意的话,他们也可以来安排读祭文,或者是追思文的,在我们的公祭或家祭的时候,可以安排这个段落。现在有一些家属会认为说,那样的话我们也没有办法写文章,因为大家的文笔也没那么好,所以有一些家属也就省略这一段,但是殡葬业者是有提供这个服务的。所以墓志铭在古代,我们看到像唐宋古文八大家,他们的文集里面就有很多墓志铭的文章。很多人会认为说,墓志铭是一种应用文体,而且基本上就是对往生者生前功业的一个褒扬,会不会流于一种形式?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一个怀疑,所以就变成看看我们主笔的人,他的心态是什么,如果要把它当作是一个应酬文章,写墓志铭是最好的应酬文章,是一个很好的应酬文章。怎么说?就是往生者已经往生了,基于我们传统所谓的隐恶扬善,我就尽量去书写他善的部分,值得歌颂的部分。有一些文学家,他基于为了要跟往生者的家属有一些交谊,所以在这个地方他都会刻意的去渲染。所以有些人就利用写墓志铭的机会,他也可以跟很多有权势的人有这样的一个连接点,所以这样的人当然也是大有人在。不过这样的文章,其实读起来你就发现它千篇一律,因为那些歌功颂德的套语,它就会经常出现。但是唐宋古文八大家的墓志铭,他就跟人家不太一样,他会去点其中的一二件事情,写得特别深刻,他不用一些所谓的套语,他去真的把事迹,他把来龙去脉讲得很清楚,感人,或者是能够得到很多人的共鸣,他去凸显,而不是去做应酬文章。所以我们在读八大家的墓志铭的时候,颇能够看到那位往生者在世的一些典范。这个是我们可以来尝试来观察的。
我们再看到下面的历史名人的第二位,第二位是一位女性,也是中国古往今来非常有名的才女,是西汉的一位才女卓文君。卓文君其实是富家千金,因为她的父亲卓王孙,是在蜀郡临邛这个地方的冶铁钜商钜富。冶铁在当时还是一个寡占的生意,也就是说,朝廷要让你有这个特许,你才能够去做这门生意,所以不是普普通通你什么人都能够来经营的。所以卓王孙就是跟朝廷的关系非常好,所以他才能够有特许来冶铁。因为铁器是民生必需品,举凡农具,举凡家里面的锅碗瓢盆,都是运用铁器,当然武器就不用讲了,所以它基本上是一个半国营的企业,一种经营的门类,所以卓王孙是非常富有的。卓文君这个女儿其实她曾经嫁过一次,嫁过一次之后,后来又回到娘家来,回娘家来的时候,其实很多人都知道卓文君很有才气,又很漂亮,更重要的是她爸爸很有钱,所以当地很多的有钱的公子哥们,其实都有跟卓文君示意,也跟卓王孙提亲,可是卓文君都不喜欢,因为他们这些人都是市侩气息太重了,她不喜欢。后来,司马相如当时他还是一个穷书生,有一个机会,就到了卓王孙家里面去作客。听说司马相如很会弹琴,弹古琴,文采又很好,虽然说是一个穷书生,可是在当地也小有名气,卓文君就听说今天的座上宾有司马相如,于是她就躲在后面偷看,偷看司马相如到底是长得什么样子。结果一看,帅哥,又风流倜傥,口才又很好,后来卓王孙就说,既然听说你很会演奏,是不是为我们带来一首曲子。其实司马相如也知道卓文君很漂亮,而且他也有瞄到,其实在后堂,有一个女孩子在那边躲躲闪闪的,他就大胆猜测那应该是卓文君,所以既然卓王孙说要求他演奏,于是他就演奏了一个古曲,叫做《凤求凰》。我们讲凤凰凤凰,其实先前跟大家报告过,其实凤凰是一公一母,凤是公的,凰是母的《凤求凰》。光曲名就知道,是什么意思?是男生去追求女生,所以他特别挑这一首。其实是演奏给谁听的?演奏给卓文君听的。卓文君也是心思很敏捷,他什么曲子不好挑,挑这一首,那就很明显是在暗示她,我对你也是一见钟情。后来在那一次的宴会之后,两个人就有一点点私通款曲,在私底下进行。后来卓王孙知道了,爸爸就很生气,就说我这个女儿真是伤脑筋,这么多富家公子来追求你不要,你就偏偏喜欢穷光蛋,你说他会写文章,他会弹琴,这个哪能当饭吃?所以爸爸就反对。卓文君也算是当代,汉朝的时候,也算是非常走在时代尖端的女性,所以她就跟司马相如私奔,就跑了。跑了以后就到成都去,因为两个人私奔,卓文君家里面很有钱,可是也没带多少财物出来,所以慢慢的能卖的就卖了,能当的就当了,到最后要怎么办,生活还是要继续过,后来他们就说,不然我们两个人做一点小生意,所以后来他们就弄了一个小酒铺,卓文君就亲自当掌柜的,在那边叫卖。在古代来讲,一般来说普通人家就算了,因为生活所需,生活所迫,所以男生女生大概也都要抛头露面,都要去工作,可是富家千金基本上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卓文君放下她的身段就为了追求爱情,所以当垆来卖酒。各位猜猜看生意好不好?铁定好,酒好不好喝不重要,老板娘漂亮就好了,所以现在很多的生意也都请美女工读生,赏心悦目,所以这是人之常情,慢慢的生意就好转了。爸爸其实也四处去打听,打听我女儿到底跟穷书生跑到哪里去,以他的人脉,随便一打听就打听到了,所以后来卓王孙也偷偷的好几次去看她女儿,心疼,一个女儿家私奔就算了,还这样抛头露面,所以后来就说算了算了算了,拗不过你,你就回来吧。后来他们就成了亲,司马相如也在他的岳父的支持之下,慢慢的也结交上了一些权贵,名扬京师,当然后来的生活就好转了。司马相如也因为他的文章写得很好,也变成当代很知名的文学家。所以卓文君的故事有很多戏曲会搬演,因为这是很特别的一个爱情故事,尤其是在西汉年代,民风还是比较相对保守的时候,有这样为爱情牺牲奉献的女性,当然是比较少见的。
我们看到下面一个姓氏,第二百七十八,这个字乍看之下好像是兰花的兰,其实注意看,其实不是兰花的兰,这个字念作蔺ㄌㄧㄣˋ。蔺的姓氏在台湾在大陆都蛮少见的。蔺姓是从韩姓派生而来。春秋时代晋国有卿大夫韩厥,韩厥的曾孙叫做韩康,到了曾孙韩康的时候,其实晋国早就已经被韩赵魏三家给瓜分了,时代已经进入到了战国,韩康原本是韩国的公族,不过后来有一些原因就没有留在韩国,反而到邻国赵国去,在那边担任职官,后来在赵国的表现很好,所以也得到了一块封地,就到蔺这个地方去就封,所以韩康的后代也就以蔺这个地名做为姓氏,就变成现在的蔺姓起源,所以蔺姓是从韩姓派生而来。
我们来介绍一下蔺这个姓氏,在古往今来最知名的人物就是蔺相如。蔺相如的故事,我们就摆到堂号里面来跟大家介绍,蔺姓有个堂号叫做完璧堂,完璧堂的典故,就是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战国时代赵国得到了一个和氏璧,和氏璧先前我们也曾经在前面介绍过,其实和氏璧原本是楚国一块很大很漂亮的璧玉,辗转就到了赵国去了。当时秦国很强大,他也知道赵王手上有一个和氏璧,和氏璧是当时的珍稀,当时的珍宝,所以秦国就想要得到和氏璧,而且就跟赵国说,来,你把和氏璧让给我,我割让十五座城池给你,是一个蛮不错的生意。所以赵王就觉得说可以考虑考虑,可是有人就跟赵王说,报告大王,秦国要是他拿了璧玉,他不割这十五座城池给我们怎么办?我们还能够跟他要吗?当时秦国这么强大,所以如果他真的要赖帐,我们还真的没办法跟他得到这十五座城池,如果你又不给,万一他生气了,他用抢的,我们又得不到十五座城池就算了,和氏璧也拱手让人,更重要的是,还会有无辜的百姓财产生命受到损害,所以就在给不给这二边左右为难。后来还是觉得说,好吧,我们还是去试探试探,总是把璧玉送过去,再看看情况怎么样,再来做决定好了,所以就派了蔺相如带和氏璧到秦国去。结果秦王拿了和氏璧之后非常的高兴,就传给左右大臣来欣赏和氏璧。蔺相如一看苗头不太对劲,拿了璧之后就绝口没再提说这十五座城池该怎么来交割,怎么样来转换国籍,也都没讲,所以蔺相如就想说糟糕了,万一现在赔了夫人又折兵,我怎么样对赵国交代?怎么跟赵王交代?所以他灵机一动,他就说,报告大王,其实大家都说和氏璧是稀世珍宝,不过大家没有发现璧玉上面是有瑕疵。我们看到瑕疵瑕疵这个词,瑕跟疵,瑕是玉部,玉部的字一定是跟玉有关,瑕字就是讲玉上面的斑点。我不晓得各位有没有身上有佩戴玉,玉环,玉佩。一般我们的玉大概是主要两种颜色居多,一个是翠绿色,另外一种是颜色稍微白一点点,接近于乳白色,所以这两个颜色你去注意看,它有的时候不是纯翠绿的,也不是纯白色的,大部分都不会有,还是会有一点点不同的颜色,这一点点的颜色,淡一点点的是呈现橘色,稍微深一点点的就变成是咖啡色了,像那个就叫做瑕。如果你的玉,祖传的这个传家宝是整尊翠绿色的,或整个都是乳白色的,完全通透,那就有两个情况,第一,它真的是稀世珍宝,要好好的宝贝它,非常的有价值;第二,是假的,因为很多玉事实上也可以加工,去制作的,但是大部分,一般我们在市面上看到的,还是多多少少有一些瑕。那疵是什么?疵我们看到字,它是疒部的字,疒部的字都跟什么?疾病有关,所以疵其实就是小毛病,所以像我刚刚跟各位报告的,有点头痛,落枕,小毛病,就是疵。所以瑕疵瑕疵,后来就连在一起,变成讲不完美的,有一些小小缺陷的地方就叫瑕疵。所以蔺相如就用这个方式,就把和氏璧又从秦王的手中拿回来了,拿回来之后,他当然就不能够再失去这个机会,所以他就拿这个璧去要挟秦王说:报告秦王,我们家大王为了要尊重秦国,在派我带和氏璧来送到秦国之前,他可是斋戒沐浴三天,结果你们看,我今天带入宫,你们就那边传来传去,一点都不尊重,所以你们现在要尊重我们和氏璧,尊重我们国王,所以你们也要斋戒沐浴三天。如果你们不愿意做的话,我就当场,我就把和氏璧给它给敲破,你什么都得不到。秦王就想说,好吧好吧,既然这样,璧玉在你手上,那你就先请回到旅馆去暂歇,三天之后我们斋戒沐浴了,我们再请你来,再来谈交换的事情。结果蔺相如顺利的回到了驿站,回到了旅馆之后,想一想,大概秦王准备要食言而肥了,所以就派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去了。三天之后他就去见秦王,跟秦王报告说,报告大王,我知道您大概准备不愿意交割十五座城池给我们,我已经把和氏璧悄悄送回赵国去了,所以你现在派兵去追也追不到了,如果你觉得我要为这个事情负责,要杀要剐,悉听尊便。结果秦王也没奈何,如果今天为了一块璧玉,杀了赵国的名大夫蔺相如,是国际的纷争,想一想还是算了吧,于是人跟璧玉也都平安的回到赵国。所以后来就有完璧归赵的故事,所以蔺相如的子孙就以此为典故,立了完璧堂来做为纪念。
蔺姓的历史名人,除了蔺相如之外,我们再介绍几位,第一位叫蔺道人。蔺道人是唐朝人,他是一位医生,但是他也是一位僧人,在当时唐朝,其实佛教道教都非常的兴盛,所以在唐朝前期,国家比较兴盛的时候,全国的道观、佛寺加起来很可怕,因为有人去做统计,那个是超过十万所,十万间,非常多,道观跟佛寺里面都有僧人道士,比丘,比丘尼,很多,都是几十万人。可是到了唐朝中期的时候,国力慢慢的中衰,都觉得说那是不是可以让这些僧侣出家众可以还俗,让他们可以回到家中去从事生产?更重要的是在当时,唐朝因为他们重视佛教道教,所以这些道观跟寺庙,他们的土地事实上是国家拨给的,而且还拨给土田,那些其实都是国家的,可是让寺庙让道观来使用,所以国家没钱了,所以现在要把它收回来。收回来,就一定要让这些僧侣出家众还俗,否则的话他没有办法养活自己了,因此在当时就有下了命令,所以当时还俗的出家众有二十六万人。各位可以想想看,数字是很庞大的,还有道观、寺庙本来是政府拨给的空间,现在也收回来,所以当时唐代中期,收回来的寺庙跟道观就有四千六百所,很多,全国各地这样加起来也是蛮庞大的。所以蔺道人原本是僧人,可是在这种情况之下他就被迫还俗,被迫还俗之后,他就想说,好吧,那我就过着隐居的生活,他就寻寻觅觅,就找到了江西宜春这个地方,就隐姓埋名,过着躬耕的生活。他到这个地方来,有一个乡里的彭老先生,对他就很照顾。有一天彭老先生的儿子,去干活的时候颈椎受伤了,还有肱骨受伤了。我们讲股肱股肱,肱就是上臂,还有颈椎,所以上臂如果受伤,没有好好的医治,手会废了,就没有办法再使用,颈椎更可怕,因为颈椎如果你不好好处理,会怎么样?轻则就是我们脊椎会变形,那整个人就会歪掉,走路,坐,睡,都是整个不协调的,那也会影响到行动跟作息,严重的话就会半身不遂。所以当时这位蔺道人,因为彭老先生这么帮助他,所以就把他原来在寺庙里面,也帮人家医治这个骨科的拿手绝活,就重操旧业。本来他是隐姓埋名,不想要让人家知道,碰到这个时候,他只好要帮这个忙了。所以很快的这个年轻人就医好了,彭老先生就很感谢他。所以很多人就慕名要来请蔺道人来帮他整骨,处理一些经络的问题。蔺道人也就觉得这样不是他本来的初衷,因为他本来要隐姓埋名,过着隐居的生活,现在这么多人来求医,感觉好像打扰他生活的节奏了,于是他就想,好吧,我就把我这一门手艺,我就教给彭老先生还有他儿子,让他们代替他来医治这些百姓,自己又再过着隐居的生活去了。所以蔺道人的故事,在江西这一带,民间其实也蛮多的一些传说。好,我们看到第二十四页,另外一位蔺姓的人物,我们介绍这位蔺刚中,是明朝末年的大臣,蔺刚中,他刚开始当官的时候是南京给事中。先前也曾经跟大家介绍过,原本明朝的国都是在南京,可是从明成祖朱棣篡位之后,后来就把国都搬到了北京去,可是他为了要还是符合国家的体制,所以他在南京还是有设立一个等同于国都的官署系统,所以我们经常看到明朝的官员里面,都会有南京什么什么职官,南京什么什么职官,同样的职官,如果它在前面没有加南京,职官就是在北京,了解我的意思?所以它在南京,事实上也有另外一套等同于北京中央政府的规模,在南京还有一套,为了有所区别,所以如果是在南京的这一套中央职官,它前面就会加南京。大家会说,那样子不是叠床架屋吗?国都已经有一套中央的体制,为什么南京还需要?其实是为了什么?第一个,保留明太祖朱元璋建都的旧规,因为南京本来是国都,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就是,他把它变成是两个行政的中心,也就是说,在南京以南的这些行省,这些衙署,如果他要汇报给中央的时候,就直接汇报到南京,就近在南京汇报,从长江以北,一路往北到东北这一带,就是在北京来汇报,就变成是双国都的一个规模,在行政效率上面也有一些提升,因为不必南方的省份要到中央到北京去,在南京,就省了一半的路程,所以也是当时他的一个考量。
我们再往下看到蔺刚中,当时他也遇到了山东的饥荒,山东饥荒好多年都是非常的严峻,所以蔺刚中那时候就报请了中央,希望能够清查户口,来解决民死丁存,田荒赋在的积弊。什么意思?因为户政系统,为什么在古代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职官?因为所有的赋税,包括徭役,包括去服兵役,你都要有很明确的户政,你才能够去找到人,去征收赋税。所以如果户政没有经营好,它就会抽不到税。有些人就会躲避,他就隐匿起来了,他就去躲藏,不负义务。这种情况是在当时逐渐浮现出了这个弊病。更重要的是,当时户政已经好多年没有普查了,明明这个人就已经不在世了,可是他名字就还一直都在地方首长的户籍簿里面,那个人还在,可是人已经往生了,就变成说我要征调这个人来服徭役,征调去当兵,可是他这个人就不在,就找不到这个人,所以就变成说在行政效率上面有很大的困难。再来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田籍也是一样,田明明早就已经,譬如说被河岸被侵蚀掉了,或者是淹大水整个埋没掉了,根本就已经没有办法再耕作了,可是田籍还是存在的,好了,你田籍还在,每一年要抽税的时候,我查税的人就来你家,同学,你那个田在簿子里面,你们家有多少亩地,来,缴税。同学说,大人,没有,我们那个田老早就已经被冲毁了,我们穷到家徒四壁了,我哪有税给你。不行不行,你簿籍上面还有,不管,来,你就是要缴税,就会有这种状况。所以他就要求朝廷要普查,要重新来清算,否则的话这个问题一直都没解决。所以后来也在蔺刚中的要求之下,至少山东有开始来做整顿。所以也因为他很有见地,朝廷也知道他办事很用心,所以后来也就升任为山西副使。一直到了明代的最后崇祯十七年,李自成闯王打进了太原,当时蔺刚中正在山西任官,所以他因为不愿意投降李自成,最后也就被杀害了。这个是很可惜的,一位非常刚正不阿的官员。
我们看到第二百七十九屠这个姓氏。屠这个姓氏,在大陆、在台湾都是少见的姓氏。我们来看一下它的起源。我们都知道,黄帝曾经跟蚩尤在逐鹿这个地方,曾经有一场对战,最后的结果是黄帝胜而蚩尤失败,后来蚩尤被打败之后,黄帝为了要好好的整顿蚩尤的部落,所以就把他们分散到各地去,不要让他们纠集在一起,免得再作乱,所以蚩尤的部落成员有一部分就被搬到了屠,有一部分就被分到了邹,这两个地方,所以这两个地方的蚩尤的子孙,有一部分也就以地名为姓氏,所以现在的屠姓,有一个来源就是蚩尤的后代。另外一个起源,就是春秋时代有一个职官叫做屠人,屠人顾名思义就是负责去屠杀这些牲畜的职官,所以就等同于后面我们所讲的屠夫工作,当然,屠人是负责国君日常的饮食,所以这个职官也就在朝廷里一直存在。先前跟大家报告过,在春秋以前,很多的职官其实都是世代相承的,父死子继的,所以屠人职官也是一样,所以也都是一代传一代,所以屠人的后代子孙,也有人就干脆以职业做为姓氏,所以这也是屠这个姓氏的来源。
大家可能会觉得说宰杀牲畜,它也算是一个很特别的行业吗?需要有父死子继世代相传的需要吗?如果各位有读过庄子的庖丁解牛,你就会发现,其实在各行各业,它都有它自己独到的地方,很多人可能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够慢慢摸索,达到一个登峰造极的境地。所以这位庖丁在解牛的时候,按照庄子的叙述,他基本上就可以不必用眼睛来看,因为他太熟悉了,他该什么地方要做转弯,随着经络,随着骨骼来做解剖,所以都可以得心应手,所以他已经到达了一个神乎其技,炉火纯青的一个地步。所以任何的行业其实都值得被尊重,也都值得来存在。所以屠也是一样,也是有它历史上存在的一个过程。
好,我们看到历史人物,第一位屠睢。屠睢是秦朝的武将,他在秦国统一六国之后,屠睢就被拜为国尉。国尉是秦朝的职官,等同于我们现在的国防部部长,统领全国军事的人员。屠睢曾经率领五十万大军出征,去镇压地方的一些叛乱,可是屠睢在镇压的过程里面,有一些其实也不是他要去镇压的对象,可是屠睢就有一点滥杀无辜,所以造成地方上很多的百姓,就非常的反对中央军四处扫荡,四处劫掠。他们来到了三罗地区的时候,地方人士早就已经在树林中埋伏了,所以等到大军进入到树林的时候,乱箭齐发,所以很多的部队人员也就中箭而亡。屠睢自己也身中两箭,而且这两箭都是被涂抹上了巨毒,所以马上就发病,就往生了。而且在这一次的军事行动,因为五十万大军大概都是从北方被征召来的,所以到南方的时候,就会发生一些水土不服的现象,所以不但没有顺利的敉平叛乱,反而折损得非常严重,几乎全军覆没。所以屠睢也在这一次的过程里往生。
我们看到第二位屠勋。屠勋是明朝人,他也是很年轻就已经是学贯经史,诸子百家非常的娴熟,后来也就顺利的考取了进士,也在官场上有一番历练,而且他在办事的时候特别的用心。尤其在一些司法审讯的案件,他格外的小心谨慎,因为他知道司法审讯如果万一有一个误差,可能就会造成误判的情况,也会造成一些人命财产的损失,所以如果有一些疑案,有一些比较错综复杂的,他都会非常谨慎的来办理。所以在当时,在司法审讯的场域,他也就很有名气,所以一旦长官碰到一些比较棘手的案件,都会委由屠勋来办理。而且他能够明辨是非,能够追踪事情的来龙去脉,所以基本上都可以很完美的达成任务,也都可以得到很公平的一个审讯。
再来第三位屠隆。屠隆是明代人,他不仅是一位文学家,还很特别,他还是一位戏曲家。我们星期二曾经跟大家说明过,在元朝的时候有一种戏曲叫做杂剧,那种戏曲,它原本是在舞台上可以搬演的,可以来演出剧情的,杂剧基本上必须要有三个条件,就是它要有唱的部分,唱曲,也要有对白,要有动作,就是杂剧的完整形式。屠隆做了一个很大的改变,就是他自己是写剧本的剧曲家剧作家,而且他自己也上台粉墨登场,有的时候是自编自导还自演。而且他还有一个比较大的突破就是,他有些创作是完全没有唱曲,纯粹就是对白,还有动作。如果只有动作跟对白,就跟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所谓话剧、舞台剧,那就是基本上是一样的形式,所以现在的话剧跟古代的戏曲,最大的差别就是没有唱的部分,所以它也算是一个话剧的雏形,所以在明朝的时候就已经有这个开端了。
我们看到第二百八十蒙这个姓氏。蒙这个姓氏很多在台湾的发音,台湾人大概都发得不太精确。先前也跟大家报告过,我们台湾人碰到ㄥ的时候,经常都会发一个ㄨ的介音。所以蒙这个字,很多台湾人会念成ㄇㄨㄥˊ,蒙古,他就多了一个ㄨ,事实上是没有ㄨ,要念作ㄇㄥˊ蒙,蒙古才对。蒙这个姓氏,在中国大陆、在台湾没有进入到百大,也算是少见的姓氏。它的起源也跟黄帝有关,黄帝有一位孙子叫做颛顼。颛顼的子孙后来到了夏朝的时候,夏朝的君王也非常敬重古代的伟人,所以也去寻觅古代伟人的后代子孙,所以颛顼的子孙也被找寻到了。而且被夏朝的君王就封到了蒙双城,封到了蒙双城之后,颛顼的子孙后代也有一部分就以蒙双城的蒙,或者是双为姓氏,所以也就派生了蒙姓跟双姓。这是最早的起源。另外蒙姓的起源也有在周朝产生的一个源头,就是周朝的时候朝廷在蒙山有设祭坛,就是专门来祭祀蒙山。所以有一些官员就在这个地方办差,所以在蒙山主持祭祀工作的这些官员的后代子孙,也有一部分就转以蒙做为姓氏。这是第二支主要的来源。
好,我们看到第二个堂号的地方,有一个献典堂。这个典故跟春秋时代楚国有关,先前也曾经跟大家介绍过,伍子胥,因为楚王杀了他的爸爸跟兄长,所以伍子胥就逃到了吴国去,经过了一番的历练之后,说服了吴国的君主,吴国就溯长江,兴兵来犯,所以把楚国差一点打到亡国。那个事情就是柏举之战,在《左传》里面有很明确的记录,很详尽的一个过程。柏举之战就是发生在楚昭王的时候,我们先前也讲过,楚昭王那个时候落难,就逃到了随国去,申包胥眼见着楚国摇摇欲坠,所以他就到秦国去搬救兵,后来秦国搬救兵来了,也跟楚国的残余部队联合起来,慢慢的扫荡吴国所侵略的地方。吴国自己本身后来又发生了内乱,所以吴国就撤兵了,有惊无险,楚国也就因此保住了国家。可是这一次虽然说是有惊无险,可是也元气大伤,所以楚昭王回来国都之后,他就在思考,我们应该要重新整顿国家,重新来治理国家,可是他发现,当时吴国的部队打到国都来,一片劫掠,很多东西都被抢光了,有价值的都被抢光了,没有价值的就被破坏光了,被烧光了,所以很多典章制度,很多的文献资料都不在了,所以楚昭王就很伤脑筋,他想要重新整顿,可是又不知道从哪里整顿起。楚国有个大夫叫做蒙觳,字的读音就是读作胡须的胡,胡那个读音,他就帮楚王来重新制作一套新的典章制度,当然就是以旧有的制度为基底,来做一些变化,来做一些因革损益,所以后来楚国就运用这一套新的,由蒙觳来制定的典章制度,来治理国家,来安顿百姓。所以蒙觳的子孙就以此为堂号,立堂号献典堂来纪念蒙觳。
蒙姓的历史人物再介绍两位,这两位是兄弟党,蒙恬是哥哥,蒙毅是弟弟。蒙恬跟蒙毅,哥哥的名声大家比较有知晓。蒙恬其实是秦始皇时期的一位大将军,他在战国末年的时候协助秦王来统一六国,他也立了汗马功劳。在建立秦朝之后蒙恬也受秦始皇之命,率领大军镇守北方,来防堵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南下侵略,而且也在蒙恬的指挥之下,把北方本来几个国家,他们所建立的几段长城,也把它接续起来,做为防堵匈奴南下的第一道,也是最重要的防线。先前跟大家介绍过。其实秦始皇他用的筑长城他是用接的,而不是用筑的,接长城,所以也是蒙恬在指挥这个工作。蒙恬除了这个之外,他还有另外一个工作就是去修筑直道,直道的直就是直接的直,道路的道,这个直道也有另外一个称法,称作驰道,奔驰的驰,直道就有点像我们现在的高速公路,所以是非常宽大,平整。直道就是因为从六国统一之后,版图这么的辽阔,所以从国都要到各个地方去,都必须要有很快速很完整的交通网络,所以就必须要修筑直道,所以有一部分的工作也是由蒙恬来督办,所以蒙恬也算是非常操劳政务。可是蒙恬深受秦始皇的宠信,可是问题来了,秦始皇后来在东巡的过程之中驾崩了。驾崩之后,本来应该是由长子来继承皇帝的宝座,可是二世皇帝矫诏,他改了诏书,变成说,秦始皇下遗诏要把长子给赐死,让他自杀,由二世皇帝即位当皇帝,所以后来就变成有这种状况。二世皇帝登台之后,他也担心蒙恬会造反,所以就另外又下了遗诏,说秦始皇在往生之前有一道命令,要你蒙恬自己自杀。蒙恬当然有所挣扎,可是他相信秦始皇应该有他的安排,所以他就服毒而死。所以很可惜,蒙恬这一代勇将,最后的下场是如此悲凉。蒙恬在文化上面也有很大的贡献,先前也跟大家报告过,我们先前都说蒙恬发明了毛笔,其实发明这个观念,以我们现在的角度,跟古人他们所判断的是不太一样的,现在我们讲的发明就是从无到有,如果是已经本来有了,你把它变得更好,更精良,我们叫做改良,发明就是从无到有,这是我们现在的一个定义。其实在古代,毛笔早就已经存在了,也是一个改良的过程,蒙恬让它变得更方便书写,更低廉的价格可以取得这个东西,所以我们就把这个所谓的发明的头衔给了蒙恬。其实他是改良,就跟蔡伦改良纸张一样,是同样的道理。
他的弟弟蒙毅就是跟蒙恬一文一武,蒙恬是武,所以带兵在外面驻守边关,蒙毅就一直留在秦始皇身边,帮他处理国政。同样的,也是秦始皇最后,他在途中往生之后,二世皇帝也是矫诏,假传圣旨让蒙毅也被杀害了。所以他们兄弟两个人其实都很可惜。为什么秦胡亥,为什么二世皇帝会那么的担心?就是因为这两位兄弟档,其实跟秦始皇多年在一起,所以他对于秦始皇的一些习惯,一些想法都很清楚,这两位如果继续存在,可能会影响二世皇帝登基,或者是治理国家的一个过程,因为他在担心这两位兄弟会不会起来反对二世皇帝,如果这两位起来反对他登基即位,那不得了,因为他们两个人深受秦始皇的宠信,一旦他们登高一呼,很多人也都跟着,也都会起来反对,所以就容不得他们两个人存在,所以就一定要想办法把他们给除掉,所以蒙氏两兄弟也就在这种情况之下,被迫蒙上不白之冤,也因此而往生。
好,我们来看到第二百八十一个姓氏,就是今天我们手上拿到的第二份讲义,二百八十一这个姓氏,池。池这个姓氏在台湾、在中国大陆也不多,算蛮少见的。池这个姓氏的起源有几个源头,有一个源头其实也是蛮有趣的。先前也跟大家讲过,在古代其实我们这个城市的发展,在最早的时候,其实它就是一个没有城墙的聚落,它是没有城墙的,人口慢慢的聚集。为什么会在这个地方聚集?大致上有一些地理上面的条件,譬如说它是一个比较开阔的地形,所以大家可以在这边修筑房子,耕种庄稼,耕种农作物,开阔的地形比较适合聚居,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就是取得水源便利,它可能都在河岸边,溪流旁边,所以可以取得水源,如果没有就近有水源,它必须也要有地下水,所以打井,凿井能够取得水源;第三个就是地形很险要,地形险要,也是人们去选择居住开发地区的另外一个条件,大致上不出这几个要求。所以最开始的时候就是很单纯,大家聚集在一起,慢慢的人口多了,就会在聚落的四周围,用木头来做成一些简单的防御工事,栅门或栅栏,不过都是很简单的一个工事。随着物质文明的进步,发现说木栅木栏其实没有办法抵御外侮,所以慢慢的就会修筑城墙。修筑城墙的时候,你必须要取得土壤,你才能够筑城墙,于是大家都想到了,我就就近挖一个壕沟,挖壕沟挖起来之后的土,就可以来筑城墙,城墙外面的壕沟,我们再把它注上了水,引水把它导入,它就变成一个护城河,所以它就变成了另外一道工事,外面有护城河,里面有城墙,一举而两得,所以就有了这样的一个发明。所以我们讲城池城池,城就是城墙,池就是护城河,所以后来也因为有这样的渊源。所以有一个说法就说,池姓的来源就是住在护城河旁边的人,就干脆以池做为姓氏。好,这是一个来源。另外一个来源就是,战国时代秦国有一位公子池,在朝廷里面担任大司马,大司马这个工作其实就是我们刚刚也介绍过的,国防部部长,掌管全国的军事人员,所以是一个大权在握的职官。所以这位公子池,他的家族当然也非常的兴盛,所以公子池的后代子孙也就以池,他的名字做为姓氏,也就流传于后世。
好,时间也到了,我们休息一下下,等一下再回来。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点击“
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
国学经典
: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