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康震丨诗仙李白(七):李白交游之谜

本期介绍:交游是一种书面语,意思是结交朋友,多用于古时人们之间的人际交往。李白作为一位个性张扬的天才诗人,他的交游自然是十分广泛的。而人们对李白交游谈论最多的还是他与杜甫两个人的交往。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生于公元712年,比李白小十一岁。杜甫的诗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为主,诗体则以古体、律诗见长,后世称杜甫为诗圣,称杜诗为诗史。然而杜甫在当时的时代,他的名气还远远不如后世评价得那么高,也远不如当时已经名满天下的“诗仙”李白。那么这两位唐代诗歌史上的“双子星”究竟是怎样相识的?难道真的像有人说的那样,李白有些瞧不起杜甫吗?




百家

讲坛

画外音

交游是一种书面语,意思是结交朋友,多用于古人人们之间的人际交往,李白作为一位个性张扬的天才诗人,他的交游自然十分广泛。而人们对李白交游谈论最多的,还是他与杜甫两个人的交往。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生于公元712年,比李白小11岁。杜甫的诗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为主,诗体则以古体、律诗见长。后世称杜甫为诗圣,称杜诗为诗史。然而,杜甫在当时的时代,他的名气还远远不如后世评价的那样高。也远不如当时已经名满天下的诗仙李白,那么,这两位唐代诗歌史上的双子星,究竟是怎样相识的呢?难道,真的像有人说得那样,李白有些瞧不起杜甫吗?








百家

讲坛

康震

杜甫跟李白第一次见面是在什么时候呢?就是在天宝三载,公元744年,这一年我们知道,李白在长安没有混出个名堂来,唐玄宗给了他一笔钱,他走了,向东面走,朝着洛阳、开封、商丘这个方向。当时杜甫也在洛阳,他们的第一次见面就在这个地方。他们在洛阳见面,然后一起漫游梁宋。梁宋就是在开封和洛阳一带地区。当时李白44岁,杜甫33岁,还有高适,我们知道那个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45岁,也参加了这次漫游活动。这三个人除了杜甫是33岁,还比较年轻,其他这两位都是正当壮年。但是,心情不一样。李白刚刚从政治中心出来,满心的抱负没有得到施展,有些牢骚。杜甫人生道路还没有展开,对前途充满了希望。高适也是一门心思想要在政治上打开一个通道,但是,不管怎样讲,这三个人对前途还是充满了期望。

正是这样一种共同的心理,使得他们的这三个人漫游活动,变得充满了朝气。杜甫在晚年的时候回忆这一次漫游活动,因为这三个诗人在后来的文学史上都是重量级的人物。他晚年写的《遣怪》这首诗,遣就是抒发的意思,说,“昔我游宋中,惟梁孝王都,邑中九万家,高栋照通衢”。说他们漫游开封和商丘的时候,看到人口众多,都市繁华,“舟车半天下,主客多欢娱”。天下的舟车,船,车,都在这个城市里全都有,“白刃雠不义,黄金倾有无”。里面有很多侠客。“杀人红尘里,报答在斯须。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我想起,因为杜甫自己回忆说,我跟高适,跟李白,我们几个人,经常在一起喝酒,喝酒干什么呢?谈论古今一谈论怎么做一个侠客,怎么去打猎,也谈论做诗,做人。

他还写赠李白的诗,写到他们一起想要相约去求仙访道。其中赠李白的第二首诗说,“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后来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写李白的,其实就是写他们大家的。因为这样一种精神状态,他们三个人当时都有。在另外一首诗里杜甫说,他们“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晚上睡觉盖一床被子,白天出去都手拉手,诗是这么说,但是,就是他们三个人关系很亲密,关系很近密。李白和杜甫的这次漫游活动,对于李白和杜甫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李白有四首诗是写给杜甫的,后人总有一种看法,因为杜甫后来写到关于李白的诗,有20多首呢。李白才写了4首给杜甫。后来有的人就认为,互相之间可能是不平等,或者是互相态度好像不是特别平衡,其实没有这回事,因为两个人的性格不一样。我们都注意到,其实在上一讲讲到李白的家庭的时候,李白其实写诗很少谈到自己的故乡,也很少谈到自己的父母,谈到自己的孩子也有,但是比起杜甫来说少得多了。他不是一个特别留连和牵挂于个人情感的人。性格使然。但是他也有几首诗是给杜甫的。比如他在一首诗里面说,“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他给杜甫写的好几首诗,都是写他们分别的时候,他心里边非常的沉痛,很想能够再一次重逢。同样的,杜甫写李白的这个诗,写得更情真意切。而且,他有好多诗,就像刚才说的,飞扬跋扈为谁雄,都成为什么了。成为名句了。比如他在一首《春日忆李白》里边说,“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说什么呢?说李白写诗天下无敌。飘然思不群,不群,就是不跟你们一伙的,那诗是特立独行。像谁了?就像南北朝时候的诗人庾信一样清新。就像鲍照一样,写得非常地俊逸。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在一起喝酒,重新细细地谈论做诗论文。然后你看他这个题目是,《冬日怀李白》。《春日忆李白》,《梦李白》,《天末怀李白》。好多这种题目都很相近。特别是后来李白倒霉了,给抓到监狱里头了,后来又给流放了。我们都知道,杜甫知道了李白被抓到监狱里头,写了一首诗。名字叫《不见》。说“不见李生久,佯狂殊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我很久很久没见这老大哥了,他们俩差11岁。佯狂殊可哀。我知道他发狂,他很狂傲,那只是表面的,他内心很痛苦的。世人都想杀了他,这我们原来讲到李白入狱的时候提到过。我非常地爱惜他这个才。这个人才能难得。他写诗非常地敏捷,喝酒喝得多,可是这个人不适合在这世间混。应该回到四川的大匡山去读书,所以最后说,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换句话说,李白对杜甫的情感,更多的像是一个老大哥的这样一种心态。就是说,我们两个关系很好,我也写一首诗给你,表现我们之间的情怀。但是他不留连于此。因为对李白来讲,可能永远有更多的事情,更新鲜的事情在吸引他,毕竟他的朋友实在太多了。每天都有更多新鲜的东西刺激他的神经。可是杜甫的性格到底跟他不一样。杜甫一旦跟这个老大哥认识之后,心里边就放不下,所以才会写这许多的诗,在很多种不同的情况下,不同的时期都怀念他,而且我们读了这个诗以后,我们深深地感觉到,他真的是发自内心的希望李白能过得好,希望李白能真正施展他的才华,他的情感就和李白对他的情感不太一样,更加地深厚,体察得更加细致入微。尤其是他晚年写了一首诗,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这诗写得很长。李白在他整个家族排行里是第十二,所以叫李十二白二十韵。他这首诗写得很长,整个就一个杜甫版的《李白传》。他把李白的一生在这诗里边都写出来了。特别是前面有几句写得特别好。说“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都是对李白诗的一个很经典的评价。这些评价都是从杜甫这来的。所以我们说,我们觉得,杜甫是真正理解李白的人,了解李白的人,他们虽然后来分开了,再也没见面,但是,杜甫一直以一种很深厚的情意在关注着李白的行踪。

李白和杜甫是中国诗史上最伟大的诗人,特别难得的是,他们在一个时代里头,而且居然他们两个有这样会面的机会,虽然当时李白比杜甫要大11岁,两个人的心态经历也不相同,但是,从文学史上来讲,这真的是次非常难得的会面。

所以我们说,如果要讲李白跟诗人的交往里边,我们第一个叫讲的就是李白跟杜甫。



百家

讲坛

画外音

李白一生结交的诗人很多,既有与他年龄相仿的,也有与他年龄相差比较大的。杜甫比李白小11岁,而孟浩然则比李白大12岁。孟浩然字浩然,生于公元689年,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与王维齐名,人称王孟。他的那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已成为千古名句。不过,孟浩然向来淡薄名利,长期隐居,他怎么会与生性狂放一心追求功名的李白交往呢?

百家

讲坛

康震

还有一个诗人,大家也非常熟悉,就是孟浩然。我们都知道,李白写给孟浩然一首诗,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说,“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是非常流行的诗篇,读了这样的诗,觉得人生的境界为之感到舒展。写这个诗的时候,是他们两个人在哪里见面呢?就是在江夏的时候。江夏就是现在的武昌。当时的李白28岁,孟浩然是40岁。他跟孟浩然见过两次面,后来过了十多年之后,当时孟浩然已经50岁左右,李白35、6岁的时候,他们又见面了。这次见面,李白有一首诗写得也非常好。《赠孟浩然》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什么意思呢?这诗的诗眼就在头两句。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什么叫风流天下闻,就是后面的红颜弃轩冕,他不去做官,白首卧松云,已经是老头了,成天就在山里边待着,是个隐士的形象。结合前面的这首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和后面这首诗,我们感觉到,他跟杜甫的交往,我们再回顾,就又有点不同。他每次跟这个人交往的时候,这些人对他的影响都不一样。像孟浩然就是风流天下闻。我们说到底什么是风流天下闻呢?孟浩然这个人,确实有他的特点。比如说吧,有史料记载说,当时有一个很有名的人叫韩朝宗,李白有一句话说,“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这人有个特点,特别喜欢奖掖后进,喜欢推荐贤才。韩朝宗约好了孟浩然,一起去长安京师,约好了时间了,孟浩然正跟朋友喝酒,喝得非常高兴,人家对面那个人还说,别喝了,你跟韩先生约好的,你们要去长安,“浩然叱曰:‘业已饮,遑恤他’。”还骂他一句。说都已经喝成这个样子了,还管他的呢。“卒不赴”。终于没有去。那就韩朝宗在那等了半天。最后,就走了。最重要的是后面这几个字,“浩然不悔也”。不后悔。没什么了不起的。后来,他自己背上长了个大毒疖子。王昌龄来看他,他一高兴,两个人在一起吃海鲜,结果就发了,去世了,52岁。我讲这个不是说让大家背上长个毒疖子,率性而为,去吃海鲜,就是说这个人的性格是怎样的一种性格。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这是他的一种性格。他这种文人的性格,不是说这个人做不了官,不在这个地方,这是当时盛唐时期,文人的一种普遍的性格。你想跟人约好了你不去,他也不后悔。就代表了一种自由的,自己人格,尊重个体人格的一种精神。这个很重要。

所以我们说,孟浩然跟李白这种交往的关系,可能又跟李白性格里边那种狂放的,疏狂的不愿受拘束的因素又结合在一起。




百家

讲坛

画外音

在李白结交的诗人当中,王昌龄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位。王昌龄字少伯,生于公元690年,比李白大11岁。他的诗擅长七绝,特别是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夫还,就是王昌龄留下的千古名句。那么,李白与王昌龄之间,到底会有怎样的交往呢?

百家

讲坛

康震

李白因为孟浩然的关系,跟王昌龄也熟悉,我们都知道,他也写了一首很美的诗,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丞相的那个丞。在江宁这个地方做官,江宁在哪?就是现在的南京。被贬到龙标做县尉,龙标在哪呢?现在的湖南省的黔阳县。那就很差了。从南京跑到湖南的一个小县。李白有一首诗说,《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归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像我刚才读的这首诗,包括跟送孟浩然的那首诗,都成为李白送别诗当中的佳作。王昌龄的故事也不少,为什么我们老讲王昌龄的故事,讲孟浩然的故事呢?讲了这些人的故事,你就知道,李白成天打交道的人,都是些有故事的人,李白自己的故事都不少。

王昌龄、王之涣、高适三个人,到小亭子里去喝酒,有一些歌妓在那个地方唱歌,弹琴唱歌。三个人说我试一下,看她们到底唱我们谁的诗,他们的诗都很流行。结果过了一会儿,那女子都不知道,弹琴的都不知道,他们三个暗地里约定。过了一会儿有一个女子唱,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落玉壶。王昌龄听了以后,拿一支笔在墙上一记,划一个勾,这是一首绝句。这是他的。

又停了一会儿,有一个女子唱了,“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这是高适的诗,大家不太熟悉,是写一个思妇的诗,高适一听,赶紧也写,一首绝句。又过一会儿,一个女子又唱说,“奉帚平明金殿开,强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王昌龄讲这第二首了。这是他的诗,是一首宫苑词。

王之涣在旁边就没法再待着了,非常愤怒。他说刚才唱这些诗的人长得都不漂亮,品位也不高。他指着其中一个最漂亮的女子说,如果今儿她不唱我的诗,我就不写了。过了一会儿,这人唱。“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是王之涣的,这包圆了。这个故事很有名,叫旗亭听唱,反应了当时文人诗歌在民间流传的程度,广为传唱。那么就是说,这本身其实也是文人雅趣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关键在于,这三个人当然其中包括王昌龄,就是故事的主人公。

我们觉得像这样的故事,在当代社会就很难发生。但是在当时能发生,那么如果里面再加进去一个李白,我们觉得也是可能的。只不过李白可能当时没赶上。所以我们说,李白成天打交道的都是一些很有天赋,很有天才,很有激情,很有创作的灵感,每天都被生活的新鲜面所感动的这样一些人。我想说的是什么呢?往往在一个大型的演唱会里,有一个领唱的人,像我们唱《长征组歌》的时候,总有领唱的人。但是在领唱的人,他之所以很杰出,关键还必须要有一个什么呢?有一个和声,有一个群声作为他的背景,这个个体才能体现出来。换句话说,李白是在这所有的基础上,最杰出的一个人。可是,如果李白每天只是躲在屋子里,自己闭门造车,他也写不出来黄河之水天上来。我讲的是什么意思?伟大的诗人,是由伟大的时代和一个伟大的群体,酿造出来的。这个是非常关键的。

百家

讲坛

画外音

作为一位天才的大诗人,李白与文人墨客的交往,自然是顺理成章的,而一心想在政坛上有所作为的他,在政治上交往,同样也很多。说起李白在政治上的交往,就要谈到一个重要人物,张垍。张垍是唐玄宗的女婿,也是他宠信的大臣。但是,李白两次到长安,张垍都没有给他什么善意的帮助。甚至在李白二进长安,供奉翰林的时候,张垍还在唐玄宗面前说了不少李白的坏话。那么,张垍为什么专门要给李白穿小鞋呢?张垍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百家

讲坛

康震

张垍是何许人也,是唐玄宗时候,宰相张说的儿子。二公子。是唐玄宗的驸马爷,女婿,而且在当时担任着很重要的官职。我们原来讲李白的政治道路上的时候,总是在讲有什么人帮他。但是,也有很多人不但不帮他,还给他下绊子。为什么张垍是这么一个人呢?我们说张垍的政治的品行非常之坏,就是让李白给他撞上了。怎么说呢?当时唐玄宗对宰相的人选不满意,对现任的丞相不满意,叫李希烈。他想换,突然地,他就去问这个张垍,因为张垍当时已经担任了翰林学士,这个职位相当于皇帝的私人秘书,他又是女婿,又是张说的儿子,又是皇上的私人秘书,皇上特别准许他住在禁宫里面,也就是住在皇上的寝宫旁边。

皇上就问他,说什么呢?说你觉得现在的宰相不合适,辞职了,谁可以代替他?张垍错愕she,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唐玄宗说,“无逾吾爱婿矣”。除了我的女婿,没有人更合适啊。张垍听了以后,非常地高兴,马上跪下磕头表示感谢。可是后来因为种种的原因,没有让张垍做宰相。当时安禄山其实也想当宰相,唐玄宗说什么呢?说安禄山不认字,让他做宰相,让天下人耻笑我。所以就没打算给他做。所以,安禄山回去的时候,高力士就跟皇上说,说我看安禄山的表情好像不高兴。知道皇上不愿意把宰相的位置给他。唐玄宗很奇怪,他怎么会知道呢?杨国忠就跟他说,张垍,张垍告诉他的。从这儿,唐玄宗就有点很讨厌张垍。因为这个人泄露很重要的政治秘密。

到后来我们知道,安史之乱一爆发,皇上这一堆人都往四川跑,在跑的过程当中,就发生的一个很有趣的事情。他跑得太急了,很多人跟不上,一会儿来一拨,一会儿来一拨,都跟他来。皇上就问高力士,说你觉得谁会来?高力士说,房琯肯定不来。房琯一直有宰相之望,人家都认为他能做宰相,你就是不上他当宰相。他恨死你了,他肯定不来。但是,张垍兄弟,因为张垍我刚才说,他是二公子,他们哥儿三个,张垍兄弟世受皇恩,肯定来。唐玄宗说,我看未必。还没说多久,房琯满头大汗跑来了。然后皇帝就问他说,“均、垍何在?”因为大哥叫张均,老二叫张垍,老三叫张掓,说他们哥几个在哪呢?房琯说,我刚才来的时候,经过他们家,我招呼他们一起走,那兄弟几个说,我们这马不太好,腿脚不太好,等我们选了好的马匹以后再来,“然臣观之,恐不能从陛下矣”。我看的话,这哥儿几个不会来跟你了。“帝嗟怅,顾力士曰:‘吾岂欲诬人哉?均等自谓才器双全,恨不大用。吾向欲全之,今非若所料。’”唐玄宗很伤心,自己在那沉吟了半天,跟高力士说,我可没有诬蔑人啊。这兄弟几个自己说自己是才器双全,恨不能大用。他们老认为,我不能用他们,吾向欲始全之,今非若所料也。我一直对他们都有保留意见,今天果然印证了。所以后来这个张垍就投靠了安禄山。所以他就是这么一个人,我们觉得谈李白的交游,关键是他交往的这些人的品格,往往能够反射出,能够反映出,更广阔的一种背景。就李白所处的背景。


百家

讲坛

画外音

李白在政治上遇到的人物,不仅有张垍这样专门使坏的小人,也有令他重获新生的恩人。公元757年,57岁的李白因为参与永王李璘的军队而获罪,被关进监狱。就在他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时候,有一个人却伸出宝贵的援助之手,将李白营救出狱。那么,李白的这个救命恩人是谁呢?他为什么会挺身而出,救李白一命呢?

百家

讲坛

康震

李白还交往过一个人物,这个人物太重要了,虽然这个人物我们大家都不熟悉,但是非常重要。这是什么人呢?我们都记得,李白当时被抓到监狱里头以后,到处给人写信,他给高适写信,可是你想,谁把他抓到监狱里头的?当时领导那支军队的就是高适。所以高适没有给他回信。虽然我们说,年轻的时候,他们一起漫游过,当时有一个御史中丞叫宋若思,起了很大的作用。后来宋若思不但把他释放出来了,而且还让李白在自己的幕府里担任幕僚,而且,还打算把李白推荐给唐肃宗。

我们就很奇怪,这个宋若思干嘛对李白这么好?我们查了有关的资料,之后发现,李白曾经和宋若思的父亲宋之悌,跟宋之悌,有过很深的交往。宋之悌,是什么人呢?宋之悌,是著名的诗人,宋之问的弟弟。他们一共兄弟三个人,中间都有个之字。我们说,在唐代,五言律诗的这种体式,最终定型下来,宋之问的贡献非常大。但是他的弟弟宋之悌,不一样,这是一个武将。他曾经担任过益州长史,相当于现在成都市的副市长。还做过剑南节度使兼采访使。大体相当于现在四川军区的司令员。还做过河东节度使兼太原尹,相当于太原军区司令员和太原市的市长。所以他这个人,宋之悌这个人,在政治上很发达。

在开元二十二年前后的时候,也就是李白34岁左右的时候,李白曾经找不到出路,在安陆的家中他在周围走了很多地方,就是在这个期间,他和宋之悌,结交了。宋之悌,当时正倒霉着呢。为什么呢?给贬低到了朱鸢,朱鸢是什么地方呢?就是安南都督府交趾郡,就是现在的越南的河内。他一下子给贬到那个地方去。那地方是当时非常蛮荒的地方。所以,李白和宋之悌见面之后,专门写了一首诗。叫《江夏别宋之悌》。说,“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总的意思就是说,想到你要被贬到那么远的地方去,作为朋友我,心里边很难过,希望你能够喝完杯中这杯酒,能够平安地上路。所以这个真是造物弄人,造化弄人。在当时李白年轻的时候,为宋之悌被贬到远方而送行,谁又能想到,过了若干年之后,正是由于他跟宋之悌之间这种深情厚谊,宋之悌的儿子宋若思才会在他陷到人生最低谷的时候,拉了他一大把。换句话说,如果不是有宋若思,在那个时候把李白从监狱里边弄出来,那李白的亏就吃大了。所以我们能够从这也看出来,李白跟人交往,他有产生效益的。过那么多年之后,宋之悌的儿子还能想起来李白跟他父亲之间的一个情谊。

因为现在资料的缺轶,我们不可能有更多的材料能说明,李白跟宋之悌之间,到底有什么具体的深厚的情谊的交往。但是,就通过后面的一个结果,我们就能看出来,李白跟人交往的情谊之深。那是救人命啊,不是一般的关系,他不可能伸出这个援手。因为李白当时是政治犯,是谋逆之罪。刚才我们讲了张垍,现在又讲了宋之悌和他的儿子宋若思。这形成了一个很鲜明的对比。








百家

讲坛

画外音

李白除了与文坛、政坛上的这些大人物交往之外,也与一些小人物有着很深的交往。这确实很令人费解。一个狂放不羁,有时连皇上都不放在眼里的大诗人,为什么会与民间的老百姓有着很深的交往呢?李白与小人物之间的这种交往,究竟说明了什么呢?

百家

讲坛

康震

刚才我们讲了些大人物。李白这一生也结交了很多的小人物。虽然有的人物连名字都没有,但是,正是由于跟这些小人物的交往,才更让李白的身上显示出一种平民化的色彩。你比如说,我们都知道的,在安徽泾县的时候,桃花潭村有个村民,就是一个村民,汪伦,李白在桃花潭村的时候,这个汪伦善于酿美酒,李白写这个《赠汪伦》的时候,底下是有一个自注,有一个副题目,就是他在桃花潭村的时候,汪伦经常给他美酒喝。所以他离开的时候,他说,“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简单到极点。小学生都会读懂。

我们发现就是床前明月光,这样的诗,和李白乘舟将欲行,这样的诗,真正的在中国人的心里边普遍地流传。我们都觉得这样的诗是写得最简单的,最为纯朴的,最为直率的送别诗。我们不喜欢读那些充满了典故的,充满了各种学问色彩的,艰涩的诗,我们宁可去读这样最简单的诗。但是,这么简单的诗,这么直接的情感,却是李白的。

所以后来有的研究者说,到了宋代的时候,这个汪伦的后代还保存着这首诗的真迹。所以我们说他跟汪伦的这种交往,让我们感觉到李白他自己在内心的世界里边,跟一般的处在中下层民众之间的这样一种关系。

还有是什么呢?他在安徽铜陵的时候,漫游期间,住宿在一个老太太家里边。住在老太太家里边晚上的时候,肚子饿了。老太太给他做饭吃。其实那个饭很差的。他这诗是这么写的。“我宿五松下”,五棵松那个五松,就是个地名。“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所以老太太是干什么呢?洗衣服的。专门给别人洗衣服来维持生活的。

这样一个大诗人,纵横天下,皇上都不看在眼里头的人,但是,看到这个老太太小心翼翼地,把一碗胡米饭,实际上就是粗米饭,跪进雕胡饭,就是什么呢?就是实际上是当时的一种座姿,很尊重的一种坐姿,很尊敬的一种坐姿,就是人的屁股坐在自己的脚后跟上,有点类似于现在日本人在榻榻米上的那种坐姿。这个老太太把一碗雕胡饭,粗米饭,给这个远道来的客人。他说,“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他看见这碗饭,想起每年这些农民都为了这个碗饭,要在田间劳作。他听见邻家的女子还在舂米,所以他想到这些,这个大诗人吃不下去。他说,“令人惭漂母”,他看见这老太太,他心里觉得发愧。愧得慌。所以三谢不能餐。他再三地推托,吃不下去。

所以我们觉得,李白这人有狂人的一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能把谁放在眼里,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很小的动作,令他长久地感动。我们觉得,李白这个人,真的是情感方面,非常地丰富。所以我经常觉得李白是“骄于士大夫,而亲于小民”。这点倒是跟关羽很像。你越是在他跟前显示你的万圣权威,越是在他的跟前表现出你的那样一种威权的尊严,李白越是看不起你。但是,对这些老百姓,对这些给他一顿晚饭的人,给他酿一杯酒喝的人,村子里边的村民,李白却觉得在他们的身上,有着更为善良,更加让他感动的情怀。这些东西写在他的诗里边,我们读着是那么地自然,这恰恰成为在老百姓中间流传最广的诗。所以我们就说,通过一个简单的回顾,看李白的交游,我们就发现,他交往的人,阶层很丰富,很多元化。人物的个性也是多元化,地位也是多元化,性格也是多元化。多元化情感的世界,才能造就,酝酿诗人的多元化的情感世界。再加上李白本人天才的艺术的创造力,把这些丰富的情感的对象,融汇在他的诗里边,他诗的创作就成了大海了。就成了大海。

所以我们说,伟大的诗人,一方面需要天才,一方面也需要以天才的方式来接触生活。所以我们说,通过这个交游,我们对李白的性格,各个方面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今天这讲就是这样,谢谢大家。

百家

讲坛



康震丨诗仙李白(一):李白出道之谜

康震丨诗仙李白(二):李白翰林之谜

康震丨诗仙李白(三):李白造谗之谜

康震丨诗仙李白(四):李白参军之谜

康震丨诗仙李白(五):李白入狱之谜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国学经典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