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7月29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三记连环重拳,中国逃过一劫!

笑看寰宇 笑看寰宇 2021-07-29

关注公众号《笑看寰宇》,欣赏精彩文章!

公众号容易灭,为避免失联,请加作者易天笑的私人微信“洞庭波”!

商务合作或其他合作,请发邮箱1102471430@qq.com

 

因腾讯改变推送规则,请置顶本公众号或设为星标,或者对文章进行点赞、或者点“在看”。腾讯推定你喜欢我的文字,就会把我的新文章第一时间推送给你。否则,向你推送就会晚几个小时、晚一天,甚至完全不推送,您就看不到了。

 

全文 4000字,阅读估计需要 6分钟。

 

112日,中国金融史上一道分水岭。

113日,A股市场生命攸关的一天。

正是这两天,“四合一”约谈,出台两个文件,停止蚂蚁上市,三拳齐发,一气呵成,成功预防蚂蚁梦魇带给投资者、消费者以及全社会的危害:

果断规避即将套死股民拖垮A股的蚂蚁股灾

高度正视危害青少年并引发社会问题的蚂蚁高利贷

未雨绸缪化解随时爆发金融危机和社会危机的蚂蚁次级贷

一场破坏力不亚于2008金融危机和社会危机,却专门危害中国的蚂蚁梦魇,就这样被及时扼杀。

 

蚂蚁股灾

 

01

蚂蚁市值的市梦率

开展放贷业务时,蚂蚁一直强调自己的合规性,有互联网小贷、银行,是金融持牌企业。

A股和H股中的中资银行股,其市净率估值绝大部分低于一倍,有些低估值银行市净率已经低于0.5倍。

如果按照金融服务行业估值,蚂蚁的市值就很不妙。

为此,715日,即将谋求上市的前夕,蚂蚁金服运营主体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变更企业名称,变更后为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自此,蚂蚁言必称自己是科技企业,不再是中国最大的零售银行,而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是正儿八经的高科技企业。

既然是高科技企业,自然要享受真正科技企业上市才有的市梦率高估值、高股价、高融资额。

据此前蚂蚁科技公告,其发行价格68.8/股对应的市盈率为153.69倍。也即蚂蚁估值2.1万亿,对应的市盈率为153.69倍。

蚂蚁营收是工商银行的二分之一,上半年净利仅占工商银行的15%。工商银行作为响当当的宇宙第一大行,市值反而比蚂蚁低20%

要是对标工商银行的营收,蚂蚁估值是8000亿;要是对标工商银行的净利,蚂蚁估值是1000亿。

 

02

监管之后值更难堪!

蚂蚁还有一个最可怕的风险,也就是金融监管。金融监管对蚂蚁的冲击最大,称得上是精准的致命绝杀。

网络小贷新规将小贷管成了城商行,网络小贷没有吸储的命,却随了银行的管。

网贷新规对蚂蚁集团条条都是刀子。

比如,网络小贷业务要属地经营,未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不得跨省展业。

须知,蚂蚁100亿元的利润,有45亿利润来自于重庆两个小贷公司。一旦业务局限于重庆市,利润能有一、两亿就不错了。

仅此一点,蚂蚁利润就减少了40多亿元。

蚂蚁估值非腰斩不可。

又比如,按照网络小贷新规5倍杠杆的要求,重庆两家蚂蚁小贷160亿元资本金,可以放贷规模在800亿元左右。

可是,蚂蚁放贷杠杆原来是100倍,2020年上半年还有60倍。蚂蚁用430多亿元自有放贷资金,撬动2.1万亿银行资金放贷。

等到执行网络小贷新规,蚂蚁要么不惜代价,筹措数千亿资本金;要么大幅缩减放贷规模。

无论是哪一种,蚂蚁的利润空间急剧萎缩,估值自然跟着急剧萎缩。

还未出台细则的金控集团管理办法,也是悬在蚂蚁等金融科技公司头上的另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有了这两个监管文件,曾经肆意妄为的蚂蚁,轻则不死也要脱层皮,重则气息奄奄。

这样一来,蚂蚁的估值那剩下多少?!

 

03

蚂蚁上市,股民惨在眼前,股市危在旦夕!

中石油上市破发,一跌不回头,慢慢阴跌路。

蚂蚁150多倍的发行市盈率本身就存在巨大泡沫,再加上监管利剑一刺破,恐怕上市就会暴跌,次日开始天天跌停。

很多已中签的机构投资者,为此准备上市首日开盘就抛售走人,以防深度套牢。

但是,蚂蚁A+H股涉及到的股民达671万,还梦想着吃肉,还有5日上市当天要买进博傻的股民,只能关灯吃面,甚至滴蜡复盘。

细思极恐的是,2.1万亿市值完胜商业银行龙头老大工行1.8万亿的市值,把A股市值最高的2.06万亿的贵州茅台也甩在了身后,还未上市就成了中国股市一哥。

加上蚂蚁的超人气和巨大影响力,只要暴跌,连跌,就会带动A股大跌,重创A股市场,很可能引发一轮惨烈崩盘

至于蚂蚁独占4成估值的科创板,直接死翘翘。

蚂蚁上市只是极少数人和机构的财富盛宴!却是广大股民和A股市场的鸿门宴,甚至是断头饭!

113日,为了防止蚂蚁股灾的发生,中国的惊雷响彻在资本世界的上空,蚂蚁上市被紧急按下暂停键,保护了股民,挽救了股市。

新华社等权威官媒齐齐发声:蚂蚁集团暂缓上市彰显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坚定决心”。 

马云:我对钱没有兴趣

 

二、蚂蚁高利贷

01

蚂蚁高利贷毒害青少年。

112日声讨蚂蚁的一系列重磅文章中,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局长郭武平发文《“花呗”、“借呗”侵害消费者权益值得高度关注》,称蚂蚁的小额借贷平台“花呗”打着普惠金融的旗号,放贷利率是银行的2-3倍。与其普惠金融理念不符,实际上是“普而不惠”。

蚂蚁招股书显示,在其微贷科技平台发放的2.15万亿信贷中,仅4217亿流向小微经营者,占据全部信贷规模的19.6%,剩余80%以上的信贷均为消费信贷。

也就是说,蚂蚁“花呗”、“借呗”80%以上高利贷是面向个人。绝大多数都是“银行不爱”的群体,不是没有挣钱能力的在校大学生,就是低收入人群主要是年轻人。

蚂蚁等互联网金融企业缺乏对还款能力的有效评估,往往形成过度授信,依靠其用户量和流量优势进行导入,与场景诱导共同刺激超前消费,使得一些低收入人群和年轻人深陷债务陷阱,最终损害消费者权益,甚至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危害。

特别是蚂蚁的“花呗”、“借呗”,以广大涉世未深、经济基础还很薄弱的年轻人为对象,“金融普惠”之名,“金融普害”之实。

 

02

蚂蚁最为恶毒的,是广告铺天盖地,制造消费场景,诱导年轻人借债消费,过度消费,奢侈消费。

花呗广告

  

广告的意思,就是再穷不能穷孩子。如果不能给女儿一个体面的生日,那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家长,就不懂亲情;你过得不体面,我能让你体面;来呗,花呗让你体面。

在这里,礼轻情意重没了,家庭亲情没有了,金钱成了万物的尺度。

这是往本已生活不易的穷人身上压上一块块沉重的石头,这种无节制加杠杆让人破产的事,就是整个金融系统中的一个个蚁穴。

通过网红带货,诱导、培养年轻人超前消费的习惯,拖其背后整个家庭下水。

没有钱就给你钱,没有信用就创造“信用”。

在蚂蚁消费新方式的美名诱惑下,银行不爱的在校大学生和低收入年轻人成了蚂蚁最完美的收割群体。

2019年,汇丰银行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90后”平均负债达人民币12万元,债务与收入比高达18.5倍。

大学生和刚进入社会的年轻人使用借呗超前消费,甚至无力自拔,不少学生甚至走上出卖自己的不归路。

本应培养良好财务习惯的时候,被随处不在的借贷带入歧途,金融资本的狂欢背后是一个个心碎的家庭。

好在监管部门雷霆出手,蚂蚁中止上市,上海地铁里所有害人的花呗广告都被下架了。

 

三、蚂蚁次级贷

 

01

蚂蚁次级贷

今年6月,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在中国金融科技云峰会上曾指出,蚂蚁集团的花呗借呗自有资本金从最初的30亿元人民币,通过银行贷款以及多次ABS融资(即资产抵押债券)最终变成3000亿,杠杆率荒唐的高达100

据测算,2020年上半年,借助联合贷款模式,蚂蚁集团通过430多亿元表内资产就撬动2.1万亿联合贷款,赚取了100多亿元利润。

针对这些贷款,蚂蚁没有出多少本金,反而以债权和资产证券化来回运作,交叉购买,将风险层层转嫁给购买相关理财产品的客户。

赚的钱都是马云的,但风险全社会来承担。

 

02

蚂蚁只要上市成功,2600亿募资到手,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就会在中国重演。

一旦上市,不说可以在市场上以抵押股权形式套取资金,单单有了2600亿募资,蚂蚁至少可以放贷13万亿元以上,相当于中国2019GDP总量99万亿元的13%

美国次贷市场上资金总额大约在1.2万亿一1.5万亿美元之间,占当年美国GDP14.71万亿美元的8%-10%

但是,美国当年没有凭证之人的贷款总额度在5000亿一6000亿美元之间,只占当年美国GDP14.71万亿美元的0.33%-0.4%

美国次贷危机一发生,先是冲击美国,然后席卷全球,逐渐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成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反观蚂蚁次级贷,针对的都是低收入甚至无收入的人群,金额如此巨大,占中国GDP如此之高,一旦引爆,后果不堪设想。

又不可能像美国可以把次贷危机转嫁到全球,中国的金融、经济乃至社会,只有一力承担,独自面对灭顶之灾。

 

03

蚂蚁是中国最大的经济泡沫,比引发国次贷危机的房利美和房地美要恐怖得多!

112日,《金融时报》刊文称,大互联网企业开展金融业务更易触发系统性风险。

大型互联网企业集团内跨行业、跨领域金融产品相互交错,关联性强,顺周期性更显著,其风险隐蔽性与破坏性会更严重。而且,大型互联网企业网络覆盖面宽,经营模式、算法趋同,金融风险传染将更为快速,可能在极短时间内迅速演变为系统性风险。

要么不出事,要么就是大事。

蚂蚁上市的财富盛宴,只是极少数人和机构瓜分。

对于中国金融市场来说,则是挥之不去的梦魇。

等到爆雷,引发金融海啸和社会风暴,风险需要政府和全社会承担!

P2P的血泪教训还在眼前,官方自然绝对不允许此类事件的发生,牢牢守住不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即使是全球史上最大首次公开售股计划(IPO),即使是全球关注的金融盛事,即使离正式挂牌仅仅两天,官方也毅然叫停,及时预防金融漏洞,阻止可能发生的金融地震。

宁可震惊市场,也要抑制危机。

116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金融监管部门再次重磅发声:按照金融科技的金融属性,把所有的金融活动纳入到统一的监管范围。

《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和《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两大法规,如同脚镣手铐,足以让蚂蚁之类的互联网金融企业规规矩矩,本本分分。

蚂蚁再也不能成为任意吸血的蚂惶!

一场危害中国的金融危机和社会危机,就这样被扼杀了!

蚂蚁梦魇可能触发的金融海啸及社会风暴,从中国擦身而过!

 

 

分享是一种美德!

请点亮“在看”,并把文章发到您的朋友圈和微信群!可能您的朋友正想看!非常感谢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