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阿明 | 略论历史专业本科生论文写作中存在的几个典型问题

学术论文写作是现在高等教育中考察学生课程学习、知识掌握与能力情况的一种重要形式和手段。历史专业本科生的许多课程都是采用这一形式来考查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的。除课程论文外,还有学年论文、毕业论文两种形式。笔者在指导本科学年论文、毕业论文以及参加毕业论文答辩时,发现一些具有通病的典型问题,这些问题在一般普通高等院校历史专业本科生论文中尤为突出。这里就此略抒己见,以供历史专业师生参考。

一、存在的典型问题

综观当前的历史专业本科生论文,存在常见的几个典型问题,由外而内,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

1.不会撰写内容提要和选择关键词

一篇历史学论文,人们首先会关注论文题目,通过论题判断这篇论文是否具有学术价值,评估这篇论文的水平和质量高低。除个别情况外,现在历史专业本科论文选题一般都能往“新”的方向去选择,在老师指导下,论文题目基本上都能够做到准确陈述。所以论文选题基本不成问题。
在看过论文题目之后,老师会阅读论文的内容提要,很快便可发现问题出来了。提要是一篇论文的“眼”,提要撰写的好坏直接反映学生对研究的历史问题认识的深浅、思路的清晰与否、论文写作水平的高低。史学界的名家学者、专业的责任编辑们都认同一个见解:论文的内容提要最能反映出研究者对所研究的问题思考得是否成熟,想得是否清楚。
思考越是成熟,想的越是透彻,内容提要就会越精炼、概括、准确。笔者看过的历史专业本科论文,鲜有学生能把内容提要撰写得像“提要”,典型的通病是把内容提要撰写成引言或前言,在提要里过多陈述史实、回顾学术史、说明论文研究的目标和意义,甚至有的提要中还会出现若干文献著作的交代以及一大段他人论述、论点的引述。显然这不是内容提要,而是引言或前言。然而,把引言、前言当作内容提要来撰写是现在历史专业,特别是普通本科院校的历史专业本科生最为多见的现象,甚至少数211高校历史学本科生亦是如此。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历史专业每届本科生3040人中间,会写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内容提要的寥寥无几,大多数把内容提要撰写成引言、前言,可见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程度。
本科生不知如何选择关键词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历史学论文关键词的出现,大概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这是中国学术研究与国际接轨以及数据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关键词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画龙点睛地提炼出论文的关键词汇,往往是论文中重要的或核心的概念、高频度出现的词汇;二是便利其他研究者检索查找。尽管没有相关文件硬性规定,但是有约定俗成的做法,历史学论文的关键词一般以38个为宜。但是,笔者注意到历史专业本科论文,不是关键词数量不当,就是关键词选择偏差,关键词有2个的,有超过8个以上的,同时关键词的选择非常随意,本科生对论文撰写中哪些词汇应该成为关键词不清楚,多数情形是把论文题目中的若干实词拿来,当作关键词,甚至有的会把两三个实词连在一起当作关键词。

2.论文中文法错误、病句迭见

根据笔者所见,历史专业本科论文普遍存在语句不通、文法错误的病句现象。老师们看到这样的论文,往往都会说学生语文没有学好。若是如此,这不是哪一位语文老师的问题,而是一群语文老师的问题。事实上,这种情况是两个原因所致。一是本科生在撰写论文时不够认真,缺乏严谨的意识和态度,对自己所写语句没有经过反复推敲。二是一些本科生喜欢甚至是习惯于撰写长句而导致出现文法错误,形成病句。这两个原因又紧密关联,不可分割。最常见的文法错误、病句情况是,单句、复合句区分不清,应该使用单句表达的内容,采用一个复合长句表达,形成第二、第三个单句与第一个分句共用一个主语的情形,缺少自己的主语。另一种典型情况是,在一个长句或复合句里,把定语、状语误作宾语,以至于一个完整的句子缺少宾语,致使语句成分残缺,成为典型的病句。或者在一个句子里主谓宾语都有,但却缺少不可或缺的限定性词,这种病句其实是逻辑上更多是语义上的病句。

3.学术性规范差

历史学本科论文学术规范性差,现在已经呈泛滥成灾的趋势。学术论文规范性体现在两个方面:文句词语运用规范和引证规范。历史专业的学术论文更是如此。学术规范性是近代以来逐渐传入中国的,近30年来为了和国际学术研究接轨,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调。法国历史学家安托万·普罗斯特在论述历史学学术研究时说道:“对于评判史学作品,对于一本史学著作写得好不好,以及历史学家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个群体(引者注:指历史学家)有着共同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历史学论文撰写的规范性以及质量标准。这里只谈史学论文撰写的规范性。首先,历史学论文的文句用语必须是严肃的书面语体,遣词造句,术语运用,表达方式,必须使用书面语,不可使用口语。而在本科史学论文中,我们经常可见到学生运用口语化的表达词句。

《历史学十二讲》

安托万·普罗斯特 著,王春华 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相对于语体表达的问题,本科生史学论文更严重的是引证不规范。历史研究的成果是通过史学论文的撰写和发表来体现、传播、交流的,史料是历史研究和史学论文撰写的基础。乾嘉以降,历史学家都把“竭泽而渔”“一分证据说一分话”作为历史研究追求的崇高境界,即傅斯年所谓的“上穷碧落下黄泉”。原始文献、史料的阅读越是广阔,收集的史料就越全面、丰富、系统,原创性的观点才有可能出现。然而,现在历史专业的本科论文显示学生普遍的不愿意阅读原始文献、史籍,不愿在原始史料收集上下工夫,多是在论题选定之后,只会既有研究文献的收集,而轻视原始文献、原始史籍的阅读。本科生在史学论文撰写中,基本上是围绕相关论题从期刊网上下载若干篇论文,用功的学生会下载二三十篇论文,不用功的学生就只下载几篇论文,然后将这些论文拼拼凑凑,连缀成一篇“论文”。水平高的学生能够做到文通句顺,水平差的学生的“论文”大段大段摘抄他人研究成果,逻辑不通,表达前言不搭后语,破绽百出,引证亦极不规范。笔者在毕业论文评阅中,经常看到学生将两段语义完全相反的史料放在一起论证某一观点,将他人引用存在错误的史料原封不动地照抄。更恶劣的情形是,在本科学生论文的学术史综述部分明明提到若干研究者的名字与论著,但在论文中涉及到相关内容论述时,这些研究者的成果是应当甚至是必须参考的,却在其论文中不见踪影。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学生正是大量抄录或抄袭了这些研究者的论文内容,故意隐去不提。

本科论文引证中出现这些情况,有剽窃他人成果之嫌。杜维运先生在论及史学论著如何引用时,曾高度赞誉欧美学界恪守学术规范,他说:“在欧美有些出版商,只准许其出版物不经允许而被引用二百五十字到五百字。所有美国大学的出版物,准许其他作者引用一千字,多引必须先写信向出版部要求,引文长度,开首与结尾的字句、页数,皆须开明,有时须写信给原作者。”事实上,现在大量的本科生史学论文其实就是在抄袭他人研究成果,而且这一情况还在呈泛滥之势。
此外,注释格式不规范也是一个突出问题。不论采用脚注、尾注或交叉引用注哪一种格式,注释必须规范,并且全文统一。但是本科生的史学论文注释格式却是五花八门,不是残缺作者,就是没有二级文献名称,或是缺少版权信息,其中又以缺少版权信息的情形较多见。之所以出现这些情况,根本原因就是学生其实没有看过那些文献。

4.缺乏写作技能

历史专业本科生论文写作技能缺乏表现在诸多方面,如论文撰写时不善谋篇布局,结构安排混乱,逻辑次序颠倒等情况处处可见。学术史是一篇学术论文不可缺少的部分。现在绝大多数的本科生在撰写这一部分内容时,仅是将收集到的相关资讯简单分类、罗列作者论著名称,不会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梳理概括总结,学术史与自己研究的内容是“二张皮”,无法融为一体。图表法是学术论文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本科生在运用图表法时经常是花费了许多时间、精力和篇幅,制成二三页表格或图,但是在图表之后却没有多少分析文字,一个问题就结束了。例如,一位本科毕业生研究清代娄东画派世家,在论文中足足列了一份三页纸的表格,竟无一字分析,却将这三页纸的表格作为论文的一个独立部分。此外,本科生在论文撰写时,无法区分结论、结语、结束语的不同。
大体而言,上述四个问题是目前普通高等院校历史专业本科生论文撰写中普遍存在的几个典型问题,亟待改进提高!

二、解决问题的措施

针对历史专业本科生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采取措施,以期改进、解决当前本科生史学论文写作中存在的这些问题。

1.增加《史学论文写作》课程的实践比重

从《历史研究方法》《史学研究法》或《史学方法论》课程到《史学论文写作》课程的开设,是近二十年高校历史专业课程改革的变化之一。大概自2000年以来,江苏省的高等院校率先将《历史研究法》的课程改为《史学论文写作》,扬州大学张连生教授编著的《史学论文写作》似是国内该课程的第一部教材。其后,不少省份的高校亦相继开设《史学论文写作》课程,如甘肃省、广东省,并出版了同名教材。

《史学论文写作》

张连生 编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在相当长时期里,《史学论文写作》课程以历史研究的相关理论、方法等基础知识为主要讲授内容,论文写作为次。比如,笔者所在学校历史专业即是如此,这样的教学效果似乎并不理想。因此,近年来我们对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进行大幅度修改,压缩理论基础知识内容,增加实践教学内容比重,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内容二者占比约为四六,甚至是三七。笔者认为,在《史学论文写作》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一对密切互动的双主体,其中当以学生为主,教师仅仅是指导者、辅助者身份和角色。教师只要完成两项工作:一是告诉学生如何写出一篇历史学论文,如何选题,检索文献、综述文献,收集史料、研读史料、选择史料、考证史料,以资料为基础建立自己的研究问题体系、谋篇布局,做好学术规范工作,最后撰写成文、修改论文。二是在学生写出论文之后,指出论文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帮助其解决需要改进的地方,提高论文质量。如果做到这两点,教师的任务就顺利完成了。理论知识其实不需要花费全部课时讲授,控制在三分之一左右课时即可。
《史学论文写作》课程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教学任务是学生的实践,直白地说就是学生去写论文,不是学生站在岸上细致观察老师在水中游泳的动作姿势,而是得自己下水游泳!学生需要自己通过阅读、观察、思考,找到论题;通过期刊网、目录索引、期刊收集自己论题的相关研究成果,阅读、分类、概述这些成果,判断自己选择的论题是否值得继续开展下去;然后就是学生自己广泛阅读文献,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形成思路,建立论文的框架结构,最后运用收集到的资料撰写论文,修改论文,定稿。显然,史学论文写作的这一过程,学生自己的角色和劳动是无法为教师和他人所替代的。
因此,《史学论文写作》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增加实践教学内容比重,给予本科生充裕的时间以保证能够完成一篇史学论文的写作。

2.注意训练本科生阅读原始史料,撰写读书札记

历史学是建立在事实之上的,事实也就是史料。西方史家云:“没有史料,没有历史。”在历史研究中,古今中外的史家都强调尽可能获取原始的史料,也就是说掌握直接史料、一手史料、当时史料。现在的本科生不是不会发现问题,也知道如何检索已有的研究成果,形成学术综述,但是却不知如何去建立自己的论文体系。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不去开展原始文献和原始史料的阅读工作,从而使得历史研究和历史论文写作成为一件非常吃力的事情。
在《史学论文写作》教学以及史学论文写作训练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核心观念是教师要传递给每一个学生的,即首先历史研究是一项以诚实为基础的工作,其次历史研究必须建立在原始资料基础之上。诚实应当贯穿于历史研究的各个环节。只有恪守诚实的品质,才能耐得住寂寞,从原始文献入手,阅读史籍,积累历史研究所需的资料。没有资料就不会有问题。历史论文写作,是长期读书积累和史籍阅读结合的结果,是依靠久坐冷板凳的苦工夫出来的。在本科生阶段,教师在指导学生撰写论文时,必须及早强调学生对原始文献史籍的阅读,有意识地训练学生阅读原始文献,研读史料,包括历史古典文献的句读、校勘、辨伪、解读,史源比对,外文文献的翻译,档案资料的整理、运用等,然后撰写出读书札记。由于本科生受到知识面、眼界、学力等方面的限制,在短时期内并不合适撰写长篇学术论文,当以撰写读书札记的形式多作常规训练,掌握史料考证手法,提高解读史料的能力,熟练运用史料,从而为以后撰写长篇论文打下坚实基础。

3.挑选史学名家代表性论文,进行分析揣摩

学术论文的写作与文学作品的写作有着显著的差别。二者的差别表现在文体的差别,文学作品的文体有记叙文、散文、诗歌、戏剧、议论文、说明文,学术论文顾名思义其文体一定是议论文。一篇或一部文学作品的好坏,作者的天赋才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作品的写作通过训练所起效果不会太大,甚至是不起作用的。但是,史学论文写作则有所不同。史学论文写作是可以通过训练,达到较高写作水平。在史学论文写作的训练中,有一条非常行之有效的迅捷途径,就是通过模仿史学名家、大家的名著名篇的写作技法来提高写作水平和能力。我们经常会听到导师要求学生定期翻阅史学期刊,特别是权威期刊上的论文,这一做法的目的除了让学生多了解史学研究的动态、现状,其实还暗含着希冀学生能够模仿这些论文的写作技法。本科生可以专门找来一些史学名家、大家的经典论文,反复研读,揣摩与分析名家、大家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研究问题的思路与策略,史料的运用,论文写作的起转承合。经过这样一段时间的有意识训练,可渐窥史学论文写作之奥,掌握“构造文章”的本领。笔者在《史学论文写作》教学中,曾挑选牟润生、钱杭等学者的代表作品让学生研读,分析论文结构、写作技法,凡认真研读的学生皆表示受益匪浅。

4.教师应该严格要求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

史学论文的写作是一项严肃工作,体现研究主体求真的精神、客观的立场和虔诚的态度。然而这些并非天生具有,必须从历史学专业的本科阶段开始培养起。在今天的历史专业本科论文写作中,学生选题确定后,指导教师与学生就少有互动了,不见面,少联系,甚至出现学生杳无音信,导师不约见,学生不求见,学生不求见,导师更不约见的恶性循环情形。可以说这是绝大多数的普通高等院校本科生论文写作的普遍现象。因此,教师对本科生的论文写作必须从严要求,在一开始就要态度鲜明地讲清论文写作的标准和要求,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史学论文写作不是一项可以随便应付的差事,必须全力以赴,不可投机取巧。
在论文指导过程中,指导教师应对学生的论文写作进行有针对性指导。譬如,在指示学生阅读原始文献资料的任务布置以后,指导教师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追踪、跟进式的检查。笔者在指导本科生论文的时候,第一次见面时就约定一个固定见面时间,听取学生汇报论文进度,特别是资料收集情况,每次必有新的进展才能过关。事实证明,这样严格要求,学生才会去阅读文献、摘录史料,不敢懈怠。特别是,学术规范是本科史学论文的重灾区,指导教师必须在这方面花力气、下工夫。注释是论证的标志。引注最能反映学生是否诚实阅读了文献资料,是否掌握了历史研究的标准、要求和行规,因此指导教师必须核检本科史学论文中的文献名称、卷码、页码、版权,核对史料的出处和来源,以防学生蒙蔽欺骗。
此外,对于本科生写作技能较差的问题,指导教师亦需针对性指导。如指导学生如何撰写提要、如何设计思路与篇章结构、文章如何起承转合以及文章收尾部分如何处理。以摘要撰写而言,本科生在写作时分辨不清摘要和前言,指导教师必须告诉他(她)什么是摘要,什么是前言,在论文中的功能是什么,如何撰写,要点在哪里,区别在哪里,什么时候撰写
内容摘要最合适。又,现在绝大多数的本科生不清楚论文收尾部分是应该使用结论、小结、总结,还是应该使用结语、结束语。笔者经常见到本科生的论文,结尾部分标题用了“结论”,结果竟然写出了三四页A4纸篇幅的内容;或是结尾部分使用“结束语”,内容却是高度概括而又明确的观点。显然,这五种收尾方式还是有所差别的,篇幅长短也不同。指导教师必须要帮助学生清楚地进行分辨,指导学生在什么情况下结尾部分的标题是用“结论”,而不是“结语”;什么情况下可以用“结语”,而不当用“结论”。毋庸置疑,这些其实对指导教师来说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指导教师自己必须是历史研究的从事者,能够撰写较高水准的学术论文,这样才能在指导本科生论文写作时进行针对性指导,提出改进建议,提高论文质量。
综上所述,现在普通高校的历史学专业本科生在学术论文写作中普遍存在着不会撰写论文提要、选择关键词、语句不通、病句迭出、学术规范性不够以及写作技能差等典型问题,对于本科生史学论文写作存在的这些问题,通过增加《史学论文写作》课程中的实践教学比重,训练本科生阅读原始文献史籍,撰写史学札记,揣摩史学名家经典论著,在指导教师严格要求并具针对性的论文指导下进行论文写作等措施,是可以得到改进和解决的。

作者简介:黄阿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版权说明本文原载《历史教学问题》2017年第6期(注释从略,引用请参见原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公众号发布只为学术传播,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公众号后台,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如转载本公众号文章,注明来源即可。

转自:高研沸点 公众号


人文学术社公众号目前有讲座资讯共享群、写作与投稿交流群、人文学书讯群、学术交流群请关注公众号获取进群方式

往期精选

人文社科本硕博可投期刊(含C刊)简介及发文特点

历史学各领域推荐阅读书目及北大史学名师教学大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