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女记者驻外,差点儿把分社烧了...

曾鼐 庖丁解news 2022-03-17


Hi,我是曾鼐,是中新社韩国分社一名驻外记者。



驻外,这听着是挺“高大上”的。


看起来好像也是。我们有幸见证历史,大场面见得挺多,和所谓政商名流也算时常偶遇——只不过人家一般不记得我。


曾鼐采访中韩外事活动。


但真实的驻外生活嘛…………


01光鲜其外、苦累其中


韩国分社只有我一个人——我社大部分驻外记者都是孤军奋战。孤军奋战的意思是,文、图、视频样样得干。

 

曾鼐在韩朝第三次首脑会谈韩国新闻中心。

 

你可别以为自己只是个记者,还得是后勤,会计、司机、维修工、开锁匠;更别提那些战地记者,还得学会躲子弹。


要说我在韩国练就的最大本事:成了半个“庸医”。


今年跨年,当红小生王俊凯“因劳累突发头晕缺席晚会”刷屏网络。给你们科普一下,这种“良性位置性眩晕”俗称“耳石症”:头歪到某一角度,天昏地转到直接呕吐。


我比王俊凯前卫,刚来韩国我就犯了“耳石症”;去年复发,还被安排在特殊门诊治疗。

 

▲曾鼐在韩国生病,躺在病床上。

 

小伙伴在病房外等我,惊呼“门口等的都是坐轮椅的80岁爷爷!”在一群爷爷奶奶中间候诊,我就此醒悟——真装不了18了。


我妈还特意从北京寄来一袋子药,仔细一看说明:缓解半身不遂、治疗心肌梗塞。


我还多了项技能——半夜流口水。


有次梦见烧饼卷带鱼和单位门口的酸辣笋尖粉(真太好吃了!)


临到吃那一口,醒了,枕头上湿乎乎的,口水泪水混一起了。


水果自由在韩国做梦也没想过:100多块一个西瓜,是均价。


你问什么味儿?吃嘴里全是钱味儿!

 

曾鼐和朋友一起包饺子。

 

韩餐并不难吃,但中国胃太讲究多样性:今天炸油饼,明天吃早茶,后天啃烤鸭,下周来盘醋鱼……还有无数饭后小吃。


说起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因为太想吃排叉儿,自己支了个锅炸,没想到,火苗腾一下窜上去,直逼抽油烟机,吓到一屁股坐地上,半天没站起来。


说实话,到现在我都不知道火是怎么灭的,还好除了让我心率飙升130,没造成其他损失,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吧。


想想有点后怕,哎妈,这分社真炸了,得算严重损害国有财产吧。


后来专门买了个家用灭火器,我可能是唯一左手举灭火器,右手拿炒勺的大厨吧。


驻外久了,地震、火灾、政局动荡……没什么能震惊你。用时髦的话讲,这叫“佛系”。


佛不佛不知道,反正掉头发是真的。


02驻外,也“苦中作乐”


尤其你和别人一比较,倍儿幸福。


你看,当我在韩国迎着寒风排长队抢口罩时,法国记者连口罩都没得抢,德国记者戴口罩还得挨骂,日本记者没口罩还得去抢手纸,非洲记者有口罩也不敢出门怕被劫……


记者比记者,气“死”别的记者呀。

 

疫情期间,曾鼐在记者会上提问。


来韩国前,我一个韩语单词不认识。即便恶补了有限韩语,但依然是个文盲。虽然英语能搞定工作,但生活中有点囧:


网购买啤酒,到货后发现,居然是块木板儿——上面画着啤酒瓶的木板!


网购两包湿纸巾,发现送来两大箱——一箱20多包那种,大概能用到卸任吧。


这早就成了饭桌笑谈。害,有种快乐叫,让别人的快乐建立在自己的痛苦之上。


前年我在韩国摔伤了,坐了几个月轮椅,深度体验了中韩两国残障设施。

 

▲曾鼐在韩国摔伤。


韩国的残障保障,真值得学习:

很多餐厅、小吃店门外和里面,有专门缓坡,供轮椅出行;很多电影院、剧院最后一排,特设轮椅座位:重要景区,都专为轮椅铺设了完整道路……


我发现,在韩国独自出行的残障朋友并不少,是啊,谁说坐着轮椅,就不能享受生活了?


▲曾鼐坐轮椅思考人生。

 

03驻外记者,就得“跑断腿”


驻外记者平时干啥,是不是就抄抄外媒?这么说可有点生气了。


哎,说来也心酸,像我这种新闻出身的"韩语渣",想抄都抄不懂。


从新闻流程讲,编译稿件是国际新闻报道的一种模式,但对核查消息源、版权引用等有严格流程。


对驻外记者来说,现场是生命啊。

 

疫情期间,曾鼐在韩国街头采访。

 

一篇合格的新闻绝不是靠复制粘贴,而是靠腿跑出来的新闻。


之前某平台上有个视频系列特火,“带你看**国真正的农村长啥样”。你随便看看驻外记者手机,素材就够编个10条——有同行调侃,我们可是在全球“走基层”呐。


新闻生产有严格流程:一条稿件的播发,由N个环节组成。例如,我每采写一条新闻,至少经过4道以上审核环节才有可能发,期间还常有修改重审。


在如今这个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如此苛刻,看似“鸡肋”,但这是保证稿件准确率的必然要求。准确率是媒体声誉的基石。

 

▲曾鼐的一张工作照。

 

实话说吧,就这么繁琐的流程,都难免出错。


社里专门有一墙“错字榜”,每月一帖,每次查榜都有种北京摇车号出签前的感觉:心跳加速、脑门儿冒汗。


当然了,各媒体有很多为适应新媒体环境而改革的方式和技术,但是:


无论何时,请敬畏新闻生产流程,尊重原创内容。


很多时候,一条毫不起眼的300字短消息,花费的精力、人力、物力是你想象不到。

 

曾鼐在2019光州游泳世锦赛。“这是专业摄影记者的相机,也太沉了。”

 

鼓励“人人发声”的自媒体是个好事儿,但干一行要守一行规矩;尤其新闻报道,对准确、客观、平衡等有一系列专业准则。


曾鼐和小伙伴们一起在2019光州游泳世锦赛。

 

如果你不懂,就去学;如果学不会,就别当“劣币驱逐良币”的始作俑者。


至少,请你在抄别人稿子、盗别人素材的时候,有点羞耻心。


只不过吧,现在恬不知耻的人,有点多。


04驻外,让你“爷青回”


驻外收获挺多的。


在异国他乡一切归零,有迷茫、惶恐,但也让你重拾那份刚入职场的悸动。用时髦的话讲:“爷青回”。


从另一种角度看社会,视野也变得更开阔。


朝鲜半岛问题复杂。刚来韩国,赶上韩朝离散家属见面、韩朝首脑会谈,有点懵。三八线具体哪儿跟哪儿咱都不知道。

 

曾鼐在板门店采访。这是她第一次走进韩朝非军事区。

 

几年来,逼着自个儿啃了数十本书,虽说离专家远了点,但算是重学了遍历史。


这正是媒体行业的魅力——永远让你“学然后知不足”。每每下笔都会抽泣:书到用时方恨少,不要跟我再催稿。


要说最大收获,是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同行相伴:


他们奇趣横生,从经史子集到娱乐八卦,无所不谈。

他们西服革履,看似玩世不恭,却最善于识破衣冠禽兽。


 ▲曾鼐在板门店采访。

 

仅靠媒体人很难改变社会,但他们努力守护初心:

在众声喧哗的时代,保持清醒;在人云亦云面前,独立思考。


因为,奈何风云变幻,媒体是社会的良心。


如果你有个记者朋友,要珍惜呀!


要珍惜和他/她一起扯淡的开心时光,没准哪个突发他/她就“失联”了。

 

驻外记者,随时随地都是办公室!


如果你有个记者朋友正在驻外,那多给他/她些温暖!


没事儿寄点:烧花鸭、烧雏鸡、烧子鹅、卤猪、卤鸭、酱鸡、腊肉、松花小肚儿、晾肉、香肠、什锦苏盘……


你问地址?

关注一下,我私信偷偷告你啊!



  作者:曾鼐

编辑:孙翔

表情包:游雪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