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霸陵刷屏,当年改变秦兵马俑命运的中新社记者说……

中国新闻社 庖丁解news 2022-03-17


资料图:秦始皇兵马俑。张一辰 摄

一个在北京当记者的临潼人回家探亲,改变了近八千件兵马俑的命运。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的“江村大墓”,日前被确定为汉文帝霸陵。

而自元代以来的相关记载和考证,普遍认为汉文帝霸陵在江村大墓以北两公里的凤凰嘴。

资料图:2019年5月15日拍摄的江村大墓1号发掘点远景。中新社发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供图

这次重大考古发现,可谓纠正了流传近千年的关于西汉帝陵的错误认识。

汉文帝刘恒为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是西汉第三代皇帝,在位23年。

历史上,汉文帝与其儿子汉景帝统治时期合称为“文景之治”,奠定汉朝盛世基础。

资料图:江村大墓出土的部分彩绘着衣式陶俑。中新社发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供图

汉文帝霸陵中,考古人员发现了大量的陶俑, 其中有我国第一次考古出土的刑徒俑。据了解,霸陵的发现,跟多年前一起涉及西汉黑陶俑的盗墓案有关。

而讲到陶俑,大家是不是会想起更为著名的秦兵马俑?

那么,当年的秦始皇帝陵兵马俑,又是怎么被发现的呢?为什么又能迅速成为享誉全世界,成为著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呢?

资料图:秦始皇帝陵兵马俑修复区内矗立着的兵马俑。张一辰 摄

我们把时针拨回到1974年。这年3月,陕西临潼秦陵东边两三里的西杨村,社员们正在打井,挖出了一堆陶器残片。公社干部房树民见到残片那么多,就多了个心眼,给县文化馆打了电话。

文化馆的赵康民到了现场后,带走了陶器残片。经过十几天的拼凑,最终竟粘连拼接出两个一米八左右的大个子古代军人。但此时的赵康民,对下一步该怎么办,心里也没底。

在地下沉睡了两千多年的兵马俑,走到了新的历史关口,是继续无声无息,还是破土而出、震惊世界呢?

到了5月,一个当记者的临潼人从北京回家探亲来了。这一下子,改变了近八千件兵马俑的命运。

这名记者叫蔺安稳。探亲期间,在临潼县文化馆工作的夫人与他闲谈时提起,秦始皇帝陵附近出土了陶俑。作为对西安历史文化有深入了解的蔺安稳,感到很好奇。

第二天,蔺安稳来到正在修复陶俑的赵康民的工作室。看到一个大体修复好的陶俑立在那里,高高的个头,同真人一般大小,雄赳赳,气昂昂。

熟读史书的蔺安稳一眼就判定是秦代士兵的形象,是难得的“国宝”!

蔺安稳在家一个多月后,休假期满。回到北京后,他撰写了《秦始皇陵出土一批秦代武士陶俑》报道。

资料图: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展出的蔺安稳撰写的稿件。  张远 摄


报道说,这批陶俑身穿军服,手执武器,是按照秦代士兵的真实形象塑造的。秦始皇帝陵周围以前曾出土过陶俑,但都是一些体积不大的跪俑,像这种同真人一样的立俑,还是第一次发现。

这批武士陶俑的发现,对于评价秦始皇、研究秦代的政治、经济、军事,都有极大的价值。

资料图: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张一辰 摄


蔺安稳还在报道中提到,秦始皇帝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是没有得到妥善保护。生产队随意在陵园掘土挖坑,开荒种地。

出土文物中的金属制品,有的竟被当作废铜烂铁销毁掉,一些石制、陶制物品则被丢来抛去。

这是关于秦兵马俑的第一篇报道。当时,中央高层领导极为重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先念立即做出批示,要国家文物局与陕西省委商量,迅速采取措施,妥善保护好这一重点文物。

一石激起千层浪,迎来的是中国考古历史的新篇章。

秦兵马俑的发现很快引起世界关注,美国总统、英国女王、日本首相、法国总理纷纷前来参观。

1978年9月1日,时任巴黎市长、后来任法国总统的希拉克参观兵马俑后说:“世界上有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

兵马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由此而来,它的发现被公认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

资料图: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内播放的蔺老视频资料。张远 摄

作为公认的“报道秦俑出土消息的第一人”,蔺安稳退休前是中国新闻社副社长。他还曾南下广东,担任中国新闻社广东分社副社长、社长。

他从工作岗位上退休后,仍然关心秦兵马俑的考古研究,醉心秦史,学习秦篆。

曾有电视剧戏说历史,竟将兵马俑作为芈月(秦宣太后)的陪葬。他严肃地指出这是“胡编乱造”。他强调,兵马俑为“千古一帝”秦始皇陪葬的结论,是毋庸置疑的。

蔺安稳还曾写过一首七言绝句《咏秦兵马俑》:“金戈铁马扫群雄,一统中华万世功。不是诸君捨生死,秦皇那得傲苍穹!”

资料图:考古工作室内摆放着江村大墓外藏坑出土的文物。张远 摄

就江村大墓被确认为汉文帝霸陵一事,记者联系上了蔺老。

虽然汉文帝霸陵和秦始皇帝陵都出土了陶俑,但蔺老分析认为,汉文帝的陵墓与秦始皇陵兵马俑之间,应该联系不上,但与汉景帝的阳陵,汉武帝的茂陵应该有联系。

蔺老还说,汉文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好皇帝。《汉书》中的“帝纪第四”说的就是汉文帝。

问及他对于文物考古和文化保护的建议,已经80岁的蔺老谦虚地说,这方面应该多找考古专业人士交流,“我现在在研究海外华文传媒啊!”

的确,对外传播才是他的专业、他的老本行。可谓是活到老、学到老,向您致敬!



参考文章:《这位老记一篇报道揭开兵马俑惊世发现,我从他身上学到了……》 作者:马海燕 来源:庖丁解news点击阅读:这位老记一篇报道揭开兵马俑惊世发现,我从他身上学到了……



来源:“中国新闻社”公众号
作者:程景伟
编辑:苏碧滢

推荐阅读:

“老少边穷”≠新闻“贫矿”!一文解锁两大“掘金”秘笈!

如何让古老故事“潮”起来?这些年轻记者的“复盘”信息量很大!

中新社校招新彩蛋:发光的你,快留步!

“海味十足,侨情更浓”——中国新闻战线的“奇兵”奇在何处?

一年一度“病例库”大曝光 这些机构头衔名称差错别再犯了!

毛泽东为何亲自定调这篇中新社稿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