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预备役”进大学,新闻系“女多男少”是常态?

小牛工作室 庖丁解news 2023-03-14

转眼间,又到了开学季。众所周知,新闻系一向是男女比例极度失衡的院系之一,"女多男少"似乎一直是常态。


据小牛统计,中国传媒大学本科22级新闻学总人数52人,其中共有10个男生,42个女生,男女比例接近1:4。


兰州大学2022级的新闻学院新生中,共有92个女生,35个男生。从湖南大学公布的2022年新生数据来看,新闻与传播学院男女比例为1:3.5。


▲信息来源:三湘都市报


此外,以体育新闻见长的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2级新闻某班共29人,5男24女,男女比例逼近1:5。郑州大学22级新传某班共30人,其中男生6人,女生24人,而西安培华学院今年新闻专业共64个新生,其中仅有6名男生,男女比高达近1:10。


▲数据来源:高校公示或高校就读学生提供


“女多男少”是什么体验?


谈及在女生扎堆的专业学习有什么感受,来自北体新闻专业的新生S1gn1F1cAnce表示,对他来说这确实是一种崭新的生活体验:一方面会因为能跟很多异性接触而感到新奇有趣,生活上也有望提升自己的交际能力;另一方面由于男生稀缺,也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很多时候都要做好“身先士卒”的准备。总体上说,学习体验是愉快而令人期待的。


西安培华学院新闻系新生“今天又没背单词”表示,自己虽然是男生,但是并没有觉得男女生在新闻学上有何差异。他表示,他选择新闻学仅仅是因为喜欢传媒、传播领域。


男生适合学新闻吗?


面对这严重失调的性别比例,不禁让人产生疑惑:为何报考新闻专业的男生远远少于女生?


除却传统观念中女生就应该学文科、男生就应该学理工科的成见影响,这还可能与媒体在大众面前所营造的新闻行业氛围有不小的关系。


近些年来,各大媒体纷纷打造“网红记者”,如新华社的张扬,总台的王冰冰、庄晓莹等等,无一不是女记者。这很容易给受众以刻板印象,把新闻业打上“女性专属”的标签,认为业内男性记者寥寥无几。这样一来,很多考生在高考报考时就会直接将新闻专业“PASS”掉,因为他们会认为男生不适合学习新闻。


▲新华社记者张扬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实际上,业内的男性记者一点也不少。


相较于新闻系“女多男少”极度失衡的情况,新闻业内的性别比例其实基本上是持平状态。据统计,2021年中国女性持证记者9.83万人,占全国持证记者总人数的50.60%,男性持证记者9.60万人,占全国持证记者总人数的49.40%。


▲2021年中国持证记者男女比例 图片来源:智研咨询


男女生在新闻报道上“各有千秋”,各有其优势特点。例如男性具有天然的体力优势,面对一些突发事件更为客观冷静,所以在面对抗摄像机、卧底采访、赴灾区报道时,男性记者更具有优势。女性相较于男性,则具有更强的共情能力,更善于沟通,所以女性记者更容易接近弱势群体,获得更多弱势群体的消息源。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由于新闻院系男生少,不少新闻系女生都变身了“女汉子”,并流传着新闻界“女生当男生用”的笑谈。


另一方面,男生太少也导致了在就业方面男生的“特殊优势”。新闻名校的男学生毕业即成“香饽饽”。


当然,对于新闻报道本身,“新闻人”要考虑的是日常的学习实践与新闻业务工作,能否为采访服务;新闻技能的掌握程度,能否适应新时代对于新闻人的要求。而这些,都与性别并没有太大关系。


“新闻人预备役”的展望


即将迈入人生新阶段,小牛也找到了一些“新闻人预备役“,来看看他们对自己未来四年大学生活的展望:


中国传媒大学22级新闻系王儒洪(男):

我来自东北一个偏远的小县城,怀着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和向往,我选择了中国传媒大学,真的非常幸运,中传也给了我这个机会,让我有幸能成为校园里的一棵“小白杨”。就像中传校园里的那句话所讲:“这里是终点,也是起点。”


北京体育大学22级新闻专业S1gn1F1cAnce(男):

我本来是理科生,因为喜欢文学所以选择了与之有一定相关性的新闻学专业。

首先希望自己能继续保持读书写作的习惯,锻炼自己的文字能力,蜕变成一个成熟的新闻撰稿人;其次希望自己能通过新闻学的学习和实践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例如提高对信息的敏感度,增强与生人打交道的能力,提升临场反应能力等等;最后则希望我能熟稔专业课内容,将来继续考研深造,好让自己距新闻人的梦想更进一步。


中国传媒大学22级新闻系冯禹涵(女):

其实中传和新闻学在我心中一直都是最理想的院校和专业。虽然目前还没有开学,但我已经能感受到老师、同学与师哥师姐们的温暖和热情了!

我觉得我是那么的幸运,可以用“如愿以偿”四个字来开启人生的新阶段,我希望在接下来的四年里,能够用最大的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收获令自己满意的学习成绩。同时我也想找到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在这四年内尽可能更深入的去了解自己,确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并朝着这个方向为之努力。


郑州大学22级新传学类冯津铭(女):

我自己从高中时代就萌生了当一名记者的想法,希望可以去见识、记录、传播各种的人、事、物,用自己的笔和镜头去聚焦、定格社会,所以在报考专业的时候我坚定地选择了新闻专业。

我希望在校期间可以加入学校的电视台,积累经验,锻炼自己,我相信,经过不断的实践和积累,我一定可以不断成长。此外,我希望可以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成为新闻人这条道路上并肩作战,相伴前行。


本文采访徐照凝亦有贡献

作者:小牛工作室

编辑:阚玉婷

责编:魏   园


推荐阅读

小牛@你,这儿有“一字之差”避雷指南

“互联网文学”又上新,“耳背文学”为何如此上头?

采编公开课:如何找到最有新闻价值的“那句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