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70年丨以诗祝寿
在中新社的历史上,有不少记者都是文人墨客。他们既能铁肩担道义,又可妙笔著文章。在数十载从业生涯中留下众多的好文、好诗。
时值中新社建社70周年,他们再度提笔,以诗祝寿。
集唐、宋诗句祝社庆70周年
程荣进
(中新社原美国分社社长)
一曲升平人尽乐,
四十余年惠爱深。
愿得此身长报国,
明年春色倍还人。
东家70华诞感怀
柳俊武
(中新社江西分社原社长)
烽火一骑出三八,
飒爽青记吐芳华。
托身中新叙家国,
蓼子香阵透天涯。
朗诵:姜松源
献给年方七十中新轮
王永志
(中新社原经济部主任)
老家人爱讲,坐船爱船走
船走不是慢慢走,是跑
是扯起风帆,乘风破浪
我庆幸,我是中新轮乘客
在寻找新归宿开展新旅程时
中新轮接纳了我收容了我
(事实上,大水冲了龙王庙 最终,一家人还是一家人)
至今,我还感念那些给予
援手的人与和煦的眼神
也从未懊悔当初的选择
流水带走光阴
也带来故事
七十年来,中新轮历经风雨
从一艘小舢舨变成大客轮
它从不畏惧在风浪中航行
不仅穿行长江黄河之间
还绕过好望角,穿越四大洋
在五大洲许多港口停泊过
给四面八方人们带去食粮
——面包般的精神产品
真材实料,款式多种多样
有松软可口,也软硬兼顾
总是新鲜出炉,及时送达
外包装也不是千篇一律
而是追求简易,雅俗共赏
因之在众多同行中有声誉
在不同口味客户中有拥趸
把自己的招牌擦拭得铮亮
我亲眼看到,这些年来
从停泊中新轮的发源地
驶出一艘又一艘中新号
启碇扬帆,遍布海内外
分枝散叶,万变不离其宗
聊以自慰的是,我不仅是
搭顺风船客人,还是个水手,曾经为之摇橹划桨操舵
也曾在中新轮大厨房里
做过饭,炒过菜,当过大厨 端出“中欧经贸合作天地宽”
与团队推出差强人意拼盘
《六十年·中国风》数说财富
分获中国国际和中国新闻奖
还审视大势·大事·大市
发出新世纪中国经济同期声
我知道,在新闻烹饪比拼中
我们制作的菜肴能占有一席
并非是自家烹饪水准有多高
而是中新轮大厨房规范操作
以及中新轮金字招牌加持
因此,我依然怀念随航历程
以及自嘲的黑板报笔墨生涯
人说老兵不死,可实话说
老兵正在老去,正在凋零
当然,精神还在,信念还在
我依然相信媒体人应该是
时代瞭望者,社会守夜人
如今在岸上看风景的我
依然希冀中国选择美好
这也是我2004年两会信笔 所表达的:
当下的中国
选择了人类最美好的东西
去拥抱更美好的未来,即
选择发展法治民本和平
科教兴国民主决策公开公正 透明开明……
一个也不能少
时过境迁,我仍作如是想
也许,这与中新轮启航初衷
是相通的,也是代代中新人
心玆念玆、为之不懈努力的
在这值得纪念日子里,我愿将其献给不断前行的中新人
献给年方七十的中新轮
祝愿它航向更宽阔的水域
获取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荣光
(*注:闽南语“走”,是“跑”的意思;“行”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走”。)
朗诵:方子晗
再来欣赏一组老记们日常所著诗歌。
阳台隔海望母校有感
赖海隆
(中新社原加拿大分社社长)
母校北边雨
飘湿南露台
距隔三五浬
时过四十载
去日少青涩
而今老鬓衰
上京图壮志
下海觅蓬莱
朗诵:李西雨
屋仑九月槐花香
胡耀华
(中新社广东分社退休干部)
屋仑九月槐花香,战友重逢喜洋洋。
忘情共话戎装事,不觉此地是他乡。
当年卫国志如钢,战歌嘹亮保家邦。
隔洋北望念故国,愿我雄师强更强。
挥手频频唤战友,中秋举杯表心房:
家国团圆人所愿,两岸一统慨而慷。
朗诵:明哲
9月23日,我在远离祖国的南半球岛国——新西兰屋仑(奥克兰)参加了新西兰中国退役军人协会举办的“迎国庆 贺中秋”活动。活动中,欢声笑语,气氛十分热烈,感而赋此。
于澳门度端阳节怀古
辛述之
(中新社原佛山支社社长)
又逢双五度端阳,
尝食濠江粽子香。
每读离骚怀屈子,
常温汉史学张良。
忧民情愫堪传颂,
爱国精神共发扬。
何日九州成一统,
中华崛起更雄强。
《我们老了》2017年投稿
郭建
(中新社原总编辑)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
当你老了,走不动了,炉火旁取暖,回忆青春……
一曲人生易老的咏叹,道尽银发一族一生的悲欢与浮沉!
从海棠小院、国会街,到如今的百万庄园,
从一支仅有47人的轻骑兵,
到拥有二千余众的外宣方面军。
我们服务的中新社穿越时空六十五载,
终于完成了一个华丽的转身。
为了这一天,
一代又一代的中新人,
励精图治,百折不挠,不辱使命,
我们付出了艰辛,收获了赞誉、感动和成功!
我们走过从前,走过年轻。
年轻时的我们都有一颗火热的心。
记者、编辑,文字、摄影,行政、技术和后勤,
哪里需要,让我们干啥啥都行。
抗洪、赈灾、空难、地震……
哪里有危险,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我们!
城市、乡村,百姓、高层,
多少人接受过中新社记者的访问;
两弹一星,港澳回归,小平南巡,
习总书记引领新长征,
多少中国故事经中新社向世界推送。
尽管我们没有留下多少传世佳作,
也不敢奢望猎取功名,
因为既然选择了对外传播事业,
就该安于平凡,安于清贫。
只有一件事情可以向娃娃们炫耀,
那就是:
“在中新社这块外宣园地里,
爷爷奶奶用了整整一生作了小小的耕耘!”
我们老了,
步履蹒跚,满脸皱纹,老态龙钟。
我们依然年轻,
内心变得柔软、豁达、坦诚、宽容,有如儿童。
花样年华的交响已进入尾声,
人生大幕即将徐徐降落,
繁华散尽,一切都是过眼烟云。
再也不做不切实际的非分之想,
一切随遇而安,顺其自然。
唯一的心愿:
做个小小的人梯,
让在座不在座的年轻人,
少受点挫折,多一份幸运。
假如有一天告别人世,
我们将悄悄地走,正如悄悄地来。
如果是这样,朋友,请不要悲哀,
中新社的旗帜上有我们的丰彩!
我们真的老了,老得难看,却也还有点帅。
如同熟透了的瓜果尽情释放香甜的气息,
在这暖意融融的冬日午后,
面对至爱亲朋,大声说出我们的爱!
把心灵之歌唱出来。
朗诵:成栗莹
新春团拜会上,社里发给每人一册《中国新闻社年度图片佳作选》,其中一些少年儿童题材的照片,尤其令人喜爱,作小诗记趣。
▲汶川青少年在县活动中心前玩耍 毛建军摄(左上);
甘肃高台县学生参加多彩的教育活动 任海霞摄(右上);
回家过年的女孩在旅途中赶写作业 韩苏原摄(左下);
合肥桃花节上身穿古装的小朋友 张娅子摄(右下)。
游江南
蔺安稳
(中新社原副社长)
西湖瘦,
三月下扬州。
二十四桥明月夜,
一江春水向东流,
往事渺悠悠。
明太祖,
穷汉作君王。
惩处贪官亲亦斩,
为求社稷万年长,
事事细掂量。
灵山大,
飞鸟伴花香。
金碧辉煌梵宫殿,
慈悲佛祖送吉祥,
赤县永安康。
园林好,
精巧美芳洲。
春夏秋冬花色艳,
东西南北万民游,
笑语满琼楼。
江南美,
最美是苏杭。
鱼米蚕桑佳丽地,
黎民劳作乐而康,
处处是天堂。
眼前总有绚丽花——赞李平
程荣进
(中新社原美国分社社长)
一
问君美图有多少
日日下传停不了
花、树、枝、叶多姿彩
还有美丽青青草
二
执着钻研影技佳
辛勤服务摄友夸
我亦从中常受益
眼前总有绚丽花
李平是离退休人员摄影小组的老师,钻研摄影几十年如一日,花卉摄影尤有创意。他通过点评作品、现场指导等方式帮助大家提高拍摄水平。他还每天向摄友传送自己的摄影新作,受到大家的欢迎。
作者:小牛工作室编辑:姜松源责编:魏 园
推荐阅读中新社70年丨58年前,中新社专访了李四光……
中新社70年 | 25年前有这样一群中青年
中新社70年丨陈佐洱:这场破冰之旅顺应了历史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