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进行时,如何在盛会上提问?
对于中外记者而言,二十大所铺展的“信息长廊”为世界看中国发展、看中共执政提供了上佳视角。在这条全球关注的“信息长廊”中,如何提出精彩问题,让我们一起看看中新社记者夏宾、杨程晨、李金磊的“实操分享”。
视频:中新社记者二十大提问
夏宾:
考验记者随机应变
在第一场记者招待会提问前,我了解到从疫情暴发到现在,整个供应链情况的变化较多,所以我就想在提问时问一下关于供应链产业链的问题。这个问题一方面既贴近民生,另一方面与中小微企业的生存和大企业面临的风险挑战都息息相关,公众比较关注。
在代表通道提问时,我提前了解到蓝天救援队的“90后”占比超过70%。所以在设计问题时,我的表述是“我自己了解到这个数据”。
但当时於若飞代表在回答中也提到了这个数据,我当场就把这个问题改成了“您刚刚也提到……”,这看似是一个很小的表述方法的转变,其实也是对记者随机应变能力的提升。越重大的场合越可提升自己的能力。
作为青年记者,参加二十大采访的收获不止是职业本领的提升,对自己的政治素养和眼界都是全面的提升。
杨程晨:
需要多任务处理能力
在盛会中提问,对于记者而言,无疑是非常宝贵的机会,做好充分的案头准备工作非常重要。每一次提问都不是记者一个人的事情,而是一个团队的合作,是整个机构专业能力的体现。
只有做更多的准备,才能让我们迅速了解发布会的重点是什么、应该关注什么、答问者的答问方向是什么。
此外,在现场除了关注自己的问题和答案,还需从所有人的发言中抓出要点,以便在答问后迅速总结。这些都需要我们的学习能力和多任务的处理能力。
对于第三场记者招待会采访的提问,我们提前一天便已准备好。当天公安部副部长许甘露在答问时,列举了很多详实数据,介绍了“平安中国”的进展。
许甘露副部长的答问非常精彩。记者招待会结束后,我们提问的相关稿件转载度也极高。
第五场集体采访中,我的问题是关于在党建工作上,中央和国家工委有哪些新的举措、成效如何、有什么变化。
集体采访为记者和代表团发言人提供了见面和互动的机会,帮助我们更好了解各个代表团对于二十大报告的理解、过去十年的工作情况和对未来的部署。
更重要的是,这五场集体采访也是中国共产党持续开放的体现。通过这种方式,让外界有更多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渠道。
李金磊:
不打无准备之仗
参加集体采访,需要做好多重准备。
一是问题准备,我是财经记者,关心经济问题,对此次提问的区域协调发展问题要熟稔在心。二是仪表准备,在二十大提问亮相,代表着所在机构的形象,需要高度重视。所以,我赶回酒店换上正装和领带,争取在仪表上加分。
第一次采访党代会,收获良多:不打无准备之仗、提前充分谋划、对代表有充分了解,并提前沟通约访,不能靠等,要主动作为;要跟同事联合作战,这样才能尽快打开局面,赢得主动。
视频编辑:苏卓骏
文字编辑:赵怡萌
责编:魏园
@媒体人:新媒体时代如何解读二十大报告?
高校学者解码二十大报告:国际传播怎么做?
抢鲜看!港台媒体怎样报道二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