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Z世代如何讲好“Z时代”?

庖丁解news 2024-06-05

以下文章来源于新闻战线 ,作者张明新

请点击👇下方卡片关注“庖丁解news”

“星标★”小牛哦!

近日有报告称,在过去一年中,Z世代对新闻时事的兴趣以及喜欢了解世界动态的人数减少了7%,新闻业界亦在密集探讨“Z世代看新闻的少了,媒体怎么办”的解决路径。


本期特刊登中国新闻社总编辑张明新的文章,谈谈如何以体育传播吸引Z世代,Z世代如何讲好“Z时代”?


向谁传播


由于互联网的即时性、互动性、选择性,与生俱来带有网络基因的Z世代和过去的年轻人相比,在思维方式、行为偏好、阅读习惯等方面有着鲜明特征。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2020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Z世代在2019年达到24亿人,占世界总人口的32%,成为数量最多的人口群体。Z世代在国际交流活动中的参与度越来越高,在国际传播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中新社《中国新闻周刊》关于成都大运会的封面报道


只有探索有效传播策略,才能提升面向Z世代讲好中国故事的实效。作为影响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Z世代越来越深入地参与到国际传播实践中。这一群体的人格特点、生活方式需要传播者加以把握。


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副研究员徐琦认为,Z世代追求个性,展现自我,参与意识强,善于以兴趣为连接打造垂直圈层,标签化成为Z世代圈层的重要体现。


中新社成都大运报道团队合影及摄影记者采访工作照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姜飞指出,Z世代是新媒体一代、新知识一代、新判断力一代、新文化一代。因此,要深度解码全球Z世代群体特点、发展趋势,探索构建面向Z世代的叙事体系。



谁来传播


Z世代既是受众,也是未来国际传播的主力,只有调动Z世代的力量,才能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做好国际传播。


媒体传播。包括大屏、小屏,传统媒体、新媒体。传播主体是通讯社、广电、报刊专业体育记者,含网络新媒体体育频道的编辑。



同其他题材相比,体育新闻的媒体传播比较容易被Z世代接受。但他们通常使用新媒体,通过移动互联的方式接收体育新闻资讯,观看电视实况转播的Z世代比例减少,通过报刊等印刷媒体接收体育新闻资讯的则更少。为了吸引更多Z代受众,中国新闻社(以下简称中新社)派出专业体育记者参加国际重大体育赛事的报道。其中一些本身就是Z代。


自媒体传播。“网红传播”是Z世代参与国际传播实践的重要方式。中国Z世代借助海内外社交媒体,产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质量内容,向世界展示中国。同时,一些国外Z世代也基于自己在中国的生活经历,将自身生活体验拍摄成视频,向海外人群展现中国当代社会的风采风貌。



传播什么


在传统媒体刊发的体育报道。如文字消息、特写、通讯、评论,体育新闻图片,广播电视实况转播、录播、专题报道、动态报道等。


中新社图文信息播发系统大运会供稿页面


中新社是为海外华文媒体服务的通讯社,在本次成都大运会期间开辟了供稿专栏,在内容方面从赛事侧和城市侧两端发力,在服务方面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为了适应融媒体的需求,从今年起中新社播发文图融合通稿。


同时,加大了向外文报刊、网络的供版、供稿力度。中新社对大运会的视觉呈现非常重视,派出14名摄影记者,聚焦竞技赛事、交流故事和巴蜀风物,将成都历史文化名城底蕴展示给世界。包括FTP(文件传输协议)即拍即传、遥控拍摄等新技术的引入,也让中新社的图片报道更加贴合Z世代年轻受众的需求。


中新网成都大运会的直播海报


网络报道。本次大运会报道,中新网还专门开设了聚焦Z世代的“Z世代‘走’大运”专栏,讲好他们在赛场内外的故事。同时,推出了深受Z世代欢迎的图表、专栏、图集、花絮、漫画等新媒体产品。


新媒体作品。短视频已成为Z世代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在跨文化交流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中新社大运会前方记者采制的短视频《What is Chengdu Universiade athletes' favorite Sichuan food?》(大运选手最喜欢哪道川菜)获脸书账号@Xi's Moments发布,海外传播效果显著。



把竞技体育、大众体育与小众体育结合起来。传统的体育报道,关注竞技体育(赛事)和大众体育(群众体育)。但是对于Z世代来说,强社交、弱对抗、低门槛的“标签”,令“小众”运动走入他们的生活,年轻人对于运动中的社交性、趣味性都给予了更多关注,以社交之名燃烧卡路里,成为很多年轻人“动起来”的初衷,同时也凸显运动健身方式的日趋多元。中新社《小众体育“玩”入大众生活:Z世代以社交之名“动起来”》一稿就是代表。


中新社成都大运会图片报道丰富多彩

以对话走进人物内心,构建Z世代体育朋友圈。平等、深入、垂直的交流更受Z世代群体欢迎。中新网近年推出的“中新人物”栏目将焦点对准Z世代体育明星,以对话的形式,尝试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探寻他们最朴素真挚的情感,以此呈现在读者面前。


中新网《中新人物》专题聚焦Z世代体育明星


怎么传播


把“陈情”和“说理”结合起来。Z世代普遍受教育程度较高,对学理性观点容易接受,媒体要充分发挥以Z世代为主体的“网红”(包括“洋网红”)传播在国际传播中的作用,正面引导Z世代关注并参与国际传播活动,同时也要注意发掘和发挥专家和网络达人的积极作用。


2020年1月中新社创新推出“东西问”融媒体栏目。该栏目突出问题导向和专业对话,坚持新闻热度和学理深度并重,打造中外沟通新平台,探索构建国际传播新范式。在国际舆论场开辟了一方新阵地,同时有力凝聚起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专业人士。


中新社《东西问》专栏在成都大运会期间推出深度问答式报道


次大运会期间,中新社推出了相关的系列“东西问”作品。对话栏目在立足“自己讲”与“别人讲”相结合的同时,力求创新对话话语体系,促进“中话”和“西说”“陈情”和“说理”相融合,将中国故事“再讲述”,把中国道理“再翻译”,收到良好传播效果。

以“小屏”话“大运”,在短视频中讲述青春盛会。可视化是降低跨文化传播语言壁垒的最直接方式,以交互性、裂变式传播的短视频,拓宽了传者与受众、受众与受众的话语空间,这对冲破“信息茧房”大有益处。


中新社成都大运会短视频报道


Z世代要讲述“Z时代”的故事。中外Z世代成长的巨大历史和现实反差,如何用彼此熟悉的话语方式讲述故事、分享新知,建构新一代人群的国际友谊,也是当前值得国际传播研究者思考的方向。


成都大运会,作为Z世代的青春主场,中新网特别重视从细节入手,讲述Z世代喜欢的大运会故事。如视频高燃混剪《70秒解码大运会》等颇受欢迎,《成都大运会开幕式前全场观众齐唱〈成都〉》播放量近700万。

讲述Z世代喜欢的大运会故事的中新网报道

中外青年具备多元、开放和创新特性,Z世代的崛起及其受固有思维束缚少的特点,为国际传播事业提供了难得的机会窗口。要通过加强战略研究、赋能新生一代、创新话语体系、拓展传播渠道、打造旗舰媒体等方式唱响Z世代国际传播的合奏曲。



作者:张明新(中国新闻社总编辑)

编辑:王艺陈

责编:魏园

本文转自新闻战线微信公众号,转载时有删改。


推荐阅读

五家大模型写作大比拼!锐评男篮战败谁更胜一筹?

媒体为啥热衷“知名”新闻?

P掉LOGO惹热议,政务宣传无需如此“专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