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短视频不能“短视”

徐昭 庖丁解news 2024-06-05

请点击👇下方卡片关注“庖丁解news”

“星标★”小牛哦!

前段时间,千万粉丝网红“秀才”账号被封,带火了一个词——信息茧房。



在大数据个性化推荐机制下,人们在互联网上偏向于接触和消费符合自己兴趣、观点和价值观的信息,而忽视或排斥不同或相反的信息,从而形成自我封闭的信息环境,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

 

“秀才”被封号后,许多人说这是他们第一次知道这个拥有千万粉丝的顶流中老年主播,这是因为大数据将“秀才”这类主播定向推给特定粉丝群体,而极少出现在年轻人的手机屏幕上,这就是信息茧房的体现。

 

不仅如此,小牛在刷短视频时,跟同事分享了评论区的某条热评,结果意外地发现不同人看到的评论区居然不一样。

小牛在网上搜索发现,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不少网友在各种视频评论区进行了比对测试。

仔细观察这些短视频平台的评论区可以发现,用户没有选择按照热度或时间进行排序的权限,但地域、性别、年龄都有可能成为“定制评论区”的标准。
《2023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12亿,用户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超过2.5个小时。
与此同时,从视频内容到评论区,全方位个性化“定制”,将加重信息茧房现象,窄化信息视野,固化认知和价值观,使用户失去批判性思维和多元化思考的能力。
这类“短视”的短视频易于造就“短视”的用户,值得我们警惕。

“短视”之一:视觉刺激大行其道

01

注意力经济时代,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博大众眼球,赢得流量,部分短视频趋向猎奇化、庸俗化、浅表化

例如以“卖卫生纸”爆火的抖音网红殷世航,为炒作博眼球,通过直播带货实现商业变现,自导自演了一出爱恨情仇的大戏吸引消费者注意力。声势浩大的求婚戏码“以假乱真”,5小时达成了4000多万的销售额。

此类短视频以“变现”为最终目的,内容趋于逗笑和浅表,通过各种剪辑拼接,模糊虚假和真实的界限,制造出各种各样的视觉奇观,只注重当下的情绪渲染和娱乐消遣。

“短视”之二:情绪茧房更为有害

02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曹培鑫表示,种种内容和形式劣质的短视频流行,本质上仍是某个“瞬间”的流行,没有太多价值增量,也带来“信息茧房”的升级版——“情绪茧房”或“感官茧房”,是一种更差质量且有害的信息服务。

近日,一段“女外卖员深夜送餐回来车子被偷”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热议。视频中,该女外卖员发现电动车被偷后,在路灯下崩溃痛哭,引起网友的激愤和同情。

然而,湖南怀化警方调查发现,该视频为自导自演的虚假视频。自今年4月份起,该自媒体账号发布了许多诸如“两摩托车司机争夺客源”“妈妈让女孩在大雨中跪下”等话题性强的内容,视频中的女子身份来回切换,经核实确认均为摆拍。

部分短视频通过“欺骗、夸大”的方式撩拨情绪,更甚至打着“道理、人性”的旗号来蹭热点、带节奏,其实并无太多有效价值,反而容易将受众带入情绪茧房中,让观看者在无形中成为百万流量中的一份子。


“短视”之三:理性思考能力退化

03

从视觉刺激的“感官茧房”到撩拨情绪的“情绪茧房”,算法不断定位用户的文化偏好,在无形中进行定制甚至“绑架”。

短视频碎片化、娱乐化的属性,填补了受众的碎片时间,内容观看不同于文本信息的解读,不需要调动大量理解力,用户长期远离文字,理性思考的能力便会逐渐退化。

在去年某脱口秀节目上,主讲人吐槽了在短视频上“读”完《红楼梦》的经历。

这类短视频以文化的名义进行输出,但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取流量。这种肤浅的“小编体”确实“易读”,但也毫无价值。

类似的文案充斥在短视频当中,既缺少文字的美感和文化的深度,也无法引起受众的深入阅读和思考。长期沉浸在这种简单直白、通俗甚至是低俗的“速食文化”中,很容易导致受众的语言组织能力衰退、思考能力退化,出现“张口难言、词不达意”的情况。

2019年,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文字失语,正逐渐成为当代年轻人真实的表达困境。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劣质短视频的冲击是其中重要一点。文字失语,真正失去的不是文字,而是文字思维。

这比“提笔忘字、张口难言”更可怕,它扼杀的是人的表达欲,甚至还会限制人的思考力和创新力。


短视频可以不“短视”

短视频注重当下的感官刺激和情绪宣泄,已展露出“短视”的缺点。但短视频以“短”见长,以小博大,极好地适应了当下快节奏的生活。对于生产内容的媒体来说,这种短小精悍的形式仍有借鉴价值。

在轻量化叙事的同时,破解短视频“碎片化、娱乐化”的弊端,以更专业的素材和更用心的内容,抵抗短视频的“短视性”,激发受众的文字思维,是媒体可以努力的方向。

一,创新新闻叙事,拉近用户距离。例如,“央视网快看”依托丰富的新闻资源,在标题、内容、时长等方面进行了轻量化制作,大多数视频不超过15秒,简短的标题、醒目的文案、真实的画面形成了新的叙事风格。

第二,打造经典栏目,破除碎片化弊端。主流媒体的价值观传播与引导是一项长期、系统性工程,这一点与短视频的碎片化特性存在一定的冲突。面对挑战,媒体可利用自身影响力打造短视频栏目,通过系列短视频使主流价值观呈现出系统性特征。

例如中国新闻社设立的各类栏目,以“续集”的方式将不同新闻分门别类,用多个系列短视频增强信息传播、价值引导的效果。

第三,做好内容把关,破除娱乐化弊端。短视频较易呈现出“娱乐、消遣”的特点,这一点与新闻所需的严肃严谨态度相矛盾。部分媒体为了流量和点击率,采取了“标题党、蹭热点”等操作,降低了媒体的公信力和新闻的权威性,这一点是不可取的。
媒体在议题设置、素材选取、内容文案方面的选择上应客观谨慎,不断创新优化呈现形式,通过产出更多既具有传播力和感染力,又具有价值引导力的高质量短视频,消解短视频的过度娱乐化带来的弊端。

例如中国新闻网,抓住特殊议题,通过严肃的历史画面和简单有力的文案,成功创作出一则传播力、互动力、影响力都较好的短视频作品。
面对感官茧房、情绪茧房、信息茧房,媒体更需打造“爆款”,在创作和互动中消除短视频的“短视性”,达到可观与可思的统一。



参考文章

1. 赵冬萌.短视频“封面党”的失范与治理[J].传媒,2023(15):52-54.2. 王雅柠.短视频上升与文字下沉的逻辑及思考[J].文化产业,2022(03):34-36.3. 张曦.央视网“快看”:主流媒体短视频的价值观传播与引导策略[J].传媒,2022(04):62-63.4. 读者.《被央视批评,榨干成年人的“上瘾行为”:我们正在变成文化穷人》5. 央视网.《仅用7分钟!摆拍造谣的短视频出炉了》

作者:徐昭

编辑:尹珮瑶

责编:魏园



推荐阅读

今天,我们将镜头对准了记者们的背包

央媒公开课|稿件宣传味太浓?三招教你“改头换面”!

从业十年,“元气少女”变“金刚汉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